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學生找工作時,到底是校招有用,還是網絡招聘有用?

陳新詩


首先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校園招聘和網絡招聘並不矛盾,兩者對於找工作來說都是很有幫助的,可以同時進行。

參加校園招聘對應屆生而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找工作對於久在學校的學生來說其實是比較迷茫的。自己找工作的話,可能會比較不知所措。但是,學校會為應屆畢業生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

每個學校他們都會安排企業見面會。一些企業會來學校進行校園宣講會。你都可以去參加,聽一下他們的招聘要求和工資福利。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對一些企業進行簡歷的投遞。

有些企業會傾向於招應屆畢業生,所以機會還是很多的。如果在畢業的第一年沒有找工作的話,第二年再進行應聘可能難度會更加大。因為企業對你沒有了解,而且你又沒有工作經驗,這種時候是比較吃虧的。

所以應屆生的的機會不能白白浪費。努力打造好自己的簡歷,爭取能被一家優秀的企業招錄。

首先,通過校園招聘或者自己找公司進行面試的鍛鍊,那麼在後面的招聘或面試中會越來越熟悉,那麼就應付自如或獲得錄取的機會就更大。

一般的大學都會有校園招聘。學校越好,那麼去招聘的企業也是相對比較好的。另外,學校的老師會對去大學招聘的企業進行篩選,那麼被騙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即使校園招聘會不一定被錄取,但是也不用擔心。可以過去嘗試一下,聽一聽了解企業的需求,那麼在以後的應聘中就更有機會脫穎而出。

如果校園招聘中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那麼網絡招聘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有很多很好的企業會在網絡上公佈自己的招聘信息,這樣的話,選擇的機會就會多一些。

但是必須注意真假,網絡詐騙現在還是很多的。大學生經驗不足的話,還是很容易被騙的,所以應該謹慎一些。不要輕信工作輕鬆,工資高的工作。最好在網上仔細查找一些公司的信息,再三確認。也不要輕信交多少錢先培訓再工作的樣的招聘信息,很多都是騙錢的。


大學生還是應該擦亮眼睛,謹防被騙。不過我建議,最好是校園招聘,和網絡招聘同時進行。機會可能隨處都在,只是看你能不能發現了。

——END——

大家是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2013年畢業經歷:

學校是N流大學,上學時比較單純,也不參加社會活動,出了上課就是打籃球,去網吧!成績前10,拿過獎學金!

學的船舶工程技術!

1.N流大學的招聘會真心不是多好,企業有實力的不是太多,流水線工人,銷售,打雜跑腿!太有實力的又應聘不上!(承認自己欠缺)

2.很多企業誇大薪水待遇,有個別欺騙嫌疑!我說一下我的真實案例!

2013.7月,本專業是船舶工程技術!好傢伙青島有名的北海船舶重工去我的學校招人了!學生嘛,大多數是弱勢群體,不懂得分辨,也不懂問問是不是直招,(現在企業都分勞務派遣和直招編制人員),總之待遇特別好,我們應聘去了80個同學!(當時真的是傻逼,他要那麼多人都沒挨個面試就沒想到問題?)他媽的去了之後,告訴大夥去這個船廠保衛部實習3個月,其實就是保安…!然後3個月後告訴快給你們轉了效益不好在幹幾個月!臥槽80個同學只剩30個了,然後中午明白:1.全國有名的大廠子待遇好都是給正式員工的,這種廠子一大半都不是正式員工,叫做勞務派遣工!(工資都是廠裡給派遣公司,然後派遣公司發給我們,派遣公司一個員工掙500塊錢一個月)2.福利待遇就2險,什麼購物卡,什麼年底分紅,都是人家正式員工的,我們就一塊肥皂……!

說了這麼多大家明白了麼?我們被欺騙了就是廉價勞動力,都他媽不如富士康的員工整得多,一個月1900塊錢,每天看廠區工人有沒有偷東西!名義上在北船工作實際上跟北船一點關係沒有,一個保安你讓大專生去幹臥槽,我有同學幹了1年保安也沒給轉活幹別的工作,也沒轉正!

辭職的時候還是去勞務派遣公司辦理的,和北船不發生任何關係!現在這種情況大多數發生在工廠,銀行……等等很多行業!很多人可能不會入這一行,不過希望剛畢業的有個理解,別光顧打遊戲,多瞭解社會,多看就業分享貼,多瞭解一點,或許能少走一些彎路!


