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怎麼將商品“賣”出理想價格?

原創: 王勇良 不裝逼就會屎夫斯基 7月18日

世界上的東西原本沒有價格,商品化之後於是明碼標價了,這中間有一個轉換過程。我們對於任何商品,在不瞭解其價格之前,都會有一個心理估值,成交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心理估值是高於還是低於其售價。要將商品賣出理想價格,就是在客戶得知真正售價之前,提高其對於該商品的心理估值。


有個朋友在直升機租賃公司工作,其售賣方式是賣航行卡,平均下來價格高達每小時10萬元,他感嘆卡不好賣啊。

當然不好賣!

因為其價值非常之單一,被當作代步出行通勤,有時是滿足一下富人們的好奇心。

既然是當作通勤或滿足好奇,那麼,客戶必須有個標的來比較其價值是否能匹配價格,很明顯,無論怎麼比較,都極難以說服客戶,坐上直升機在天上晃悠一個小時價值10萬?

高鐵復興號特等座多少錢?

坐洲際航班頭等艙多少錢?

勞斯萊斯接送服務多少錢?

玩高空蹦極或滑翔多少錢?

……

客戶能被說服嗎?

這種情況能賣得好才有鬼了。

其實,當這麼高價的服務需要“賣”的時候,八成就已經註定是輸的結局了。

當一個商品脫離剛需的範疇之時,這個時候決定商品的售價和其能否成交的並只不是該商品的成本或使用價值,這時就不該繼續沿用“賣”的思維了。

追根溯源,我們應該明白:

這個世界上,

本來是沒有商品的

比如,水、糧食、空氣、好心情這些怎麼定價?

空氣免費的,但是沒有了空氣,你撐得過幾分鐘?

糧食很便宜,市場突然不供應了,你會啃樹皮嗎?

好心情怎麼定價?你碰上一個心情不好的金鍊子大哥,人群中你看了他一眼,於是莫名其妙被打一頓,你說這好心情值多少呢?

商品並不是原本有之的,而是商品化之後,萬事萬物變成了商品,包括你的良心和誠信,一切可以明碼標價。

原本沒有價格的東西,一個子變成了可量化價格的商品,那麼怎麼標價?

有人會說是由成本所決定的。

那麼這怎麼解釋“北海道罐裝空氣”?

商品的標價市場博弈的結果,成本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已。

且當社會經濟水平越高,人們的生活需求越來越脫離剛需範疇時,成本因素對於商品售價來說,越來越小。

回到開頭的問題,怎麼將商品“賣”出理想價格?

這恐怕是所有人的夙願吧,無論是自己的工薪(勞動力也是商品),還是經營的產品。

我為什麼要將賣字打個引號呢?

正如我在前面所分析的,商品化是個結果,商品化其實並不是人們所希望或者樂意看到的。

商品化以後會不會消失呢?其實在上個世紀某些國家曾經消失過,但是因為整體的社會制度和環境並不具備條件,所以去商品化後來失敗了,西方資本主義成了絕對的主導。可以在以後隨著生產力的繼續發展,商品化是有可能會消失的。

透過價格的表象,背後其實是價值在主導,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所以,我們可以說,並不是買賣商品,而是價值交換。

怎麼將商品“賣”出理想價格?

我們要將價格引導到價值上來。

對於任何商品,在尚未看到價格標籤之前,我們會對其有一個心理估值。

當我們產生了購買的意圖,去尋找價格,如果這個價格高於先前的心理估值,那麼難於達到成交結果,如果價格低於心理估值,那麼我們會覺得超值,此時成交的概率會極大的提升。

如何將商品“賣”出我們所希望的理想價格?

當然是在價值上面作文章。

從單一價值上升到複合價值,從物理價值上升到心理價值。

當一個可量化的商品價格上升到不可量化的價值之時,我們就可以賣出理想價格了。

第199談

怎麼將商品“賣”出理想價格?

怎麼將商品“賣”出理想價格?

weixin:Bee_siji

怎麼將商品“賣”出理想價格?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怎麼將商品“賣”出理想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