09.12 「六十載光影記憶·鏡頭裡的寧夏變遷」救死扶傷祛病痛 仁心妙手保健康

「六十載光影記憶·鏡頭裡的寧夏變遷」救死扶傷祛病痛 仁心妙手保健康

「六十載光影記憶·鏡頭裡的寧夏變遷」救死扶傷祛病痛 仁心妙手保健康

石嘴山市惠農區的常會蘭準備當奶奶了。看著兒媳婦的肚子一天天大了,時不時去醫院做產檢,上個世紀80年代自己生孩子的那一幕至今在她腦海裡揮之不去。

「六十载光影记忆·镜头里的宁夏变迁」救死扶伤祛病痛 仁心妙手保健康

2011年6月5日,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主治醫生正在給患者家屬講解X光片。記者 武曉瑜 攝

新消息報記者 邱曦 實習生 莫慧娟

常會蘭自己生老大時,是個倒胎,接生婆手伸進去摸到的不是頭而是腳。孩子生了十幾個小時還沒出來,家人也沒有意識送去醫院,還是硬生。

結果孩子生出來沒有哭,像是沒氣了,小臉通紅,接生婆從腳倒著提起來,在屁股上拍了兩下,孩子才“哇哇”哭出來。

“現在想想真挺後怕……”大人生病了硬扛是常態,孩子生病了請個赤腳醫生上門,打針的針頭是開水燙了反覆使用的,村醫帶的小藥箱沒人知道藥物還有過期一說,每次幾種藥配一把,就和著溫水吞下去……

「六十载光影记忆·镜头里的宁夏变迁」救死扶伤祛病痛 仁心妙手保健康

西吉縣醫院中醫門診部。朱康樂攝於1959年3月

解放初期,寧夏醫療衛生資源和衛生服務嚴重匱乏,落後閉塞的農村尤甚。

上世紀50年代初,寧夏唯一的一家省級醫院僅有42名職工,價值不足500萬元的設備是醫院的全部家當。老百姓把看病的所有希望都寄託在赤腳醫生“一把草藥,一根銀針”上,村子裡為數不多的村醫大多缺乏專業培訓。

「六十载光影记忆·镜头里的宁夏变迁」救死扶伤祛病痛 仁心妙手保健康

自治區第一個中醫院——銀川市中醫院,設有針灸和內、外科,醫師們打破了過去中醫各搞一套的舊習慣,對疑難不決的病情共同會診。住院部採取“中醫療法,西醫護理”的方法,使患者縮短治療期,減少痛苦。章虎臣攝於1959年

寧夏醫科大學校長孫濤回憶,當時他還是一名赤腳醫生,用“阿托品”第一次從生死線上救回了一個喝農藥自殺的女人後,村裡傳言“阿托品”能救命,一個村醫竟照貓畫虎,為摔傷的孩子也注射了“阿托品”進行治療……

「六十载光影记忆·镜头里的宁夏变迁」救死扶伤祛病痛 仁心妙手保健康

銀川市醫院的候診室。章虎臣攝於1959年9月

時光如梭,轉眼步入新時代!

一個人的健康,關係一個家庭的命運;一個地方群眾的健康,決定著這個地區群眾的幸福指數和發展前途。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六十载光影记忆·镜头里的宁夏变迁」救死扶伤祛病痛 仁心妙手保健康

2018年9月7日,銀川市120指揮調度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工作。隨著我區“衛生雲”120急救網絡一體化系統接入各120指揮中心和急救分站,全區正式實現120急救網絡一體化目標。記者 周麗芳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廣大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正在逐步得到解決。全區醫療衛生機構達到了4272個,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達到了7.29人。

1000名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對口支援工作,促進優質資源下沉,為群眾就近看病就醫提供便利。

「六十载光影记忆·镜头里的宁夏变迁」救死扶伤祛病痛 仁心妙手保健康

圖為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護士正在護理一名剛被搶救過來的新生兒。記者 邱曦 攝

衡量一個地區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標是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我區人均預期壽命由建區前的35歲,提高到了2017年的74.99歲。

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下降到了19.14/10萬、6.72‰、8.77‰。

公共衛生是全民健康的基石。目前,我區創建了國家衛生城市4個、國家衛生縣城3個。吳忠市、石嘴山市被正式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鹽池縣成為首批全國12個健康促進縣區之一。

「六十载光影记忆·镜头里的宁夏变迁」救死扶伤祛病痛 仁心妙手保健康

2017年4月26日,寧夏開明眼科醫院的醫生們正在為患者做白內障治療手術。記者 武曉瑜 攝

“互聯網+醫療”讓寧夏的老百姓足不出戶便可享受來自全國名醫的診療。

銀川市通過與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合作,將全國16萬醫生資源引入寧夏,幫助老百姓在家門口治療疑難雜症。

邁向全面小康,貧困是繞不過去的障礙,疾病是擋住道路的頑石,貧困人口的衛生與健康狀況,是建設健康寧夏最突出的短板。

對此,我區推出一系列“健康扶貧”政策,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看不起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構築起了廣大群眾健康保障的牢固大堤。

從“看上病”到“更舒心”——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六十载光影记忆·镜头里的宁夏变迁」救死扶伤祛病痛 仁心妙手保健康

2014年7月25日,武警寧夏總隊醫院的骨科大夫陳凱正在和同事對一具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的腳踝3D模型進行預手術。這是寧夏首次將3D打印技術應用到骨科手術治療中。記者 武曉瑜 攝

“指尖上的醫院”送藥品、送服務、送技術,預約掛號,“一站式”結算等“智慧醫療”舉措讓就醫效率高上去、堵心生氣少一些。高質、高效的多元辦醫格局讓百姓“有得選、選得多”。從“看得起病”到“更便捷”——全國醫保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正在“加速跑”……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離不開健康。健康,是幸福的起點,也是成長的前提;只有人人健康,才有全民健康;只有人人幸福,才有全民幸福。推進健康寧夏建設,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將為全區人民帶來更大福祉。

「六十载光影记忆·镜头里的宁夏变迁」救死扶伤祛病痛 仁心妙手保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