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非遺在身邊:虎頭鞋,兒時忘不掉的童鞋

非遺在身邊:虎頭鞋,兒時忘不掉的童鞋

虎頭鞋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製作的童鞋,因鞋頭呈虎頭模樣,故稱虎頭鞋。它既有實用價值,也有觀賞價值,同時它又是一種吉祥物,人們賦予它驅鬼避邪的功能。

非遺在身邊:虎頭鞋,兒時忘不掉的童鞋

虎頭鞋做工精細複雜,鞋面上通過刺繡和花紋勾勒出的虎凝結著老輩人對孩子殷切的祝福。早年間,人們認為虎頭鞋有驅鬼保平安的作用,所以老輩人都會給孩子們做雙虎頭鞋祈求孩子虎頭虎腦,健健康康。兒時條件簡陋,農村孩子腳上的鞋子基本上都是手工製作,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各樣的童鞋款式五花八門,而想再找一個會製作手工虎頭鞋的人已經很少了,傳統文化漸漸被人淡忘。

非遺在身邊:虎頭鞋,兒時忘不掉的童鞋

東營市墾利縣位於黃河入海口,是母親河千百萬年孕育出來的既古老又年輕的一方沃土,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部位,墾利縣自明末清初就有住戶,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傳統民間手工技藝在這裡廣為流傳,虎頭鞋製作就是其中之一。

非遺在身邊:虎頭鞋,兒時忘不掉的童鞋

虎頭鞋距今已有很久的歷史,相傳在秦漢時期,墾利周邊地區屬齊國領地,由於戰爭,大量士兵及戰馬死亡,很多野獸就吞噬他們的屍骸,久而久之,這些野獸對老百姓的生命構成了威脅,小孩時常被野獸侵害,為了遏制這一現象,人們就把虎頭圖樣繡制在小孩的鞋和帽子上,因為虎是百獸之王,以借虎的威猛來震懾惡獸,久而久之漸成習俗延至今日。

非遺在身邊:虎頭鞋,兒時忘不掉的童鞋

其實關於虎頭鞋還有著很多美麗的傳說,有這麼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

傳說黃河岸邊有個姓石的船工,他樂於助人,為兩岸人擺渡過河從不要錢。某天,一位老奶奶冒雨過河請人為即將臨產的兒媳接生。誰知她剛走到河邊.風一刮,雨一淋,頭像炸開似的疼。姓石的船工看見了,將老奶奶攙到屋裡休息,自己替老奶奶去請接生婆。雨過天晴,老奶奶的兒媳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老奶奶千恩萬謝,送了一張畫給船工。畫上畫的是一個正在繡虎頭鞋的俊俏姑娘,船工看了很喜歡,就將畫貼到了自己的茅屋裡。

非遺在身邊:虎頭鞋,兒時忘不掉的童鞋

從那以後,船工收船回到家裡,總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做好飯菜等他。原來,姑娘是天帝的女兒,天帝派她下凡與船工結為夫妻。過了幾年,他們添了兒子,取名石虎。

非遺在身邊:虎頭鞋,兒時忘不掉的童鞋

幾年過去了,人們都知道了船工娶畫上的美女結為妻子的事。這天,縣官來到渡口,見船工的妻子貌美,想霸佔為妾。船工的妻子見縣官起了歹意,便收了凡身,回到畫上。縣官搶走了畫並把面貼在了床頭。可是,不管縣官怎樣甜言蜜語,畫上的美人就是不下來。

非遺在身邊:虎頭鞋,兒時忘不掉的童鞋

小虎在家一直哭著要媽媽,送畫的老奶奶告訴船工,讓小虎的姑姑做雙虎頭鞋,小虎穿上它,就一定能夠找到媽媽。按照老奶奶的囑咐,小虎的姑姑連夜做好了虎頭鞋。小虎穿上一試,身輕如燕,立刻向縣行飛去。見了縣官。虎頭鞋變成了老虎,咬死了縣官、船工的妻子見小虎來救她,趕忙人畫上跳下來,帶著小虎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非遺在身邊:虎頭鞋,兒時忘不掉的童鞋

目前,墾利虎頭鞋已被列為墾利非物質文化遺產。虎頭鞋流傳至今、生生不息,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不斷延續和繁榮,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作為一種傳統工藝傳承至今,虎頭鞋承載了厚重的歷史底蘊和傳統的中國式情感,不應被人們淡忘。

你小的時候穿過虎頭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