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四年級了,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很差,該怎麼辦?

wing31588138



孩子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語文當中的最重要的能力。其中的讀就是指的閱讀能力,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方面的能力。孩子的閱讀能力差,通常有以下這些 原因:

1、上語文課時不認真。

在語文課上,老師會講解很多閱讀的方法,也會花大量的時間來教孩子們閱讀,如果課堂上老師講,孩子不認真聽課;老師提出問題,孩子也不認真思考;老師叫討論,孩子還是無所謂。這樣的話,孩子的語文閱讀能力怎麼可能得到提高呢?

2、不注重總結閱讀方法。

有的孩子雖然上課認真,但是卻不知道總結積累,尋找學習中的規律和出題者的意圖。

遇到一種題目現在在老師的講解下也許會做,但是等到再遇見相同類型的題目時,卻是一無所知。

3、閱讀量比較少或者閱讀效果不佳。

閱讀就必須要有閱有讀,如果沒有大量的閱和讀,閱讀能力怎麼可能提高呢?

還有一種可能,孩子雖然在讀書,但是讀的書不一定適合孩子,讀的時候不一定用了心,或者只關注了緊張動人的情節,沒有思考,沒有動筆,當然也就沒有效果了。



那麼怎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1、認真聽課

不管是什麼課,孩子都得認真聽,課堂上跟隨老師的節奏,在老師帶領下,朗讀、思考、討論、概括、總結、回答,並且學習老師講的閱讀方法,哪一類文章該注意什麼,怎麼閱讀,怎麼思考,只有自己學會思考與總結方法,才能真正做飯靈活運用。

2、在練習中找到規律

閱讀能力如果很差,可以適當的做一點點閱讀題。但是孩子們需要注意的是做題不僅僅是為了做題,在做閱讀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思考。每一類文章出題者會出一些什麼樣的題目,每一個題目有什麼解題規律。

比如關鍵句子的作用,開篇往往是開篇點題,引起下文,中間的句子往往是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運用,篇末的句子往往是總結全文。

我們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要根據出題者的意圖,去發現其中的規律。

3、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閱讀能力如果只是靠課內閱讀是不太可能提高的,所以要讓孩子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

首先要幫助孩子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不要隨便拿書給孩子讀;讀書時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要一邊讀一邊做批註,一邊讀一邊做摘抄,圈、畫、點、注是閱讀時常用的方法。

還應該把好詞佳句積累在摘抄本上,每天不一定摘抄多少,詞語可以是五個,句子可以是兩、三個,閱讀後可以簡單地寫寫自己的感受,為以後寫讀書筆記打下基礎。

經常進行閱讀可以培養孩子語感,增強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家長和老師要鼓勵孩子堅持,堅持認真聽課、思考、閱讀、積累,閱讀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我家大寶今年正好上四年級,語文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閱讀理解最初的時候,孩子也有些手足無措,但是慢慢的,通過各方面練習,孩子不再懼怕閱讀理解,也變得得心應手。如果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很差,可以在平時加以訓練,成績會有所突破的。



首先,多讀書。閱讀理解的基礎就是讀書,讀得多了,眼界開闊了,自己的想法就會慢慢發生改變。所以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還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會讀書。讀書是關鍵,但是要學會會讀。如果讀書很多,但是並沒有消化理解書中的內容,這樣的讀書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讀書的過程中,讓孩子說說自己從書中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有必要的時候,可以指導孩子有個摘抄本,把好詞好句摘抄下來,還可以謝謝讀後感,不用長篇大論,哪怕只是一個小段落就好。



再次,多練習。閱讀理解也是需要練習的,現在的捐資或者輔導書籍很多,買一本和孩子一起讀讀,說說。如果作業繁重,其他事情很多,就把這種練習當做讀書。讀完,順著題目要求說說自己的理解。這樣,既是讀書,也是練習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是可以通過練習提升的,家長們不用焦慮。多讀,多說,多練,你的孩子一樣可以不懼怕閱讀理解。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我是一名有一兒一女的寶媽,畢業於教育類專業。喜歡讀書,喜歡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我們一路攜手,共同成長。

餘爭的世界


我是一線語文教師。

一、多讀書,多讀書,多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

我現在的班上有個胖乎乎的可愛女孩,她資質普通,三年級的時候還成績平平,但是到了五、六年級,她的成績突飛猛進,穩居班級前三。她的秘訣就是愛看書。非常愛看書,看了大量的課外書。她的閱讀理解水平和作文水平對於同班不愛讀課外書的孩子來說,高出一大截。

