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鐵老大的老大說的是啥?

鐵老大的老大說的是啥?

1992,南寧機務段段長姜方平添乘蒸汽機車,向年輕的乘務員傳授看火、焚火技術。


鐵老大的老大

博圖角攝影師 蔣建雄 圖/文

鐵路是最大的國企,資產總額超4萬億元,職工總數達200萬。鐵路是高度集中、半軍事化的大聯動機,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共和國的長子。因此,社會對鐵路系統冠以了一個不大不小、不雅不俗、不貶不褒的別號——鐵老大。然而,鐵路系統中還有自己的龍頭老大,業外各界未嘗可知。這個老大不是喊打喊殺,仗義疏財,路見不平一聲吼傲嘯江湖的大哥,而是系統中發揮引領、帶頭和動力作用的關鍵部分,這就是鐵路機、車、工、電、輛五大工種中的機,即機務(機車、火車頭),它就是實實在在的大哥、鐵老大的老大。

機務成為老大,是它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車輛組成車列,車列掛了頭,有了動力,具備開行條件,才能叫列車。即使車頭沒有掛車廂,單機運行在區間,它也是列車。沒有機車即火車頭,車輛擺在站場、線路上“群龍無首”,鐵路就沒有生氣、沒有活力,開展運輸生產就是一句空話。再者,機車的動力大小決定列車的定噸和速度;機車的安全狀態和安全操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列車運行的安全正點。司機操作不當或翫忽職守,列車很可能發生問題、釀成事故。1980年代,某首長西行,從北京開出帶機車頭的專列,專列行駛在黔桂線拔貢—長山間的上坡道時,由於司機不聽帶道的柳州局司機的指導,沒有提前加力衝坡,專列在坡上退了回去,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鐵老大的老大說的是啥?

1992,蒸汽機車的時代,蒸汽段玉林機務段的蒸汽機車停滿車庫。


為了鐵路運輸的安全暢通和高效運行,鐵路各層級管理部們,對機務工作特別關注,尤其重視,對機車乘務員非常關心予以照顧;採取措施加強他們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工資和生活待遇,例如過去分房,同等條件優先照顧機車乘務員。機務段和行車公寓設置安靜、衛生有空調設備的備班室,安排接班乘務員休息。對於乘務員的遴選,設定的條件很高,多數要經過司機學校之類的職業學校專業學習畢業,身體強壯,耳聰目明,反應快、腦子靈,有不怕“黑白顛倒”,能熬夜當班,白天睡得著覺的本領,還要有嚴格的紀律性和大局意識。當今是高鐵時代,要成為駕馭高科技的高鐵、動車的司機,必須具備大專院校鐵路專業的畢業證,門檻相當高。在鐵路業內,火車司機是受到尊重和仰慕的職業,司機不叫司機,而叫“大車”,張大車、李大車的稱呼, 顯示了司機的突出地位,司機獲此尊稱都欣然接受並引以為傲。然而要考上司機,必須過五關斬六將,通過若干年司爐、副司機的歷練“方成正果”,有的副司機幹到退休也未必能坐到司機的崗位。

鐵老大的老大說的是啥?

