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整整30萬人,柏林戰役中佔據優勢的蘇軍為什麼會傷亡慘重?

用戶84873632169


柏林會戰,蘇聯方面投入的總兵力為250萬(包括20萬波蘭士兵),6250輛坦克,7500架飛機,4.1萬門大炮。而德國方面的這些數字分別為:76.7萬士兵,1500輛坦克,2224架飛機,9300門大炮。所以無論從哪方面看,蘇軍都佔據了明顯的優勢。

戰役的結果是:蘇軍人員死亡和失蹤8.1萬,傷病28萬,被摧毀的坦克為1997輛、2108門大炮和917架飛機。德軍方面的這個數字分別為:死亡10萬(其中柏林城內死亡2.2萬),傷病22萬,被俘(投降)48萬。這個數字不包括戰役中犧牲的12.5萬德國平民。

如此懸殊的兵力,卻沒有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也是有原因的。蘇軍在推進到柏林以東郊外不足100公里時,不知何故停止了前進,拖延了進攻。這給德軍調整防線補充兵力,提供了新的機會。

5月2日,雖然柏林城的衛戍部隊已經投降,但城市西北和西南部的戰鬥還在繼續。巷戰持續了足足一週,直到歐洲時間5月8日蘇聯時間5月9日才徹底結束。因為這正是德軍與盟軍正式簽定的投降時間。

據研究,蘇軍死亡人數中,有相當一部分死於進城以後的巷戰。蘇軍的坦克和重武器在打進城之後,同樣派不上大用場。儘管德軍此時已是強弩之末,守城的也大多是一些臨時召集起來的退役軍人和年輕娃娃,如希特勒青年軍,但是他們躲在廢墟里,也能重創蘇軍。

盟軍方面,艾森豪威爾認為勝利已經在握,而且戰後瓜分德國的版圖已經確定,柏林在蘇聯佔領之下,沒有必要再犧牲英美士兵。因此,除了大規模的轟炸,英美軍隊並沒有真正投入地面部隊搶佔柏林。柏林戰役最後關頭,也是死人最多的關頭,傷亡幾乎全由蘇軍承擔了。


世界真的很大


根據去年解密的檔案,蘇軍在攻克柏林時傷亡是50萬人,而不是通常所說的30萬。

那麼,蘇軍在兵力和技術裝備佔有很大優勢的情況下為何會傷亡這麼嚴重?可以用6字來概括:時間緊,任務重!

時間緊:在柏林戰役發起前,蘇軍距離柏林還有100公里,而美英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了距離柏林還有100~120公里的距離,並且蘇軍和美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在易北河會師了...更為嚴重的是當時納粹德國的高級官員已經暗中與英美談判,希望向美英投降而不是向蘇聯投降,對於他們之間的談判蘇聯是知曉的,但是主要內容不是太清楚,如果德國方面與美英達成協議,德國向美英投降,英美軍隊可能就在兩個晝夜間就能進入到柏林...這對於蘇聯方面來說是極其不利的事情!會影響到戰後蘇聯的地緣政治。
易北河會師期間蘇軍和美軍舉行聯歡活動。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蘇德戰爭的原因除了希特勒和納粹黨極端反共之外,歷史上蘇聯和德國都視中東歐我自己的後院,都想在這個地方擴大勢力範圍,為本土爭取更大的安全“緩衝區”,這算是爆發戰爭的主因之一...現在蘇軍已經大部分都佔領了東歐,就差德國瞭如果將德國佔領將永久性的消除一個歐洲大陸上對蘇聯的威脅,所以柏林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戰略意義太大了!如果讓美英佔領柏林,本著“先入咸陽為王上”的政治意義,蘇聯在戰後就會失去很大一個與美國討價還價的政治籌碼,這對蘇聯太不利了,美國的國力是比德國大了很多倍的國家,而蘇聯雖然在“東線”取得了勝利,但是自己也是遍體鱗傷,沒法再與美國直接碰撞,基於種種考慮斯大林必須要先於美國佔領柏林,這樣討價還價的餘地就會很大。
圖片上這輛“黑豹坦克”被當成了固定炮塔扼守在街口,周圍都是打完的75毫米炮彈殼,可見當時戰鬥的激烈程度。

