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辉县市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远古为共工氏族部落聚居之地;周为共国;西汉置共县,隋设共城县,唐立共州,唐贞佑三年,改称辉州;明洪武元年(1368)始称辉县,延至当代,1988年11月撤县建市。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现有百泉、白云寺、孟庄遗址、共城遗址、赵长城遗址等名胜古迹。

以下的这些文化古城遗址,你知道几个呢?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1.薄壁镇大北程遗址(新石器时代)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2.冀屯乡大麻村遗址(新石器时代)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3.占城镇三位营遗址(新石器时代、商)

三位营村地处辉县市,毗连冯官营、北马营、马张木村、王官营。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4. 孟庄遗址(新石器时代-周)

河南辉县孟庄遗址面积达25万平方米,重要发现有仰韶文化遗存、龙山城址、二里头城址、商代晚期城址等。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其中,龙山、二里头及商代时期三叠层是中原地区的首次发现。遗址内还出土有大量各时期的遗物。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5. 峪河镇凤头岗遗址(新石器时代-周)

古村早年因处于山谷之中,狐狼时常在村周出没。

凤头岗遗址位于峪河镇丰城村东南1.5公里凤头岗,因遗址所处岗地酷似凤头,故名。是一处以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夏商周等文化的大型古人类遗存。遗址北望太行,南接卫河,东连峪河,中心区呈岗台地貌。

自下而上堆积依次为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先商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及西周文化等时期文化层,断崖上有龙山文化的灰坑、房基及红烧土地坪、白灰面地坪等遗迹和种类齐全的石器、蚌器、骨器等遗物,出土了商代精美的玉器和铜器。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遗址文化内涵丰富,为研究豫北卫河流域与冀南漳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交流和地域差异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凤头岗遗址还是商周王朝控制东方地区的重要军事地点—“戚”故地,是武王伐纣进军线路上的要地,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6.百泉张雷遗址(商)

7.大梁冢遗址(商)

【组图】辉县大梁冢究竟隐藏了多少惊天秘闻?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8.高庄乡郭雷遗址(商)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9.赵固乡花木遗址(商)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10.高庄乡孙村遗址(商、周、汉)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11.赵固乡赵固遗址(商周)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12.占城镇师庄遗址(商、周)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13.琉璃阁遗址(商-汉)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辉县琉璃阁遗址之上有一座明代建筑风格的重檐八角阁楼——文昌阁,因其以琉璃瓦盖顶,当地人世称“琉璃阁”,故该遗址取名为“琉璃阁遗址”。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14.北云门镇凡城遗址(西周)

当时的周朝,武王在灭商后两年病死,子成王继位,武王临终托同母弟周公旦摄王位,代理国政。因内部对周公疑忌不和,监视商族三部分的三叔:管叔、蔡叔、霍叔,造谣言说周公要谋害成王,商纣王之子武庚联合山东诸国乘机反叛,周公诚恳地说服了重臣召公爽,周公在第二子凡伯君陈的协助下,稳定了朝政。周公亲自带兵东征,君陈是其父的得力助手。

周公在东征中杀武庚、黜三叔、攻灭奄等十七国,在内外交攻中获得了胜利。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凡伯君陈又协助父亲周公将商奴隶主贵族这些顽民迁往成周,修筑成周新城,又在成周西十五公里处筑王城,派八师兵力驻成周监视顽民,并分配给顽民房屋田地,让顽民安居乐业,顽民逐渐软化降服。

周公去世后,第二子君陈接替管理成周,丝毫不敢疏忽,感化了居住在成周的顽民,使这些商奴隶主旧贵族成了周朝的顺民,解决了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为周朝的统治奠定了政治基础。

凡伯君陈为管理成周竭尽全力,不负其父周公重托和成王厚望,为周朝的稳定作出了杰出贡献,从而他的美名彪炳史册。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15.共城城址(西周)

