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投原子彈之前,美軍已經將轟炸地點公開,為何日本不讓民眾撤離?

lvningwei


在二戰期間,雖然日本最後戰敗,但美軍在進攻日本的時候同樣也損失慘重。美方為了減少士兵死亡,決定使用從未在戰爭中使用過的原子彈轟炸日本。原子彈威力巨大,美髮深知此舉很可能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所以還曾分發過六千萬份傳單,但效果並不理想。在投放原子彈之前,日方並沒有告訴國民要撤離,也不曾教授國民關於如何應對核輻射的常識,所以導致廣島二十五萬居民死傷二十萬人,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悲劇發生。日方知道美軍轟炸地點,為何不向民眾公開?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日方低估裡原子彈的威力。之前從未使用過原子彈,它的相關軍事機密也是無從得知,所以日軍根本不瞭解原子彈的真正威力有多大,可以說還保佑一絲幻想;

2、 日方認為美方不可能同時投放兩顆原子彈。當第一顆原子彈在長島爆炸後,美軍還曾廣播告訴大家“你們快逃吧”,雖然民眾和官方都意識到裡事態的嚴重,可還抱有一絲僥倖心理,認為美國不可能再投放第二顆。直到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日本人的美夢終於幻滅。3、 日方無力組織居民撤離。一方面撤離意味著投降,另一方面戰後的日本無論是物資還是勞動力都極度匱乏,一旦撤離,日本社會隨時會崩潰,所以日本政府不願大規模組織群眾撤離。


老照片


瞭解二戰史的朋友可知,1944年末1945年初,中國戰場經過了戰略防禦和戰爭相持階段,已經轉入了反攻階段,那時蘇聯紅軍也準備出手教訓東北的關東軍;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更沒好果子吃,從1941年偷襲珍珠港捅了馬蜂窩,美國憑藉強大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在珊瑚島、中途等戰役中已經讓日本感受到了痛苦,1944年美國開始進攻日本本土;在東南亞戰場上,1944年底,中國遠征軍以及英美聯軍聯手緬甸當地武裝在東南亞戰場上消滅了日軍七萬多人。

從以上可以看出日本的失敗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美軍在進攻日本本土的戰役中同樣傷亡慘重,受日本軍國主義蠱惑的軍人仍在頑強抵抗。美國政府為了減少美國大兵的傷亡,美杜魯門決定使用以前戰爭中從未使用過的原子彈,美國清楚這種炸彈的威力巨大,為了將來減少國際社會的譴責,減少無辜平民的傷亡,美軍發放了6000萬份傳單,然而效果並十分不好。

日本沒有讓普通民眾撤離,甚至都沒有給民眾和軍人科普如何應對核輻射的知識,以至於廣島25萬居民最後直接或者間接死於原子彈攻擊的達20萬人。

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低估了原子彈的威力。原子彈此前在戰爭中從未使用,在實驗階段更是國家絕密信息,因此對於原子彈的真正威力日本並不清楚,以為普通的地下防禦工事就可以抵抗攻擊,這也是日本軍國主義過分自大的表現。

二、認為美國沒有第二顆原子彈。日軍當時可以說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撞南牆不回頭,抱著必死的決心在決戰。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美國在廣播裡每15分鐘向日本民眾播報“廣島已經被轟炸,你們快跑吧。”那時日本有一部分人已經見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起碼日本政府高層已經注意到了,但是還有僥倖心理,認為美國做實驗用了一顆,廣島投了一顆,再沒有原子彈了,等到三天後同樣的悲劇在長崎上演,日本在徹底心理奔潰,被迫接收了失敗的事實。

三、日本政府沒有精力組織大規模民眾撤離。無論從心理上還是實際情形來考慮,日本當局都不想組織撤離,因為撤離意味著承認自己失敗。戰爭帶日本帶來了資源短缺、食物配給制、通貨膨脹、黑市氾濫和超長時間的勞作,每天需要在工廠裡工作12到16個小時,就是這樣日本布匹,金屬鋁製品、交通工具都極度缺乏,日本當局並不想組織大規模的撤退。