我還教過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她用小學五、六年級的課餘及寒暑假時間,讀了幾百本課外書。她的小升初語文成績遙遙領先,初中、高中語文成績仍然始終優異。

所以,我認為,提高閱讀能力,不能急功近利,最重要的還是多讀書。

二、閱讀生活

有的孩子沒有養成思考的習慣,對好多事物沒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家長可以平常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多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比如,看了電影,引導孩子評論最喜歡或最討厭的角色,說說自己的感受。看了新聞,也讓孩子講講自己的看法。鄰里小事,家長裡短,也和孩子交流交流心得。車票、景區遊覽圖、電影票,公交站牌,這些也是閱讀對象。生活即語文。讓孩子留心生活,學會思考,這非常重要。

三、學會應試技巧

回答語文閱讀題也有一定技巧,孩子得學會採點,才能分數得完整,這樣的應試套路,孩子們也是要學習好和掌握的,這個只要分類專項練習,熟能生巧,就好了。

技巧的東西終歸只是技巧,作為一位老師,我還是堅定地相信,前兩點更加重要。



橘子皮老師


閱讀理解很差分為兩種,一種是閱讀理解題很差,一種是閱讀理解能力很差。

先說閱讀理解題總是不得分的情況。我五年級就經歷過這個階段,而且一直持續到初一結束。我個人的看法是,小學階段不必特別在意題目是不是得分,而要看著孩子對文章的理解。很多時候小學的題目只是要考官想看到的答案,如果孩子真的只是不能答到要點上是沒有關係的。畢竟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一樣,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樣。繼續好好讀書,上了初中之後上個閱讀班就解決了。比如我初中在太原,上了段建宏老師的閱讀課,他就是教我們考試技巧,學了自然就知道怎麼答題了。但是這種技巧性的東西還是初中再學比較好。判斷孩子是不是隻是因為思維差異不得分的方法是看孩子的作文,看他在作文當中是否邏輯通順,條理清晰。

第二種,就是閱讀能力真的匱乏。這種情況下,家長就要謹慎了,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勵孩子多看書。如果嚴肅的書看不進去就從一些小說名著開始(當然要選擇比較適合孩子的名著),比如儒勒·凡爾納的書,非常輕鬆,又有很多冒險奇幻,孩子們一定喜歡看。閱讀和寫作這種語言能力,一定是接觸越多越好,而且需要好的基礎建設,到後期才會顯示能力。我一直保持一個習慣是睡前讀書,在睡前給自己準備半個小時或者20分鐘,每天堅持閱讀,讀什麼也是我自己選定。出國之後改成隨時帶有聲書或者電子書,排隊之類的時候抽空看。所以現在雖然漢字未必寫的順暢,但是閱讀能力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最後,孩子才四年級,不必過分著急,如果語文分數能保持在85以上就沒有大問題,只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繼續做正確的事情,何愁以後不會展現出能力,得到應有的分數?


王上帝國理工


小學區分為低年級段與高年級段。1-3年級屬於低年級,4年級以上屬於高年級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因為從四年級開始,所學習的內容明顯加深,學習量明顯增大。那麼到了四年級,無論是哪一科目,其實都面臨著一個孩子可能突然之間成績急劇下滑的情況。

我們要明白一點,四年級學習出了問題,往往是一到三年級的基礎沒有打好,而由於在三年級以前學習的內容簡單,同學之間的差距不明顯,很容易給家長造成孩子的學習“還不錯”的假象,結果到了四年級問題一暴露,家長們才幡然醒悟,開始抓緊給孩子補課。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學會未雨綢繆,在低年級時抓牢學習習慣,打好學習基礎。

而語文的提高雖然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在一時之功,不會立竿見影,但這不意味著語文的學習可以偷懶,反而更不能有一時半刻的放鬆。


說到閱讀理解上,首先還是要強調閱讀的作用。閱讀理解,顧名思義,先閱讀,後理解。無閱讀,不理解。只有閱讀能力增強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反之,也只有理解了,才能讀得更透徹。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係。


而理解能力弱,除了閱讀之外,還要是多做題。有些家長有疑問:難道語文也要像數學一樣刷題嗎?