赤峰青年海龍


首先我們先來理解下題主所說的校招和網絡招聘,因為本丁看到有些回答理解錯題主的意思。本丁認為題主所說的“網絡招聘”應該是指在招聘網站瀏覽招聘信息並且投遞簡歷的社招。

為什麼這麼說呢?

招聘分為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而招聘又有線上網絡招聘和線下招聘兩種形式。


什麼是校園招聘?

校園招聘:指僅針對應屆畢業生,招聘方的人力資源團隊到學校來接觸篩選優秀人才的招聘。校園招聘既涉及線上網絡招聘又涉及線下招聘,不同規模企業的校園招聘略有不同。
1、規模較大的企業:一般會在網上建立校園招聘系統,應屆生在網上完善好自己的簡歷,直接在企業的招聘系統中投遞或進行網上測試。之後企業會在全國各個地區挑選部分高校進行校園招聘宣講會。在宣講會之後結合網絡投遞或測試情況,邀請合格應屆生參加筆試面試。

2、中小型企業:大多數的校招沒有網上投遞及測試的過程。他們的招聘團隊會在宣講會之後收集簡歷進行筆試或面試,有一些企業當場就能定下offer。


另外還有一種線下的校園招聘,即校園招聘會,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織,在校內和眾多招聘公司面對面雙向選擇的過程。


什麼是社會招聘?

社會招聘:指針對全社會求職人群的招聘,包括應屆畢業生和已有工作經驗的人群。社會招聘有兩種形式,

1、線上網絡招聘:求職者在招聘網站上瀏覽招聘信息、投遞簡歷,招聘方邀請適合的候選者到公司面試。

2、線下招聘會:求職者參加人力資源組織如中介舉辦的線下招聘會,和校園招聘會形式一樣,但這個招聘會是面向所有求職者,地點也非校內。



回到正題,校園招聘是完完全全針對應屆畢業生開展的招聘,按理來說,對大學生應該是更好的招聘選擇。因為參加社招會與有工作經驗的人競爭,而校園招聘對工作經驗幾乎沒有要求。但到底是校招有用還是社招有用?這還是要分人群。


大多數校園招聘是用來挑選優秀人才

上面也講到過,一般名企、國企及其他較大規模的企業,校園招聘對人才有多層篩選,一般流程是

網申→網測→線下筆試→線下集體面試→線下單獨面試等,大家從這種嚴格的篩選模式就能大概看出他們對人才的要求。名企一年放出的校園招聘名額只有幾百人,重點培養的崗位,如“管理培訓生”之類的可能就十幾人,但進行全國性宣傳篩選,大多數“好崗位”光投遞簡歷的人可能就幾千甚至上萬。就本丁周圍參過校園招聘的人的經驗看,一本院校班級拔尖的學生都不一定能通過這層層篩選。

當然也有一些要求較低的崗位,如銷售、客服性質的崗位。這就需要大家在競爭崗位時,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千萬別廢了老天勁,爭到一個實際要求較低的崗位。


中小型企業的校園招聘要求相對低一些

對於普通的大學生,即學校表現不太突出,沒有相關實習經驗的人群來說。可以多嘗試自己跳一跳能夠得著的崗位。中小型企業的校園招聘沒有知名企業的招聘競爭大,篩選也沒那麼嚴。並且企業專門到學校來進行招聘,而忽略學生無工作經驗,主要是因為想招合適的大學生進行培養。並且此種招聘對大學生來說,離宿舍近流程快,也比較方便,為什麼不多試試呢?


社會招聘待遇整體不如校園招聘

應屆畢業生進行社會招聘,多多少少會有些吃虧,尤其在薪資和培養計劃上。大企業因為招聘規則完善,是不會通過社招招聘應屆生的。而中小企業通過社招招應屆生,往往會因為無經驗而壓低工資。並且對社招渠道招聘的人材,培養方案不會那麼完善。而校園招聘是完完全全針對應屆畢業生的,走的是另一條比較完善的培養體系。



所以,本丁建議:

對自己理性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定求職目標

對自己有正確清醒的認知十分重要,以免在校園招聘中耗費大量精力做無用功。當然對於認知模糊的同學來說,參與名企校園招聘→中小型校園招聘→社會招聘,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己瞭解和提升的過程。

