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馬克龍就任法國總統後推行改革力度空前,為什麼遇到的阻力並不算大?

我歐必勝


我們先來看看之前法國總統推行社會立法方面改革遭到阻力甚至失敗的案例。

1995年希拉剋(Jacques Chirac)以撫平“社會裂痕”(fracture sociale)為口號當選總統,上臺後由總理朱佩(Alain Juppé)推出的推遲退休年齡、縮減社會保險覆蓋範圍的改革遭到了大規模抗議,最終政府作出重大讓步。而2012年奧朗德以“金融界是最大對手”為口號當選,到2016年他的政府推行起自由化的勞動法改革,放寬解僱條件,加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也遭到了大規模街頭抗議,在議會也遇到了自己黨派部分成員的“反叛”,政府不得不幾次動用特別手段才使法案得以通過。

這些例子中,社會抗議聲浪極大的重要背景都是總統的改革措施和競選時的承諾不同甚至姿態相反,民意沒有準備,因此改革缺乏正當性。而反觀2017年當選的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他的競選綱領裡就包含現在正在進行的各項改革,民意都知道他說要搞自由化改革。馬克龍現在就按著自己的綱領進行改革,反對歸反對,抗議歸抗議,但終究總統就是在執行自己的綱領而已。相比之前說了不幹或者幹相反的事的總統,馬克龍在這點上是被認可的。兌現競選時的改革承諾是馬克龍推行改革最重要的正當性來源。

圖為罷工示威中的法國鐵路員工


此外,如今的法國已經和5年前、10年前、20多年前的法國不同了。經過這麼多年的變化,經歷了經濟危機和失業率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接受法國必須實行自由化改革、提高競爭力。95年大罷工時國家鐵路公司(SNCF)的員工站在最前線,當時民意中支持他們的佔大多數。而今天,當鐵路員工又一次罷工時,多份民調顯示,不支持他們的民眾已經過半。民意本身的演變,是馬克龍得以推行自由化改革的另一大背景。


答題人:宋邁克 歐羅萬象(微信公眾號EuroScope)團隊成員


歐羅萬象


怎麼不大,馬克龍和他的諸多前任一樣,在推動國內改革上遭受了巨大的阻力。法國現在的局面大概是這樣的:人人都知道法國得改,於是選了反建制的馬克龍上臺,而當馬克龍動了他們的奶酪,大家又不樂意了,紛紛揭竿而起,進行抗議,對政府施壓。

先看民調:馬克龍上任一年了,根據法國民調研究機構4月18日的數據,58%的法國民眾對馬克龍執政一年來的表現不滿,其中24%更是“相當不滿”。其中,民眾普遍認為馬克龍在外交事務上表現良好,對其批判主要集中在內政方面,也就是國內改革領域:只有27%的法國民眾支持其勞動法改革,18%支持其對醫療體系的諸項改革措施。67%的民眾更直言,馬克龍的改革只對富人有利。

再看國內對馬克龍改革的具體反應:自馬克龍上任以來,反對其國內改革的浪潮就一直此起彼伏。近期更尤為劇烈:為反對馬克龍國內改革措施,4月19日,法國各地共進行了130餘起的遊行示威活動。鐵路、能源、學校、郵局、媒體領域更集體大罷工,不斷對馬克龍施壓。巴黎著名景點凡爾賽宮也受到罷工波及,於當日被迫關閉。連馬克龍的母校巴黎政治學院也出現反對馬克龍改革的聲音,70多名學生“和平佔領”總部主樓,以示抗議。

但確實,馬克龍受到的阻力遠小於其幾個前任,這一方面是因為馬克龍在競選期間就將各項改革措施攤在桌面上,增加了改革的合法性。另方面,經過近年來的失敗案例,法國人也逐漸意識上,想要恢復“法蘭西榮光”,就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因此法國民眾也願意給予馬克龍一定的支持。當然,支持總統國內改革的基本條件是,這個改革不能損害我自身的利益,否則我將要堅決捍衛到底。


希爾維


那為什麼馬克龍還要步其後塵呢?因為這項改革的核心是保護企業在用工的自主性,削弱工會組織在企業的影響力,賦予企業僱主在僱傭和解僱員工上有更多的靈活性,以降低企業的成本。提高法國企業的競爭力。
但這項改革明顯不符合勞動者的利益,很多法國家庭的生活水準都會直接受到影響,所以爆發大罷工也就在所難免了,這事還不算完,繼去年大罷工後,在2018年4月3日,法國鐵路工會又掀起了新一輪大罷工,工會號召實行“罷工兩天,工作三天”的形式,舉行6個月的長線罷工,服務,能源等行業工會也積極組織參與其中。

據報道,馬克龍因勞動法改革這一舉動,在民眾中的支持率已不到4成,這將直接影響法國上層社會和企業家的代言人馬克龍的政治前途,和引起法國政壇的動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