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聽說這10種人是腫瘤“免疫體”,看看你擁有了幾條?

家庭健康在線


這10種人確實有助於預防或者早期發現腫瘤,但是絕不是腫瘤的“免疫體”,因為引起腫瘤的原因非常複雜,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物理、生物因素,不良生活習慣等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癌症的發病率,並不能完全阻止癌症的發生。

我們來一條條的看看:

第一種:每天出點汗的人。每天出點汗,適量的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肥胖被認為與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多種腫瘤有關係。

第二種:遠離油炸食物的人。油炸食物含有較多的脂肪,屬於高脂飲食,同時,蛋白質在油炸的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有害物質,甚至致癌作用。所以,原理油炸食物是對的。

第三種:常喝豆漿的人。豆漿中含有一些植物雌激素,對乳腺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第四種:常補充纖維素的人。補充膳食纖維,可以保持大便通暢,高纖維素飲食,可能會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第五種:愛喝綠茶的人。長期喝茶,似乎可以降低一些癌症的發病率,但是證據並不是很明確。

第六種:睡眠良好的人。有研究顯示,熬夜,經常上夜班的人,乳腺癌的發病率會增加,所以,充足的睡眠是有好處的。

第七種:多站少坐的人。邁開腿,適量的運動,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癌症。

第八種:常補充維生素D的人。這個目前是有一定爭議的,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維生素D有防癌作用。維生素C是有防癌作用的。

第九種:常吃堅果的人。堅果含有比較豐富的纖維,多不飽和脂肪以及抗氧化劑,對心腦血管疾病是有好處的,也可以降低腫瘤的發病率。

第十種:接受癌症篩查的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定期接受癌症篩查,可以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早期干預,有效的降低癌症的發病率。

總之,這十點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當然,無論是防癌還是預防其他疾病,都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菸,不喝酒,早睡早起,不熬夜,低脂高纖維素飲食等等。


普外科曾醫生


現在人們是談癌色變,的確癌症的發病率在全世界都很高。癌症在發病前確實有一些症狀以及表現。並不是說一下子就能夠生病,一下子就得了癌症。有一些人的體質不錯,免疫力比較強,可能得癌症的幾率就會小一些。有一些人總結了,這10種人是腫瘤的免疫體,看了以後感慨特別多,給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從吃的方面來說,有這6種人群,就是遠離油炸食物的人,經常喝豆漿的人,愛喝綠茶的人,經常補充膳食纖維的人,常吃堅果的人,經常補充維生素d的人。

其次就是從運動方面來說,有這2種人群,每天出汗的人,每天站的多坐的少的人。

第三就是有良好的習慣來說,有這2種人群。每年進行自動體檢的人,再一個就是睡眠充足的人。


其實這10種人群可以總結為三個大的方面。這三個方面大家都清楚,平時在日常生活當中也都在做。但其實這些是生活當中的一些細節。為什麼說細節決定成敗呢?就是這個道理,有的人健康長壽就說明了注重生活中的細節,有的人可能身體比較虛弱,容易生病,那可能就是過度或者是超負荷的用身體導致的身體免疫力低下。


其實得不得腫瘤,得不得癌症,需要每個人去經常關注自己的身體,定期去體檢自己的身體非常重要。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態一定要好。心態好的人甚至比以上10種人群說的還要重要。我們看一下身邊也有一些長壽的老人,他們生活在農村,吃的喝的各個方面並沒有在城市裡邊好,但是他們心態特別的好,整天笑呵呵的,有的活到了96甚至是98,還有超過100歲的,他們身體也不得腫瘤,也不得癌症。

不管怎麼樣,日常生活當中還是需要多注意身體,以上10種人群的特點應該被大家學習,至少我們應該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減少生病的機會。


