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從市場營銷角度理解"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從市場營銷角度理解

商場如同戰場,戰場上的兵法經常被用在商場上,打仗最根本的原則是什麼?

正如毛澤東所言: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是有嚴格的主次先後關係的,而不是反過來“消滅敵人,保存自己”。前提是保存自己,然後才能做到消滅敵人,正應了那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就是抗日戰爭時期開展游擊戰運動戰的根本依據,本子是力求開展正面作戰的,蟈軍所謂22場正面會戰輸了19場,倘若不是八路軍在敵後拖住本子大部分力量,恐怕蔣光軍早就轉戰西昌了。

從市場營銷角度理解

正是因為許多人投機取巧的心理作用下,許多兵法要義被誤解,甚至是完全顛倒。同樣的一句話,順序了顛倒則結果大相徑庭,嚴重背離了初衷。比如“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僅僅因為一個“勝”字,所以許多人只看到了後半句,忽視了前半句,要理解這句話,必須從整體上分析理解。

官渡之戰曹操兵力少於袁紹,處於弱勢,曹操以奇兵火燒袁紹糧草,得以擊敗袁紹軍。於是,絕大部分人都只記住了這招火燒糧營,殊不知,曹操出奇兵的前提是,正面頂住了袁紹軍隊。倘若正面沒能頂住袁紹,則哪能有機會出奇兵去襲擊?就算奇兵燒了糧草,正面已完全崩潰的話,於整體戰局有多大意義?而袁紹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沒有做好“正合”,兵力糧草佈置出現了漏洞,才讓曹軍有機可乘。

從市場營銷角度理解

凡事,必有主次重要之分,有先後順序之分,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把握一個問題,一定先要抓住主要的矛盾,然後才是次要的。

所謂“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乃是先正面抗衡敵方的進攻以穩定局面,再出奇著制勝。而不是片面的想著一個偏門殺著,一舉擊敗敵人,這是典型的投機取巧之舉。

二戰時德國以“閃電戰”,迅速擊敗波蘭、法國、英國等,佔領了大半歐洲,而當它進攻蘇聯時,則不靈光了,蘇聯以海量的戰爭潛力和廣闊的戰略縱深困住德國,最後反殺德軍,攻入柏林。

從市場營銷角度理解

令人惋惜的是,世人仍然津津樂道於狂炫酷拽屌的“閃電戰”。

而今天,商場上的市場品牌營銷也莫不如此。昨天哪個品牌刷爆朋友圈了、今天哪個品牌上熱搜了、要不市場營銷部門整個創意牛逼的活動明天也刷個屏?

市場營銷部門不走大道,優化配置各資源要素,反而懷著投機取巧的心態挖空心思想小創意,這不就是飲鴆止渴麼?

我並非否定創意,否定刷屏,我主張的是嚴格分清主次輕重,必定先要以正合,再謀求以奇勝,兩者結合。切勿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贏了戰鬥輸了整場戰爭。

追求奇技淫巧的德軍雖然在戰爭後期研發出了導彈,卻仍逃不脫戰敗的命運。

從市場營銷角度理解

第095談

從市場營銷角度理解

從市場營銷角度理解

從市場營銷角度理解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從市場營銷角度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