沒錯,語文的閱讀理解題,需要有一定的刷題。因為首先閱讀理解題,也是一個提升閱讀的過程,很多文章都是優秀文章,多讀這樣的短文可以更知道哪一類型的文章更容易拿來出題,還可以增加閱讀量。如果孩子不愛讀書,閱讀理解裡的文章總得讀吧。

另外,做題不是為了追求量,而是要有質的提高,這就需要邊做題邊總結。只有不斷地總結才能找到方法與規律,在做題時加以運用,減少差錯,得到更好的分數。

如何做總結呢?這裡教給同學們一個方法。每做完一道題,都要對照著正確答案去檢查,檢查時發現自己有錯誤,或是答題不全面不完整的,就一定要把正確答案換成另一種顏色的筆寫在你的錯誤答案旁邊,這樣可以更加醒目地對比自己的錯誤出在哪,正確的又正確在哪。更利於總結。


同時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選擇練習冊或輔導書時,最好看一下答案,是不是有解析,答案給的質量高不高

二、正確答案是不是規範,如果不規範最好不要選這樣的輔導書

三、總結出來的問題,都要整理到語文筆記本上,會記筆記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我的建議就是這樣,希望對家長和同學們有所幫助。


我是 @林老師講作文,如果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或受益,別忘了關注、轉發。任何有關孩子語文學習的問題都可以與我交流。我將竭盡所能幫助家長朋友。


林老師講作文


語文的閱讀理解是有答題技巧的,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差,有可能是沒有掌握相應的答題技巧。


記敘文的閱讀理解

1.某段話或某句話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可以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來回答:

文中的第一段,從結構上來說,通常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是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

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通常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

最後一段或某句,一般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並與題目或開頭呼應。

2.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讚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裡行間看出來,有的是直抒胸臆,還有的就會寫得比較含蓄

3.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

通過……故事,歌頌(讚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

描寫的作用一般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

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修辭手法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

比喻的作用不外乎有三種:

  • 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助讀者體會;

  • 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便於讀者接受;

  • 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擬人的作用: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醜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排比的作用: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運用排比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手段。還有疊詞、短句的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還有一種修辭用得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引用詩句、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等,這種題目的答案一般是“襯托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6.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說明了什麼道理?

對於這類問題,無法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答。而是需要同學們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地表達出來。

7.比較閱讀理解

有些閱讀理解題會把課內文章和課外與之相似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對於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作特色、感情基調等方面進行比較。

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對於說明文的閱讀理解,可以抓住三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最重要的是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畫圖表、引資料。

其中涉及較多的是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

分類別的作用:將複雜的事物說清楚。

舉例子的作用: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

打比方的作用:突出事物的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列數據的作用:使說明的事物更具體,便於讀者理解相關內容。

作比較的作用:當說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時,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進行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回答有關說明文的語言問題時,要注意說明文講求語言的準確性,語言風格又可以分為平實和生動兩種。


趣學聯盟


崇尚閱讀,展示語文風采

在四年級語文學習中,我們發現注重閱讀的學生成績好,閱讀量少的成績一般,未閱讀者成績差。實踐證明,祟尚閱讀,是提高語文學習成績的寶貴經驗。

怎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呢?

第一,閱讀貫穿語文教學始終,在課堂上要學會讀課文,感悟和體會,在老師的講解分析中學會理解課文內容,要重視多識字,生字就是閱讀的攔路虎,如果生字太多,閱讀的障礙就越大。通過學習課文,學會閱讀的方法,以此延伸課外閱讀,拓展閱讀的內容和範圍。

第二,加強教師對閱讀的指導。除學習課文,還可在完成課後作業,語文小測試中訓練閱讀能力。語文每課練習冊作業中都有閱讀題,形式有給短文加題目的,有給漢字注音旳,有選擇句中近義詞的,有填關聯詞語的,有給自然段加標點的,有找中心句的,有說出語法修辭的句子,有找出反義詞旳,有找出呢聲詞的,有分段並寫出段意的,有提出問答題自答的,有總結本文中心的,有說說寫作方法的。通過閱讀來回答這許多的問題,在讀中琢磨問題,在做題中反思閱讀的內容,通過過程練習,就會讓學生熟練的掌握閱讀的方法。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所以,閱讀是一項精細縝密的工作。除上面講的這些基本方法外,閱讀要進行適度選擇,要學會做讀書筆記,進行精彩詞語及佳句摘抄,學會寫心得體會,在讀中寫,在寫中讀,這樣堅持下去,既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又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達到了讀寫躋步前進,共同受益的目的。