2004,來賓站,蒸汽機車牽引一列貨物列車駛離車站,此時,柳州鐵路局的牽引動力基本實現內燃化、電氣化,蒸汽機車只在少數支線鐵路上運營,已是昨日黃花。


機車乘務員,包括司機、副司機,蒸汽時代還有負責焚火的司爐,一旦值乘上崗,就義無反顧地承擔起旅客或貨物列車的運行和安全正點的責任,就必須集中精力、密切配合,完成乘務任務,擔子不可謂不重。當年的蒸汽機車,乘務員為三人,司機是頭,負主要責任,擔任機車操作,副司機中還分操縱副司機和沒有操縱權的副司機,副司機要協助司機的工作,還要參與焚火。蒸汽機車水箱可以裝下30多噸水,煤箱可以裝下十多噸煤。所謂焚火就是燒火、燒鍋爐,就是把煤一鏟一鏟均勻地投撒在機車鍋爐爐膛裡高效燃燒,把水變成高壓蒸汽,帶動氣缸內的活塞往復運動,並通過搖連桿轉動動輪,使熱力轉換為動力牽引列車運行。許多機車安裝了加煤機,可以省力,但是較費煤,而人工投煤可以省煤,機班為了爭取節煤獎,寧可辛苦一些也要人工投煤。蒸汽機車是運行的高溫“火體”,駕駛室內酷熱難熬,煤水油攪和在一起,溼漉漉、黑糊糊的,汙染衣服、褲子鞋帽,弄髒手臉很正常;駕駛室裡噪聲很大,說話要對方聽得見,必須扯起嗓子,“聲嘶力竭”;跑貨物列車,吃飯沒有點,時間長了容易患上胃病。機車實行包乘制的時候,下班前對機車的檢查、保養、擦拭的工作量不小,當了一個班跑了一趟車已經夠累了,還得一絲不苟地擦車。蒸汽機車渾身油汙、灰塵,拐彎抹角的地方很多,高溫燙人的處所不少,幹起來難度不亞於開車。在南方保養機車遠不如冰天雪地的東北局的乘務員困難,冬季零下3、40度天寒地凍,機車的金屬構件堅硬冰冷,要擦車是非常艱苦的事情。至於機車過山洞時乘務員被煙塵燻嗆,汗流浹背,狂風倒樹的清理,壓人後對死者遺體的臨時處置就更不待言。人們不瞭解內情的時候,只看到乘務員神氣、光鮮的一面,不瞭解他們又髒又累又辛苦的一面。蒸汽時代的乘務員喜歡挎個藤籃或人造革提包,裝上飯盒、檢點錘,下班後滿身滿臉的煤黑油汙,外人不知道這是幹什麼行當的。他們卻自嘲道:“遠看是撿破爛的,近看是機務段的!”內燃機車的工作條件比蒸汽機車好多了,但是高溫和噪聲、震動還是很厲害。電力機車效能高、牽引力大、速度快,是我國鐵路貨物運輸的主體機型,潛力和前景很廣闊。電力機車的工作條件大大地改善,噪聲、震動小,但輻射對人體還是有害。我國鐵路客運進入了高鐵時代,2016年高速鐵路已達兩萬兩千多公里,佔全世界高速鐵路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高鐵、動車的列車員堪比空姐;機車乘務員的駕駛室寬敞、明亮、清潔,沒有噪聲、震動,人機環的關係處理得非常好,工作條件十分優越。

鐵老大的老大說的是啥?

1991,蒸汽機車在南寧機務段車庫內上煤、上水、上砂。


1970年代中後期,我的工作單位鐵路局團委,樹立了一批青年技術標兵,乘務員中就有給油能手和焚火能手李為民、農民生等。我還被安排參加局機關工作組,到柳州機務段搞暑運,主要是跟機車添乘,多一個人保安全。一個多月時間接觸機車和乘務員,能體會他們的苦累艱辛。我跟的第一個班是內燃機車,牽引旅客列車,正好是司機長畢保羅的機班。機車出庫在柳州車站等待時,潤滑油洩漏到機房滿地,畢司機長帶領副司機和一位學員,緊緊張張快手快腳地清理了二十來分鐘,幸好沒有影響正點發車。畢司機長看我身上的機油,對我說,對不起,今天讓你趕上了。牽引旅客列車,起車、停車、變速都要穩,儘可能讓旅客感覺不出來,增加舒適度。晚上跑車,最折騰人的是瞌睡。乘務員說,世界上什麼最重,眼皮最重。前半夜精神頭還可以,後半夜尤其是四五點鐘時,眼皮就是撬不開、撐不起來。我是局機關來“保安全”的,肯定不能睡覺,只能到機器間走一圈。而乘務員必須精神高度集中,加強瞭望,呼喚應答,確認信號,把眼睛睜得大大的注視著前方,路況、線路標誌、道口、彎道都要一目瞭然,迅速反應,實施鳴笛、減速、制動、提速等操作。還要定時檢查內燃機等設備的安全和風壓狀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白天沒有休息好,值乘就不敢保證不打瞌睡。一天夜晚我與運轉車間教導員黃守鴻,添乘內燃機車拉一列北上旅客列車。黃守鴻是原一個先進機車組的司機長,老機務了,但我發現他也犯與我一樣眼皮打架的毛病。行車中怕就怕司機、副司機和學員都打瞌睡,這就危險了。現在機車上了先進的監控設備,實行車機聯控,信息互通,設置了自停功能,如果司機對提示不予以恢復,機車被視為失去控制,便會自行停車,以避免事故發生。

鐵老大的老大說的是啥?

1999,金城江機務段運行在黔桂線上的的內燃機車駕駛室內的視覺效果。


鐵老大的老大說的是啥?