柏林戰役從軍事學角度來說是城市戰,其激烈程度只有“斯大林格勒戰役”與之相當,但柏林當時已經是國際大都市了,城市面積、城市建築的密集程度、防禦設施的完善...等等諸多方面都不是斯大林格勒可以相比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進行了將近8個月時間之久,而柏林戰役不到2個月,這樣短的時間內要與訓練有素甚至服用過毒品,精神亢奮的德軍戰鬥必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巷戰、樓宇爭奪戰雙方都使用輕型自動武器...根本就是用人往裡填,誰的人數佔優誰就能奪得一棟樓、一條街...所以,即便是打勝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著名的“柏林動物園防空塔”,它和其它的柏林防空塔是世界上最堅固的堡壘,沒有之一!從圖片裡可以看到“防空塔”所有的窗戶和門都被砌死,只留下射擊孔,防空塔上面的四個角有四門雙聯128毫米高炮...蘇軍進入柏林市區後,有幾個師的兵力去攻打“國會大廈”,結果受到了“動物園塔”上四門高炮持續半個小時的射擊,約一個團的蘇軍戰士和20多輛坦克被消滅,朱可夫元帥知道這個事情之後要求進攻“國會大廈”的蘇軍繞過“防空塔”另走進攻路線。

任務重:柏林戰役可不是一開始就進行了“城市攻防戰”,當時蘇軍距離柏林有100公里,德軍為了防禦蘇軍的進攻環柏林外圍構成了三層防禦,每一圈縱深有20~30公里,一共有80萬人的德國國防軍、黨衛軍正規部隊參與到柏林防禦戰當中。
這是柏林戰役
的蘇軍進攻路線圖,兩個橙色圓圈是德軍重點佈防區域,火炮達到了正面一公里寬度600門、坦克170的輛的密度,部署兵力為一個師!蘇軍每前進一步都會遇到激烈的抵抗。

進入到市區之後由於重武器發揮的作用減弱,蘇軍只得以營連為作戰單位進行多路穿插和滲透,逐街逐樓的爭奪,就算是將對面的建築物炸塌也沒啥作用,倒塌的建築再一次成為防禦工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情景再一次發生。


蘇軍佔領國會大廈很興奮,但在之前的爭奪戰當中則是異常激烈,守衛大廈的是“希特勒青年團”的3000名納粹死硬分子,都配備STG–44突擊步槍、MG–42機槍、火焰噴射器、手榴彈、鐵拳反坦克火箭筒...更是有相當的儲備量,蘇軍在坦克和大口徑榴彈炮直瞄射擊掩護下也付出了1000多人的代價才攻克這座堡壘...不只是國會大廈,柏林市區戰鬥當中每一個地段都是這樣。

總體來說,蘇聯對於柏林是志在必得的!因為奪權這座城市對於蘇聯在戰後世界格局當中的地位很重要。
有人會問:當時的美英軍隊距離柏林也非常近了,為何



不去搶先佔領柏林?

原因還是當時的英美軍隊總兵力不足,參加柏林戰役的蘇軍有250萬人以上、坦克6000輛、火炮超過1.5萬門、飛機2500架...這樣龐大的軍事力量當時在德國西部的美英軍隊是不能比擬的,還有就是“老艾克”認為:蘇聯佔領柏林是想報當年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之仇,在美英軍事實力難以攻佔柏林的情況下不如送一個“空人情”給蘇聯,反正根據《雅爾塔協定》,柏林要美英法和蘇聯四國一同佔領,就算蘇軍佔領了到時候也得有四個國來管制柏林...趁著蘇軍攻佔柏林之機不如多佔領德國西部的其他地方,免得蘇軍騰出手再將德國佔領一大半,這樣反倒對美國不利。

還有就是,消滅德國之後東方的日本還在,由於美軍與日本只是島嶼爭奪戰,距離日本本土還有較遠距離,而日本的軍事力量仍然很強大,如果讓日本關東軍撤回日本本土將影響到佔領日本的計劃,還需要蘇軍結束歐戰之後回師遠東...美國與蘇聯可能有什麼暗中的交易,就是美國將柏林讓給蘇聯,在遠東蘇聯則是讓美國完全佔領日本,要不然為何蘇聯只是佔領了北方四島,並沒有佔領其他劃分給他的佔領區,而是美國單獨佔領了日本?

