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马云: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盘活人才的机制!(附薪酬设计案例)

民营企业为何招不到人才?

这几年民企从劳工荒到人才荒,根源是什么?

1、一家企业,如果留不住人,又怎么招得到人呢?

2、一家企业,没有好的人才经营和激励,现有员工收入不高,又如何吸引有更高收入期待的人才?

3、一家企业,如果只有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怎么行,人才招聘的触点应该延伸到更多的岗位。

4、一家企业,如果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招聘,还只是拿死工资、固定薪酬,招聘的动力在哪里?

马云: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盘活人才的机制!(附薪酬设计案例)

传统的薪酬机制会让优秀的人才离开,混日子的人留下

1.固定工资

  • 员工的工作结果与工资没有任何的关系,那么工作的执行也完全依靠员工的责任感
  • 一旦公司内部有一个人觉得工资低,公司吝啬,那么这种想法很容易在全公司扩散,从而造成一种消极工作的氛围
  • 做的多的员工跟做的少的员工拿的一样,那么做的多的员工一定会心里不平衡,这样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跟做的少的员工一样混日子,要么离职
  • 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老板必须加薪,但是加薪之后并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增加企业成本

2.底薪+提成

  • 员工关注的只有营业额,至于费用成本这些与公司利益相关的其他因素,员工不会关心
  • 只有少部分员工拿到的薪资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员工拿到的薪资较低
  • 一旦在其他地方底薪或者是提成点稍微高那么一点,员工就很容易离职
  • 如果大环境下业绩一般,那么公司内部工作氛围就会萎靡不振,员工很容易丧失信心
马云: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盘活人才的机制!(附薪酬设计案例)

马云曾经说过,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有好的机制,让员工变得更好,不好的机制会让员工变坏。

那么,怎样设计薪酬模式才能激发员工的斗志,让他为自己拼命地干?同时还不增加企业的成本?

用利益来统一员工的思维,实现薪酬=工作量=价值+产值,让员工为自己而做,多劳多得,不让雷锋吃亏,雷锋也要是富裕的,这样人人才想当雷锋。

马云: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盘活人才的机制!(附薪酬设计案例)

我推荐:激励KSF薪酬绩效增值加薪模式:一种员工和企业共赢的薪酬分配模式

KSF模式的激励性体现在:

  1. 员工加薪有6-8个渠道,也意味着员工可以多方面为企业创造价值
  2. 员工加薪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干的越好,便拿的越多
  3. 员工拿的越多,也说明企业利润越高,不会增加企业成本
  4. 员工和老板共同经营企业,解放了老板的同时,员工对于公司的信赖感大大增强
马云: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盘活人才的机制!(附薪酬设计案例)

本文所讲的:激励性KSF、积分式管理模式实操内容及案例,来自《绩效核能》一书,想深入学习的,建议点击以下链接购买!书内附数十个行业案例,送独家视频学习资料。


案例分析:

李经理是一家餐饮连锁店的店长,底薪5000,加上销售额提成每个月八千的样子。

自去年年初开始,门店销售额每况愈下,李经理的工资自然也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员工努力得不到结果,心态也发生了改变,不少员工已经离职,现有员工大多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即使他本人再拼命,也没法扭转形势,因此有了离职的打算。

去年年底的时候,老板找到了我们,让我们帮忙设计KSF薪酬方案:

马云: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盘活人才的机制!(附薪酬设计案例)

在KSF的薪酬模式下,李经理的薪资有了哪些改变呢?

1、加薪方式从单一的销售额变为与门店利益有关的8个指标

除销售额外,门店毛利率、人创销售、客户满意度等等,都成为李经理的加薪方式

2、加薪标准降低

之前要获得加薪,李经理只能提高销售额,但在大环境影响下,李经理能做的是非常有限的。

现在我们在每个指标上选定了一个平衡点,对李经理来说,这个平衡点是不难达到的,只要他做到了,就能获得加薪。

对公司来说,达到平衡点就意味着比过去做的好,因此不会增加成本负担。

3、加薪方案更加具体

  • 销售额每增加400元,奖励1.5元,每减少400元,少发1.5元;
  • 毛利率每多0.1%,奖励7元,每少0.1%,少发7元;
  • 人创销售,每多55,奖励4元,每少55,少发4元;
  • ...

实行KSF方案之后,

1、李经理本人更有动力了,在培训员工、节约成本上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2、门店员工流失减少,员工积极性大幅增加。

3、餐厅销售额虽没有大幅改变,但由于成本费用减少,人效提升,餐厅利润反而上升了20%。

总结:

薪酬的空间某种程度上就是员工价值的空间。企业要想发挥员工最大价值,一定要建立好的薪酬激励机制,让员工为自己加薪!

对此,您有更好的建议和看法? 欢迎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