文史大世界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我國是癌症大國心腦血管病死亡第一位,接下來就是癌症死亡率第二位,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一個人會得癌症呢?第一,癌症有遺傳因子父母親或上輩有癌症死亡,一般遺傳三代有了這個因子存在人吃的方面不注意,人長期在工作中產生疲勞過度熬夜,這時候人的身體陰陽不調和人的身體溼氣加重,身體免疫力開始下降,本身身體有息肉或小結節或腫塊每一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癌細胞會在息肉小結節腫塊生存下來,人總歸有免疫力下降的時候,癌細胞開始活躍起來在息肉或小結節或腫塊滋生繁殖起來,然而我們知道癌細胞要吃人體最好營養和蛋白質,每一個人都喜歡吃大魚大肉吃下去後人的一部分吸收到人體後,另一部分發生過剩堆積成脂肪轉變成腫塊,息肉,小結節,幾十年後,二十幾年後,三十幾年後人開始癌症大暴發,一經發現中晚期,10萬人當中早期發現良性癌細胞幾乎沒有最多10個人,所以說;一個人得癌症還是比較公正的,大多數老人在65歲至90歲得癌症的非常多,現在得癌症率中年青化45歲至65歲也非常多。所以說;當代人得癌症像一般的感冒,人非常多100個人當中3個半人得癌症,事實就是如此,經濟條件好了人的吃了太好了,歸根到底大多數人得癌症就是吃出來的癌症,大多數人都會說這麼一句話,人活著經濟條件好了就要吃,不吃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啊???


戲迷阿德1


首先說說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這是典型的網絡雞湯文。雞湯文都善於利用煽動性,誇張性詞語,易於傳播,吸引眼球。

在這個裡面用了“腫瘤”這個人人都感覺恐怖的詞語,然後又用“免疫體”一下子又讓讓感覺精神百倍,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免疫體讓人感覺像種痘,那樣一打針終身免疫,省事,省錢。但是恰恰是這些雞湯文誤傳反而會讓好多這樣做的人更容易思想上放鬆對健康,對癌症的關注而更容易得癌症 因為本身癌症是一個長期多種因素綜合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而得的疾病,而且在這十條裡面不注意量的問題也可能導致疾病甚至癌症。

1.“每天出汗的人”很多重體力活每天都大汗淋漓,你說他們就是癌症“免疫體”?恰恰好多得癌症的都是每天辛苦的勞動者,因為他們太累了免疫力反而下降,更容易生病,生大病,得癌症,而且好多一查出來都是癌症晚期,比如我爸爸一查出來胰腺癌晚期,我大舅舅肺癌晚期,我二舅舅肝癌晚期。

2.“遠離油炸食物”,把油炸食物說成了洪水猛獸一樣,的確油炸食物不健康,但是你不要過度吃,吃一點還是美味的,你這樣是恐嚇吃貨,打擊餐飲行業,特別是小吃,西餐。

3.其他幾個我就不一一說了。我們來看看癌症到底怎麼回事。


也就是說癌症都是多種因素導致的,就是那十條都做到了,你面對核輻射,面對強電離輻射,惡劣環境汙染等還是很容易得癌症。

所以,大家平時一定要多關注健康,瞭解更多健康知識,免得被雞湯文誤導。

均衡營養,不要過度肥胖,過度勞累,保護環境,做事一定要注意“適度”這樣才更健康。



戫晨說


這所謂的10種人是腫瘤“免疫體”的說法也不知是從哪來的,第一種:每天出點汗的人 第二種:遠離油炸食物的人 第三種:常喝豆漿的人 第四種:常補充纖維素的人 第五種:愛喝綠茶的人 第六種:睡眠良好的人 第七種:多站少坐的人 第八種:常補充維生素D的人 第九種:常吃堅果的人 第十種:接受癌症篩查的人。

仔細看了一下,也不無道理,不過,這個所謂免疫體的說法似乎會讓人認為這10種就會對腫瘤有免疫,不會得腫瘤。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其實,所謂的“免疫體”,不過是一些促進身體健康的措施,可能降低患癌風險的一些做法,下面不妨來逐一分析:

第一種:每天出點汗的人。這指的是要堅持每天適量運動,久坐不動增加患癌風險,運動確實有助於降低患癌風險,每天出點汗,運動量倒不一定很大,不必要大汗淋漓,關鍵是堅持。

第二種:遠離油炸食物人。其實,不能只限於油炸食物,應該說遠離油炸燒烤薰醃這類食物的人,還應該包括加工肉類等,因為這類食物都可能增加患癌風險,要儘量少吃,最好不吃。

第三種:常喝豆漿的人。可能有助於降低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的風險,但也並不建議為了防癌而刻意每天喝很多豆漿,防癌是個綜合工程,別指望單純靠那個措施來避免癌症,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做“好的事”,不做或少做“壞的事”。

