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未來,讓物流“綠”起來(下)

【未來的快遞業,“快”保證不輸,“綠”才能贏】

□王海東

綠色物流的落實情況

綠色物流已成為未來物流行業發展的主基調。在這一大趨勢下,電商物流、快遞企業等紛紛開始佈局,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對物流產業的倉儲、包裝、運輸和末端回收等各環節進行改造升級,推進綠色物流。

1.綠色倉儲——大數據、人工智能助力倉儲信息化、智能化。傳統物流在倉儲環節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倉儲選址不當、倉內管理運營不當,導致運輸成本增加、貨品損壞和資源浪費等現象。因此,搭建環保節能的綠色倉儲是實現綠色物流的重要一環。

綠色倉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倉庫和物流園區的綠色化建設,包括倉庫選址、內部佈局以及庫區規劃,包括節能節水、排放控制等硬件設施的規劃建設等;另一方面是倉儲內部運營和管理的綠色化,主要是指應用綠色倉儲技術對倉儲貨品進行電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從而達到環保節能的效果。

目前,行業內應用的綠色倉儲技術主要包括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用於搭建倉儲管理信息系統,進行需求分析和預測,根據預測結果進行貨品規劃,從而減少倉儲成本和貨品堆積浪費。物聯網:用於追蹤貨品,提高保管存儲的效率,在這一過程中減少能源消耗。人工智能:利用倉儲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技術進行搬運分揀,提高倉內的運營效率,節省成本和資源。

2.綠色包裝——包裝輕量化,研發推廣可循環包裝材料。包裝是物流產業中耗材和浪費最嚴重的一環,是物流產業綠色化的重鎮,當前的綠色物流相關政策也是集中在包裝上。

蘇寧、菜鳥、京東等電商物流企業作為主力軍早已開始在綠色包裝上發力,紛紛推行電子運單、研發可降解可循環的包裝材料。蘇寧推廣和投放共享快遞盒,對快遞包裝進行重複利用。單次使用成本僅需0.025元,可以使用1000次。而在早期的推廣中,投放的5萬隻共享快遞盒已經累計節約了650萬個快遞紙箱。菜鳥運用智能打包算法對包裝流程進行智能優化,選擇更合適的箱型和定製包裝,節省15%以上的包裝耗材;京東推行“青流計劃”,聯合供應鏈上游推行供應鏈綠色包裝,鼓勵品牌商減少包裝耗材並使用可循環包裝。在物流領域中進行包裝減量、推行綠色包裝已成必然趨勢。

3.綠色運輸——新能源物流車搭上智能物流系統。在物流運輸環節,運輸工具對燃油的消耗以及廢棄的排放是物流活動對環境產生重要影響的主要原因。運輸路線規劃不合理、運輸工具選擇不當不僅增加了道路需求面積,同時會產生大量能耗和廢氣汙染。

物流領域企業在運輸上的綠色化佈局實踐主要從兩個方向出發:一是選擇更為環保的新型運輸工具,例如京東物流購置了數百輛新能源汽車投入物流運營,蘇寧研發並推行無人機配送計劃;二是通過物流大數據平臺的搭建,對運輸網點和運輸網絡進行合理的佈局規劃,通過優化運輸路線、降低空載率等措施實現節能減排、提高運輸工具利用率。

目前,物流領域已經開始將兩個方向結合,使新能源物流車連接上智能物流系統,智能新能源物流車的推廣將成為實現綠色運輸、推動綠色物流發展的新趨勢。

4.綠色逆向物流——將物流的最後一公里變成綠色物流的第一公里。綠色逆向物流是基於循環經濟的理念,對物流過程中失去使用價值的產品和包裝進行回收和再製造的過程。物流企業通過發動快遞包裝回收類活動,推行可反覆使用的包裝等途徑推進綠色逆向物流,實現綠色物流的可循環、可持續發展。

菜鳥網絡的“回箱計劃”、京東上線的“紙箱回收系統”、1號店通過獎勵積分兌換商品的形式倡導用戶參與紙箱回收活動等,都是推行綠色逆向物流的有效途徑。將物流的最後一公里,變成推行綠色物流的第一公里,從而形成回收產業鏈條,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綠色效應。

未來還應怎樣做

綠色物流本身就是一項具有社會屬性的系統性工程。政府、企業、消費者構成聯合共建模式,多方聯動,才能真正讓綠色物流落地。消減快遞包裝汙染、推動綠色快遞亟待多管齊下。

1.完善快遞“綠色化”法規。放眼世界,德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早已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如德國1991年、1997年先後出臺《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和《包裝回收再生利用法》,強化對快遞“綠色化”監管。而中國雖然也倡導綠色發展理念,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方案及現有行業標準缺乏強制性,難以對各市場主體形成有效約束,存在監管短板,在此方面亟待加強。

2.建設快遞包裝回收再生循環系統。中國百萬噸級的包裝廢棄物回收率不足10%,很多消費者不知如何處理,大部分包裝直接送進垃圾場填埋,給環境造成較大壓力。而企業又在不停地購買新包裝材料,回收率低是目前推進綠色快遞的一大難點。成堆的包裝物被扔掉,既造成環境汙染,還是一種巨大的隱形浪費。我們不妨學習日本的做法,由消費者負責將包裝廢棄物分類,政府部門負責收集已分類的包裝廢棄物,私有企業獲政府批准後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再處理,逐漸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建成社會化的快件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既幫助企業降低成本,也減少環境汙染,還可利用再生資源創收。

3.對快遞包裝物實行“節流”。一方面,快遞企業要樹立環保節能理念,堅決淘汰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包裝物料,大範圍推廣電子運單、採用可降解紙箱和可循環塑料箱、可循環使用帆布袋等,推廣使用可替代性能源車輛運送快遞,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把綠色快遞理念滲透於每個環節之中。另一方面,消費者也要扭轉“快遞到手、一扔了之”的習慣。應增強快遞包裝環保意識,優先使用無毒無害、可降解、可循環的網購商品和快遞包裝;不為過度包裝買單,倒逼快遞企業大力開展綠色快遞服務;同時提倡理性消費、減量生活,儘可能將快遞包裝進行分類處理或者二次利用。

(作者單位為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