創建於2018.1.7

舉報

|
反對

五月21號

中核集團核電工程師 核電問題專家

1109萬閱讀 · 3648粉絲


驥驁


國際背景

瞭解二戰史的朋友可知,1944年末1945年初,中國戰場經過了戰略防禦和戰爭相持階段,已經轉入了反攻階段,那時蘇聯紅軍也準備出手教訓東北的關東軍;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更沒好果子吃,從1941年偷襲珍珠港捅了馬蜂窩,美國憑藉強大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在珊瑚島、中途等戰役中已經讓日本感受到了痛苦,1944年美國開始進攻日本本土;在東南亞戰場上,1944年底,中國遠征軍以及英美聯軍聯手緬甸當地武裝在東南亞戰場上消滅了日軍七萬多人。

從以上可以看出日本的失敗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美軍在進攻日本本土的戰役中同樣傷亡慘重,受日本軍國主義蠱惑的軍人仍在頑強抵抗。美國政府為了減少美國大兵的傷亡,美杜魯門決定使用以前戰爭中從未使用過的原子彈,美國清楚這種炸彈的威力巨大,為了將來減少國際社會的譴責,減少無辜平民的傷亡,美軍發放了6000萬份傳單,然而效果並十分不好。

日本沒有讓普通民眾撤離,甚至都沒有給民眾和軍人科普如何應對核輻射的知識,以至於廣島25萬居民最後直接或者間接死於原子彈攻擊的達20萬人。

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低估了原子彈的威力。原子彈此前在戰爭中從未使用,在實驗階段更是國家絕密信息,因此對於原子彈的真正威力日本並不清楚,以為普通的地下防禦工事就可以抵抗攻擊,這也是日本軍國主義過分自大的表現。

二、認為美國沒有第二顆原子彈。日軍當時可以說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撞南牆不回頭,抱著必死的決心在決戰。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美國在廣播裡每15分鐘向日本民眾播報“廣島已經被轟炸,你們快跑吧。”那時日本有一部分人已經見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起碼日本政府高層已經注意到了,但是還有僥倖心理,認為美國做實驗用了一顆,廣島投了一顆,再沒有原子彈了,等到三天後同樣的悲劇在長崎上演,日本在徹底心理奔潰,被迫接收了失敗的事實。

三、日本政府沒有精力組織大規模民眾撤離。無論從心理上還是實際情形來考慮,日本當局都不想組織撤離,因為撤離意味著承認自己失敗。戰爭帶日本帶來了資源短缺、食物配給制、通貨膨脹、黑市氾濫和超長時間的勞作,每天需要在工廠裡工作12到16個小時,就是這樣日本布匹,金屬鋁製品、交通工具都極度缺乏,日本當局並不想組織大規模的撤退。


核先生科普


這個問題我分析,是沒有撤離的必要。美國已經公佈了轟炸地點,我們假設公佈的是A地點,日本得知之後,讓A地點的民眾撤離。那麼,美國調整到B地點去轟炸呢?這樣日本人也忙不過來呀,它再撤離,也不可能撤離到大海、撤離到火星上去呀,美國空軍不轟炸你的A地點,就要轟炸B-Z的地點,還撤離什麼勁兒呀?

第二,就算美國公佈了A地點,日本馬上就撤離,一個城市幾十萬人品,說撤離就撤走的?當時美軍已經掌握了完全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從公佈轟炸地點,到飛臨日本上空,不會用多長時間的。日本人就算撤離了,也撤不空一個城市,原子彈只要落下去,戰略目的就達到了。

第三,就算是A地點公開了,日本人把A城市的所有人品、大牲口等動物都撤離走了,但是這個城市怎麼撤離走?美軍一顆原子彈,把一個城市建築全部摧毀的震懾效果,就已經非常大了,無論這個城市有沒有人住。日本人看到摧毀了全部撤離的人的城市這麼輕鬆,那些沒能撤離城市的人勢必更加的恐慌,威懾效果甚至比不撤離,帶讓日本讓美國原子彈炸死炸傷更大,更能促使日本天皇在收音機裡向全世界宣佈投降。

從上面三點分析,我認為是日本不上廣島人撤離的原因。當然,這是馬後炮,在當時也有可能日本人不知道原子彈的威力,以為就是他們空軍使用的航空自由落體炸彈加大了一點體積呢,沒有必要撤離。日本人很自負的,越讓他們撤離,他們越不撤離。大家分析,侵華日軍,14年間,軍方、民間、學生、工人、農民、國際社會,等等,咱們讓他們撤離中國多少回了,他們撤離了嗎?