優秀的應屆畢業生,一定要爭取名企的校園招聘。對大多數普通大學生來說,仍然是校園招聘優選,名企等大型企業的校園招聘也可嘗試,進到面試環節,受到一定打擊,瞭解到“山外有山”,才能正確求職心態,提高對自身的要求。本丁認為社招是最後選擇,但也不乏有些同學不適應強度大的校園招聘,在社會招聘中發揮正常甚至超常的情況。



另外,關於題主所問”網站所提供的簡歷模板能夠適應大學生的真實情況嗎?“,這麼巧,本丁就是專門做簡歷的!簡歷的內容無外乎於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實習/校園經驗、技能特長、榮譽證書、自我評價,所以大多數簡歷模板都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關於簡歷製作,你可以到五百丁簡歷網看看,有簡歷模板、有簡歷教程、更有在線製作簡歷工具,幫助你高效製作好簡歷。

》》》五百丁簡歷,中國領先的簡歷製作平臺,你的求職好夥伴。

五百丁簡歷


我們在面臨畢業的時候都會焦慮,因為我們要面臨成長節點中又一重大問題—找工作。

而找工作有很多的渠道都可以獲得工作的機會 ,當然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爭取方式。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我們要去哪找工作,我們要找什麼樣的工作!當我們明確了我們的工作方向和目標才能夠很快速的找到我們可以獲取的渠道。

如果我們不能夠清楚我們的目標,漫無目的的尋找只能做很多無用功,這個目標的確立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而是我們長時間的不斷摸索的結果,這個過程我們可能經歷很多的實習,很多的活動,很多的交流然後認識到自身三到五年甚至十年的一個道路。對於應屆生說,招聘渠道主要有兩個:校招和網申。下面說一下個人認為兩個招聘渠道的方式,這裡並沒有哪個有用哪個沒用,只是針對個人來講哪個渠道最適合你自己。

1.校招

校招簡而言之就是校園招聘,企業公司來到學校通過宣講會等形式面籤應屆生,主要時間為每年的9月-11月和次年的3月-4月。因為目前個人也已經大四,所以現階段有各種校招宣講會在學校開展,身邊也有一些同學已經拿到了offer,畢業就可以直接到企業培訓工作。校招有以下優點:

a.專業對口

一般校招的企業通知到我們的都是對應了我們所學的專業,我們能夠找到自己專業方向上的合適崗位。如果你的能力、成績都可以,那你就可以提前簽好工作。

b.競爭壓力相對較少

很多企業都喜歡招聘應屆生,大部分應屆生都是第一次獲得工作的機會,會更加珍惜和努力,相對於社招的一些人員會更有激情與活力。而對於我們應屆生來講,我們不用和社招人群中有工作經驗的去相比,競爭者大多是我們學校的同學,整體競爭範圍比社招會小很多。

2.網申

除了校招之外,我們還可以根據網絡的渠道來去投遞簡歷,申請工作。具體的工作崗位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找尋,其實有很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後會做和本專業不相關的工作,可能是在整個大學過程中找到了自己喜愛的事情,或者適合自己做的事情。那麼我們就需要在畢業之際自己去找自己想要的工作—網申。網申有以下優點:

a.可以匹配到自己能力的工作

校招的企業一般會由學校所限制,如果你的學校是一所特別牛的大學,那麼去的企業也是行業中的佼佼者,招聘的崗位要求待遇也會同步提升。如果你的學校一般般那麼去的企業也不會特別強,如果你在大學有足夠的經歷、經驗,可以通過網申去到更大的平臺。

b.選擇的機會更多

校招可能會更偏向與專業對口,但是相對的招聘崗位也侷限在對應的崗位上,網申的話可以自己去找合適的公司合適的崗位去爭取。

總的來講,如果你的學校足夠好,你想要走本專業的方向可以選擇校招渠道。如果想要獲取更多選擇,跳到更大的平臺可以選擇網申

智聯校園 張紹毅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是智聯招聘旗下校園人才交流與大學生職業發展招聘中心,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快更好成長,如果想加入我們結識更多優秀大學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聯校園期待你的到來。


智聯校園


每一年的秋季,都是各個大學最忙路的時候之一。每當這時,總是能看到學長學姐們穿著整齊,前往招聘單位接受招聘。而也有些大學生,會選擇在社會上接受招聘。那麼這兩種方式,哪一個更好呢?