第四種:常補充纖維素的人。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結腸癌等的風險,鼓勵多吃五穀雜糧,粗糧,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第五種:愛喝綠茶的人。有研究顯示喝茶可能有助於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但證據尚不充分。另外,喝茶要注意少喝太燙的茶,長期喝燙茶可能燙傷口腔食管粘膜,反而增加患癌風險。

第六種:睡眠良好的人。這個不用說,睡眠好,永遠沒有壞處,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石,長期熬夜增加患癌風險,輪夜班晝夜顛倒可能增加乳腺癌等的風險。

第七種:多站少坐的人。這個還是前面說過的,不要久坐,要適量運動。

第八種:常補充維生素D的人。這一點容易讓大家誤解,很多人因此到藥店買維生素D片來吃,其實,這只是說,維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其實不只是維生素D,其他維生素的缺乏也可能增加患癌風險,所以強調飲食一定要均衡,新鮮蔬菜水果要多吃,以免缺乏,強調食補,也就是從飲食中攝入,而不是一味靠藥補。不要聽信賣保健品的瞎忽悠。

第九種:常吃堅果的人。堅果也是好東西(其實,所有食物都是好東西),含維維素和抗氧化合物,以及其他元素,適量攝取對健康有益。但要注意堅果的保存,可能黴變。

第十種:接受癌症篩查的人。這個注意是從發現癌前病變和早期癌症,並不是做了這個就預防癌症,而是早發現癌症,是另一個層面的“預防”。建議適齡人群和高危人群定期篩查。

其實,不只是以上十種,還有很多很多,比如,不抽菸的人,不喝酒/少喝酒的人,注意飲食衛生的人,注意性衛生的人,適齡婚育的人,心態好的人,等等。

癌症預防是一個綜合工程,要學會從小處著手,注意生活中的細節,關鍵是堅持,記住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腫瘤專科醫生


願每個人都能是腫瘤免疫體,如果從我這些年養成的職業病出發,這個說法不夠嚴謹,十條都做到了,也不能完全免疫腫瘤,畢竟,腫瘤病因複雜,遺傳也佔了很大比例,各種汙染不能完全避免,但是,仔細看看這十條,對預防腫瘤真的有好處。而且,對預防各種慢性病,比如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也有好處啊。應該鼓勵!

我理解第一條出汗和第七條多站是指鍛鍊,這是現代人健康的最佳途徑,即使不能規律的,正式的鍛鍊,每天多走路,多做家務也比坐著強很多。此處提醒一下少坐確實好,多站之外要多走動,比如老師,站著講課很辛苦,如果能走動起來,比站一節課要好,下肢靜脈曲張能減輕很多。這點醫生護士就可憐了,一臺手術幾個小時很正常,他們真的是不能走動啊……好在現在手術也是用機器人增多了,操作更精細,醫生的身體負擔也減輕不少。

第二到第五,第八、第九條都是健康飲食,對此我的意見是食物要多樣,現在社會提供了太多選擇,遠離各種不健康的食物,特別是燒烤、醃漬、油炸和過度加工的食物之外,還是能滿足對美味的追求的,健康不是苦行僧,不必藉口要吃好吃的而放縱,非要留戀公認的不健康的食物,是自律不夠,自認為身體好,不會受到傷害,這個需要慢慢體會,慢慢改。

最後一條是堅持體檢,不要諱疾忌醫,因為,大多數腫瘤都是可以預防,可以治癒的,只要是早期,腫瘤整體的五年生存率在90~95%以上。

願人們真的免疫腫瘤。


美中嘉和談腫瘤


一個人即便擁有了這十種人的習慣,假如他鬱鬱寡歡,心事重重,怕也……


心向遠方27


腫瘤免疫體,這樣的說法不是很合適,可以說有這些習慣的人,得腫瘤的概率低一些。比如說油炸食品容易引起消化系統腫瘤,不吃或少吃就會使得消化系統腫瘤概率降低。比如拿常出汗的人和不出汗的人比,出汗能夠排除體內毒素,不出汗,就只能由別的途徑排,當然,適當出汗的人,得皮膚腫瘤的概率低一些……建議儘量不要用免疫體這樣的詞,不夠準確.大家看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