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石家莊農信光伏扶貧貸款“鋪就”農民脫貧路

“沒花一分錢,去年5月份,在俺家屋頂安裝的1組光伏面板。到現在一年左右時間共發電7000多度,每度電按照收購價1.18元,這一年收入8200多元,再加上養殖的收入,今年我們全家就能脫貧,真沒想到這種好事會落在我頭上。”行唐縣南翟營村農民李正新黝黑的臉龐上滿是笑容。

李正新口中的“好事”就是石家莊農信的光伏扶貧貸款業務。可是,一般光伏發電基站前期建設和安裝需要4萬元左右,李正新所說的“沒花一分錢”,是怎麼做到的呢?

據瞭解,石家莊農信在光伏扶貧業務調研過程中發現,4萬元的光伏設備和安裝費用,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而言,投入較大。於是,當地農村信用社結合縣域經濟特點和資源稟賦積極同當地金融發展服務中心、當地扶貧和農業開發辦公室對接溝通,推出“光伏扶貧”一攬子解決方案。以行唐為例,由農村信用社同扶貧辦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精準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由縣扶貧辦無償提供安裝發電基站貧困戶每戶1.2萬元扶持資金,農村信用社為貧困戶提供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發放、總額度不超過5萬元的財政貼息貸款,並遴選技術和資金實力雄厚的公司提供光伏發電設備安裝和技術指導。

電是發出來了,可是怎麼賣出去呢?為消除貧困戶這種顧慮,打通光伏扶貧貸款的“最後一公里”,該社聯合行唐縣扶貧辦、金融發展中心一起到供電局溝通協調。由供電局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購電協議,按照每度電1.18元(根據市場行情,適當調整)進行收購,確保銷路。一沒抵押,二不用擔保,三是國家給貼息,李正新所說的“好事”是這樣實現的:由縣扶貧辦存入農村信用社風險補償金,信用社以信用方式、按照基準利率發放,期限為3年,期間所產生的利息由縣財政補貼。從安裝到完成整個過程,李正新基本零投入、零負擔。

在貸款額度上,對農戶實行“量體裁衣”,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多種合作模式。模式一:安裝10千瓦光伏發電設備,農戶可以首付0.5萬元,貸款4萬元,剩餘款項企業墊付。在確保還清貸款前提下,用戶每年獲得一定電費分紅,合作20年收入4萬元左右,20年後設備及後期全部電費收入歸農戶所有。模式二:農戶在本人所屬的聯社結算賬戶內預存1.5萬元,貸款5萬元。預存款用於解決除發電收入歸還貸款本息外的不足部分,結餘部分仍屬農戶所有。此種模式可選擇提前歸還全部貸款本息。貸款還清後,光伏發電設備及收益歸農戶所有,預期年收入達9000元。安裝千瓦數越多,農戶收入越高。

在貸款方式上,要求按月結息、按季等額還本、到期本息還清方式,既能確保信貸資金及時收回,為農村信用社帶來利息收入,增加了農戶結算賬戶的存款收入,又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助力,帶動轄內農戶創富增收,形成聯社與小微企業、農戶發展共贏的局面。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縣域實際情況調整光伏扶貧貸款模式。在贊皇縣,當地農村信用社與縣政府和光伏發電設備提供公司就扶貧基金支持、信用社貸款額度、貸款年限、貸款利息以及設備安裝等事宜共同協商,推出“光伏助農貸款”,以光伏發電項目為扶貧手段,通過政府扶貧基金和信用社貸款支持,幫助貧困戶增加新的收入來源。由光伏發電設備提供公司在農村信用社開立對公賬戶,存入500萬的風險保證金,農村信用社將風險保證金放大十倍,為光伏發電項目授信5000萬元。“光伏助農貸款”的借貸主體是有安裝意願、並符合安裝條件的個體農戶,貸款方式為由光伏發電設備提供公司擔保,為借款農戶承擔連帶責任,執行優惠利率,根據借款農戶實際需求發放小額貸款,借款農戶以發電量的銷售及補貼為還款來源。該項目設備耐用、投資小、收入穩定、資金安全可靠、安裝維護簡便,適合缺少勞動力和不具備任何致富技能的貧困戶使用。目前,贊皇農村信用社已與有意向的80多貧困戶達成合作協議,同意安裝分佈式光伏發電太陽能設備。

目前,行唐、贊皇、元氏、平山、靈壽、鹿泉、新樂7家縣級農村信用聯社辦理光伏扶貧貸款。為更好地服務當地貧困戶和農戶,石家莊農信開闢光伏扶貧貸款“綠色通道”,實行限時辦結制度。以行唐縣農村信用聯社為例,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從貸款調查至最終審批、發放完結原則上不超過三個工作日。自推廣光伏扶貧貸款以來,截至2018年5月底,石家莊農信共計發放光伏扶貧貸款2019萬元,帶動377建檔立卡貧困戶走上脫貧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