1996,機車內拍機車,兩列列車交會。


鐵老大的老大不是徒有虛名。鐵老大的老大的奇聞異事,乘務員的脾氣、個性,外人一般不為所知。它在鐵路運輸生產起著“捨我其誰也”、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大約是1967年或1968年的一天,柳州機務段一位叫崔建章的老司機,值乘6次特快國際聯運列車從南寧開往柳州,在長崗嶺站停會一趟列車,因為行車指揮出了問題,把另一趟列車接進6次同一條股道,並按正常速度通過,由於崔大車精力集中,全神貫注前方動向,及時發現危情,手疾眼快採取措施倒退自己的列車,終於使兩列列車在相距十多米處停住,避免了一起車毀人亡正面衝突的重大事故。同是文革期間的1968年,也是柳州機務段的機車,停在柳州站北頭的咽喉道岔不讓道,使湘桂線、黔桂線運輸中斷一個多月,直至中央下達“七三”佈告後才得以恢復。

大車的地位作用和角色,令調度有時都要與他“和諧”,好好商量。例如列車晚點了,調度要他趕點,這意味著要提高速度,如果是蒸汽機車,就要多投煤、多燒汽,增加勞動強度,這牽扯到司爐和副司機,大車不想讓夥計那麼辛苦,就不會答應,這不算錯,調度只能和顏悅色說好話。如果列車晚點多了,乘務員操勞了,按規定必須換班,但一時無法安排人員接替,車又不能擺在車站,調度也只能好說歹說,請機班辛苦、體諒,克服困難把列車拉到目的地。

鐵老大的老大說的是啥?

2000,電務段技術人員對內燃機車通信信號設備和行車記錄儀檢修檢測。


對機班發怵的還有旅客列車的相關人員等。旅客列車休息車通常留有機班、運轉車長等乘務人員便乘的便乘鋪,其他人人不能佔用。另外機班與列車長聯繫親戚朋友解決一兩個臥鋪,列車長也得給這個面子。機班的伙食與列車員同樣待遇,如果另眼相看厚此薄彼,個別大車就會發怨氣、耍脾氣,操作粗糙一點,讓列車晃盪一下,使你餐車裡的那鍋湯溢出來。所以,列車員都知道,機班得罪不起。當然這都是過去的故事,類似情況現在不會發生了。

車站編組場日編數萬輛車,少不了調車機車的協同配合。在編組場,調車機在調車員的指揮下,上峰、下峰,甩掛、頂送、牽引,來回運轉一刻不停,使一列列貨物列車解體,重新排列組合成開往東南西北的高質量列車。雖然調車機聽車站安排、指揮,卻與車站沒有隸屬關係,是機務段派遣出來工作。車站方面要依靠它,離不開它,對它比較客氣,比較友好,努力處理好與它的關係,以贏得它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通常車站分發錢物,會對機班有所表示,以犒勞配合工作的貢獻。

鐵老大的老大說的是啥?

1998,南昆線上,乘務員堅守手比眼看,呼喚應答的規定,確認行車信號。


機車車輪硬還是鋼軌硬?當然是車輪硬。但是機車如果因操作不當就地打了飛輪(車輪空轉),鋼軌和車輪都會受損,鋼軌會留下深深的傷痕,嚴重時鋼軌就要報廢更換。所以工務養路工區最怕、最惱火機車打飛輪,當然,機班也不願意打飛輪。

機車乘務員絕大多數的素質是好的,責任心、紀律性是強的,操作技能、安全意識是高的。但是也有個別紀律性差,比較油條的。機車乘務員見多識廣,較活躍,有的膽子大、敢出頭。文革期間我到柳州鐵路局機關看大字報,親見一幫乘務員拿著所謂“再生布”的工作服,見鐵路局領導,質疑布料的質量,讓鐵路局局長金玉成(老紅軍)下不來臺。在公寓食堂就餐的鐵路職工除了機車乘務員之外,還有列車員、運轉車長、檢車員和乘警等,我發現比較挑剔,敢於對女服務員說俏皮話的多為機車乘務員。機車乘務員有掌控操作手柄的權利,在管理鬆懈的年代,個別乘務員違章帶個把人上機車,或者牽引貨物列車時,熟人、朋友爬車乘坐,到地點撂一閘讓他們下來,也不難辦到。過去還有這樣極個別極端的違章事例:列車運行的區間,遇上行人挑雞趕集,由於點比較松,司機竟停車買雞。現在行車交路緊,機車上都安裝了監控裝置、黑匣子,實行自控互控聯控,嚴格制度、嚴格紀律、嚴格管理、嚴格考核,杜絕了類似情況發生。高鐵、動車,自動化信息化程度更高,採取大量措施改善工作環境,減輕乘務員勞動強度,用設備保證安全,加之乘務員的安全意識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能夠最大限度地預防事故的發生,確保客貨列車的安全。

鐵老大的老大說的是啥?

2017,柳州湘桂客運專線,高鐵、動車組司機的工作條件大大改善,牽引列車高速、安全運行,旅客乘坐平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