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讓你給高考後的同學一個建議,你會讓他們千萬不要學什麼專業 ?

落果兒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高考選專業關係到人一輩子的事情,需要慎重再慎重。雖說現在倡導多渠道就業,跨行業就業,但是大學四年裡學習了那麼多的專業知識,畢業以後從事的卻是一份不對口的專業。這怎麼都讓人不舒服,空有一身本領,無處發揮。

對於別的專業我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對於我本人就讀的酒店管理專業我有很大的發言權!做什麼都不要做酒店人,做什麼都不要學酒店管理!我剛剛從一家五星級酒店裡結束了為期九個月的實習,在還沒去實習的時候,期待著我的實力工作是天堂,去實習以後覺得學校才是天堂。

  1. 酒店行業雖然說完全不用擔心就業,一畢業酒店就過來搶著要你。但是因為國人觀念還沒轉變過來,認為酒店行業是服務人的職業,是低人一等的。所以大多數人都不看好這個行業,也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
  2. 其次,這個行業的薪資福利簡直不要太低。一個新入職的餐廳服務生,一個月的工資出頭也只有2200,如果除去五險一金,一個月到手的也就1500左右。一個月1500元,去到哪裡掙不到?在過去10年以內,酒店行業的薪資水平排名全行業的倒數第二。



  3. 再然後,這個行業對於學歷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在酒店裡工作的大多數中專生,高中生,所有的東西任何人都能夠勝任。大學花費四年時間去就讀這個專業,完全是沒有必要的。除非你有志向以後從事這個行業,但是大多數畢業以後就再也沒有踏足這個行業。
  4. 最後,我國的高等教育對於酒店管理這個專業還沒有一套系統完善的培養模式。大多數的東西也都還是照搬外國的那一套,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我國真正開設有這個專業的高校可以說是沒有的,反觀大專,中專的院校就很樂意開設這個專業。因為這個專業就業率非常高,用人單位也很樂意接收畢業生。酒店管理專業出名的主要集中在國外,例如美國的拉斯維加斯大學,瑞士的瑞士酒店管理學院,這些國外大學的酒店管理專業在全球都是非常出名,得到全世界認可的。


送給即將高三畢業的學生一句話:珍愛生命,遠離酒店。如果真的對這個行業有興趣的同學,最好考慮國外的大學,回來後,晉升的速度也比國內的畢業生要快。

大三老學長


如果你學校特別牛逼(比如中科大),或者你自己學習和自律能力特別牛逼,或者你18歲已經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羨慕你),你可以忽略我的答案。
選擇順序是:城市-學校-專業。
也就是說,在你能選擇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去北上廣深;再其次挑選能去的最好的大學,最後才是考慮學什麼專業。
高三填志願前,復旦的一個老師來我們學校做招生什麼的,然後聊天的時候就說了以上這個順序。但是我當時見識少,家長見識也少,覺得這個順序不靠譜啊,當然是專業最重要了。
但是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也同時觀察著以前高考起步差不多的同學和朋友。經過4年的大學,再經過工作幾年,特別是這兩年校招的時候,感覺就特別明顯,這個順序,有著大數上的正確性。
大城市帶來的機會和眼界(實習時候的公司多/好),大城市同學的多方面發展(每個人都有特別牛的地方),好的學校的機會和校友(宣講會不用跑其他學校),比你學什麼更為重要。


除了特別專業的學科,現在有多少人畢業後的工作是專業對口的?
更何況,專業是進了大學可以轉的。



如果你是人群中前1%,什麼專業都能報。
前10%,文科類除了頂級學校之外就別報了。
某些必須要考研甚至考博的專業,你先看看自己家有沒有錢,沒錢就不要硬撐。
普通人考慮方向:城市,學校,專業。

牛人考慮方向:興趣。

娛樂嗨吧


作為一名經過高考這場硝煙已然散去的戰爭的失敗者,要說給參加高考的學弟學妹一個千萬不要學什麼專業方面的建議,個人感覺資格方面尚有欠缺。下面就淺談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高中時候學習語數英文綜理綜這種大學課,內容特別廣泛而且特別皮毛。而大學是高中的繼續教育,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針對性的定向培養教育,由此也就有了專業選擇這一說法。

