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王志勤:IMT-2020(5G)推進組的工作進展

6月21日,2018年(暨第六屆)IMT-2020(5G)峰會在深圳召開,向國內外業界集中發佈我國最新5G研究和試驗成果。IMT-2020(5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在峰會現場彙報了IMT-2020(5G)推進組的工作進展。

王志勤:IMT-2020(5G)推進組的工作進展

尊敬的領導,各位嘉賓,大家早上好。下面我想代表IMT-2020(5G)推進組對5G的研發和推進情況向大家做一個彙報。

5G推進組是在2013年在三部委的支持下成立的,總體上是全面組織開展5G的推進工作,特別是在技術創新、標準推進、產業協作和國際合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5G標準的逐步確定,推進組的工作也進一步轉向產業化以及業務應用的推進。

從整個成員構成來看也是越來越多,特別是在5G應用工作組和車聯網工作組,更多的實現了一些跨界融合。這裡以5G實驗工作組為例,在這個工作組,除了5G主產業鏈以外,也向產業的上下游進一步的延展,包括一些儀表和器件的企業也進一步參加到推進組的工作中。

上週5G獨立組網國際標準在產業界的共同努力下按期完成,獨立組網版的標準意味著5G的無線接口和核心網接口實現了端到端全新的業務承載能力。一方面,從5G技術本身來看,是支持大帶寬、低時延、靈活可配製的技術,適應移動互聯網等場景。支持全新型的網絡架構,通過像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技術的使用,能夠針對不同的行業用戶配置網絡整體資源,實現差異化的應用場景和性能的提升。

在第一版的5G標準過程中,應該說推進組也是和產業界一道,共同推進實現全球統一的5G標準,特別是一直在堅持能夠打造一個具有非常強勁競爭力的5G標準和創新型的技術,能夠同步的推進移動互聯網、移動物聯網的業務發展和支撐能力。在整個5G全新的獨立組網的標準中,無論是從無線的靈活系統設計,基礎技術和大規模天線,還是在網絡的服務架構,從全球一起共同作出了很多的貢獻。

針對5G的研發工作,國內應該說是起步比較早,在2016年和國際5G標準同步已經進行了5G標準技術。這個階段,我們會進行預商用產品的研發發展目標,整體的進度可以看到,在今年6月份之前我們要基本完成支持非獨立組網的系統設備的研發測試。而在下半年重點開展獨立組網的設備推進。整個實驗也是遵循先進行室內實驗,再開展外場的組網。先進行系統的互通調測,進行典型業務的演示和驗證工作。

今年上半年的時間,推進組和國際上3GPP同步開展了全套設備規範的制定,在黃顏色的部分是已經完成的基於非獨立組網的設備規範和測試規範(PPT),重點也是面向增強寬帶的業務應用場景。白顏色的普通規範我們將在8月份完成,主要是基於獨立組網,以及面向於低時延、高可靠的場景。

5G的標準從它的優勢來講,面向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涉及非常廣的系統架構,從實現方面有很大的複雜度。一方面要加快研發和產業化的進程,同時要考慮到在國內多個運營企業同時運營TDD網絡之間避免形成干擾等這些問題,在推進組也確定了我們國家在第三階段實驗的統一幀結構,經過多方面的結構,容量、覆蓋,以及移動增強方面的實驗要求,最終採用2.5毫秒的雙週期的結構,未來的測試會在統一的幀結構和產業體系下開展推進。

為了開展實驗和測試,在第三階段我們構築了室內和外場一系列的實驗系統,一方面在室內的測試是集中在中國信通院,外場是在懷柔外場,目前已經建立了30多個基站,目前在中頻,後續有高頻和4G的互操作,會有超過100個左右的基站規模。

在5G,我們引入了大規模天線(諧音)的技術,包括高頻技術的使用,對很多測試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個環境構建當中著力提早構建了射頻的測試,OTA性能測試設計,在今年後續的測試過程中也將會採用。到今天的時間點,大家非常關注各個廠家的測試進展,可以看到,四個系統廠家都較好的完成了3.5G的測試,特別是針對室內的核心網絡、基站功能、射頻部分的測試工作。相對來看,可以看到華為公司是率先完成了非獨立組網的3.5G系統室內測試以及室外的測試工作,其他系統廠家應該說在懷柔外場測試,在構建和初步測試過程中。此外,華為完成了上行覆蓋增強,以及一些R16的預研的性質測試。上海諾基亞貝爾公司也進行了4.9G的射頻工作,在目前的測試,測試的主體仍然是系統設備廠家,所以在配合測試的終端,其實現在應該說還在初期研發階段。所以,大部分的系統廠家均採用了自研的測試終端,上海諾基亞貝爾公司是採用了第三方的測試儀表參與整個測試。

針對第三階段非獨立組網的室內測試,大部分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一是基站的功能。這個功能包括無線傳輸物理層的基本功能,信道、資訊的調度,以及無線資源控制的基本協議,此外還有一些關鍵技術,像多天線的技術,4G和5G雙連接,在基站的結構方面,CU、DU的分離架構。此外還有射頻和核心網的測試。

首先看看針對非獨立組網室內基站測試功能部分,非獨立組網是5G無線技術建立在已有4G網絡,通過4G的控制面接入。各個系統廠家面向移動寬帶增強的移動互聯網場景都開發了3.5G預商用的基站,現有的測試的基站硬件設備已經具備了商用的挑戰。

