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北京有哪些特別的衚衕?

我是景大王


“有名的衚衕三千六,沒名的衚衕數不清”。衚衕是北京的文化特色,也是老北京的根,要體會老北京的味道,遊衚衕是必不可少的行程,自行車則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1、南鑼鼓巷——最時尚的小資衚衕

南鑼鼓巷是近年來北京最熱鬧的衚衕區,也是最時尚的衚衕區,沒事時來這裡逛逛小店,吃碗奶酪,再找家小店坐坐或者尋個特色小餐館大吃一頓,真不是一般的愜意。

南鑼鼓巷是一條長800米的衚衕,以其為中心的衚衕區是至今為止北京保存最完整的元大都時期的老胡同格局。從南至北,這條衚衕的兩邊整齊地排列著八條衚衕,胡裡的深宅大院無一處不能講出段歷史或是故事來。

與皇城只有一街之隔,衚衕、四合院、綠樹,相對於紅牆金瓦的皇家文化,這裡的灰牆灰瓦,更是一種民間色彩的體現。 南鑼鼓巷過了後門橋,就到了地安門外大街,對街便是以南鑼鼓巷為主幹的衚衕群,像極了一隻蜈蚣。到這裡可依次遊覽炒豆衚衕-板廠衚衕-東棉花衚衕-雨兒衚衕-帽兒衚衕-秦老胡同-黑芝麻胡同-後圓恩寺衚衕-菊兒衚衕。沿途能逛好幾個景點:雍和宮、國子監、鐘樓、鼓樓。

2、什剎海衚衕什剎海包括前海、後海、西海三個湖泊,這裡有縱橫交錯的衚衕,燈火通明的酒吧,還有恭王府、梅蘭芳紀念館等景點。夜幕降臨後,不妨體驗一番夜北京酒吧裡的奇妙風情。沿途景點有什剎海、恭王府、梅蘭芳紀念館,推薦美食:東興順爆肚張。西城區什剎海前海東沿17號“爆肚張”是京城爆肚名店中最“老北京”的店,什剎海邊上一間不起眼的民宅裡,幾張桌子、簡陋的門臉、容納二十來人的面積,要不是等吃的食客排了滿院兒,真讓人不敢相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爆肚張”。來爆肚張有兩樣必點:一是散丹,一是燒餅。聽著熱情好客的小夥計介紹,才知道好吃的東西遠不止這兩樣。於是,肚板、肚葫蘆、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的一通點,配上自制的小料,慢吃細嚼後感覺真是說不出的可口,吃得飽飽的,再喝上一碗羊雜湯,不禁讚歎果然是名不虛傳的百年老字號。

3、八大胡同——風月場的滄桑歲月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稱,位於前門外大柵欄觀音寺以西。公認的八大胡同是:百順衚衕、胭脂衚衕、韓家潭(現名韓家衚衕)、陝西巷、石頭衚衕、王廣福斜街(現名棕樹斜街)、朱家衚衕、李紗帽衚衕(現名大力衚衕、小力衚衕)。 八大胡同從來就不是一個法定地名。過去男人說去八大胡同,意識是告訴你他要“做什麼”而不是“去哪裡”。其實,“八”字在這裡是個虛數,該地區至少有十五條衚衕屬於老北京的“紅燈區”。這八條衚衕位於前門外大柵欄附近,因妓館密集而成一大銷金窟。

4、琉璃廠文化街——享譽中外的文化古街

聞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廠文化街,位於現在北京的和平門外,西至宣武區的南北柳巷,東至宣武區的延壽寺街,全長約800米。


