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掌握詩詞的平仄格律呢?

杜耀雨


什麼是平仄,平就是平坦,仄就是曲折。

古漢語分為平上去入四聲,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其將四聲進行二元簡化,使其基本能滿足詩詞的聲律要求。



平仄的劃分非常簡單,就四個字,非平則仄。也就是說除了平聲字外,其餘上聲、去聲、入聲字都屬仄聲。而現代漢語中,入聲字已分派各聲。所以依《中華新韻》規則,第一,第二聲(上、下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庂聲,就這麼簡單。

記得初習詩詞時,半小時就能分清古音的平上去入四聲了,當然,這有懂粵語的優勢,但普語地區的,大不了就是多記幾十個派入平聲的入聲常用字,能有多難?

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這稱為格律,這也不難,律句句式正格的也就四句(五律句去掉頭兩字)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然後,通過粘,對就可組成各種律絕格式,根本不用背記。



難點的就是在實際應用中,你能做到說出一個句子,就是基本合律的。這點就一定要通過創作訓練提升了,我說過,在頭條做對聯,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我也說過,這個月,要開個頭條號和大家分享做句的訓練方法,並且和大家一起做句對句。學詩詞創作,我以上寫這麼多,可以說都是廢話,這類文章,你看一萬篇也對你的創作沒有什麼幫助,只有真正拿起筆,你才可以通過做句,對句去掌握這些基本知識,從而做出流暢合律的詩詞。

從零開始學詩詞,有興趣的可關注我,本月會開始分享。


詩詞書院


一、我們的宇宙中無不存在著節奏與音律,日出日落、年復一年,這是大自然的節奏!我們每天說的話、吵的架!給小孩兒起的名、和親愛人說的親密的情話,這裡邊無不存在著節奏和平仄(即音律)。只是我們不注意、少體察,但您時刻在不自覺的運用著!😁

二、如您認真體會一下,我們走路時步伐的節律是否很美、很順暢?穩定和諧的步律不但使人很偷悅,也可使人很省力!但它有一個缺點,就是時間一長就枯燥了。😁

三、寫詩的平仄運用就像我們走路時的身體動作:上下身與左右身動作相反,即是最基本的平仄規律。當上身是第一句時:仄平仄平仄,同時下身相對;平仄平仄平。但老這麼走下去就聽煩了!要有變化,要藝術美感!總之,要把走步變成舞步!這就形成了古人總結出來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這只是讓初學者少走遠路的捷經之一。為了寫出自己想寫的意思,也可不非得遵守!😄😁但為了您走步不順撇,😁也得注意一些個😁。

總之,天地分陽陰,漢語有平仄。節奏分強弱,音節有頓挫。洋話因不分強弱平仄,洋人說起話來都擠眉瞪眼,五官挪位!那是為了要強調他的語氣😁而說漢語就不用這麼表情誇張了。咱們寫詩講究平仄,只是為了更藝術化,使語言更有感染力!吟誦起來抑揚頓挫,更好聽而已!😁😄

以上愚見,止增笑耳!😁😁😁😁



避秦圃散人


”詩,往終極裡說,就是寄託自己情感的文體。

詩的兩個方面——內容美、形式美

詩是藝術,內容美和形式美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二者並無輕重之別。固然,內容決定一首詩成就如何,形式決定一篇文本是不是詩的範疇。

詩的內容美

一個人的經歷、學養、識見、襟懷通過情感的波動流露出來,就是詩的內容。經歷越豐富,學養越深厚,識見越超卓,襟懷越偉大,詩的成就也就越高。

詩的形式美

想要表達前面所說的內涵,需要有一個前提,作者要有足夠的「技巧」來支撐其情感的流露。「技巧」正是構築形式美的途徑。”

從以上摘錄的文章內容來看,我們可以發現:詩詞的寫作只有確定了這些最重要的部分以後,再談詩詞的平仄才有了意義。當然,詩詞的格律就如同《道路交通安全法》,我們一定知道——既然想上高速路上參與公共交通,那就必須遵守《交通法》;換言之,既然我們要寫格律詩詞,那一定得按照詩詞格律裡的平仄譜來寫,這時候談詩詞的格律和平仄才有了意義。否則,我們在連繼承都做不到的情況下,還敢奢談什麼“改革和創新”?

