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新縣千斤中心學校萬年瑩老師用心育人的事蹟

人們常把教師比作紅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幾十年如一日奮戰在大山深處的鄉村小學教師萬年瑩,就是這樣一支甘於寂寞、無私奉獻的紅燭。

新县千斤中心学校万年莹老师用心育人的事迹

萬年瑩,男,今年56歲。專科學歷,1981年春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當上一名民辦教師,先後在餘店、娘灣、邵山、楊高山、金城二小等學校擔任教師或校長,堅守鄉村教育一干就是38年。

抓根鄉村,無怨無悔

紮根鄉村,不忘初心,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是萬年瑩老師無怨無悔的選擇,38年來他先後在千斤鄉、餘店、娘灣等村小從事教學工作。他十分珍惜這份育人的工作,把職業當事業,刻苦鑽研、奮發進取,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富有獨創性學生自主探索式教學方法,並在全鄉推廣。除此之外,他還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1999年,他又兼任少先大隊輔導員。在他的精心安排下,諸如主題升旗儀式、文藝匯演、歌詠比賽、演講比賽、關愛留守兒童、送溫暖獻愛心等等,學校各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特別是2006年4月,他校舉行的“讓明天充滿綠色”主題升旗儀式,引來全鄉教師的關注。他始終把“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這八個字銘記心間,並讓它作為行動指南、行為標尺,藉以衡量自己的教學得失。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寫就了別樣的感動。

正因為他憑著自己出色的表現和超強的教學能力得到了上級領導的信任和賞識,2000年被提拔為千斤鄉邵山村小學校長,2003年又調到條件最為艱苦的千斤鄉楊高山村小學擔任校長,白天為孩子們做飯,放學要護送孩子們回家,夜晚與青燈相伴。夏季忍受山裡蚊蟲的叮咬,冬天經受嚴寒冰雪的考驗。特別是遇到山洪暴發他揹著孩子涉水過河,幾次遭遇危險。這樣寂寞難耐的日子一干就是十二年,2015年秋因撤校並點他被組織上調到全鄉規模最大的村級小學--金城第二小學任校長,他從教38年來,儘管山區條件差,工作環境艱苦,但他甘於清貧不怕吃苦,無怨無悔獻身教育事業的情懷始終沒有改變,留在山區任教的決心沒有動搖,他說:“盡我的綿薄之力能為家鄉山區的孩子做點事,值得!”一分耕耘,一份收穫,如今在他教的第一屆26名學生中,其中有6名是大學本科畢業,畢業後被分配到不同的行業繼續為社會貢獻;第二屆畢業生中,萬聰聰考上了浙江理工大學,萬虹、餘娟則當上了人民教師,類似的學生還有很多……這些小小的成績,是對他的一種鼓勵,也是一種認可。

新县千斤中心学校万年莹老师用心育人的事迹

刻苦鑽研,默默耕耘

1981年2月,他踏上了農村小學教育的“三尺講臺”,從那時起,他就把人生的座標定格在為教育獻身的軌跡上,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師職業,熱愛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事業看得神聖無比。為更好地完成這一光榮使命,他始終堅持不斷地學習,白天備課,批改學生作業,夜晚堅持閱讀有關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教育教學刊物,虛心學習有教育教學經驗的老師討教方法,向年輕教師學習製作多媒體課件的技巧、熟練操作電腦等現代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中,他力爭做到有清晰透徹的思路,耐心尋味的啟發,深入淺出的講解,努力把每一節課都打造成精雕細琢的示範課。2006年,他所主講的《桂林山水》在全縣鄉村片優質課比賽中奪得一等獎。

耐心幫助,悉心呵護

教師對學生的愛源於母愛,有時卻勝於母愛,這種愛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激發他們積極向上。他就是用這種愛去點亮孩子們的心燈的,以真誠的愛去體貼學生,用關心去感化學生。憑著做人的良知,教師的責任心,萬年瑩老師把自己的愛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全都給了學生,及時發現並解決孩子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使之沿著健康的道路前行。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同事,他們無一不說他有著非同尋常的親和力,無論他走到哪裡,哪裡就會是一片歡聲笑語。他所帶領的班級裡,始終洋溢著一股暖流,恰似一團和風細雨,感染著整個班級,浸潤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記得萬年瑩老師還是單身漢的時候,住在學校有三、四年之久。每當家裡改善生活時,他總不忘留請那些經濟條件困難的學生到家裡做客,看到孩子們狼吞虎嚥的模樣,他感到特別快慰。2005年,他班裡有個特殊的女生,她家境貧窮,而且特別膽小,但是她學習很認真,學習成績很好。由於貧寒的家境,讓她幼小的心靈裡充滿了憂慮,無法靜下心來學習。為了擺脫她心中的困惑,他深入她的家中瞭解情況。通過了解得知,她的父母都是老老實實的鄉下人,父親因修繕房屋不慎從高處摔下,導致上肢嚴重骨折,失去勞動能力,一家人只能勉強的維持生計。在繁重的經濟壓力下,她幾乎輟學。為了鼓勵她繼續讀書學習,他曾多次到她家進行家訪,她的父母很是感動,答應他一定不讓孩子輟學。這位同學也很爭氣,考上了理想的大學。至今這位學生對他仍是倍感心切。其實,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他時刻把對孩子的關愛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並貫穿於教育教學過程始終。“臺上是良師,臺下是益友”。正因如此,孩子們才願意與他親近,向他傾訴苦楚,與他共享快樂,師生間的隔閡消弭於無形。鄉親們都說,是他把愛和快樂的種子種在了娃兒們的心裡,改變了孩子們的性格和未來。是啊,最能吸引、感化、影響孩子們的,往往是老師那不凡的人格魅力。

克己奉公,忘我工作

2006年6月,他的妻子身患重病,在協和醫院做子宮瘤切除手術。當時正趕上小學畢業會考,他擔任的是畢業班併兼語文課程,還兼班主任。利用週末時間匆忙趕到醫院,為妻子辦理手術事宜。術後第二天,他不顧妻子的怨言就返回學校,繼續上課 ,並請人照料重病中的妻子。這期間,他從未缺一節課。任教38年來,萬年瑩老師,始終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不求回報,只講奉獻。在一路前行過程中,有付出,更有收穫。1992年9月榮獲縣政府優秀教師獎;1996年2月榮獲信陽市成人教育先進工作者獎;2005年1月榮獲新縣教體局社會綜合治理先進個人獎;2007年4月被選拔為市級骨幹教師;曾數次獲縣、鄉優質課一、二等獎;2010年至2017年9月連續七年被評為縣鄉優秀教育工作者。特別是 2014年,東方今報聽說了他的事蹟,專程對萬老師進行了採訪,並發表了題為《四個老師和九個學生:不放棄一個孩子》的專題報道,盛讚了他和他的同事堅守鄉村教育關愛留守兒童的事蹟。

新县千斤中心学校万年莹老师用心育人的事迹

萬年瑩老師默默耕耘的無悔人生,憑著自己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和強烈的責任感,成為了大家學習的榜樣和楷模,是眾口皆碑的最美鄉村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