吾評武願


小逸認為,日本政府不撤離民眾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原子彈是新型武器,世人皆迷

原子彈的研究是愛因斯坦和其他科學家共同研製出來的,這個項目是絕對保密的,也就是說在美國投放原子彈之前,除了參與研究的人和美國高層知道外,日本是絕對不可能知道一丁點關於原子彈的消息的。

就算核實驗成功,但見證的人都簽了保密協議,試問哪個美國人會冒著生命危險去給日本送情報?


第二,日本居高自傲,沒有意識

日本人是心高氣傲的,日本從來沒有聽說過原子彈這個名字,估計在日本的潛意識裡認為,美國投放的不過是普通的炸彈,只要把民眾輸送到防空洞就好了,並且轟炸對廣島和長崎地區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所以日本政府忽略了美國的警告,以至於釀成大錯。

所以說,正是由於原子彈的絕密性,以及日本人的心高氣傲,才會讓日本無辜的群眾承受這次災難,幾十萬人死亡,甚至有些還經受核輻射的痛苦長達好幾年。


逸聞軼事


我來說下我的看法。首先說下背景。1945年美國率先研製出了一種毀滅性的武器—原子彈。一共有三顆,被名為小男孩、瘦子、胖子

。其中胖子和小男孩被用於打擊日本的長崎廣島了。原因就是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事件,讓美國很是震撼。決定教訓他們,這是當時的背景。那個瘦子被用來做引爆試驗了。因為原子彈在當時沒人真正見識過,雖然科學可以大約摸索出來一個打擊範圍和毀滅性,但一般人不知道。美國人知道這個玩意一旦出來,不死一片絕對是肯定不可能的。所以能就發通告給日本的人。畢竟這個會傷到平民,美國只是給日本的軍政府一些教訓而已,傷害到太多平明會讓自己備受國際譴責,就發了通告了,結果日本政府不信啊!軍民又相信這個政府,都以為是大爆竹吧。美國為了不殺太多平民還是很仁慈告訴了時間,地點,但對方不信。當時日本的環境也很詭異,天天腦袋上美國的轟炸機飛過,也不擔心,估計適應了。所以在八月份,就是珍珠港事件後,第一枚原子彈爆炸了,只能說很暴力,輻射太廣了,當時死了十幾萬把,投在了廣島。



想想還是很嚇人的。然而估計日本政府還是抵抗不投降,估計也隱瞞了民眾一些事情。在過了幾天後,美國又說要在炸。日本以為美國沒有炸彈了,這麼厲害的玩意怎麼還會有,所以不信。估計也沒太多措施。據說本來是炸小倉的,結果那天天氣差,改長崎去了,就這樣,胖子也炸了。這下日本是徹底恐懼了,新聞也一下在擴散開來,天皇怕了,只能宣佈投降。而兩顆原子彈也是在這個時候首次露臉,給世界留下了恐怖印象,現在這些武器已經是起震懾作用了。畢竟是場大災難。
再次此願世界和平,人民安居樂業。活著真好。


萌小奇寵物


首先得說,題主可能是受了某些網絡段子的誤導。事實上,美國在往日本扔原子彈之前,從來沒有公開過要轟炸的地點,不管是第一枚還是第二枚。之所以有這種說法,大概是因為網上流傳的美國人在轟炸之前撒了多少多少萬份傳單。

