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改革開放40週年專欄」驚鴻鉅變40年之三——一夜和風春雨來

「改革開放40週年專欄」驚鴻鉅變40年之三——一夜和風春雨來

「改革開放40週年專欄」驚鴻鉅變40年之三——一夜和風春雨來
「改革開放40週年專欄」驚鴻鉅變40年之三——一夜和風春雨來「改革開放40週年專欄」驚鴻鉅變40年之三——一夜和風春雨來
「改革開放40週年專欄」驚鴻鉅變40年之三——一夜和風春雨來

1978—2018。

40年前,一場以開放為風、改革為浪的變革如是啟幕,最終成風起雲湧、浪奔濤嘯之勢,改寫了中國廣袤大地的歷史。

40年,不過是時間長河中的驚鴻一瞥。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位於東南沿海的城市杭州,卻鐫刻下令人驚歎的鉅變——

無論是“一江春水穿城過”擁江發展的格局之變,還是一腳邁進“萬億元俱樂部”的發展之變;無論是因為“互聯網+”、大數據而翻天覆地的生活之變,還是人們內心從善如流的追求之變;無論是關乎宏旨的“高質量增長”,還是關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實事”……都勾勒出了改革開放40年杭州勇立潮頭的英姿。

見微可知著,見端能知末。回首40年曆程,驚鴻鉅變的背後,是一段段改寫的命運,是一個個風雨兼程的故事。從西部山區裡那個悄悄召集大家“把田給分了”的公社書記,到飛到紐交所敲鐘的“首富”馬雲;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國企改革,到“最多跑一次”的政府自我革命;從“姓資還是姓社”的解放思想大討論,到讓杭州站上國際舞臺的“G20 峰會”。正是這些敢闖敢試的勇毅,開啟了通向更加光明未來的大門,鋪就了書寫光榮與夢想的改革開放之路。

今天,我們正站在40年的新起點之上。我們用鏡頭、用文字捕捉改變歷史的一個個瞬間,尋找充滿時代烙印的人、事、物,共同彙集成這一冊“驚鴻鉅變40年·杭州改革開放成就錄”。

讓歷史告訴未來——2018,改革開放再出發。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80年代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一夜和風春雨來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1981年,剛剛成立的杭州西子電梯廠只有十多名員工,營業收入52萬元,貢獻稅收2萬元;2017年,已是中國企業500強的西子聯合集團有員工近萬人,營業收入達269億元,貢獻稅收超20億元。

借改革開放的東風,這家誕生於杭州市江乾區的鄉鎮企業,實現了從造電梯邁向造大飛機部件的跨越式發展,摘取了製造業皇冠上那顆最耀眼的珍珠。

崢嶸歲月,何懼風流!

西子聯合的蝶變,是杭州鄉鎮企業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後,一大批鄉鎮企業崛起,杭州成為鄉鎮企業發展的一個先行者。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上世紀80年代杭州西子電梯廠廠門。

從鄉鎮企業到跨國公司

西子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按詞典解釋,“鄉鎮企業,即指由農民舉辦的集體、合作、個體企業”。

我國鄉鎮企業始於20世紀50年代,前身叫“社隊企業”。改革開放後的1984年3月,中央4號文件將“社隊企業”更名為“鄉鎮企業”,並指出:“鄉鎮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國營經濟的重要補充。”自此,鄉鎮企業迎來了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也為後續杭州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提供了土壤與養分。

1976年9月10日,時隔多年,王水福依然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這一天,他接到了廠裡的通知:放下手裡的算盤,去一線生產車間。這一年,王水福17歲。

恐怕王水福自己也想不到,從那一刻起,他會創造一個代表杭州製造甚至中國製造的、年產值達幾百億的“西子系”。

當時的筧橋鎮,可以說是杭州鄉鎮企業的一個搖籃,當地是一個以生產絲綢、茶葉等杭州特色傳統產品而聞名的小鎮。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面而來,傳統行業也煥發出勃勃生機,產量越來越大,而工廠內產品的搬運成了亟待解決的大難題。

王水福是一個極為普通的農民後代,早在80 年代初,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的大思路給了他極大的鼓舞,他預感到,改革開放必定會帶來城市建設的大發展。“沒有電梯就沒有高樓大廈”,是高樓大廈就必定要有電梯。

他的預感是對的。

有一天,一家茶葉倉庫的負責人帶著他重金買來的電梯生產圖紙找到花園農機廠,希望代加工一臺電梯。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全中國總共也只有不到一萬臺電梯,許多人甚至連電梯長什麼樣都不知道,讓一家小小的農機廠僅憑几張圖紙就要造一臺電梯出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當時,作為西子電梯廠前身的花園村農機廠,只有百來平方米的廠房,只是個搞些修修補補的小鐵鋪,要搞電梯生產困難是可想而知的。王水福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憑著幹就要幹好的決心,和夥伴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幹開了。沒有廠房,在露天搭起臨時篷;沒有設備,就到大廠去購置“退役設備”加以改造;沒有技術,就到大工廠去做義務臨時工“偷拳頭”。王水福和他的夥伴就這樣憑著聰明才智和苦幹精神,學到了一些本領,終於在1981年初夏,花園農機廠生產出第一臺電梯, 這臺手拉交柵門貨梯安裝於浙江省土特產公司。