而千萬不要學什麼專業這一說法本身就有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和各高校會參考社會就業市場和發展趨勢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專業的取締和更新。舉個例子,在20世紀末期有很多高校曾開設房地產開發管理方面的專業,而這些人在十幾幾年前房地產行業爆發期找到了社會價值,如今大都是企業高管或老總。還有幾年前某些高效開設電子競技相關專業。

所以說,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沒有什麼特別不好的專業,只要在大學期間認真學習專業文化知識,努力拓展眼界不斷鑽研等等必然能在自己所在的學科領域取得不錯的成績。



而那些所謂千萬不要學什麼專業類的說法只是個人對於專業認知的不夠深刻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偏見而已。一個學建築的人,大學期間不學習專業文化知識,整天打遊戲混日子畢業以後去工地搬磚也是在所難免的;一個學計算機的大學不學專業知識,C語言,JAVA等編程語言全都一竅不通在以後的工作中為了寫代碼整天熬夜加班也不足為奇。

沒有什麼好專業壞專業之分,只是人們由於無知和偏見強行界定的。正所謂“隔行如隔山”,所以在大學志願填報上一定要慎重!謹慎!小心!

關於志願填報個人覺得第一是興趣愛好,畢竟一個不喜歡的專業帶來的必然是頹廢和沉淪的四年大學生活;地理環境也是一大因素,比如說一個南方的考生填報新疆那種西北地區的學校,大學四年離家幾千裡父母擔心不說,大學畢業不考研的話還得回家或者去別的城市發展。(這裡沒有任何地域歧視之說,單純舉例子解釋說明);經濟條件也不可忽視,一個貧困家庭的學生選擇軟件工程或者學藝術等高投資高風險的專業也有點不現實。

高考就像漫無邊際的大海,而志願填報這是我們所選擇航行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意味著不同的人生。不管選擇去哪,我衷心的希望他們都能到達夢想的彼岸!(完)


如果這段文字能給你帶來一些思考,請點個贊吧!你在手機屏幕上一次點擊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流動的水不結冰


我的建議是千萬不要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因為這個專業是一個很華而不實的專業,雖然名字聽起來很好聽,但是學起來的內容還是一些很老套的那種。



當時在高考以後填報志願的時候,對那些大學專業方面的知識也不是特別的瞭解,所以說在填報學校志願的時候,基本上是憑藉著自己的感覺來進行填報的。在填報志願的時候,當時自己填報的專業基本上是涉及計算機方面的專業,比如說計算機與科學技術專業,軟件工程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等等。然後就在填報志願系統上面看到了,這個看起來比較高大上的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信息”、“計算機”聽起來都是比較高大上和熱門的一些專業詞彙,就想著這專業,估計以後就業應該也挺不錯的,然後就填報了。



真正到了大學,以後才知道這個專業是屬於數學學院的,大學的四年時間裡面要學很多的數學方面的課程,然後再學習一些計算機方面的課程。大學數學系下屬的有幾門課程,是堪稱天書一般的課程,很多以前的學長學姐都說這些課程很難學。當我們真正學習了這些課程的時候,也是感覺這些課程學起來特別的吃力。而且我們會發現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這些方面的知識學了以後,到了,以,大學畢業真正開始工作的時候感覺,這些只是可能,基本上不會發揮其應有的立場,即使是那些去當了初中老高中數學老師的,老師來說,大學期間學習的這麼高深的數學知識,在初中高中的教學過程中,也是基本上用不到的。



饕餮視聽


呆哥喜歡用數據說話。

2017年中國大學專業排行榜

這是排名最靠前的十個專業。

這是排名最後的十個專業。

數據來自“完美志願”,它的數據是來自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知名高校的科學家團隊,在分析了全國4000多萬大學生的就業案例後得到的,所以具有參考價值。

再讓我們看看每年畢業人數和就業人數

也就是說每年七百多萬大學生要和剩下六百多萬其他人員進行工作競爭,而這六百多萬人員中,不缺乏一些工作幾年然後辭職的人員,所以由此可想競爭激烈。

該如何選擇專業?

