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AI、物聯網、區塊鏈時代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AI、物聯網、區塊鏈時代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中國創造了有文字記載以來三千年的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漢唐盛世威名世界。在政治、科技、文化上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惜,盛極必衰。自滿清以來,曾經的輝煌導致中國人開始固步自封,直到被歐洲列強靠著先進武器征服時,方才警醒過來。然而,我們已經從曾經的領頭羊淪落為貧窮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用短短几十年,完成了從農業國家往工業國家的蛻變。但是,比起歐美髮達國家上百年的工業科技積累,我們依然還有巨大的差距。而現在,隨著AI、物聯網、區塊鏈技術構成的新一代技術革命,帶給我們一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物聯網是感官肢體,AI是大腦,區塊鏈是神經網絡系統。這三者結合在一起,將冰冷的機器組成了一個“有生命”的整體。而這個有生命的機器體,會極大的提升生產效率,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這裡有個最核心的關鍵所在,就是AI。沒錯,中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核心之處也在AI技術上。

AI技術有三個關鍵點:芯片、算法、數據。芯片是計算的硬件基礎,算法是計算的邏輯方式,數據是計算的依據。AI區別於以往的軟件技術,最突出的就是自我學習能力。可以把AI看做一個學習成長中的孩子,父母給了孩子身體頭腦(芯片),老師教給孩子學習方法(算法),而大千世界的各種信息就是孩子學習的知識(數據)。孩子最終學習成果的高低,其實取決於能夠接觸學習的信息量是否足夠豐富系統。當孩子通過足夠豐富系統的信息洞悉世界時,就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思維體系,培養成了我們所說的“人才”。一個好的人才,可以打破舊的思維禁錮,可以更好的發揮自己的身體潛能。也就是說,AI技術的發展,初級階段著重研發的是芯片(身體硬件),中級階段著重在算法(基本思想和學習方法),終極階段著重在數據(大千世界的信息)。當AI有了足夠的學習數據,成長進化出真正的“智能”時,AI自身就會優化自己的芯片技術和算法。並從此走向更快速的智能進化道路。

放眼全球,中國雖然沒有最強的芯片和算法技術,但在大數據上卻是獨步全球無人能比。據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4日發佈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佔全球網民總數的1/5。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較2016年底增加2830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機上網比例持續提升。由互聯網數據研究機構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共同發佈的“數字2018”互聯網研究報告稱,在全世界人口達到76億的今天,全世界網民總數已經超過40億(約為40.21億)。

中國如此龐大的網民規模,加上良好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以及積極的互聯網生活方式(網購、外賣、社交、娛樂…),構成了足夠豐富系統的大數據來源。這給了中國AI技術彎道超車的基礎。當AI通過足夠豐富系統的大數據進化到一定階段後,AI就可以不再受到人類技術的約束,以遠超人類技術研發的效率解決一切技術問題。有文字記載以來的人類文明,一直是在技術的推動下發展。當有一天人類文明的發展不再受到技術制約時這何止是百年不遇之大變局,說是千年不遇之大變局也不為過。

2018年6月13日,3GPP5G NR標準SA(Standalone,獨立組網)方案在3GPP第80次TSG RAN全會正式完成併發布。這標誌著首個真正完整意義的國際5G標準正式出爐。2018年6月16日,人民日報記者從國際工程實驗室會議上了解到:隨著完整版5G標準正式出臺,我國5G產業將全面啟動。測試、研發和試驗也將全方位展開,進而為2020年5G的規模商用提供支撐。5G是物聯網的基礎設施,而物聯網是大數據最主要的生產者以及AI處理大數據後的反饋執行者。於是5G商用的進度就成為了爭奪AI時代主導權的關鍵。誰能率先5G商用,誰能率先完成物聯網組網,誰的AI進化速度就能走在前面。而AI進化的程度則決定了國家運轉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綜合國力的排名。目前,中國在5G商用進度上,還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這裡插入一個關於AI的真實故事。2017年12月,引起大眾關注的一件事就是DeepMind的AlphaGo在圍棋賽場上一戰成名,但這家谷歌旗下的公司一直沒有停下發展的步伐,又推出了AlphaGo Zero ,只需要三天的時間,從空白的狀態學起,在無任何人類棋譜輸入的情況下,迅速自學圍棋,擊敗了“前輩”AlphaGo。最新的AlphaGo Zero從零開始訓練,除了基本的規則沒有其他“知識”,8小時的學習就擊敗了與李世石對戰的AlphaGo v18,又經過4小時的訓練,擊敗了世界頂級的國際象棋程序——Stockfish,緊接著,又是2小時的訓練之後,日本將棋Elmo也敗在它的手下。這就是AI進化到一定程度後,脫離人類技術在自我學習後展現出的巨大能量。