接下來的事情顯得水到渠成,杭州西子電梯廠註冊成立,王水福出任廠長。那一年,王水福年僅26歲。

王水福曾在一次訪談中坦言:“那時我哪懂什麼電梯呀?現在想來都有些後怕,要不是因為年輕氣盛,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發展機遇,真不會有那麼大勇氣進入電梯行業。那時這個行當連行業標準都沒有,基本是外資企業的天下,如果是現在,我絕對不敢貿然進入的。”

王水福一直在默默蓄積著力量,不斷地帶領著企業改良電梯製造技術。1988年,王水福和他的團隊成功試製了第一臺自動扶梯:1989年9月,西子第一臺自動扶梯成功安裝於杭州百貨大樓,西子成為國內第一批自動扶梯生產廠家。

十年蟄伏,厚積薄發。1992年,這個春天終於在一位老人發表的“南方談話”後萌芽,杭州西子電梯廠以先行者的姿態,進入了高速發展的上升通道。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1993年3月第一臺電梯運往越南。

1993年,西子第一臺電梯運往越南;1994年10月,浙江西子電梯集團公司成立;1997年,杭州西子立體車庫有限公司成立,併成功試製西子第一臺立體車庫……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西子聯合控股

從一家農機廠完美蛻變為中國500強企業,以西子為代表的優秀鄉鎮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浪淘沙中,頑強而艱難地在市場中站穩了自己的腳跟,進而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

作為那段歷史的見證者,當時任杭州市鄉鎮企業管理局局長謝春山感慨萬千:“杭州當年那條紅火的機場路上,許多鄉鎮企業已經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被‘淹沒’,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西子聯合、萬事利等,都是在一輪輪改革的歷史洪流中,始終堅持創新,堅持質量為先,最終從鄉鎮企業成功轉型為中國製造業的典範。”

數字的背後

是那個時代最生動的記錄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上世紀50年代之後,浙江省等長三角沿海地區陸續出現了社隊企業,這是鄉鎮企業最早的雛形,1984年中央4號文件正式提出發展鄉鎮企業的概念後,浙江省以及全國鄉鎮企業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增長。

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同志為鄉鎮企業“一錘定音”:“農村改革中,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最大收穫,就是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了。突然冒出搞多種行業,搞商品經濟,搞各種小企業,異軍突起……”

思想解放,永遠是槓桿;改革創新的腳步,再也停不下來!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國人的思想,也為鄉鎮企業加快改革發展帶來了更為強勁的東風。“當時,如小平同志所言,鄉鎮企業的發展可謂異軍突起。我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初,杭州的鄉鎮企業數量已經佔了全市的半壁江山,可以說是全市工業企業數量兩分天下有其一。”謝春山回憶道。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多種經濟成分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加上亞洲金融危機衝擊,鄉鎮企業發展速度明顯回落。不改革,鄉鎮企業已沒有出路。當時的杭州,市委市政府就向鄉鎮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要從兩分天下有其一,發展到三分天下有其二。一場以所有制調整和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新一輪改革迅速展開。

歷時5年左右,這項歷史性任務基本完成。隨著絕大部分鄉村集體企業的轉制,加上農民自辦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民營經濟拔節而生、迅速壯大,在經濟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

回憶過往,讓謝春山最難忘的,是杭州鄉鎮企業抓住多次改革機遇,贏得了兩個發展高潮和一次脫胎換骨:第一個機遇在1984年,在中央4號文件鼓舞下,鄉鎮企業全面施行經營承包制加用工合同制、浮動工資制和幹部聘用制等先進制度,催生了鄉鎮企業連續四年大發展的第一個高潮。第二次機遇是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召開後,杭州的鄉鎮企業以股份合作製為重點,一邊深化改革,一邊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出現了第二個發展高潮。第三次機遇是黨的十五大後,杭州全市加快鄉村企業轉制和非公經濟發展,並在此基礎上建構現代企業制度,鄉鎮企業由此脫胎換骨,逐步成為適應市場規律的獨立經濟主體。

進入新世紀,鄉鎮企業的歷史任務基本完成。但鄉鎮企業的痕跡,並未消失,如今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牌子下面,以鄉鎮企業局為前身的杭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赫然在目。

沉舟側畔千帆過。伴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產業層次的不斷提升,這批優質的鄉鎮企業很大一部分成為如今民營企業的前身,這批企業家也成為了杭州乃至中國經濟版圖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推動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車輪不斷前進。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講述人:時任杭州市鄉鎮企業管理局局長

鄉鎮企業的發展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杭州鄉鎮企業的發展異軍突起,我認為主要有這麼四靠:首先是靠政策,當時國家和政府連續出臺鼓勵鄉鎮企業發展的利好政策,鄉鎮企業發展迎來巨大的政策利好;其次是靠機遇,因為那個時候工業基礎薄弱,這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起步階段發展和上升的空間很大;然後是靠創業的精神,那個時代發展起來的西子電梯廠、萬向集團、萬事利等這些老牌杭州企業身上的創業精神可以說是可歌可泣的;最後一點是靠堅韌不拔的工作方法。

