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二院完成東北三省首例摺疊式人工玻璃體植入手術

哈醫大二院完成東北三省首例摺疊式人工玻璃體植入手術

近日,哈醫大二院眼科副主任孫大衛教授帶領的團隊為一位嚴重眼外傷患者成功植入摺疊式人工玻璃體,完成了東北三省首例摺疊式人工玻璃體植入手術。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既填補了東北三省地區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又為嚴重眼外傷、硅油依賴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法。據瞭解,這項眼科臨床新技術僅在國內少數幾家醫院開展,哈醫大二院作為人工玻璃體九家臨床試驗單位之一,該手術的成功標誌著該院眼科綜合實力已經走在國內前列。

哈醫大二院完成東北三省首例摺疊式人工玻璃體植入手術

孫大衛教授在為患者手術中

今年57歲的宋先生家住齊齊哈爾市,半年前右眼因意外被鈍器擊傷,受傷後右眼視力完全喪失,在當地醫院進行了眼球破裂傷縫合。一個月後,宋先生因為眼部不適,擔心左眼視力受到影響,便慕名找到了哈醫大二院眼科副主任孫大衛教授。經檢查,孫大衛教授發現患者右眼內大量積血,虹膜和晶體已經完全缺失,多處視網膜脈絡膜破裂並脫出眼球,便及時為宋先生實施了玻璃體切除術,並用硅油填充。術後患者右眼恢復良好,沒有任何感染跡象眼球得以暫時保留,但由於傷勢過重,患者視力沒有明顯改善。

一週前,宋先生因為右眼眼紅、眼痛再次來到哈醫大二院就診。孫大衛教授為他做了詳細的檢查,發現患者殘留視網膜成閉合漏斗狀,眼內硅油與角膜內皮相貼,角膜帶狀變性悄然發生。孫大衛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硅油進入前房,導致患者眼壓增高,繼發青光眼,產生眼紅、眼痛的症狀,使患者非常痛苦。與患者充分溝通後,決定為患者施行摺疊式人工玻璃體植入術,以維持眼球完整結構,避免眼球被摘除,盡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的視力。

4月26日上午,由孫大衛教授主刀,張中宇、李元媛醫生配合,手術進行非常順利。術後第一天,患者視力就已明顯改善,從無光感提高到有光感,光定位確切,完全達到預期效果,患者興奮異常,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

哈醫大二院完成東北三省首例摺疊式人工玻璃體植入手術

術後第一天,孫大衛教授為患者進行眼部檢查

孫大衛教授介紹,哈醫大二院眼科是我國最早開展人工玻璃體植入術臨床試驗的醫院之一,在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的帶領下,科室在人工玻璃體植入術臨床試驗期間做了大量科研工作和臨床研究,為該技術順利應用於臨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該項技術在哈醫大二院的順利開展,意味著東三省嚴重眼外傷和硅油依賴患者又多了一種保留眼球的手術方式,對患者的身體及心理康復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社會價值。

相關鏈接:

人工玻璃體技術,是模擬人自然玻璃體腔形狀設計一個類似於和眼球裡面玻璃體形狀非常吻合的“袋子”,在先期完成玻切手術並將脫離視網膜成功復位的基礎上,將人工玻璃體通過微創切口植入眼內,再通過引流閥將硅油注射到“袋子”裡去,以實現頂壓視網膜的長期穩定,恢復自然玻璃體對眼球形態的維持和支撐功能,同時避免了填充介質(硅油)與眼內組織結構的直接接觸而帶來不良反應。它可長期填充在眼內,解決了玻璃體替代物不能長期停留在眼內、不能長期頂壓視網膜或需反覆手術等問題,更避免患者眼球摘除和義


文|李華虹 徐麗娟

圖片為科室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