2017年5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貴陽數博會上發表了《數據創造價值創新驅動未來》的主題演講。其中講到,未來的三十年會把很多今天看來很可能的事情變成了不可能,會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我想先講一些比較哲學方面的問題,也跟大家思考。去年我提了一個觀點,我說由於大數據時代的出現,我們對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將進行重新定義,我們在過去的五六十年,大家認為市場經濟要比計劃經濟好很多。但我個人覺得,未來三十年,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將會被重新定義。我這個觀點在國內得到了很多的經濟學家一致批判,大家覺得我是胡說八道。這裡我自己先告訴大家,我指的計劃經濟不是那時候蘇聯的計劃經濟,也不是中國剛開始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最大的差異是,市場經濟有一隻無形的手,我想問大家,如果這隻無形的手你願意摸到,你願意做計劃嗎?在大數據時代,特別是萬物互聯的時代,人類獲得數據的能力遠遠超過大家想象,人類取得對數據進行重新處理以及處理的速度的能力也遠遠超過大家,不管是AI也好,MI也好,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將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我想說明的一個問題,由於大數據讓市場變得更加聰明。由於大數據,讓計劃和預判成為了可能。

在沒有AI和大數據之前,計劃經濟因為人類對世界運轉規律瞭解的侷限性,更容易在重大計劃上作出甚至是無法扭轉的錯誤決策。而市場經濟卻在經濟規律的作用下,表現出充分的活力以及糾錯能力。也因此,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後,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分出了明顯的勝負,自由市場經濟成了世界主角。在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發展也將中國拉出了經濟泥潭,讓中國在今天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國有企業依然存在人浮於事、行政效率底下的弊端。這一點不僅體現在中國,即便在自由市場經濟的發達國家,國有經濟體都存在同樣的問題。而在自由市場經濟國家,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私有化。但對於中國,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的國家基石和經濟支柱,沒有私有化的退路。

直到“區塊鏈”技術的出現,這種以“分佈式記賬”為特點的技術,在信息真實性的驗證上有了革命性的變化。官僚系統,是人類幾千年文明中為了保證社會秩序而誕生的管理系統。其實官僚系統的運作,就是收集驗證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各種信息問題,並在決策層作出判斷制定解決規則命令,最後執行規則命令。官僚系統中的各層級管理者,起到的作用就是審核信息的真實性,並且根據規則具體執行。這也就構成了權力的核心“審核”和“執行”。官僚系統的管理架構,就是圍繞“審核”和“執行”的權限大小布置構成的管理網絡。這樣看來,官僚系統的運作,尤其是中低層級的運轉,完全可以由區塊鏈技術完成。

區塊鏈技術介入官僚系統後可以避免人為原因的效率低下問題,極大的提升管理效率。無論運用到企業管理還是國家管理中,都是社會運轉效率的加速器。也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決官僚腐敗問題,給社會創造更加公平的環境。經過區塊鏈技術改造的官僚系統,就像從刀劍到槍炮的技術革命一樣,整個社會都因技術而產生質的變化。誰能率先完成區塊鏈應用變革,誰就擁有了可以超越競爭對手的社會運轉效率。

相對於AI和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對大部分人而言太過於抽象。下一篇我會推送一篇《通俗講區塊鏈技術及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