當時,為了鼓勵鄉鎮企業發展,市政府出臺了一些政策。比如說,鄉鎮企業的技改項目允許稅前還貸。如此一來,就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加快了企業更新換代的這個速度。

其次,我認為鄉鎮企業的發展跟杭州外向型經濟發展是一個互為因果關係。發展外向型經濟光靠國有企業的產品出口是不夠的,鄉鎮企業生產的產品品類更豐富,因此可以好中選優,原來是解決人無我有,如今可以實現人有我優,那麼在優的前提下,就為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基礎條件。

反過來說,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鄉鎮企業的升級換代和進一步提高。在我的印象當中,凡是有出口或者是由中外合資的企業,一般來說都是基礎比較好的企業。比如萬向,是鄉鎮企業的排頭兵,當時是單一做萬向節,為了確保質量能夠滿足出口標準,萬向集團曾經跟美國的通用公司合作。不斷提高自身產品的工藝和標準,企業也隨之不斷升級。

當然了,他們的成功跟老一批企業家艱苦卓絕的創業精神是分不開的,像魯冠球、沈愛琴、戴天榮……他們的離世我感到很可惜,他們身上艱苦創業的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講述人:王水福(西子聯合控股集團董事長)

從農機廠到造飛機,我們一直在學習,一直在進步

我們西子是杭州比較早的一批鄉鎮企業,從最開始的十多名員工,營業收入52萬元,到去年(2017年),我們已經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成為中國企業500強,擁有員工近萬人。

1992年南方談話後,我們的民營經濟開始高歌猛進。自然而然,我們西子電梯廠也進入高速發展的上升通道。但繁榮背後,我始終保持著危機感,那個時候我就感覺到由於社會普遍崇尚洋品牌,部分單位甚至拒絕國產品牌電梯參與競標。

不過確實,那個時候中國本土的電梯企業,沒有一家掌握核心技術,一切核心零部件都依賴進口。因此,我就暗下決心:西子要發展,一定要掌握電梯製造的核心技術。

如今,我們不僅實現了對進口核心部件的替代,而且讓全球十大電梯品牌都用上了西子生產的電梯核心部件。真正實現從“中國裝”變成“中國造”,這可能是我最值得誇耀的事。

當然,我們企業能一步步發展起來,離不開背後那個開明而有作為的政府鼎力支持——“放水養魚”,這給了我們企業家很大的空間。同時,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政府都大力支持。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講述人:楊軼清(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浙商博物館館長)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的時代是光榮而偉大的

杭州可以說是比較早出現鄉鎮企業的城市之一,杭州的鄉鎮企業在省內甚至國內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路發展十分穩健,這是有歷史和現實的深層次原因的。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蕭山、餘杭、富陽等幾個縣區早期的社隊企業就比較領先,社隊企業當時是有正式法律身份的合法企業,很多後來知名的鄉鎮企業都是從社隊企業脫胎而來。例如萬向集團起步於1969年,萬事利集團發端於1975年。這些在人民公社時期起步的社隊企業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了產業基礎。簡單來說,改革的綠燈還沒亮,他們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其次,杭州當時出現了一批知名的鄉鎮企業家,例如魯冠球、沈愛琴、方雪木……他們起到了強大的示範帶頭效應和激勵作用,帶動了更多企業經營人才的湧現,為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積累了人才基礎。

最後,黨和國家的鼓勵政策也起到了極大的引導作用。80年代早期,創辦企業率先在農村放開,城市反而晚於農村,農村的集體制經濟率先爆發出強大的能量。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功不可沒,比如1985年,省委省政府正式發文號召向魯冠球同志學習,這些都極大促進了鄉鎮企業潮。

那個年代發展起來的鄉鎮企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如今的浙江省百強民企,相當部分都是從上世紀優秀鄉鎮企業改制改組而來的;此外,後來的很多優秀企業家都有過在鄉鎮企業任職的經歷和體驗,實現了人力和資本的原始積累。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記者手記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鄉鎮企業廠長、農民企業家——他們的稱謂中總是帶著點泥土的味道,事實上,他們看上去可能是土巴拉幾的,整個像剛從耕地裡插完秧回來。

但是,正是這群充滿鄉土氣息的人,完成了從一無所有到鄉鎮企業崛起這一偉大創舉。它的異軍突起和蓬勃發展,在杭州,在浙江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社會發展中形成了一股強勁的經濟力量,正如有鄉鎮企業家所說:“鄉鎮企業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經濟。”

杭州鄉鎮企業風風雨雨的發展史,有成功有失敗,有經驗有教訓,而其興衰存亡都有著那個時代的烙印和根源。

歷史是一條前後相繼的河流,過去、現在和將來是有機的統一,是現在與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問答交流,幾千年來,奔騰不息的錢江大潮目睹了兩岸人民的苦難和憂患、求索和奮鬥。今天,她見證了杭州人民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豪邁。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三——一夜和风春雨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