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助力人民幣匯率上調200點,什麼是逆週期因子?

8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週期因子”後,市場很快作出反映。週一(8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在連跌兩日後報6.8508,較上一個交易日大幅上調202個點。此外,週一在岸人民幣16:30收盤價報6.8171、離岸人民幣在17:30分左右報6.8124。此前部分時點上,人民幣曾一度接近“7”的關口。

此前“逆週期因子”的推出、調至中性,以及兩次發揮作用均對即期美元兌人民幣產生較大影響,甚至扭轉了短期市場行情。有市場人士預估,在央行政策工具的引導下,匯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記者|宓迪 趙昕

何為“逆週期因子”?

2017年5月,為了適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週期波動,有關方面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子”。今年1月,隨著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趨於平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將“逆週期因子”調整至中性。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所謂“逆週期因子”,主要指現在外匯中間價的形成機制中一個可調節的部分。根據此前的公開信息,“逆週期系數”由各報價行根據經濟基本面變化、外匯市場順週期程度等自行設定。

趙錫軍指出,“當市場的匯率變化出現一邊倒的情況,就是人民幣長期升值或長期貶值的趨勢性很強的時候,市場形成了一個順週期判斷的特點。為改變這種特點,讓市場參與者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場的變化因素,就有可能啟動‘逆週期因子’的調節,來對沖順週期判斷的作用。”

關於“逆週期因子”的作用,去年8月11日央行曾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逆週期因子”有助於中間價更好地反映宏觀經濟基本面、有助於對沖外匯市場的順週期波動,使中間價能更加充分地反映市場供求的合理變化。

此時重啟有何用意?

“近期受美元指數走強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行為。基於自身對市場情況的判斷,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陸續主動調整了‘逆週期系數’,以適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週期情緒。”央行官網週五晚間轉載中國貨幣網的文章表示,“截至發稿時,絕大多數中間價報價行已經對‘逆週期系數’進行了調整,預計未來‘逆週期因子’會對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近階段,在國際市場環境變化下,人民幣匯率是否會進一步貶值再次成為市場焦點。中國貨幣網數據顯示,8月1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一度達到6.8946,接近7的關口。

在這種局勢之下,監管方面連出重磅政策。8月3日,央行宣佈將遠期售匯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至20%。8月24日晚間,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週期因子”。

在多種政策工具作用下,市場對此做出反應。8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8508,在連跌兩日後上調202點。在重啟“逆週期因子”消息正式公佈後,離岸人民幣一度出現快速拉昇。

今年8月10日央行發佈的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2017 年以來,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總體平衡,人民幣匯率在市場力量推動下有升有貶、彈性明顯增強,市場預期基本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2017 年全年升值6.2%,2018 年一季度進一步升值3.9%,二季度貶值5.0%,2018 年上半年貶值1.2%。

對匯率走勢有何影響?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認為,在“逆週期因子”影響下,市場預期料會有所改變,短期內人民幣匯率有望擺脫連續貶值格局,呈現雙向波動特徵。中期看,人民幣仍有一定貶值壓力,但中國經濟基本面平穩對人民幣構成支撐,加之逆週期調節,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大。

興業研究報告指出,從市場影響來看,“逆週期因子”傳遞了較強的通過價格方式進行逆週期調控的信號。此前“逆週期因子”的推出、調至中性,以及兩次發揮作用均對即期美元兌人民幣產生較大影響,甚至扭轉了短期市場行情。

對於未來的展望,趙錫軍告訴新京報記者,從影響匯率的國際收支角度來講,美國為逆差,特別是在貿易領域,我國現在還是比較平衡的。比較平衡的國際收支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除此之外,有市場人士提及,人民幣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走勢,美元指數仍然扮演重要角色。如果美元走強,人民幣仍然面臨一定的壓力。不過,近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講話中曾表示沒有跡象表明美國經濟過熱,且通脹加速沒有超過美聯儲的目標,一度令美元指數應聲下跌約30點。

8月21日,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李波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向市場傳遞信心。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