壹現場


北京特別的衚衕還是很多的,以前經常走衚衕遊,基本上都可以涵蓋。

衚衕遊是從雍和宮開始,穿國子監、南鑼,過紅樓,最後走到前門琉璃廠,整個行程在3-4個小時,基本包含了所有有特色的衚衕。

簡單說幾個吧。

1. 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是元大都時期的老街,太學當時設在這裡,即明清兩朝的孔廟、國子監。明朝時屬於崇教坊,清朝時屬於鑲黃旗,稱“國子監衚衕”,又稱“成賢街”,中華民國時期仍稱“國子監衚衕”,1965年更名為“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道十分寬闊,而且文化氛圍濃厚。可以進國子監裡面去轉轉。

國子監街上還有一些特色小店,記得有個賣兔爺的小店,很有特色,應該有幾十年了。這種手工特色小店,已經很少能見到了。

2. 南鑼鼓巷。

南鑼就不用多說了吧,現在的南鑼,已經換了很多茬店面,只有少數幾家老店還在,其餘全都是新的所謂的北京老店,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了。不過橫向的很多衚衕,像帽兒衚衕、炒豆衚衕,等等,還是可以看一下的。

3. 菸袋斜街。

這個也不用多說了,比南鑼商業化早,出名也早,發展得比南鑼規矩點,不過也有限。

4. 琉璃廠。

在網上搜琉璃廠圖片的時候,才想起來前門那一片都變成這些所謂的復古建築了,可惜了以前的那些老味道。

只能用張圖來說說了,自己腦補吧。。。


放飛九月


行走在路上,探索發現世間每一處美,我是旅遊達人謝徐瘋子,歡迎關注。

關於北京有哪些特別的衚衕,我就推薦一個,就是和南鑼鼓巷一牆之隔的北鑼鼓巷。

說到南鑼鼓巷大家一定很熟悉了,來北京遊玩的朋友基本都會必來南鑼鼓巷,來這裡吃吃喝喝,拍拍照打打卡,發發朋友圈。

工作日南鑼鼓巷都會擠滿人,更別說週末和節假日了,根本都擠不動,可能是因為南鑼鼓巷確實很多好吃的,所以才會吸引遊客前往。

為什麼說北鑼鼓巷很特別呢?其實北鑼鼓巷離南鑼鼓巷就一條道路之隔,相比南鑼鼓巷,北鑼就顯得非常冷清,當然也是非常適合閒逛的好地方。

答主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是別再去南鑼鼓巷,逛老北京胡同應該去北鑼鼓巷,大家可以去我的頭條號搜一下,寫的比較詳細。

個人還是覺得如果你想逛比較特別的老胡同,就應該去一些冷清的地方,感受純正的老北京生活。 你在北鑼鼓巷就可以感受到,幾個北京老大爺光著膀子打撲克,居民騎著自行車穿梭在衚衕裡,遊客三三兩兩走著看著,這才是比較愜意的老北京生活。

這是我對於問題的回答,你有什麼更好的答案歡迎評論出來他,我們可以一起探討。我是旅遊達人謝徐瘋子,感謝關注哦。

以上。





謝徐瘋子


1.最長的衚衕——東交民巷

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衚衕,在明清的地圖上被稱為“東西江米巷”。巷內街道兩旁西洋建築風格各異、錯落有致,是北京唯一一處洋房林立的特色街巷。東交民巷地理位置優越,是北京市內眾多人文歷史古蹟和商業旺鋪的黃金連線。

2.最寬的衚衕——靈境衚衕

靈境衚衕位於北京市西單地區,呈東西走向,最寬處已經達到32.18米。

3.拐彎最多的衚衕——九道彎衚衕

顧名思義,以拐彎多著稱。九道彎衚衕位於西城區東部,東口與鋪陳市衚衕相連,西口從校尉營衚衕通出,全長約390米。在這從東到西的三四百米的長度裡,直彎、急彎、斜彎、緩彎比比皆是。衚衕的名稱來自於衚衕有9個90度的拐彎,其實按地磚線劃分,從東到西數,有9個急彎、4個斜彎、緩彎,其他細小的微彎忽略不計,共13個彎,堪稱北京城彎道最多的衚衕


京蜜


我有個書友,經常來回北京,每次去北京都要到處尋找老北京的衚衕,他說這些老胡同裡藏著寶貝,十分養眼。

還有一個書友每次都打趣的說:衚衕裡的寶貝?哪種寶貝?是賣光盤的?還是洗頭的?