從射頻的規格來看,是64通道和192陣子,大部分的廠家的基站設備都可以實現物理層的支持,支持非獨立組網的協議架構。從性能角度來看,我們覺得在進行一些精準性的測量,移動性管理的無線資源管理控制,包括設備的性能,特別是穩定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增強。

通過射頻的測試也是在室內進行的,根據國際3GPP的規範確定了發射機的測試指標要求,定義了相應的測試方法。經過測試,應該看到所有廠家在射頻部分都是能夠達到測試規範的要求,包括3.5和4.9G,測試之前考慮到其他業務有共存的要求,對於發射機雜散由工信部無線管理局明確了國家的相應技術指標,現在在研的基站設施也是能夠滿足國家無線電管理局的要求。

核心網的設備,作為非獨立組網,實際上我們的核心網仍然是採用4G的核心網的邏輯架構,從具體的實現平臺來看,一部分的廠家平臺是已經採用了虛擬化的平臺架構,還有一部分是基於傳統專用設備進行升級的。其中華為公司已經能夠支持控制面和用戶面的分離,這樣可能會使網絡佈局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從各個廠家的功能測試來看,應該說是比較良好的,都能夠達到非獨立組網的相應業務流程的接續,同時也進行了包括一些文件下載、上網瀏覽等端到端業務的實現。

具體到網絡性能,特別是對於業務質量控制的參數協調,還有一些計費和流量的報告,包括一些網管方面的功能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在懷柔外場進行了部分廠家無線組網的測試工作,從性能角度來說還是非常理想的,在單小區的峰值速率達到了10G。從用戶的吞吐量的測試,端到端的不同,可以達到3G或1.5G的高速率,也是10倍於4G的,包括峰值、吞吐量和用戶的體驗。在懷柔構建了一個系統廠家有5個基站10個小區進行連續的覆蓋,在這個區域內進行移動性切換和小區流量動態的檢測,性能是非常平穩,而且在接續和切換成功率方面達到很好的性能。除此之外,包括對上行增強的覆蓋和時延方面做了一些測試。

除了單系統的現階段的測試,現在主要還是系統的設備在研發過程中,與此同步,終端和芯片的廠家,特別是芯片廠家也在緊鑼密鼓的開展研發工作,目前因為沒有流片,大家看到的芯片是一個很大的測試終端。在目前階段,我們也嘗試進行一些系統設備和終端之間的互聯互通,包括華為基站和英特爾實現了互聯互通,速率可以達到1.5G。大唐的可以做到端到端的接入和物理層的互通,也達到了比較好的性能。互操作是今年下半年,特別是在芯片逐步完善之後的一個重要工作方向。

在產品研發的同期,我們覺得5G要面向行業應用,行業應用是5G獲得成功的一個必備條件,所以我們也在大力推進垂直行業的應用。首先是面對車聯網,基於4G的產業,在2017年重點針對LTE的網絡部署和組網,特別是它的需求和場景,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針對產業推進也進行了規範和不同廠家的互操作,以及產業的實驗。2018年的研究方向會更加務實,包括頻譜的落地和大規模實驗系統,和商業模式等等。在產業生態過程中也特別注意在國際方面的合作,和國內以及跨行業的合作。

此外,5G推進組還專門成立了5G應用的工作組,在一些重點的先行領域,包括新媒體,這裡主要是高清視頻、AR/VR,無人機、電力行業、公安系統等等應用,還有一些工業領域,非常迫切的行業作為我們重點研究的方向,已經跟這些行業開展深度的對接,把行業的需求映射到5G網絡的切片、資源配置和實現的具體方式,通過設施和應用示範配合實驗進一步推進。

今年從2月份開始,到5月開展了“綻放杯”5G應用徵集大賽,也是面向5G特性的應用,5G非常獨特的應用進行創意性的設計。應該說,今天也是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300多個入圍,以及經過精選,一會兒會有相應的發佈,同期在明天會有“綻放杯”白皮書應用的發佈成果。

在5G推進組的研究成果,我們也是積極通過白皮書的形式向業界和產業界發佈。在以往,我們對於5G的需求,對5G的概念,對5G的技術架構已經發布了多個系列報告。在這一屆峰會上,也就是明天我們將發佈4本5G白皮書,第一個就是關於5G承載,剛才鄔院士講了很多,實際上承載網絡和光纖網絡要先行,在5G承載方面的需求和技術方案有很多業界關注的焦點。第二是5G核心網雲化部署,5G全新型的網絡架構應該說是跟4G在網絡佈局和功能方面有巨大的改變。面向車聯網的白皮書和發展,以及“綻放杯”的白皮書,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

國際合作,IMT-2020(5G)推進組跟歐洲、日韓、巴西構建了全新的合作平臺,通過定期的會議,構成了從政府到產業平臺,到企業多層次的5G產業合作體系。同時,針對一些比較專注的領域,和國際合作相結合。在車聯網領域,在歐洲、韓國,5GAA開展了深度的合作推進。

5G第一版標準的發佈為5G產業的研發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應該說這樣的時間點是現在產業全力以赴投入研發的很好的時間點。從標準的角度來看,5G的第二版本現在也開始啟動,它的優化方向重點在5G物聯網的應用場景的增強。從研發的角度來看,今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希望通過今年一年的產業共同努力,在今年年底的時候能夠實現5G系統的商用和預商用。同時,芯片應該說也具備了技術能力。在業務應用方面,我們會提早和關注加強5G和車聯網、工業互聯網重點領域的合作和推進。整體來看,5G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美好的前景,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許多的挑戰,推進組願意非常和全球產業界一道共同解決和推進5G的發展,實現在全球的成功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