理性分析,當然是看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

1.先選想做的工作,再選擇自己的職業。

比如你想成為一名高中數學老師,當然可以選擇與數學相關專業;如果你希望去銀行上班,當然就可以選擇金融相關專業;如果想成為翻譯,那麼就去對應的外語專業。

或者,萬一不確定行情,可以多幾個備用選項,因為大學是可以轉專業的。

這些應當提前瞭解清楚。

2.千萬別選自己完全一點都不感興趣的。

如果你明明對數學專業沒有興趣,那就最好避免這種選擇,不然大學的四年會非常難熬。

3.最好自己做選擇,別聽別人說什麼專業好或者不好。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大學教育普遍是通識教育,通而不專,每個專業可以發展的方向也有許多。但大學教育和社會需求總是有一段距離的,任何一個專業都有屬於自己的各方面的問題。

比如醫學專業,現在醫學行業最後從醫的人也沒有那麼多,是因為醫生要經常加班,並且隨時待命,經常常年無休,而且目前國內醫患關係緊張,也有很大層面的社會壓力。

會計專業,這個專業比較有名的就是考注會,而並不是考完注會就萬事大吉,還需要不斷補充專業知識。每次更新的書目都要研讀,保證不與這個行業脫鉤。

當然也會有比較清閒的職業,但是也通常面臨工資一直低下,常年不漲或是常年漲得很少的問題。

所以你看,無論是哪一個專業,都有許許多多不完美的地方。

所以自己做選擇吧,選擇一個適合自己未來發展,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才是最重要的!


高考數學呆哥


高考後的這一段時間裡,網絡上不少的大學在校生“勸”不要學某某某專業的視頻或者文章。有一句話說的好,專業選的好,年年似高考。在網絡上勸不要選的專業無非就是課程多、學習緊張、表明大學不易等等思想。

小胖現在是一名大三學生,學的專業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我想說的是如果不是對機械感興趣或者是有意於這類工作的,不要報這個專業。

雖然機械類的專業找工作比較好找,但是工作非常地吃經驗,應屆生待遇普遍很低。雖然我國是一個製造業大國,是有名的世界工廠,而且近年來也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規劃,機械製造業就業崗位是多,但是這幾年機械行業普遍的不景氣。

這類專業在工科院校還有綜合類大學都有設置,招生數量多,就業競爭也大。還有就是畢業後轉行的比較多,在我認識的師兄師姐裡面不少有去轉行做金融的、銷售的、計算機的甚至是考了師資去中學當老師的。專業所學的內容也是比較多比較複雜,要學的理論知識多,實踐操作也多,課程相對來說乏味枯燥但是都是入門級別的,需要就業以後在深入地去學習。

但是如果對於機械行業有興趣或者是有志於從事這類工作的,我認為是值得來學習的。雖說剛開始就業的時候待遇是低,但是隻要有真材實料,肯靜下心來從事這類專業工作的,只要潛下心來,慢慢地積累工作經驗,幾年之後將會在製造業的企業裡面很搶手。

我不建議那些理科不好還有對於機械類專業沒興趣,又或者是一畢業就想著能力了賺大錢想著出人頭地,不能靜下心來的人來報考。因為學著學著就有人覺得這行業不好發展,不適合自己。就算是畢業以後從事這行業因為工資低待遇不好,熬不了一兩年就會轉行業的了。如果是這樣,還不如去選那些一畢業就能高福利高待遇的專業去,不然白白浪費了大學幾年的青春大好時光。

最後,作為一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師兄,歡迎有志於機械行業,肯靜下心來學習的學子報考機械類專業。





小胖子閒說教育


其實我也算半個抖音粉,最近確實出現了很多千萬不要學某種專業的呼聲出現。

這樣算下來,好像沒有一種專業是值得去學的。

要麼是因為學業,要麼,是因為前途堪憂。

那高考後的同學要如何去選擇呢?