這樣一來美國在東北亞就有了立足之地,而蘇聯也得到了中東歐,也算是兩全其美,當然這只是猜測,是否真的如此有待文件的解密。


皇家橡樹1972


困獸猶鬥,最後時刻,沒有一個不玩命的。

柏林戰役,蘇軍雖說是獲勝了,但是,這就是一場慘勝,駐守柏林的德軍玩了命的抵抗。蘇軍的付出30萬人傷亡的代價,才拿下了柏林。

兵力對比

蘇軍集中了270個師,20個坦克軍,14個空中集團軍,共計250萬人。

德軍柏林防禦僅僅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裝甲師,總共80萬人。

兵力對比是十分懸殊的,而且這80萬的德軍不止有外圍的蘇軍一個敵人。此時的英美盟軍也已經到達柏林外圍,距離柏林僅僅100公里,說話就到,德軍可以說是甕中之鱉了。

打,橫豎是個死

希特勒為了加強柏林的防禦力量,將幾乎所有男性都派上了戰場,其中包括老人和孩子。後面更是有督戰隊,監督作戰,誰敢不玩命,直接斃了。這種情況下,沒人敢不玩命打。

此時的德軍還面臨另外一個問題,落到蘇軍一點希望都沒有。德軍知道自己在蘇聯幹過什麼,對蘇聯血債累累,尤其國會大廈裡面的黨衛軍,罪行連英美盟軍都不會放過。這些人,橫豎是個死,大不了跟蘇聯拼了,被他們抓了,生不如死。

最激烈的巷戰

二戰中最激烈的巷戰非斯大林格勒莫屬但是到了柏林,雙方角色調換。蘇軍變成了進攻的一方,而德軍變成了防禦的一方。

德軍在蘇聯打過來之前就做了充足的準備,柏林的樓房地鐵下水道都是德軍防禦的工事。而且,柏林在蘇軍喀秋莎的轟炸下,已經變成了一個廢墟,隨便哪個地方都可能有德軍玩命抵抗。

尤其最後國會大廈的攻防戰,裡面的上千名黨衛軍更是不要命,對他們來說,更是死路一條,想活?沒戲。


軍武文齋


首先,柏林周圍的托爾格洛、什切青、加爾茨、巴茨洛、澤洛、法蘭克福、古本、科特布斯、福斯特、穆斯考、措森和施普倫貝格等地,都已經被修建成為了要塞,擁有大縱深永備工事。

4月15日,蘇軍發動攻勢的前一天,希特勒發出了這一天的最後一道命令。命令預告東線士兵,如果他們打了敗仗,如果布爾什維克蹂躪了德國,等待他們家庭的將是什麼樣的命運。老人和孩子將遭殘殺,婦女和姑娘將成為軍妓,其餘所有的人將被驅往西伯利亞。
希特勒用這種辦法來激勵士氣,另外就是柏林的德軍數量龐大。包括,第9集團軍,第3裝甲集團軍,武裝黨衛軍第33“查理曼大帝”武裝擲彈兵師,武裝黨衛軍第11北歐(又譯“諾德蘭”)裝甲擲彈兵師,武裝黨衛軍第27“蘭格馬克”志願擲彈兵師,第五獵兵師,
武裝黨衛軍第15武裝擲彈兵師(拉脫維亞第一),等等,有幾十個師的德軍。與大家想像的不一樣,最後死守在德國總理府和帝國大廈附近的德軍,並不是德國人,而是法國人組成的黨衛軍查理曼大帝師,還有北歐志願兵組成的黨衛軍北歐師。
在柏林戰役,德軍也損失了超過30萬人,蘇軍的損失數字也是30萬人。這是一場350萬人參加的殘酷巷戰。

烽火觀察


攻佔柏林,是強烈復仇者斯大林鐵定的目標。無論有多大犧牲,他也在所不辭。

當蘇聯軍隊從東面、美英軍隊從西面合圍德國時,德國對東面蘇軍拼死抵抗;對西面美軍發起阿登反擊戰失敗後,基本上放棄了抵抗。德國人明白,落在民主國家手裡,他們或許還有復國希望;落在紅色蘇聯手中,註定死路一條。

美英軍隊是有條件早於蘇軍進攻柏林的,懾於傷亡會太大的擔憂(艾森豪威爾估計會死亡十萬官兵),也源於斯大林的當仁不讓,美英軍隊停止前進,把攻克柏林的使命留給了蘇軍。

柏林戰役是250萬蘇軍、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與80萬(也有說100萬)德軍、10400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300架作戰飛機的強硬對抗。可以看出,德軍除了人數劣勢,在裝備上幾乎旗鼓相當。