第三,形成多層次全方位閱讀。教師可在班上組建閱讀興趣小組,採用同學之間幫帶促閱讀,教師要定時檢查督促,鼓勵學生節假日閱讀,激勵家長關注並支持孩子閱讀,只有齊心協力,密切配合,這樣就會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和樂趣,並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閱讀工作搞好了,學生語文成績自然會提高了,靠閱讀獲取豐富的知識,以此來展示語文成果的巨大風采!


澤孚


一、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要懂得如何分析文本,如下:

一是看文章的人物是誰(寫人記事文),注意人物描寫方法有哪些,一般是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為了讓大家好記憶,小謝老師編成一個口訣是:學好外語能讓女神心動。知道這些描寫方法之後,我們還有知道描寫方法的作用是什麼?

二是注意人物做的事情,人物所做的事情主要為了表現人物的特徵,這個特徵是人物的精神(助人為樂)、品質(善良)、性格(膽小)等,注意對人物進行分析,有助於把握人物,同時也知道人物所做的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

三注意文章語言:特別是修辭手法的運用,因為這一般會出現在大題中,問請你簡單說一下劃線句有什麼效果?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你判斷修辭和他們的作用了。此外還有就是詞語的含義或者句段的含義,這些都與語言和內容相關聯。

四注意順序、結構和線索:看運用了是倒敘、插敘還是順敘;結構是總分還是分總;線索是物線還是情感線等。

五注意文章的寫作手法:在文章內容的編排中,要特別注意寫作手法,例如:欲揚先抑、對比、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等。

六注意文章的表達方式:我們都知道,表達方式有五個,分別是:說明、敘述、描寫、抒情和議論,同學們除了要知道外還要能判斷準確。

二、掌握閱讀公式

丟分多的原因就是沒有正確的思路,不知道如何分析題型以及該怎麼規範答題,那麼以下4步對孩子的幫助就很大,我們以概括段意這個知識點為例,分析如下:

1、考點分析:

本題屬於9大題型中的概括題,要求學生理解段落意思,並且概括出段落的大意,同時這是訓練孩子概括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因此,家長在輔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讓孩子對文段進行概括,該題難度係數屬於3星。

2、常考題型:

4年級會經常考,5-6年級考得比較少,因此概括段意的出題方式如下:

①用“//”把文章進行分段,並且概括第幾段段意。

②請根據已經劃好的段落概括出每段的段意。

③用一句話概括某段到某段的主要內容。

3、答題思路:

①摘句法:如果是總分結構的段落,段意其實就是總起句;另外一種方法就是要摘錄幾句才能概括段意,因此要對句子作適當的壓縮。

②公式法:段意概括其實屬於局部內容概括,那麼可以採取的公式是:“什麼人+做什麼事”

4、答題公式:

①寫人記事類文章:段意概括公式:“什麼人+做了什麼事”

②寫景狀物類文章:段意概括公式:“什麼景物+有什麼特點”

綜上所述:孩子學會分析文本的方法,另外答題時要掌握閱讀公式。


小謝大語文


帶過一個逆襲班的語文老師來發言。前幾年我接到一個五年級,全班四十個人的閱讀理解水平都很有限。根據四年級期末語文考試可以看到,班上有10人語文不及格,第一名都只有88分,平均分更是不敢看。通過內部網站查詢考卷,發現他們的漢字基礎弱,閱讀理解、作文水平都偏低。

教到五年級下學期,期末考前我告訴他們,老師小學最牛的是五年級語文期末考97分,希望他們可以超過我。最終奇蹟並沒有發生,不過那個88分的第一名這次考了96分,全班平均分也能見人了,進步也算是很大了吧。

閱讀理解和作文都是大工程,一口吃不成大胖子。鑑於本人喜歡鑽研學習方法,除了期末會組織學生集中刷題以外,平常我採取的都是以下養成方法:

