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国民老公看中的电竞行业仍在增长,粉丝经济才是大BOSS

编者按:据统计,2017年中国电竞市场突破650亿元,移动电竞在这一年得到了大幅度增长。移动电竞的爆发带来了更多的用户基础与新增电竞人口。基于大量新增用户,不同背景的资本通过赞助电竞俱乐部等形式进入到产业链上游,并开始获得回报。除此之外,《绝地求生》的爆火让市场回归理性,人们又重新燃起对端游电竞的信心。

市场规模呈井喷式增长,电竞产业的未来前景会怎样?俱乐部又该如何运营粉丝关系,建立一个健康互利的生态环境?

专家:Edie,流行文化学术研究者。研究领域包括青少年文化,流行文化,粉丝文化及相关产业研究。

国民老公看中的电竞行业仍在增长,粉丝经济才是大BOSS

移动电竞霸屏

从最开始的游戏厅,街机,红白机,到后来电脑的普及,CS,星际,WAR3等系列游戏的出现,电子竞技慢慢的被人们所熟知。类似于其他传统体育项目,电子竞技是一个依靠转播、广告和商家赞助的周边产业盈利的粉丝经济体系。2017年,KPL职业联赛春季赛刷新了21亿次观赛、1500万用户参与、250万玩家订阅的惊人数据。英雄联盟总决赛期间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由此可见,电子竞技行业可以说是是全球范围内前景可观的经济行业。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电竞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电竞市场整体规模突破650亿元人民币,其中移动电竞游戏市场规模在2017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截止2017年底,移动电竞市场规模已经与端游市场规模占比持平。从全球范围来看,电竞市场的整体收入已经达到15亿美元,而且没有完全没有下降的趋势,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在2020年的时候电竞市场还会提升26%,到达19亿美元。专家表明这只是按目前的增长趋势来判断,电竞的发展甚至有可能比预想的更快。

粉丝不等于玩家

资本变多意味着玩家数量的增多,进而导致了电竞生态行业的复杂化。若要维持市场健康和行业发展,除了在资本运营的层面投入大量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管理外,还需要维持经常挂在嘴边事实上容易被人忽略的粉丝生态。

说起电子竞技粉丝,总容易出现几个误解。第一,电子竞技粉丝不完全等于玩家。观众在关注电子竞技的时候不再是关注选手的技术或者单纯的输赢,更多的是在关注选手的个人形象,包括队伍的文化形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非玩家的观众进入到电竞领域。第二个误解事实上就来自长期以来大众文化对粉丝概念的污名化。我们时常说粉丝是所谓的脑残粉,但事实上粉丝是具有能动性的,他们在文化创造的领域内有自己独到的创造力。如何处理好,甚至于如何去利用这种创造性或者与粉丝产生共鸣是值得电竞行业内容生产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粉丝研究领域一个很著名的模型里面说粉丝做的事情就分为两种:一是免费的物质劳动,二是免费的非物质劳动。所谓的物质劳动就是说粉丝可能会付出真正的真金白银,或者付出物质上的东西。如果想要增加粉丝粘合度,针对周边的放售是一个典型的可以让粉丝进行物质劳动的渠道。在整个电竞产业的上游,电竞赛事主办方、职业俱乐部与游戏开发商通过与电商合作推出各种纪念产品。在产业的下游,电竞明星在积累到一定的人气之后可通过淘宝店将流量变现。目前已经有成熟的电商解决方案,主播只需负责产品和店铺的宣传,供应商负责其他一切事项。

那么,怎么满足粉丝的非物质劳动需求呢?事实上就是提供足够的素材,让粉丝不管是实际上还是在心理上来进行创作和再创作。近年来兴起的直播平台,在人气变现的同时,也提供了粉丝再创作的素材,包括接受访谈时候的视频或者纪录片。这些素材对于粉丝来说全部都是资源,他们看了这些作品才可能把素材当成文本去进行拼凑和再创作。要知道,建立情感上的维系是最重要的,细心维护彼此的关系,才能让粉丝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才能调动粉丝的能动性。

目前阶段,行业目标不在于培养最大数量的普通观众,需要做的是先培养一定数量的忠诚用户,粉丝经济是支撑电子竞技行业的核心力量。同时,电子竞技行业也正在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优质的赛事资源和独特的增值服务才是吸引粉丝关注的原动力,其中赛事资源优先级最高。在中国,电竞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捕捉年轻用户的电竞需求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关于凯盛群英

国民老公看中的电竞行业仍在增长,粉丝经济才是大BOSS

凯盛群英 是一家专注产业经济的严肃内容供应商,由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一线专家对行业热点和前沿议题进行深入分析。

读者及会员通过持续关注特定领域的多元观点寻求在专业路径的职业成长,同时也收获跨行业学习、交流、分享的宝贵机会。

凯盛专家,群英智慧。现在起就关注 严肃内容供应商 @凯盛群英 的头条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