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罕見20斤卵巢漿液性囊腺瘤女子在哈醫大二院被成功救治

罕見20斤卵巢漿液性囊腺瘤女子在哈醫大二院被成功救治

女子盆腔巨大腫物直徑達50釐米 多臟器衰竭危在旦夕

近日,年僅31歲的馮女士在哈醫大二院ICU病房度過了人生最為艱難的12天后,終於出院回家了。在這12天中,馮女士和家人經歷了從生到死的絕望,又經歷了從死到生的希望。

女子莫名消瘦、腹脹、呼吸困難 罪魁禍首是盆腹腔的巨大腫物

年僅31歲的馮女士是富錦市的一名普通農民。據馮女士的丈夫介紹,一個月前,馮女士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身體消瘦、腹脹和飲食減少,最初家人認為是天氣變熱後,導致的胃口不好,而身材原本就有些偏胖的馮女士則認為遇到了絕好的減肥機會,並沒有放在心上。不久之後,馮女士晚間睡覺時,總會覺得呼吸困難,甚至無法平躺,隨即還出現了心率過快、血壓過高的症狀。本以為身體皮實,休息後就能好轉,誰知,十幾天後,馮女士的病情不斷加重,除了躺著什麼都不能做。

到當地醫院就診後,檢查結果讓馮女士一家大吃一驚,B超檢查結果顯示馮女士的盆腔內有個直徑約30釐米的巨大腫物,盆腹腔多個臟器受到嚴重擠壓,呼吸時肺臟不能正常舒張,肺部出現繼發感染,心臟和腎臟嚴重受累,出現了明顯的功能障礙,因當地醫療條件有限,患者被緊急轉往哈醫大二院。

罕見20斤卵巢漿液性囊腺瘤女子在哈醫大二院被成功救治

多臟器衰竭患者生命垂危 手術切除腫物是唯一出路

馮女士轉入哈醫大二院ICU病房時,腹內快速生長的巨大腫物已將患者的肚皮高高頂起,像個足月待產的孕婦一樣,同時患者還出現了急性腎衰、心衰、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心包積液等一系列問題,微弱的生命瀕臨在死亡的邊緣。

經過呼吸科、心內科、普外科、婦產科、腎內科、麻醉科等多個科室的專家綜合評估後,認為切除盆腹腔巨大腫物是唯一辦法,而且術者別無選擇,只能在患者生命極度危險的情況下進行,這就意味著醫生要冒著術中患者生命隨時可能終止的巨大風險。

ICU-A區侯桂英醫生介紹,“患者轉入我院的時候,病情十分危重,我們立即給予生命體徵監護,啟動各種治療措施,緊急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血液淨化治療、抗感染和生命支持。但患者體內的腫物生長速度非常快,就像吹氣了一樣,不到5天的時間,肚子就增大了一圈。患者因為多器官衰竭,不能耐受手術,所以要儘快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態。”

“死馬當作活馬醫”放手一搏迎來生的希望 術中抽放囊液可裝滿20個礦泉水瓶

但如此高風險的手術該由誰來做呢?面對如此鮮活和年輕的生命,婦產科主任李佩玲勇敢的接下了任務。經醫務科協調,在多個科室的共同努力、密切協作下,手術及時開展。經驗豐富的麻醉科副主任張瑞芹及其團隊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麻醉,並維持著這個再經不起任何閃失的微弱生命,手術室護士長周麗娟親自配臺。

罕見20斤卵巢漿液性囊腺瘤女子在哈醫大二院被成功救治

術中,李佩玲主任發現患者體內的腫物直徑已經達到了50釐米,幾乎佔據了盆腹腔的全部空間。面對巨大的腫物、複雜而兇險的病情,醫務人員並沒有慌亂,經驗豐富的李佩玲主任當即決定,先將腫物囊腔內的液體抽放,腫瘤體積縮小後再行切除。這個方法簡潔有效,術中共抽放囊液近10000ml。囊液抽放後,李佩玲主任與助手孫樹快速而精準地為患者進行卵巢腫物切除術,出血量僅僅5ml。術後患者轉回ICU病房,經過七天恢復,身體各項指標逐漸轉好,心臟、肺臟等臟器功能逐步恢復,已出院回家。

李佩玲主任介紹,術後的病理結果顯示,患者體內的巨大腫物為卵巢漿液性囊腺瘤,是卵巢良性腫瘤中最為常見的類型之一,發病率約佔全部卵巢腫瘤的25%,任何年齡均可發病,臨床工作中時常遇到,而如此巨大又嚴重危及患者生命的漿液性囊腺瘤,非常罕見。


文|李華虹 徐麗娟

通訊員|王蓓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