我感覺到選專業,一定要從自身興趣愛好、職業願景出發,聽一聽別人的意見,再自己做決定。

莫非別人說某種專業不好,你就不去學了嗎?要知道,調侃和認真是有區別的。

像我學的小學教育專業,大學四年開的課程,非常多。

有手工課、繪畫課、舞蹈課、心理學、教育學、高數、班級管理課等。

其中有很多課程都是需要動手,或實戰演練的,而不是僅僅靠書面考試就能過關。

當時我也有些不喜歡這個專業,因為我覺得這些都是虛的東西,學出來似乎也沒有什麼用。

但畢業兩年後回去看,我發現,原來那些令我頭疼的課程,已經不再令我恐懼了,似乎還有些想念。

何況,不管是什麼專業,只要選擇了,一定要在學好的基礎上,再去培養自己其他的專業能力。

我也觀察到,很多人,總抱怨著自己的專業,於是這種抱怨,阻擋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整天無所事事、荒度學業卻毫不心疼。

要知道這些,都是你高中三年血拼打下來的江山啊!

學醫,很苦,但它能帶來的拯救生命的能量是再多金錢都買不來的。

如果你喜歡學醫,勇敢選擇罷,總要有人拯救你我他。

當老師,累,待遇不見得好,但它就如天地君親師一般,重要性不言而喻啊!

如果,你喜歡教書育人,何必擔心課業多呢?

學建築,累,圖多,但看到一座座高樓因你的設計拔地而起,是多大的成就啊!

如果你心懷建築夢 ,何不勇敢嘗試?

學會計,書更多,注會會計師那麼難考,但你若真心喜歡 怕什麼呢?

……

說了這麼多,我最後想說的是:

不管你到頭來學什麼專業,想要學好,都要付出努力,才能不枉費人生.

我不想勸你不去學什麼專業,而是想鼓勵你勇敢發掘自身興趣特長,以夢為馬,勇敢嘗試吧

你覺得呢?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歡迎留言討論哦

Mindy, 95後英語達人,每天分享英語學習資訊,更多精彩,不要錯過


Mindy與橋上彩虹


我的回答是千萬別選你不願意付出努力的專業,別選你特不喜歡的專業。


坦白講,中國的高中生在那個考試之前,沒有什麼機會和時間去選擇自己有興趣且有心學的課程,所以大家都是白紙,我們這些過來人,就不要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去給人家提建議了,讓他們自己選擇不好麼?我們變成職場人之後,把所謂的專業和職業的苦水說成別人不選這個專業的理由,是不是該反省的是我們自己?哪有什麼千萬不能選的專業,我們最多能給人家分析一下各個專業的發展趨勢罷了。其實也正是因為大家都是白紙,具備的綜合能力類似,他們才有更多的可塑性去各個專業裡面學習。


我們知道,現在大學生畢業就業難,一是因為總體人多,二是因為學校培養的能力與業界對人才能力的要求不匹配。我跟很多HR聊過,其實很多崗位要求工作經驗也是不得已之舉。其實你仔細觀察,大學裡的專業人數比例與社會上對人才需求比例是匹配的,專業設置其實沒問題,甚至還會緊跟時代對於職業多元化的需求。有問題的是我們的能力培養。每個專業自然有其對專業能力培養的要求,但除此之外呢?現代職業多元化要求人具備跨界能力。有的人說,千萬別學中文,中文系畢業找工作太難了,定位不準確,但是我一朋友,中文系畢業,說一口流利西班牙語和英語,現在在西班牙孔子學院工作,還在大學裡開了箇中文課程。我常常調侃說要不是知道你是中文系畢業的,我還以為你當初填志願選了個外語系。所以,作為個人來說,即使你選了個可能就業難的科系,你也得靠自己努力在這幾年裡整出個名堂來。我們高中畢業時都是白紙,但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讓你去學習。但是這種可能性的實現得靠你努力,得靠你願意付出努力。學習過程必然不可能有特別多的樂趣,大部分時間的枯燥你願意承受嗎?


學醫遇到鬧心的病人,學土木整天風裡來雨裡去,學中文找不到工作。這種刻板印象什麼時候能消停?如果你選專業的時候考慮這考慮那,那沒什麼專業好了,每個專業都有利弊,我說的你願意付出努力,當然也包括你要承受該專業以後的職業帶來的可能的風險性。哪裡有人既佔得了這職業的好,賺了大錢,又能完全免疫於這職業的些許弊端呢?