由此可見,光拿平仄堆砌出一堆華麗的詞藻,是構築不成一座詩詞藝術建築物的。所以我們可以初步下一個結論,那就是:詩詞的意境、情緒和表達的思想,永遠是詩詞寫作的終極目的和靈魂——這就是詩詞寫作目的和手段兩者應該擺正的位置和相互關係。


夏夜流螢伴蟲鳴


這個問題我已經收到頭條兩次邀答了,再不回答就說不過去了。坦率地說,我是學工的,對詩詞平仄格律知識沒有深入學習研究,後來到政府部門工作,也基本不涉及詩詞。自從去年秋季加入頭條後才開始學習寫作近體詩,逐步瞭解了格律詩的基本知識。這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要想熟練掌握不是一件易事,必須不斷深入學習,勤加練習。

剛開習作時,為了避免出錯,我採取了笨辦法,按照平仄格律四種格式,先寫出原稿,然後再對照基本適合哪種形式進行修改。這樣費時費力,但對於加深對格律的認識,避免犯原則性錯誤,提高對格律詩的立意、意境,語言等方面的運用,都是有收穫的。通過學習師友們在悟空回答中的經驗,和老師的講課,以及查看資料,已經學會了按照格律詩的規律來寫,不再用笨辦法了。有時在火車上,旅遊景點也能進行習作了,有的習作已經發布,可能有些朋友已經見到了。關於韻律,我用的是中華新韻,對平水韻尚未及學習。

今天的回答,是向悟空和師友們彙報學習情況,歡迎大家多加指教。

謝謝!


用戶泰和


律絕的平仄格律概念

調配平仄聲調以加強詩歌的音樂美,是古典格律的精髓。本章著重講解律絕中的平仄格律概念

平,平指平直,為平聲調漢字。按普通話劃分的中華新韻,將平聲分為陰平(ā)、陽平(á),兩種聲調;古人使用的平水韻(中古音)將新韻中的陰陽兩聲並稱為平聲。

仄,仄指曲折,為仄聲調漢字。中華新韻分為上聲(ǎ),去聲(à),兩種聲調 ;平水韻(中古音)另加入聲,共三種聲調。

由平仄不同的漢字根據一定的規則,排列出詩的格式,這種規則就是格律中的一項。

格律

格律,指一系列中國古代詩歌獨有的,在創作時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應遵守的準則。中國古代近體詩、詞在格律上要求嚴格,其他如古體詩、現代詩歌等沒有確定的、嚴格的格律要求。

格律是詩、賦、詞、曲等關於字數、句數、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則,外國詩歌也有自己的格律;格,通俗來講就是格式、格局,主形;律,即音律,主韻。

來由

格律本來自音樂,在音樂散佚後,經研究者總結古詩歌的共同規律,便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格律。

古今聲調演變

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但是和今天普通話的聲調種類不完全一樣。古代的四聲是:

⑴平聲,這個聲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⑵上聲,這個聲調到後代有一部分變為去聲。

⑶去聲,這個聲調到後代仍是去聲。

⑷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

入聲

唐宋時期,官方使用的語言系統為中古音音系,不同於我們現在使用的普通話音系。

自元朝周德清後,平分陽陰,仄歸上去。逐步形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至普通話全面普及,入聲全部分入新韻四聲中,如下圖:

現代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處都還保存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蒙古)保存著入聲。

湖南的入聲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著入聲這一調類。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語裡,入聲已經消失了。北方的入聲字,有的變為陰平,有的變為陽平,有的變為上聲,有的變為去聲。就普通話來說,入聲字變為去聲的最多,其次是陽平,變為上聲的最少。西南方言中(從湖南到雲南)的入聲字一律變成了陽平。


區別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 去聲是降調, 入聲是 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 不平就是仄”。

本文由詩詞軒整理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當然,平仄聲在文學體裁中的使用,並非只有格律詩,下面我們以實例的方式,來看一下平仄聲歷來出現在哪些體裁中。

舉例

清·詩鐘

◆有無·七唱

有心立說垂青史,無計營生愧老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世有牢籠誰就範?天無絕路我行醫。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餐有淚下稀粥,六月無錢買短衣。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人行有我施主,萬卷書無肯得雞。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神遊天國有仙鶴,身在江湖無溼衣。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雨打茅蓬皆有眼,魚遊涸轍殆無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曠世奇才何處有?長篇小說大師無。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明·對聯

◆一輪明月;四壁清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一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鐵石梅花氣概;山川香草風流。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元·曲

注:⊙可平可仄,●為仄,○為平,△為平聲韻,▲為仄聲韻。

◆雙調·步步嬌·商挺

綠柳青青和風蕩,⊙●○○○○▲

桃李爭先放。⊙●○○▲

紫燕忙,⊙●△

隊隊銜泥戲雕樑。⊙●○○●○△

柳絲黃,●○△

堪畫在幃屏上。⊙●○○▲去

◆雙調·殿前歡·盧摯

小樓紅,●○△

紗窗斜照月朦朧。○○○●●去○△

繡衾不耐春寒凍,●○●上●○○▲

簾幙無風,○●去○△

煙消寶鼎空。○○●●△

難成夢,○○▲

辜負了鸞和鳳。○●○○▲

山長水遠,○○●●

何日相逢?○●去○△

宋·詞(長短句)

