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寶寶發燒“抽筋”了怎麼辦?家長需要知道哪些知識?

近來流感爆發,高燒不退的孩子,越來越多。不少擔心孩子燒壞腦子的父母,開始慌了。孩子發燒最怕抽筋,抽筋就怕抽壞腦子,由於對熱性驚厥的擔心,許多家長對發燒充滿恐懼,以至於孩子一發燒,心裡充滿了各種疑問與擔心。

“寶寶發燒抽筋了,怎麼辦?”

“是不是發燒會把腦子燒壞?”

“給寶寶吃退燒藥積極退燒,可以預防熱性驚厥嗎?”

在日常門診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心急如焚的家長諮詢這樣的問題。

熱性驚厥到底是一種什麼病,會不會影響到寶寶的大腦發育呢?孩子熱性驚厥,家長該如何應對呢?關於熱性驚厥,家長們需要知道哪些?

寶寶發燒“抽筋”了怎麼辦?家長需要知道哪些知識?

一、什麼是熱性驚厥?

熱性驚厥是指寶寶體溫在38℃以上突然產生的全身性或局部的抽筋、抽搐,一般多伴隨短暫的意識喪失,持續時間短。常見於6個月到5歲的寶寶,每100個孩子裡大約有4個孩子會遇到熱性驚厥。

二、熱性驚厥的具體表現

主要表現為:四肢痙攣或抽動、牙關緊閉、雙眼上翻凝視、面色發青、口吐白沫等情況出現,可伴隨短暫的意識喪失。抽搐通常在數分鐘內緩解,緩解後寶寶會感覺疲勞、易犯困。

三、熱性驚厥會把腦子燒壞了嗎?

熱性驚厥看起來令人恐懼,然而,他們不會造成持久的損害。短暫的驚厥發作是一種良性無害的發作,絕大部分不對孩子造成傷害,也不會損傷腦子,長大了學習也不會比別的孩子差。

如果孩子在發熱開始後的24小時內只出現一次抽搐,且全身抽搐在5分鐘內結束,恢復後一切正常,家長們就不必過於擔心。但如果在發熱的過程中有不止一次的抽搐,且驚厥發作的時間超過15分鐘,或抽搐只涉及身體的一部分,或抽搐之後無法完全恢復正常狀態,需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症狀體徵,結合腦電圖、腰穿等檢查,判斷是單純的熱性驚厥,或者還有其他問題。

寶寶發燒“抽筋”了怎麼辦?家長需要知道哪些知識?

四、寶寶熱性驚厥,家長如何應對?

孩子一旦在家中發生熱性驚厥,家長需保持鎮靜,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孩子。熱性驚厥的具體處理方法:

1.確認環境安全

確保孩子周圍環境安全,移除周圍障礙物及尖銳的危險物品,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孩子放到地板上,注意鋪上墊子之類的,只有在周圍環境不安全時才可以移動孩子。

2.讓孩子側躺

解松衣物,幫助散熱,讓孩子側臥,左右都可以,因為驚厥時會有口腔分泌物或者嘔吐,寶寶側臥可以避免分泌物誤吸入氣管,導致寶寶窒息。

3.保持呼吸道通暢

保持呼吸道通暢並及時清理口鼻嘔吐物或粘液,以防嘴裡的分泌物誤吸入氣管。

4.熱性驚厥史

有熱性驚厥史的寶寶,家長要更加註意寶寶發熱時的退熱護理,體溫上升到38.5℃的時候,就可以服用美林或者對乙酰氨基酚退熱。

5.記錄驚厥的時間和情況

記錄好孩子出現驚厥的時間和情況,最好用手機攝像,記錄下抽搐發作時的表現,這些都有助於醫生判斷孩子的病情。

6.及時就醫

如果寶寶驚厥發作時間大於5分鐘,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或撥打120急救電話,無論是不是熱性驚厥,等孩子穩定下來都帶去醫院就診,讓醫生評估下是否是熱性驚厥,需不需要進一步檢查。

寶寶發燒“抽筋”了怎麼辦?家長需要知道哪些知識?

五、高熱驚厥處理注意事項

1.小兒抽搐一般不會咬傷自己,即便咬傷也會很快癒合,所以不要強行往寶寶嘴裡塞進勺子、手指、棉籤等,這樣做不但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而且會增加異物落入氣道引起窒息的風險。

2.不要掐人中,不要掐虎口,這樣做只能損傷到皮膚,無法起到止抽的作用。

3.寶寶抽搐時,不要試圖使用束縛的方式停止孩子抽搐,不要搖晃孩子,更不要強按或捆綁他的身體。

4.警惕熱性驚厥復發:首次發作後,複發率為30%—40%,多在1年內復發;2次發作後,複發率為50%。具備高危因素越多,複發率越高。

復發的高危因素有:

  • 發病年齡小於18個月

  • 一級親屬有熱性驚厥病史

  • 首次熱性驚厥發熱程度較低

  • 首次熱性驚厥在同一次熱程中發作2次以上

寶寶發燒“抽筋”了怎麼辦?家長需要知道哪些知識?

六、熱性驚厥可以預防嗎?

實際上是沒有辦法預防,一有發熱跡象就使用退熱藥物不會減少熱性驚厥的複發率。

《熱性驚厥診斷治療與管理專家共識(2016)》其中說明“退熱藥不能防止熱性驚厥發作,也不會降低熱性驚厥復發的風險,而且退熱藥物有相應的不良反應,應按常規使用退熱藥物,不應過分積極。”

沒辦法預防驚厥,並非表示不要吃退燒藥,孩子的退熱護理,還是要依據正常的處理方式。觀察孩子的精神情況,如果需要退燒要選用合適的退燒藥,按照要求間隔服用。

雨滴醫生溫馨提示:

因此高熱驚厥雖然看上去“恐怖”,其實是一種發生率並不算高的疾病。大部分情況下也不需要擔心後遺症,它會隨著孩子逐步發育成熟而消失。當孩子發生驚厥時,家長千萬不要慌張,而是需要科學冷靜地對待,“熱性驚厥”也沒那麼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