首先看校園招聘。校園招聘是用人單位進入學校裡,對學生進行招聘。校園招聘的特點是足夠安全,用人單位和應聘者的資料真實性都能得到保障。而對於大學生來說,在校園招聘會中你所面對的競爭者都是你同屆的畢業生,只要提前做好準備,就能對彼此之間做出更好的應對措施,擴大自己的贏面。而且校園招聘對於學生四年的成績也是有所要求的,只要成績不錯,依然有機會。

校園招聘中,對於學生的成績、參加社團這些,都是有所要求的,有很大的機會。並且面試官對於在校學生也是比較寬容的,他們有時候會用寬容的笑容來原諒學生緊張而犯下的錯誤。這也是一種潛在意識,偶爾仍然會把這些學生當做一個孩子對待,願意多給一次機會。

至於社會招聘,相對而言比較複雜。首先你不知道用人單位的情況,如果對方是“假冒偽劣產品”那麼你很難及時辨別出來。而至於工作崗位,也是要比校園招聘差一些的。因為社會招聘大多晚於校園招聘的秋招。也就是說,大多數的好崗位都被應屆畢業生先一步了。然而,社會招聘不再對於應聘者的成績,參加社團有什麼要求了。

既然是社會招聘,那麼用人單位就會對於你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有了要求。而這些資本,大家有嗎?如果有,又能展示出來多少呢?這就是社會招聘對於應聘者最大的挑戰。你必須把你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盡可能的展現出來,否則只會被淘汰。同時,你無法得知競爭對手的具體情況,他可能是和你不一樣的畢業院校,不一樣的城市,甚至不一樣的省份。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硬著頭皮去面對,這種心裡沒底的應聘狀態,是會拖後腿的。

所以整體來看,還是校園招聘比較好一些,你的跳臺更加穩定,雙方都比較心裡有底,所以還是校園招聘更加適合大學生。


大三老學長




毋庸置疑,肯定是校招有用,而且是大有用。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先來分析校招和網絡招聘的區別。

校園招聘:大企業多、面試門檻低、無需工作經驗、只面向應屆生。

網絡招聘:企業層次不齊、面試門檻高、有工作經驗優先、面向所有求職者。



這麼分析就很快看到了二者的區別。

區分公司好與壞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從未接觸過社會,根本不知道哪家企業平臺好、發展好。

在網絡招聘上,經常會被招聘信息矇蔽雙眼,真假難辨。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大學生在求職期間被騙錢財、拉入傳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校園招聘就不一樣了,學校會對來開宣講會的企業做確認和排查,哪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公司一個也進不來,確保公司的真實性和實力,最大力度的保證了學生的利益。



競爭大與小

網絡招聘是面向所有的求職者,也就是說其中既包含應屆生,也包含有工作經驗的人,而且面試門檻很高。試想,公司面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剛剛畢業的人,更傾向誰呢?答案毫無疑問是前者。

校園招聘就不一樣了,面向的只有應屆生,所有人都是零工作經驗,大家都在同一水平線,只要憑其他實力打動面試官就行,而且面試門檻低很多。

另外還有一點,來校招的企業招過去的應屆生都會給予一段時間培訓,而且企業重視應屆生的培養。網絡招聘就不一樣了,他們要的是能幹活的人,要是發現某個人滿足不了要求,立馬讓他走人。

校招比網絡招聘重要的多!


用戶69240191446


現在大學生找工作的方式有很多,學校每年的春、秋兩季的大型人才招聘,會給學生提供很多的便利,有些人會困惑校招和網絡招聘誰比較有用。說實話,在中國目前嚴峻的就業壓力面前,求職方式的多樣性,對你找到工作的幫助會很大,所以不管什麼樣的求職方式,如果可以請儘可能嘗試。


校招雖然很方便,但是應屆畢業生都是在這期間,扎堆找工作,現場招聘未免會有求職者過多,用人單位擁擠的現象。針對這種狀況,最好提前做些準備,瞭解招聘會上有哪些企業,招聘崗位有什麼,做到所投的簡歷都是有效的,不要看見哪有空缺就投哪。


網絡招聘是一種極為省時省力的求職方式,但是要選擇一家安全可靠的招聘網站,在核實招聘單位真實的同時,要注意自己的求職信息不會被洩露,再者投出的簡歷要儘可能全面,突出自己的優點,如果優點與你所應聘崗位的需求一致,那絕對會是你的加分項,比如你應聘某新媒體編輯工作,自己有運營新媒體的經驗,就是你簡歷上的亮點。