共城原是共国的都城,是我国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古城墙遗址。始建于西周时期,距今已有二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北云门乡凡城村就是古凡国的故地,可惜凡城已荡然无存,只有共城还留下半壁江山。西周末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历王被赶跑了,平民选举了共国国君共伯和来执政,这就是“共和行政”(另一说是周公与召公共同执政)。共城开创了我国准确纪年的新纪元。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千百年过去了,经过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共城已变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古时的雄姿已是面目全非,只剩下一脉黄土绵亘于辉县市城区文昌阁至闾巷村北一带。每到雨季,泥土随着纵横的沟壑被冲走,仅有的东城墙已是千空百疮。文昌路两侧的半壁残墙原是共城南城墙,文昌路纵向穿墙而过,原本较为完整的一段古城被开膛破肚,兀立于路两边......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16.赵长城遗址(战国)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17.南湖寺遗址(汉代)

位于辉县北部、东部边缘,大致呈南北走向,由太行青石构筑而成,北接林州的战国赵南长城,经辉县、卫辉,止于凤泉区分将池。历经2000多年。

当地群众称“边墙岭”“边疆岭”,是豫北早期长城的惟一代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湖寺位于沙窑乡白庙南湖村东部。寺院创建于汉代,盛于唐代。明代,寺院被诏封为“恩国寺”,并赐匾“恩国禅寺”。寺院地处侯兆川西部崇山峻岭间。背枕崇宁山龙处坡,面临水西沟山泉小溪,周边竹树苍翠。寺院坐北面南,一进二院。

该寺院是南太行北部侯兆川山区历史悠久、保存较为完好的寺院。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18.吴村镇邓城遗址(东汉)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19.高庄乡重门城遗址(三国魏、晋)

重门城遗址位于辉县市高庄乡大史村西北隅600米处。亦名方城遗址,是曹魏少帝曹芳早年的王宫(齐王宫)和嘉平六年(公元254年)被司马师废黜之后的齐王幽宫遗存。据勘察,遗址的南城墙上原设有城门,其他三面的城门设置情况不详,北城墙保存基本完好,西城墙南段残失,南墙与东墙不存。西、北、东二面原有城壕。

城址西邻黄水河,背靠太行,南侧为古安阳陂,是汉魏时期为洛阳至邺城要道上的重镇。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20.吴村镇竹林七贤故地(西晋、清)

此处有个竹林寺,竹林寺原来很大,现在竹林寺后面的山阳村当时是寺院的后宫,竹林寺西边是七贤泉。据历史记载,当时泉水很大,泉眼一股一股往外冒水,水漫出来以后从南边往东流走。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然而,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变换后,寺院里好多建筑和石碑被毁。在后人所建的中佛殿里敬着七位名人,每人坐像高近两米。像前有牌位,分别为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位名士。

他们曾以“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思想,于公元1700年前一度隐居在此的竹林里,故后人称其为“竹林七贤”。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21.白鹿山寺院群旧址(北魏、唐宋、明)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22.常村镇庙院岗窑址(唐、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23.常村镇常村愍报寺遗址(北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24.北云门镇兴国寺遗址(北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25.吉家岗观音寺遗址(宋、明)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26.罗姐寨遗址(隋、唐)

罗姐寨地处太行山西南太行的北段,太行山的红岩绝壁之上,南 接万仙山郭亮村,西邻山西陵川,北与上蜡江接界,这里向南可通向郭亮、南坪、王莽领、九莲山等景区;向北可抵黑风洞、秋沟、齐王寨及壶关林州大峡谷;向西可沿隋唐古道至山西陵川;罗姐寨有蚂蚁山、方山、寿仙山、水晶山、莲花山、邱山、云烟山七个山峰组成,这七座山峰像一个放平的“山”字,其中最高峰蚂蚁山海拔1657米,是万仙山最高峰。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隋朝末年,李渊父子南征北战,在山西上党地区,李世民认识了一位罗家小姐(罗桂香)两人日久生情,私定终身。而后李世民登基,忘却往事,罗小姐悲痛欲绝,伤心至极,就招兵买马,在豫晋交界的官道旁安营扎寨,劫富济贫,专门与朝廷官府抗衡,并在山下修一佛殿取名--照龙庵,圈地为王。日久罗姐寨士卒发展强大,扩展到五个营的兵马,威震朝廷。(罗姐寨如今还保留了这些地名:南营、北营、水战营、南观营、北观营、跑马场、马地洼)李世民知息后,茅塞顿开,深感愧对于罗桂香,就调拨大量黄金,资助照龙庵建设,并亲笔题字。

