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環法計時賽車和普通的公路自行車有什麼不一樣?

LA824KB



2018環法第三賽段的冠軍車BMC TimeMachine:


什麼是計時賽:

公路自行車比賽分為大組賽和計時賽,大組賽中,所有車手一同出發,同時進行競爭,而計時賽則是車手或車隊獨立出發,每個車手或車隊的出發時間會間隔數分鐘,比賽全程不會發生和其它車手的直接競爭,完賽後用時最短者為勝。


團體計時賽:

計時賽分為個人計時賽(ITT)和團體計時賽(TTT)兩種,賽程較短,多在30-50公里之間,且均為平路。


計時賽車的特點:

設計思路:

由於比賽特點為賽程較短的平路,且車手間無直接競爭,所以計時賽車的設計目的只有一個——為速度而生,對於靈活性、爬坡能力的考慮則放在次要。

大量應用空氣動力學:

計時賽車看起來科技感十足,這是因為它的零件會盡可能地在規則內使用空氣動力學的設計,“破風”是計時賽車設計理念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刀片式的車架、機翼狀的車把、高輪圈或一體式的前輪和封閉式的後輪……由於計時賽受山區不穩定風向的影響甚少,所以計時賽車會盡可能地針對正面氣流進行減阻設計。車手們也會穿上專用的連體車服和鞋套、戴上水滴形頭盔來進一步降低空氣阻力。


更加匍匐的騎姿:

車手身體匍匐前傾,能夠更大程度地降低騎行中的空氣阻力。所以,TT車車架座管會更加豎直,而且會使用“飛機把”,來獲得更“戰鬥”的騎行姿勢。雖然這樣的設計會降低轉向靈活性,但對於無同時競爭的計時賽來說,這些並不重要。


和“大組車”的區別:

一般的彎把公路車,我們稱為“大組車”,TT車和它的區別非常明顯,一眼便可看出。


意大利Pinarello的大組車(左)和TT車(右):



首先是車把,大組車的使用羊角式彎把以及手變系統,即剎車、變速操作結合在一起,而計時賽車的“飛機把”,則將剎車放置在“機翼”兩側,變速系統放在“休息把”,也就是向前伸出的兩根車把的頂端。車手在騎行時基本都會使用休息把位。


TT車的“飛機把”:

兩者在後叉開檔上也有區別:大組車的後叉開檔是開向朝前的斜下方,車輪位置不可調整,而TT車的後叉開檔則開向正後方,且留有一定車輪前後調節的距離,這可以更精細地根據車手的騎行特點調整車輪,並根據輪胎的高度調整車輪和車架立管(即座管)的距離,進一步降低空氣阻力的影響。


大組車(左)和TT車(右)的後叉開檔:

此外,車手們會在TT車上,使用更大齒數的牙盤,以2017年環法冠軍弗魯姆為例,他的大組車會使用52-54齒,而TT車則使用56齒的大盤。

車架、輪組的區別已經在上文提到過,不再重複。大組車如果使用TT車的封閉輪,第一,爬坡會非常吃力,第二,遇到山區的側向不穩定來風,會難以操控,甚至摔得很慘。


封閉輪(碟輪):

價格:

環法的TT車均價格不菲,許多車的價格甚至在人民幣10萬元以上,名副其實的“人力超跑”。

十餘年騎行、比賽經驗,專業自行車運動媒體人。歡迎關注搖滾騎士,關於單車的問題我來答!如果回答讓你滿意,請為我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