自然不是賣光盤的也不是洗頭的,而是衚衕裡的門聯,古香古色的,都是楷書精品

這些楷書門聯堪稱楷書精品,年代感很強,有些都已經缺損,但是依然能夠感受到其厚重的文化底蘊。

現在人心太浮躁,這些傳統的東西已經漸漸的失去了市場,這些寶貝們彷彿是歷史的見證者,靜靜的等待“真心人”的到來。

網友們喜歡楷書門聯嗎?下去去北京已經要去找一找這些藏在鬧市的寶貝。


名廬書社許高鑑


說起北京的衚衕,那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而且每一條都有自己的歷史和味道,要想全部轉到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就挑選幾個有特色的走走就好,體會一下老北京人生活的狀態,在當下感受時間對衚衕的雕琢,除了有歷史的沉澱還有平常的市井人生。

如果想感受熱鬧非凡,文藝氣質匯聚,小資氛圍包裹,同時商業氣氛特別濃重的衚衕,那麼後海,南鑼,五道營等等可以走走。

如果想走點不一樣的路線,感受下北京的衚衕之最,就去這幾個衚衕吧。

錢市衚衕

這條衚衕是北京最窄的衚衕,位於北京市珠寶市街西側,臨近著名的商業區大柵欄。這條衚衕寬才0.7米,歷史上是清代官辦的一個錢市,也就是最早的金融市場。

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以前是使館區,衚衕全長有3公里,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衚衕。1901年以後這裡是使館街,英國,法國,美國等11個國家在這裡開設銀行,教堂和醫院什麼的,正是因為這段歷史讓這裡留下了很多風格迥異的西洋式的建築,漫步其間,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覺的。

九灣衚衕

這條衚衕是北京轉彎最多的衚衕,位於宣武區的東邊兒,衚衕全長400多米,有9個直彎,4個斜彎,緩彎,還有很多特別小的彎就不算進去了。衚衕越往西邊走越窄,最窄的地方只能容納一人通過。而且衚衕的西口還有一些詭譎的傳說,哈哈。

當然北京還有最古老的衚衕磚塔衚衕,最寬的靈境衚衕,最短的一尺大街等等,就看您是想看什麼樣的衚衕了。


妖夜行攝食光


北京現在到底有多少條衚衕(含街巷),至今還沒有一個很確切的統計,元時統計為413條,明時統計為1170條,清時統計為2077條。這些都基本靠譜,可民國以後至今可就亂了,1944年有人統計為3300條、1980年統計6029條、1982年統計4550多條、1986年統計3665條。還是老北京人乾脆確定:“大衚衕三千六,小的多如牛毛”。

北京的每條衚衕都有一個故事,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沉澱。下面挑幾條有點特別的衚衕展示一下:

最窄的衚衕——錢市衚衕。 位於前門大柵欄珠寶市街西側,衚衕全長55米,最窄處僅0.4米,兩 個人通過此衚衕需要面對面側身通過。

最寬的衚衕——靈境衚衕。 位於北京市西單地區一 條東西向的衚衕,全長664米。因先後 擴充現最寬處已達到32.18米。

最長的衚衕——東交民巷。

明代稱:江米巷,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長的 一條衚衕。

最短的衚衕——一尺大街。

坐落於琉璃廠東街東口東南,桐梓衚衕東口至櫻桃衚衕北口。長25.23米 。

拐彎最多的衚衕——九灣衚衕。

位於宣武區東部,東口與鋪陳市衚衕相連,西口從校尉營衚衕通出,全長約390米,彎曲之處 不下於13處。

最古老的衚衕——磚塔衚衕。

位於西四牌樓附近。衚衕之稱始於元朝。

最具現代稱謂的衚衕-輸入衚衕

位於北京牛街的法源寺附近,和教子衚衕相連。實際上,這裡的“輸入”可不是敲鍵盤,是 攝入食品的意思。

最著名的衚衕—八大胡同

位於北京前門大柵欄,全國人民都知道。


老貓782


北京的夏天酷熱難耐,但民國前的老北京既沒有冷庫、冰箱,更沒有電扇、空調,酷暑中如何消暑降溫?食品如何冷藏保鮮?這一切全靠冰。但炎炎夏日,冰從何而來?原來是在數九寒天、河湖結冰時,鑿取堅冰,藏於冰窖,待盛夏時使用。

老北京的三伏天△

我國使用冰窖有數千年的歷史。《燕京歲後嗣紀》載:“周成王命凌人掌冰,歲十二月,敕令斬冰納於凌陰。凌陰者今之冰窖也……藏冰之制始此。”北京的窖冰業在清代最為興旺,冰窖分為官窖、府窖和私窖。其中官窖有四處,分設在紫禁城內,景山西門外、德勝門外及正陽門外。所儲之冰因取自不同水源,水質也有高下之分。

古代的冰窖△

景山西門外的冰窖在陟山門街路北,南北向的雪池衚衕內。據考證,雪池衚衕內的冰窖是北京歷史最久、冰質最好,現在仍保存較完好的唯一一處皇家御用冰窖。

雪池冰窖△

雪池冰窖建於明萬曆年間,共有6座,由西向東依次編號,1、2、3、4號窖較小,5、6號窖較大。它存冰全部採自太液池。夏季主要供宮中消暑降溫、冷藏皇室食品和國家大典祭品使用。辛亥革命後,1號窖仍供宮中用冰,直到1917年才結束。

雪池冰窖內部△

北海開放為公園後,雪池冰窖由北海董事會管理,私商承租經營。1950年,冰窖收歸國有,成為北海第一個國有商業部門。冬季仍用於儲冰,春秋兩季儲存肉類、蔬菜和水果,保鮮效果優於各類冰箱、冷庫。直至1979年,雪池冰窖才完全停止使用,結束了它儲冰四百多年的歷史。以後,1、2、3、4號冰窖陸續被拆改,用作供電室、工程隊辦公室、庫房等。而較大的5、6號冰窖一直較好地保存著原貌。

雪池冰窖△

現存的兩座冰窖離衚衕南口不遠,地上部分不高,呈人字形。每窖只設一個門,門很小,僅可供一人出入。門裡是兩扇很厚的木門,據說隔熱效果極好。沿著窖內陡峭的階梯下行約4米左右到達窖底。窖底堅實,窖底以柏木打樁為基,花崗岩鋪底。窖內無樑無柱,由花崗岩砌為拱形結構,如同明十三陵中定陵的地宮一樣。窖內一年四季基本恆溫,即使是炎炎夏日,窖內也顯寒冷陰涼,不能久留。

雪池冰窖△

冰窖門外設有一口井,井底比窖底深一米多,與窖內相通,是用於排洩窖內融化的冰水,可見當時的設計構想十分周密。

採冰人△

在兩座冰窖之間,還有一間小神廟,名窖神廟,裡面供奉的是窖神。窖神是哪位神靈?走近一看,竟是濟公和尚。表面上整日酒醉瘋癲,卻專管天下不平之事的神僧不僅是冰窖窖神,還是磚窖、煤窖等一切窖業之神。

現在冰箱、空調等已是普通家庭中最常用的家用電器。

為雪池衚衕提供冰的採冰人△

但僅在百多年前,炎炎夏日中即使貴為皇家也只能從冰窖中拉幾塊冰,放在廳堂上以消酷暑。這巨大的社會進步是如何促成的?首功肯定要歸功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