第一階段:把握兒童解題心理,破除下筆障礙

閱讀題,自一年級開始就是語文中的重要角色。幾乎所有的小學生接觸閱讀題的時候,都是迷茫的。因為他們有個特點:希望得到他人認可。他知道,卷子是老師、家長、同學都要看的,萬一寫得太離譜會被罵、被嘲笑。更何況,答題過程中,標點、詞彙、生字、等等會分散他的解題能力。語文素養固然重要,但對於一個“菜鳥”來說,敢於下筆才是起點。閱讀理解題初級階段,第一個法則是:鼓起勇氣寫,儘量多的寫。寫得不好隨便寫,沒有人會因為“寫得多”批評你。

第二階段:把握解題方向,瞭解得分規則。

閱讀理解中,問答題的分數,一般是圍繞三、四個點來分配的。比如,一道題問:“小明為什麼吃了三碗飯?”標準答案如果是:“第一碗因為餓,第二碗因為好吃,第三碗因為想吃”。我舉這個例子雖然不嚴謹,但是道理如此。答題的人只要能答到三個關鍵點“餓,好吃,想吃”,不一定要和標準答案一模一樣也能得到很高的分。那麼,第二個法則是:學會抓要點,圍繞關鍵點寫清楚,通順即可。很多時候,孩子很鬱悶的是,明明答了很多字,最後卻一分沒得。對於肯下筆的孩子,要帶領他多分析閱讀題,瞭解得分規則。當他明白了“得分點”才是關鍵後,他的表現會出乎你的意料。

第三階段:讀書,寫讀書筆記

這個才是貫穿三個階段的大招。閱讀理解和作文,都主要靠這一個辦法。一本作文書、一個筆記本、若干課外書是必要的投資。不管是作文書還是課外書,只要孩子喜歡的,都可以將它當作“文學作品”來看待(漫畫除外)。既然定位為“文學作品”,分析它是必須的。

怎麼分析?

每一週,給孩子佈置一個任務:寫一篇讀書筆記,在精不在多。對四年級的孩子,讀書筆記本上可以設計成這個樣子:

每週,我都會讓孩子們寫一個讀書筆記。無論他們最初喜不喜歡閱讀,為了要完成作業,都會抽時間看書,閱讀量大了,理解能力也會有所提高。我得出的結論是,讀書筆記完成得越認真的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提升越快。

另外要說的是,閱讀題通常分為課內閱讀、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可以檢驗孩子上課情況,如果孩子課內閱讀失分多,說明他上課不夠認真。如果只是課外閱讀失分多,那就是讀書與練習偏少,你可以讓他讀書寫筆記,適當刷題。



關注優育說,關注兒童學習力,探討學習方法。


小語分分



這個問題,我比較有心得。按照我的慣例,還是先解構問題,得關鍵詞四個:閱讀、理解、差、補。我們就逐一分析吧。

一、閱讀。

閱讀,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認識字,知道怎麼讀;二是除了會讀,還知道什麼意思。

閱讀理解不好,首先肯定是閱讀不好。

1.有不認識的字。這裡說的不認識,主要是不知道意思。

2.認識字,但在組在詞裡就不知道什麼意思了。

3.認識詞語,放到句子裡就不明白什麼意思了。

二、理解。

理解,首先必須明白字面意思,然後還要明白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情景。(四年級,還只是學習了記敘文,很少涉及情感)

閱讀不好,理解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

另外,理解能力不好,跟孩子的閱讀量、見識和思維邏輯也有很大的關係。

三、關於差。

對於四年級的孩子,所謂差,就是基本做不出來了。我認為主要還是因為閱讀環節不夠紮實。

也就是說,你孩子有很多字、詞不認識。以及讀的書太少。



四、怎麼補?

我的建議是:

1.加強閱讀訓練。所謂閱讀訓練,就不僅僅是多讀,而是要精讀:

準備一本適當的讀物,適當就是不要太容易,但也不要太難。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讀孩子本學期的語文課本。

讓孩子把每一個不會讀的字標上拼音。不知道意思的字、詞查字典、詞典,把意思弄明白。

把這些字、詞抄下來,讓孩子組詞、造句。

2.多做閱讀理解的課外練習。可以去書店買相關的習題集,每天做幾題。

3.寫日記。就用那些生字、生詞來寫話。第一個月寫一句話日記,第二個月開始逐步增加。一個學期後開始成文。

如果能按照以上方法堅持一年,你的孩子不但閱讀理解上去了,寫作文的水平也能進步一大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