有這時間擔心這擔心那,不如考完高考問問自己願意為哪個領域付出努力,而且是幾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努力。請注意,我的建議是考慮領域而不是專業,你完全可能也有必要去跨專業學習該領域內的知識,這是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


對於社會發展來說,職業發展趨於多元化,任何職業的發展都是有時間週期的,有的現在的熱門專業,可能到你三十歲時就是冷門專業或者被逐步雀帶的專業了。試著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選專業,其實沒什麼特定專業你不能選。我們現在說的VR和AR相關專業,當年興起於80年代,卻在九十年代末成為了無人問津的計算機專業,誰能知道二十一世紀又成為大熱門了呢?

奧對,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是這樣。

高中畢業後好好想想,出去多走走看看,比我在這裡告訴你千萬別選什麼專業強。


教育怪談,教書是門手藝,育人也是育己。喜歡請點贊,讓答案為更多人所看到。歡迎關注,與您分享教育、心理學的讀書筆記與思辨內容。

教育怪談


小編的親身體驗:如果不知道自己特別喜歡什麼或者沒有某個方面的天賦千萬不要去嘗試藝術類的專業,哪怕有些關聯也不可。

小編的曾經的專業是旅遊管理,但是覺得這個專業沒有前途,而且考研都不好找學校,其次學校本身也不重視。於是小編果斷選擇轉專業。轉的專業就是風景園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國外稱為景觀。

風景園林是規劃、設計、保護、建設和管理戶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學科。其核心內容是戶外空間營造,根本使命是協調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風景園林學是一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園林、風景與景觀已持續存在數千年;作為一門現代學科,風景園林學可追溯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在古典造園、風景造園基礎上通過科學革命方式建立起來的新的學科範式。從傳統造園到現代風景園林學,其發展趨勢可以用3個拓展描述:第一,服務對象方面,從為少數人服務拓展到為人類及其棲息的生態系統服務;第二,價值觀方面,從較為單一的遊憩審美價值取向拓展為生態和文化綜合價值取向;第三,實踐尺度方面,從中微觀尺度拓展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觀的全尺度。

就個人學習的體驗的過程就是,首先聲明一點我很喜歡風景園林,這個專業帶給我的是快樂和享受。但是這個專業學習起來真的很累,剛開始學的時候一定要打好繪畫基礎,並且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隨波逐流,到了專業課,就是各種圖,可能經常會熬夜,連軸轉,從而導致很多園林專業的人頸椎都或多或少有些問題。身體的摧殘是其次的,重點是心理的折磨,首先某個場地根據設計要求,自己要構思符合設計要求,同時還要滿足人們的需求,最後還要有創意。這整個過程,不知道會消耗多少腦細胞,查閱很多本書籍資料。到了繪畫階段,也要符合專業要求。

所以,對於專業性極強的專業,高考後的同學們,希望你們認真考慮,揚長避短是最好的選擇。


藍葉幽晴


如果讓你給高考後的同學一個建議,作為一名教齡13年的高校教師我會讓他們千萬不要學習沒什麼實際意義的專業!

首先,一個當然是電子商務專業。這個專業的理論基礎本來就嚴重不足。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先是會學習一些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等知識。後來又會學一些計算機網絡等方面的知識。而實際上,電子商務的發展完全都是由非電子商務的人士完成的,美國亞馬遜總裁、阿里巴巴馬雲、京東劉強東這些電子商務巨頭起步的時候,電子商務專業還沒有誕生呢?因而如果你在大學學習這樣一個專業,既學不到紮實的理論知識,也不能利用學校平臺進行實踐技能提升。最終除了得到一個意義不大的文憑之外,對自己的提升和就業毫無幫助。而考研的話,除了繼續在電子商務專業這個坑裡越陷越深以外,跨考其它專業等於推倒重來,重新學一門專業!

其次,就是實踐性極強的專業。這類專業市場需求很大,但是由在學校裡學的知識和理論並不能直接解決實際問題。因而在就業時要面對其他非本專業畢業生的強烈競爭。這類專業有市場營銷、酒店管理等。這類專業雖然也會開設各種以“學”結尾的課程,但是由於其學科主要以實踐為基礎,上升不到傳統學科數學、物理學、經濟學、金融學等高度,因此學習理論的過程遠不如去市場實踐收穫更大。而學習其它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後只要綜合素質過硬,完全也可以進入行業。而後續的發展,也與是否學習這些專業不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