長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中中平(韻),〖中中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中中平(韻),〖中中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注:〖〗:例作疊韻;中,為平仄不論。(下同)

◆如夢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中仄中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韻)。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韻)。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平仄(韻),〖平仄(韻)〗,中仄仄平平仄(韻)。

唐·格律詩(所例為正格,個字會有出入)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絕句 杜 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漢·駢文

注:0為平聲字,1為仄聲字,-為虛字

◆清·紀昀《絳雲別志序》

生生世界,轉若飈輪;種種因緣,幻如泡影。(0011,1100;1100,0011)

鶯飛草長,人間多早謝之花;桂老蟬寒,天上無常圓之月。(0011,00-1100;1100,11-0011)

傷心黃土,幾玉碎而珠沉;埋骨青山,終金銷而石泐。(0011,-11-00;1100,-00-11)

……

看完實例,我們可以看出,要造成聲調上的抑揚頓挫,就要交替使用平聲和仄聲,才不單調。由現代四聲寫的詩詞叫做新韻詩詞,由古代四聲寫的詩詞叫做古韻詩詞。由於在把入聲字分類時把一部分的入聲歸入了平聲,所以對於用古韻寫詩,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不過,漢語雖有四聲,但在近體詩中,並不需要象詞、曲那樣分辨四聲,只要粗分成平仄兩聲即可。

簡單瞭解平仄聲於各文體的運用形式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關於格律詩的平仄安排中的音步節拍概念:

漢字一字一音,詩句中的音節,以兩個字或一個字為一頓,語言學稱為音步。每兩個字為一個音步的稱為雙音步。每一個字為一個音步的稱為單音步。

音步的排列變化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由格律句式變化而產生,另一種由詞語結構變化而產生。

按格律句式論:

五言詩句有三個節拍(第二字、第四字和末一字)。

例:仄仄/平平/仄;簡寫為221結構

七言詩句有四個節拍(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和末一字)。

例:平平/仄仄/平平/仄;簡寫為2221結構

總結:不管是五言還是七言,不管句內平仄如何變化,按格律句式論,都是雙音步在前,單音步最後。

因為,每個雙音步的第二個音和單音步是每個音節的節奏點,一般稱為節拍或拍子,在音韻中,節拍很重要,是音之節點,此處的聲調輕易不允許有變動,而非節點的位置,聲調在一定範圍內,是允許有所變動的。

故而派生出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律詩口訣。也即五言的一三位置的字,七言一三五位置的字一般可忽略其平仄聲調。五言的二四位置的字,七言二四六位置的字是不可輕易變換平仄聲調的。

按詞語結構論:

五言詩句由兩個雙音步和一個單音步組成,單音步可以出現在第三字位,或第五字位。

例:

單音步在第三字位:渡頭/餘/落日;簡寫為212結構

單音步在第五字位:白日/依山/盡;簡寫為221結構

七言詩句有三個雙音步和一個單音步,單音步可以出現在第五字位,或第七字位。

例:

單音步在第五字位:誰家/新燕/啄/春泥;簡寫為2212結構

單音步在第七字位:東風/無力/百花/殘;簡寫為2221結構

總結:

不管是五言,還是七言,不管何種結構,音步變化多在後三字中產生。單音步產生於前三字的,十分少見,非正格。

關於字和句的平仄格律,都與節拍有緊密的關係。概括地說有三點:

1、每句中的每個節拍所在(不包括句末一字),平聲仄聲字要交錯使用;

2、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間,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間,句中凡屬節拍(不包括句末一字)用的平仄聲字,兩句要互相對立,不能相同(主要看每句的第二字,因為第四、第六兩字使用大拗手法時,平仄會產生變化,後文會作詳解);

3、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間,句中節拍的平仄聲字(不包括句末一字)兩句要相同。(折腰體除外,後文會作詳解)


詩詞軒


詩言志、傳情、抒懷。寫詩詞過於合律,追求平仄我認為是南轅北轍,沒有意思,沒有意義。好詩歌不合格律平仄,只要給人以美的享受,照樣膾炙人口、流傳千古。這首《登黃鶴樓》


就不合格律。“空悠悠”和“鸚鵡洲”既不“粘連”也不合平仄。
這首更沒有辦法看,如果不是王維的作品,我會懷疑是現代業餘愛好者的習作。(得罪,得罪)