蘇軍的傷亡主要發生在郊區的炮戰和市區的巷戰,蘇聯官兵是用鮮血和生命在一米米向前推進,柏林每一片街區、每一條大街小巷、每一棟高樓,每一條壕溝,每一條排水道,都在噴射出死亡的槍彈。直到蘇軍攻克德國國會大樓、欲在圓頂升起蘇聯國旗時,仍有士兵被頑強抵抗的德軍擊倒。

德軍的頑強源於希特勒“天子守國門”鼓舞,也也源於希特勒誓死抵抗的鐵血軍紀。還源於他們拼死抵抗蘇軍、企圖等待向美英軍隊投降。

據蘇聯公佈的數字,柏林戰役;德軍傷亡458080人。蘇軍傷亡361367人。對於攻堅的一方,蘇軍損失不算大。況且,對於斯大林來說,這點損失他根本不會放在眼裡。


諶人


孫子曰: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由此可見,只有當實力佔有很大優勢的時候,才具備主動進攻的能力。回到柏林戰役,此戰蘇軍投入了260萬兵力,而當面之敵的德軍約投入了80萬兵力。戰役的最終結果是蘇軍以陣亡8萬受傷22萬的代價造成了德軍48萬的傷亡。

雖說兵力上蘇軍有3倍優勢,但是綜合實際情況,是很難佔到便宜的。依託城市地形防守打巷戰是非常噁心的,防守方佔有各種優勢,進攻方很難組織起有效的攻勢。所以說實話,蘇軍以30萬人的代價並不丟人。相比之下,諾曼底戰役中兵力投入更為懸殊的情況下盟軍戰損比還不如柏林戰役中蘇軍的水平。

當然也不止這些原因。實際上柏林戰役指揮官朱可夫是有能力打出更漂亮的戰績的,但是形勢不允許。當時德國高層也不是不知道肯定會戰敗的事實。對此他們的想法是:將絕大多數部隊放在東線,西線幾乎是不設防的狀態。他們希望英美盟軍能夠更快抵達柏林地區,以尋求戰後德國的國家利益。為此,絕大多數的部隊都被不熟到東線以拖延蘇聯的攻勢。

至於艾森豪威爾說的:“柏林就讓給蘇聯吧,10萬兵官兵的生命更重要。”這種話顯然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很大程度上柏林戰役有美蘇競跑的意味。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攻城戰能打出這樣的交換比能說蘇軍弱嗎?實際上當戰火燒到德國本土的時候,德軍從來沒有打出一次勝利的城市防守戰。蘇軍可以說是每戰必克。


貞觀防務


在柏林戰役中,蘇軍傷亡30餘萬,這的確是很大的傷亡,但德軍傷亡也接近50萬。要解釋這些原因的話,還得全面梳理一下。

▲從戰局上看,德軍並非沒有機會

一、德軍仍有一定實力

雖然德軍在1945年元氣大傷,最後的精銳部隊也在突出部戰役中損失殆盡,但是在柏林周圍的中央集團軍群主力尚存,各個方面敗退的殘部也在此整編,兵力達到了80萬。

武器裝備雖然缺少,但主要的飛機、坦克的數量並不算太劣勢。而且在柏林周圍有大量的永備工事,還有

尼斯河、奧德河和施勞佛高地可以據險防守,進攻是註定要付出代價的。

▲為了突破外圍陣地,蘇軍調集了大量的火炮


在柏林外圍,西線德軍正面的美英聯軍在冬季以疲憊不堪,難以繼續發動大規模攻勢只能在萊茵河東岸止步。這樣一來,就有支援柏林的力量。而且希特勒在最後時刻寄希望於讓開西線,全力阻擊蘇軍,讓出柏林給美英聯軍,在戰後為德國爭取更多利益。

可以說防守柏林一帶的德軍仍然有足夠的戰鬥力來進行一場會戰。而且蘇軍也僅在兵力上佔優,其他的都是略顯優勢。這樣的戰役肯定是會有大量傷亡的。

二、政治上的急於求成

由於法西斯德國的覆滅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東西方陣營對戰後勢力的劃分成為了主要問題。很顯然,率先攻入柏林將獲得非常高的國際聲望,在歐洲地盤的劃分上佔據主動。