如今一到辉县山上,远远向罗姐寨方向望去,大山雏形像人面的山(寿仙山)还矗立在那里。现如今罗姐寨山头山还有当年城墙的残垣断壁和放兵器和掠夺物品的藏宝洞。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27.南寨北流村石佛堂遗址(宋、明)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28.峪河灵觉寺遗址(宋、明)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29.《西厢记》普救寺遗址(元、明)

《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冀屯乡褚邱村,如今,辉县市西部诸多村镇能够证实崔莺莺与张生故事的遗迹甚多:在冀屯乡上官村有莺莺坟,在上八里镇的李虎寨、炮台岭、褚邱村西北部有白马将军庙遗址等。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且褚邱村崔姓在历史也的确有人在朝中做过相国……据考证,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起源于起源于唐代的《莺莺传》,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将其改编成为《西厢记》被代代相传至今。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30.柏树湾莲花庵遗址(明代)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31.沙窑金牛寺遗址(明、清)

寺庙原属后庄乡,撤乡并镇后划归沙窑乡。

金牛寺有着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这个村子有个叫牛娃的孩子,他放养了10头膘肥体壮的牛。有一天,他在山上发现牛群里多了一头牛,下山后数了数却没有多。牛娃觉得奇怪,就告诉了他父亲。 后来他们想出一个办法,出门前在每头牛的牛角上系上红线。他们上山后果然看到一头没系红线的牛闯进牛群,牛娃的父亲紧紧盯着这头牛的动向,傍晚下山时,只见金光一闪,这头牛进入一个山洞。牛娃的父亲急忙追到山洞,看见洞内有一头金牛拉着一个金磨在碾豆子,它的主人是一位美丽的仙姑。

见有人进洞惊动了仙姑,金牛便厉声道:“赶快出去,否则性命难保。”牛娃的父亲猛然上前抓了一把豆子逃出洞外,一看都是金光闪闪的金豆子,顿时贪心大起,伏在洞口想抓住金牛。等了一个时辰,金牛出来了,他堵住洞口欲抓金牛。金牛无处躲身,便施展法力向洞外猛闯。霎那间雷声大震,金牛不见了,原先的金豆子也变成了石子,牛娃父亲只得空手而归。

美丽的传说引来了僧人,他们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取名金牛寺,村子也以寺为名。后来因抗拒官府,金牛寺被官兵烧掉,石头砖瓦全被掀下山崖。寺院没有了,金牛寺的遗址却保留了下来。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32.齐王寨遗址(明、清)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33. 白云寺遗址(明、清)

位于辉县市西35公里的白鹿山下,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有白云寺、唐银杏树、普照大禅师石塔、风水塔、五百罗汉碑、金沙泉、银沙泉、元极寺、龙浴寺、袁氏山庄、龙口风门等。

白云寺有盖太行诸梵宇之最佳者的美称,驰名于八百里太行。 2006年05月25日,白云寺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34.冀屯包公庙遗址(清代)

包公庙院位于包公庙村和峪河边界,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座古朴典雅、绿树掩映、远近闻名的绿色建筑。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所以在包公庙建庙祭祀,因为当时包公在河南辉县微服私访时曾经救了一位师姓前辈,师族村民感激涕零,在此山下修建三件草屋,内供包公以作纪念,后在清代发展到几十间瓦房,香火旺盛。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35.秦王井天爷庙遗址(清代)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据说战国时秦王攻伐赵国在此安营扎寨,并挖有七十二眼活水井,为纪念秦王之功,故名。清代建庙。

图说辉县36处国字号古城遗址及民间故事

36.魁星阁遗址

是辉县北部山区侯兆川人修建的一座象征文运昌盛的标志性建筑。创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

笔者整理此文接近尾声时,蓦然发现:古辉县的古城遗址,居然都是这么牛,几乎全是驰名中外的国字号大咖大!

我深情地向这些图片投之以眸,来日再度笔战古共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