傳單有沒有呢?確實有,而且有兩次。在扔第一顆原子彈之前有一次,扔第二顆之前又撒了一次。但是,這些傳單的內容是什麼?好在兩份傳單都有實物保存在博物館。第一份傳單(上圖)上是這麼寫的:“請仔細閱讀這份傳單,能保住你的命。接下來幾天內傳單背面所列舉的城市可能會被我美軍轟炸。這些地方都有日本軍方的兵工廠,我們決定摧毀這些兵工廠,以結束這場戰爭。但是炸彈無眼,我美軍並不想傷及無辜,所以請你們儘快離開所列城市。美國的戰爭對象不是日本人民,而是奴役人民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美軍將帶來和平,解放受壓迫的人民……”(下略)傳單裡面壓根沒提原子彈,甚至連網上訛傳的“威力巨大的炸彈”字眼都沒有提。傳單裡倒是列出了一系列可能被炸的城市,有哪些呢?水戶、八王子、郡山、前橋、西宮、大津、舞鶴、富山、福山、久留米、高崗、長野。很遺憾,沒有廣島、也沒有長崎,甚至連當時為原子彈選擇的另外兩個目標城市小倉和新瀉都沒有。公開轟炸地點?不存在的。

要知道,從1944年11月開始,美國人就對日本進行了持續的大規模轟炸。1945年3月9日晚間的“火攻東京”甚至一口氣燒死、炸死了9萬人。所以,對於日本人來說,到了1945年8月,挨炸基本上是家常便飯,已經習慣了,怎麼可能為了一張不疼不癢的傳單就搞大規模疏散?

扔了第一顆原子彈之後,美國人又撒了一波傳單(上圖),這一次的傳單上倒是提到原子彈了,怎麼說的呢?“我們研發的原子彈威力巨大,且十分精準。我們又將近2000架B-29轟炸機可以執行原子彈投遞任務。所以請你們好好思考一下這件事。我們已經使用過了原子彈,如果有人不信,可以去看一看廣島發生了什麼。美軍希望你們去向你們的政府去請願,結束這場戰爭吧。你們一定要知道,如果日本還不停止抵抗,那麼我們將繼續使用原子彈,以終結這場戰爭!”很遺憾,也沒有提到下一個轟炸的目標。

再重複一遍,當時日本幾乎所有大城市都在挨炸,沒有目標和方向的情況下,你讓日本人撤離哪個城市的人?更何況日本軍方和政府還心存僥倖,先是認為廣島扔的不一定是原子彈,後來又認為美國人只有一顆原子彈。有這種僥倖心理,遮掩廣島發生的事情還來不及,怎麼可能再去大規模疏散撤離?

所以,不要被網絡段子騙了,美軍從來沒有公開過轟炸目標。


聯合防務


歷史上,美國在投原子彈之前,曾經敦促過日本投降,投放了幾千萬份的傳單,明確告知了日本美國以已掌握了威力極大的武器,將會對日本的幾座大城市進行摧毀,勸說當地的民眾離開,避免傷亡,當時的日本儘管在本土已經經歷過東京大轟炸,傷亡慘重,海上航道又被美軍封鎖,但是日本政府仍然負隅頑抗,企圖在本土將民眾武裝起來,進行本土決戰,直至戰鬥至最後一人,東京成為廢墟,而日本長久以來的武士道,對民眾影響極大,上到軍官,下到平民,信奉玉碎,要死的有價值,仍然頑固的不肯承認日本已經失敗了,當時在廣島核爆炸後,主戰派竟然還發動了政變,雖然失敗了,但是也可以看出日本的民眾是有多麼的狂熱;另外一個方面,則是由於原子彈這種武器,日本瞭解不多,在美國和蘇聯內部也都是保密級別最高的項目,這個項目在剛開始的階段,美國人自己都不相信,更何況日本人,因此,日本人只是將這種說法當成一種威脅,根本就不在乎,甚至還組織日本民眾堅守陣地,做好本土決戰的準備,東京轟炸都已經經歷過了,還會在乎美軍的口頭威脅嗎,結果就因為以上的兩點,廣島和長崎這兩座城市的民眾遭受到了人類歷史上唯一的兩次核爆炸,造成20多萬人的死亡。


Freed4om


美國提前告訴日本要扔原子彈的說法,出處主要是來自美軍在轟炸長崎前撒的傳單,上面寫了美軍研究出了一種叫原子彈的炸彈,準備投放到日本,讓平民最好撤離,傳單上還列舉了12個城市。說可能在這些地方中選個轟炸,也可能在別的地方。可是他們撒了好幾批的傳單,每次地點寫的都不一樣。說了跟沒說一樣,這樣的傳單日本人根本就不會當回事。