美英聯軍在1945年初的突出部戰役中損失較大,在距離柏林110公里處停步,需要一些時間來準備。而且根據政治上的交易,美英兩國打算把柏林讓給蘇聯,不過最終結果還是得看戰局發展。

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急於結束歐洲戰事,開闢亞洲戰場,之後便能在東亞事務上有話語權。為此原本朱可夫元帥建議在掃清波羅的海沿岸德軍和上西里西亞德軍之後在開始進攻,但是斯大林嚴令必須立刻開始柏林戰役。負責正面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在剛過去的冬季剛完成了一次攻勢,此時還需補充。兩翼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也缺少補給。但軍令如山,進攻必須如期進行。這也導致在進攻第一階段蘇軍損失慘重。後來雖然後勤保障已經跟上,但戰線已經深入柏林市區,人員的補充更為需要。這是才充足的補給顯得不是那麼及時了。

▲雖然傷亡慘重,但其政治利益遠比勝利巨大

三、納粹最後的瘋狂

在柏林戰役中,正規軍甚至武裝黨衛軍都不夠防禦整條戰線。為了自己瘋狂的慾望,納粹分子組織了幾乎所有人拿起武器去參加戰鬥。極端納粹主義和被蠱惑的市民對蘇聯紅軍發起了絕望的自殺式襲擊。在國會大廈,黨衛軍元首衛隊與蘇軍甚至展開了逐屋逐室的爭奪,直至最後一人。這些人都對蘇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很多孩童也被組織起來參加戰鬥

可以說為了達到最高的政治目的,蘇聯紅軍付出了更多的代價,不過這些都是值得的。蘇聯從此在歐洲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在勢力劃分上更有主動權。


並非權威解答,歡迎批評指正。圖片來源於網絡,具體來源見圖片水印,若有侵權立即刪除。我是槍與火花,致力於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科普兵器相關的國防知識。


槍與火花


先來看看蘇聯和德國的實力對比,當時的柏林德軍還擁有著近80萬軍隊,蘇聯方面的進攻力量則為250萬。德軍當時擁有1萬多門各種類型的火炮,蘇聯方面集中了1.4萬門火炮。另外德軍的坦克數量為1500多輛,蘇聯的數量大致與此相當。由此可見,柏林駐紮的德軍依然擁有著強大的戰鬥力。

柏林戰役一共持續了20多天,德軍的抵抗異常激烈。儘管東線和西線的作戰以及消耗了德軍大量的精銳部隊,但是當時柏林城內依然有著為數不少的德軍精銳部隊進行防禦作戰。這些老兵們在蘇軍進攻的路上,給予了他們極大的殺傷。當蘇軍進攻到國會大廈的時候,抵抗更加激烈,蘇軍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另外就是柏林是德國的首都,在西方的思想觀念中,首都非常重要。什麼都可以丟掉,放棄,首都不能丟掉或者輕易放棄。有人可能會說,那麼法國巴黎為什麼二戰初期輕易就被德軍拿下了?當時法國巴黎駐軍不多,另外由於德軍的閃電戰極其快速,巴黎也就被德軍拿下了。但是德國柏林不一樣,希特勒當時深陷柏林,意圖與蘇聯血戰到底。因為這些因素,導致了蘇聯佔據極大優勢了的前提,還是付出了30萬的傷亡代價。