除此之外,電視求職、人際關係介紹工作等等也是很好的方式,所以儘可能讓你的求職方式多樣化,增大獲得工作的可能性。


秋葉大叔


今年剛走出校門,從本科末流的學校到碩士的知名高校,我經歷過兩次畢業,參加過很多校園招聘會,也在網絡上投過無數的簡歷,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又到了一年秋招季,畢業生忙著找工作,公司忙著招人才,校園招聘和網絡招聘是最重要的方式和平臺。首先我覺著校招是校園宣講會和大型校園招聘會,其中很多大型企業在校園宣講會時不收簡歷,只接受網上申請,我把這類歸為網絡招聘,網絡招聘就是在網上投遞簡歷的招聘方式。

對於校園招聘,優勢就是安全,參加校園宣講會和招聘會的企業都是經過學校篩選的正規企業,幾乎不會出現傳銷詐騙的企業,當然還有就是經濟,不用去外地面試,省錢省力。相比於網絡招聘,缺點就是選擇的地域有限,企業數量和崗位有限。根據我的經驗,對於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企業,大部分宣講會都不收簡歷,只接受網上申請,因為投遞的太多,紙質簡歷不好篩選,扔掉又浪費紙張產生垃圾,網絡篩選方便快捷,對於這種情況,無論在哪個地方,通過網上申請最方便,等待面試通知,節省時間和精力。對於想去知名企業的畢業生,網絡招聘更方便。對於全國前幾的名校,畢業生大都想去全球名企,網絡招聘方便。而中等企業想去這些高校參加招聘會招人才,往往招不到人。對於不是名牌大學的普通一本高校,畢業生想去中等企業,宣講會和招聘會中等企業來的較多,而且這些企業也會收紙質簡歷並組織面試,這種情況下校招更方便有利。對於普通二本,來參加宣講會和校招大都是學校所在地周圍的小企業,很難滿足畢業生的需求,一般通過網絡招聘去喜歡的城市,投遞滿意的崗位,所以二本以下的校招很難招到人,這就是現在所謂的學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單位招不到人的現狀,對於這種情況,網絡招聘更有用。

對於網絡招聘,優勢明顯,選擇地域廣,崗位多,個性化,投自己喜歡的崗位。弊端就是不安全,比如前段時間的李文星事件。我個人覺得,網絡招聘安全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在投遞簡歷前詳細搜索公司的信息,不要急功近利,被高工資誘惑,幾乎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當然平臺不安全確實存在,在很多平臺用人單位都可以查看簡歷庫裡的簡歷,只要用人單位交錢辦會員,每年可以贈送幾千條簡歷免費查看,我在保險公司做過一段時間,就是靠著這個每天下載簡歷庫的簡歷,打電話過去讓他們來面試。這一點要重點防範,記住自己投遞簡歷的公司,自己沒有投的千萬別去,雖然工資福利待遇好,但就是挖了個坑等著你跳。

總之,網絡招聘有利有弊,肯定是利大於弊,我們不應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應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大膽使用。


落楓舞記


找工作,是通過校招還是通過網絡招聘,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和看法:

其實在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校招和網絡招聘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比如很多學校的網站上都會貼出來校園宣講會的帖子或者通告,讓學生及時的瞭解招聘信息,便於及早準備,好找工作,所以多數的招聘信息是通過網絡發佈的,只不過有的校招是發佈之後,還要進行校園宣講會,從而推進雙方的相互瞭解,讓應聘的人多多的瞭解公司,也讓公司多多的找工作的人進行當面溝通和了解,所以說,不矛盾。

在互聯網高度融入生活的當下,二者沒法進行徹底的剝離,所以說,想要找到好的崗位,必須多多的蒐集有效訊息,多點出擊,抓住機會,找到更好的工作。


大野澤的風


都有用,但是也要注意一些細節。

一是校招。校招比較有指向性,一般都是單位來校招人,或者和學校有就業基地合作的單位要學校推薦。但有時校招搞得大,學校只能簡略篩查招聘單位,有時候信息不對等,可能用處就不大了……

二是網絡招聘。網上有更多的招聘資源,選擇更多,發佈的信息很詳細,地域、要求等各方面都不侷限,可能可以找到自己最心儀的。但要注意不要上當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