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用外語更方便洩憤

用外語更方便洩憤

Credit:HW

之前有一個出租車司機在路上把我(作者)給別了,我毫不猶豫地就開始噴他,只不過是用西班牙語。我本身母語是英語,成年之後學了西班牙語,那其實英語應該是我更容易說出口的語言。但我還是脫口而出墨西哥口音的西班牙語,還比劃著罵了人家一通。

大多數人會知道在這樣的情景中讓自己的情緒主導自己是什麼感覺,但為什麼用非母語發洩往往容易得多?正如大多數外語學習者所體會到的,任何粗鄙之語都很容易用第二種語言表達,甚至可以拿來開玩笑。雖然我不會在我奶奶的面前用英語大罵特罵,但用西班牙語,我就可以為所欲為。

順便提一句,有一個科學解釋,為什麼我們經常能在外語中表現出更明顯的情感分離。儘管這種分離可以使我們更容易說出相當令人厭惡的東西,但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它可以影響我們對道德的看法。

語言塑造了我們的大腦

與遺傳因素一同,我們的大腦由經驗塑造而成,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通過語言體驗了很多事物。多年沉浸在我們的母語中,我們深入瞭解它在某些人群和特定環境中的使用方式。例如,我們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以及什麼時候不適合說什麼話。當我們對老闆感到不滿時,我們可能做做鬼臉;當我們試圖吸引伴侶時,我們可以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無論討論禁忌話題、發誓,甚至是聆聽某些音樂的時候,語言都會在不易察覺的情況下暗示,使你情緒反應加劇。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母語和我們的情緒編織在一起,使得各類言辭表達出更強烈的感情,而這正是我們的大腦通過大量的經驗所形成的。

隨後,我們的經驗影響了我們負責控制和調節情緒的大腦區域(如島葉皮層和杏仁核)的神經通路的發展。我們的經驗也有助於塑造前額皮質,除了調節衝動控制和情緒外,它還是許多高階認知能力的基礎,如推理和決策。

這些過程的結合使情感和決策密不可分。鑑於語言在我們日常經歷中的普遍作用,以及它在情感和理性之間的共同聯繫,它也容易影響我們的行為。但是非母語呢?

非原生性的加成也不一定總有幫助……

不幸的是,我們會根據潛在的、自動和非常情緒化的反應做出大部分決定。主要負責情緒的大腦部分比更理性的皮質區域響應更快。然而,總的來說,情緒與理性一致。這兩個概念的二分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它們是密不可分的。

為了理解這個觀點,請考慮以下問題:你是否會為了拯救別人的生命而活成一個完全的陌生人?大多數人表示,他們會這樣做,因為這是大善,而結束別人的生命無疑會促成一種沉重的情緒反應。畢竟,殺戮違反了我們許多道德直覺。

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揭示了破壞理性與情感合作的因素。面對道德問題 - 選擇是否殺死一個陌生人以挽救許多人 - 研究發現,當他們的第二語言出現困境時,與更熟練掌握第二語言或母語人士相比,不熟練掌握這門外語的人士更可能決定殺死一個陌生人。有趣的是,當殺人方式更具象的時候,這種外語效果更強烈,比如將某人從人行天橋上推下來,而不是拉開開關來轉移迎面而來的火車。

許多使用外語的經歷並不像母語那樣情緒化,所以研究者將上述結果歸因於說話者與第二語言之間的情緒反應減少。其結果是,決策過程是一個更慢、更審慎的成本效益判斷。換句話說,用外語做出的決定並不像用母語所做的那樣容易產生情緒上的偏差。

誠然,我們的雙語使用環境並非完全由諸如研究中的課堂學習者組成,雙語體驗也不是同質的。事實上,許多雙語者確實與他們掌握的外語有深層次的聯繫。儘管如此,很明顯,雙語能夠比餐桌禮儀帶來更廣泛的影響。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我們許多人可能會發現我們以非母語做出重要決定。無論是拯救生命還是投票選舉下一屆政府官員,意識到激勵我們做出決定的諸多因素都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加健全的判斷。

雙語的力量或許不如居委會大媽厲害,但下次你用外語噴人的時候,請記住,外語能幫你給你的理性與感性建立起新的聯繫,嗷,也有可能解除,看你學得好不好了

[HW:我會中英德,日語也會一點點,雖然很少噴人,但想噴人的時候還是用對方能明白的語言來講,殺傷力更大才對]

本文譯自 popsci,由譯者 HW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