我們不要死板苟泥於古語,因為古音也在不停地變化,好作品都一個時代寫一個時代的人事。古詩詞講究格律、韻腳、平仄是為了誦讀朗朗上口,吟唱旋律優美。到了當代普通話普及,平仄就需要按當代規則寫詩為當代人服務。當代字發四調,如下圖。


阿(阿房宮)鵝(白鵝)惡(噁心)鱷(鱷魚)

平聲、上聲為“平”;去聲、入聲為“仄”。

簡單吧,😄!永遠心懷詩意,關注小編王開江,謝謝。


NaLi哪裡哪裡


我對律詩平仄的理解是:

“平”,就是平聲,包括陰平與陽平;“仄”,就是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在吟詩上,平聲長,仄聲短。

律詩無論是七律還是五律,其基本格式只有兩種:一是仄起式;二是平起式。這兩種起式中,又分為首句入韻和首句不入韻的。律詩都有規律性,下面以七律為例:

1.仄起式

甲.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乙.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甲.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首句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四首七律格式,每兩句稱為一聯,一首詩共四聯。其中每一聯中,第一句稱為出句,第二句稱為對句。無論哪一種,其基本規律有三:1.四首共32句,每句從橫向來說,不管它千變萬化,其第一字到第六字只要記住“一三五不分平仄,二四六總要分明”就行了。也就是說要記住每句的第二、四、六字要分明,即分出“平仄平”或“仄平仄”(其中第二字與第六字都是相同的),這是不能違反的;而第一、三、五字不要管它了。2.凡是首句入韻的,其每首詩的每句第七字縱向順序排列都是:“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凡是首句不入韻的,其每首詩第七字縱向順序排列都是:“仄平仄平仄平仄平”。3.每句“二四六”從縱向來看,都是對稱性和反對稱性。例如仄起式,所有第二字往縱向看,其順序都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所有第四字往縱向看,都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所有第六字往縱向看,都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而平起式的都是與仄起式相反的。很有規律性,非常容易記住。

以上七律平仄格式,從哲學上說,反映了對立統一規律,有規律可循。至於五律、七絕、五絕的平仄,那就更容易學了。

以上是筆者的實踐體會。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一、分清平仄,漢語拼音中第三聲、第四聲均是仄聲,入聲字全部算仄聲;第一、二聲大部分是平聲、(少數入聲字除外,另外列表公佈,大家記錄熟用即可)。

二、平仄分佈規律是2、4、6、8、10等雙數位置上下聯相對應的字平仄要相反,(左右要相反,2、4;或者4、6位置左右同平聲,同仄聲,叫失替,不允許)。位處1、3、5等單數位置的字上下可以相反,也可以相同,不管他,上聯最後一字必須是仄聲,下聯最後一字必須平聲。

三、上下聯相對應的字詞性要相同。

四、上聯最後3個字不能連續用仄聲,下聯最後3個字不能連續用平聲;不要無規則出現同一個字,不重複用,複詞除外,如:朦朦、縷縷等。

五、同義詞不能對同義詞,如中國不能對神州,這叫合掌,是毛病!

六、上下聯相對應的詞組結構要相同,如聯合詞組要對聯合詞組,如:千家萬戶可對三教九流,驚天動地可對潑墨吟詩。

七、上下聯字數相等、聯意相關。

八、長聯中上聯倒數第二句結尾一字要平聲字,下聯倒數第二句結尾一字要用仄聲,由兩句以上組成的對聯均算長聯。

九、大家把這新八條收藏起來或抄到紙上反覆背誦丶熟記在心,大膽運用,方可一週之內學會自作楹聯!


駝城明月戲清風


詩歌中的平仄如何把握?說實話,我從不考慮它的平仄。只是在十幾歲時,我看毛主席詩詞,我父親談了一下平仄的要領,上毛主席詩詞課時,老師也沒講平仄的要領,那個時代,哪個人敢評論毛主席的平仄?所以到現在,不論看什麼詩歌,我都不在乎他的平仄。再說對對聯,哪個人看對聯去議論平仄,看了就走。只是學術討論的時候才提到平仄。有的題主出上聯時就提平仄,我就不會去對。


小滿577828


只要愛好詩,平仄無難事。最簡單淺顯的一是按現代漢語拼音的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二是把握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指七言,五言為一三和二六)即一句中的第一第三第五個字可以忽略平仄,而第二第四第六個字必須該平則平該仄則仄。三是注意三平尾三仄尾,即一句詩的後三字不能三平或三仄。四要留意入聲字,入聲字皆為仄聲。五要注意出句和對句的平聲字詞要對應,即平對仄仄對平。這只是入門。……我相信,只要勤學懇鑽,就沒有過不去的坎!但在我們沒有完全把握的前提下發表習作,請勿怱怱標明“七絕”“七律”“五絕”“五律”的,免人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