用戶95372194203


柏林戰役確實是一場蘇軍佔據絕對優勢的戰役,此時的德軍在裝備水平和作戰經驗上,均不如蘇軍,而造成這種傷亡的原因,主要就是巷戰。

但是三十萬人的傷亡,並不能說明蘇軍戰術失誤,相反這是蘇軍戰術成熟的體現。因為以往的攻堅戰,動輒就是雙方上百萬人員的傷亡。

像斯大林格勒戰役,但是德軍一百八十萬人被蘇軍消滅,蘇軍則負出兩百多萬軍人的犧牲,和數以百萬計平民的死亡。

柏林戰役開始之初,德軍已經遭受了東西線的接連重創,尤其是東線的失利i,使得徳國幾乎損失了所有的裝甲集團軍。

失去精銳裝甲部隊的德軍,基本失去了同蘇軍抗衡的力量,在蘇軍的反攻中,德軍幾乎是一潰千里。

而柏林戰役的背景是東西線都在發起總攻,也就是說當時的英美軍也在積極向柏林推進。

這也是為什麼蘇軍提前發起柏林戰役的原因,因為當時的德軍高層,放出了“東線抗住蘇軍,然後等待英美軍來繳械”的話。

當時的德國國內,普遍對於蘇聯缺少好感,其實整個西方世界都是這樣,這涉及的就是文化和歷史問題。

柏林戰役開始前,蘇軍剛剛完成對柏林的包圍,其實只要稍微圍困一陣時間,德軍勢必抵抗能力將極大下降。

但是在政治面前,士兵的生命又算的了什麼,為了避免戰後利益受損,斯大林做出了發起進攻的決定。

當時雖然蘇軍已經集結了270個師,5000多輛坦克,4萬多門大炮。但是依舊是無法避免巷戰。

因為蘇軍的火力優勢只能起到外圍支援,而整個柏林已經變為了一個巨大的堡壘,所以蘇軍其實當時火力優勢沒有發揮效果。

其實最理想的作戰計劃不是沒有,當時蘇軍決定先採取不間斷轟炸,摧毀柏林城內一些防禦工事。

然後圍困一個月左右,就如同當年德軍圍困斯大林格勒一樣。圍困之下,沒有食物儲備和來源的柏林,抵抗能力將極大的下降。

而到了那時,蘇軍的重炮也已經完成所有部署,這時再發起進攻,無疑可以極大的減少傷亡。

但是政治面前,士兵的生命算的了什麼?在政治家的眼裡,政治利益高於一切。這也是斯大林下定決定發起進攻的原因。

拿下柏林之後,戈林依舊是向英美軍投降,但是斯大林此時可以大搖大擺的要求徳國一定要向蘇聯再次投降。

事實證明,攻下柏林之後,對於徳國戰後的政治形式產生了巨大影響。

冷戰時期,蘇軍在東德部署的鋼鐵洪流,就讓西歐國家恐懼不已。正是這幾百裡的縱深,使得西歐在蘇聯最困難的時候,沒敢輕舉妄動。


小司馬遷論史


柏林戰役(1945年4月16日—5月2日),二戰歐洲戰場最後一戰,蘇聯紅軍在不到二十天的時間裡,付出了超過30萬條生命的代價,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實際上柏林戰役開始前,蘇軍是佔全面優勢的,蘇軍最高統帥部集中了250萬人的部隊,配備了2500架飛機,14000門火炮,1500輛坦克。而當面的德軍只有80萬人,為什麼蘇聯紅軍會傷亡如此之巨呢?

一個最簡單的原因就是蘇軍最高統帥部太急了,他們想趕在美英之前攻入柏林,以便在戰後相關事務的安排上取得優勢。當時的情況是,德國敗局已定,而反法西斯同盟面臨瓦解,冷戰陰雲初現。蘇聯為了能夠在戰後取得更多的話語權,必須儘快佔領柏林。在這種急躁的軍事思想的指導下,統帥部催促一批批蘇聯紅軍戰士不懼生死,衝入市區。

而德國人留在柏林市區的部隊是最後的抵抗力量,可以說是德國人當中的超級死硬分子,以黨衛軍為主。不僅頑抗到底,而且拒絕投降,直到戰死為止。同時德國人吸取了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失敗的教訓,把整個柏林炸成了一片瓦礫堆。這樣蘇軍的坦克、大炮和飛機在柏林市區內就失去了作用,蘇軍士兵只能靠單兵突擊步步推進,損失極為慘重。

而蘇聯最高統帥部到了這個時候,也沒有任何辦法了,只能是下令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佔領柏林。因此突入市區的蘇軍士兵面對的是臨街房屋窗戶上不斷伸出的射擊孔,每攻佔一個據點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蘇聯紅軍幾乎是靠用屍體堆,鋪開了前進的道路,直到打到了最後據點——國會大廈。

在城市作戰中,人數佔優的一方並不一定是最後的勝利者,還有其它方面的綜合因素。不得不說,蘇聯紅軍戰士太勇敢了,他們根本不把死亡當回事,一個人倒下了,十個人衝上去;十個人倒下了,百個人衝上去。也許是仇恨讓蘇聯紅軍變得狂熱,也許是對勝利的渴望由來已久,面對這樣的對手,德國人最後只能是舉白旗投降。蘇軍攻克柏林後,對柏林婦女實施了大規模的強姦行為,這也是發洩心中仇恨的一種方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