列了這麼多地方,加起來有幾十個城市,時間也沒說,你讓他們怎麼撤離,總不能這麼多城市全部搬空了吧。

而且原子彈作為一種新式炸彈,沒人聽說過,更沒人知道他的威力。雖然美軍撒傳單的時候,第一枚原子彈已經在廣島爆炸了。但消息一直都被日本政府壓著。日本政府對平民宣稱廣島是受到了隕石的撞擊。

這種炸彈從來沒有出現過,就連廣島的倖存者也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估計很多人都信了隕石之說。

日軍內部也普遍認為威力這麼大的原子彈,美軍肯定也只有一枚,根本就沒有第二枚了。

而且戰時撒傳單是特別常見的手段,在各地的戰爭中都經常出現,甚至當時國民黨的飛機都飛到日本撒過傳單。這種敵方撒的傳單是很少有人當回事的,沒人會當真。

美國也是耍滑頭,第一枚原子彈爆炸後,看到威力實在太大了,死的人太多了,預料到事後可能會落人口舌,才想了這麼個注意。名義上是盡到了提醒義務,其實什麼都沒說。如果他們真的想提醒,就會明確告知扔哪個地方,而不是這樣模稜兩可了。

最後,就算美國真的明確的告訴了日本,按照日本人的性格,八成還是不會當回事。日本人是個奇怪的民族,當時雖然明知打不過美國,還是要跟美國死磕。明著告訴美國,要把全國人死光了也無所謂,軍方很多時候都不會管平民的死活,而平民也甘願的接受這種安排,奇葩的民族。


漂浮菌


首先說下,原子彈下無冤魂。今天是廣島被投彈的又一個週年。

說到美國投彈之前講轟炸地點公開這件事本來是不存在的。

1945年8月2日關島的20航空司令部發出絕密指令,命令508混合飛行大隊執行轟炸任務。這份密令被稱之為13號密令,內容如下:

作戰命令書第13號,1945年8月2日

  1. 攻擊日:8月6日
  2. 攻擊目標:廣島市中心部及工業地域
  3. 備選第2目標:小倉市
  4. 備選第3目標:長崎市中心部
  5. 特別指令:必須用肉眼監測狀況

就是這張紙,奪取了廣島20萬人的性命。


在美軍內都是一個絕密的指令,根本不會對日本民眾進行宣傳和公佈。就像世界上其他的任何恐怖一樣都是悄悄的來,忽然間發生。

在飽受轟炸的日本來說,廣島所經受的轟炸數量極少,基本上是一個沒有怎麼被破壞的城市。在轟炸前的勘探圖來看廣島的基本設施還算完整。

正因為其大部分城市設施沒有被戰火摧毀也就成了原子彈的最佳試驗場。要不然原子彈到底有多厲害的還不具備真正的說服力。


投彈後,整個廣島幾成一片廢墟:

這個城市瞬間空了。


題主的問題是一個偽命題,如果美軍提前透露了具體的轟炸目標,那麼前去轟炸的B-29轟炸機則很有可能被日本截擊。造成寶貴的核彈丟失,甚至被日本取得加以改制投回美國。這樣的風險是美國所難以承擔的。

在投放原子彈後,負責投彈的B-29轟炸機艾諾拉·蓋號受到原子彈衝擊波的波及,機身劇烈抖動,當時的駕駛員認為是遇到了地面高射炮火攻擊,但實際上整個飛行過程中沒有遇到日本的任何阻撓,順利的完成了投彈任務。從這個側面來將美軍對這次攻擊保密做的極好。


據此討論——日本根本就沒有得到美軍轟炸地點的具體信息。


為啥說有傳單呢?其實在戰略轟炸的過程中,尤其是對城市目標的轟炸主要目的是造成城市居民恐慌,在這種恐慌過程中造成目標城市無法維持城市運營。

這種傳單是下圖的樣子

根本就不會提到到底要炸哪裡的具體信息。上面都是很寬泛和蠱惑人心的話而已。

只要城市居民卻很難確定下一次飛機扔下來的是傳單還是炸彈就可以了。無奈廣島迎來了一枚原子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