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未來有沒有可能將核反應堆做成內燃機?

天際雪


那要看技術發展到什麼程度,所謂內燃機,就是利用液體燃料與空氣的反應釋放出高溫與高壓,從而驅動內燃機的活塞,將液體燃料內部存儲的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想要知道能不能將核反應堆製作成內燃機,或者利用核燃料作為內燃機的燃料,通過對內燃機特性與核反應堆特性的分析便可以知道。


1:根據使用環境的不同,內燃機可以分為很多種,比如汽油機,柴油機等,之所以有這些分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各種化學燃料燃燒相同的量所釋放的熱量不同,除了內燃機的氣缸個數不同以外,化學燃料也是影響內燃機馬力的一個因素;燃料所釋放的能量在整個系統內遵循熱力學定律,整個過程屬於化學變化,且燃燒產生的氣體對環境沒有輻射,多餘的氣體可以被綠色植物吸收;


2:而核燃料就不同了,雖然只需要一丁點核燃料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先不說怎樣存儲這些燃料而不發生洩露,最重要的是核反應之後的廢料處理問題,因為不可能像普通內燃機那樣直接排出來,也就是說利用核反應堆來製作的內燃機,向外輸出的只有機械能和散失的熱量,不能有氣體排出,想象一下一旦有氣體排出來,就相當於核洩露,那麼這時你還敢開著汽車在路上行駛嗎?

3:普通汽車就算是發生漏油,運氣好的話可能人車安全,運氣不好的話就是汽車爆炸;而如果換做是核反應內燃機就不是爆炸那麼簡單了,沒有發生還好,一旦發生事故,波及的範圍就比汽油要大得多,因為這是會讓人產生基因突變的射線,人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致命的影響,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所以技術沒有到絕對成熟的那一步,這種類型的內燃機是不敢輕易嘗試的;



你也可以想想,現在用來發電的核反應堆都是修建在遠離住宅區的地方,還要加上厚厚的鋼筋混凝土牆,且沒有移動,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如果製造出了核反應內燃機,並且投入到使用,就相當於人人都在公路上抱著一個小型核彈到處跑。雖然如此,但是人類的智慧是無限的,總有辦法能解決這些問題,那就要看人類發展速度夠不夠快了。


恆星之力


國外有核動力汽車,但還處在概念階段。現在的鈾鈈燃料反應堆肯定不適合替代內燃機作為汽車動力,雖然低濃縮鈾不會發生核爆炸,但鈾鈈燃料密封不當的話,洩露出去輻射太大,除非密封成飛機上黑匣子那種形式,才能保證飛機墜毀和汽車撞擊產生的高溫高衝擊不會破壞反應堆結構,不發生核物質洩露。國外亮相的幾款核動力汽車估計都是採用這種密封結構。

正在研究當中的低輻射反應堆倒可以考慮作為汽車和飛機動力,比如釷鹽反應堆,輻射性遠低於鈾,幾乎不需屏蔽。再比如聚變反應堆,可以做到零輻射,而且安全性極高,因為聚變需要幾千萬度高溫極高壓力,任何故障都會導致壓力無法維持,溫度下降聚變立刻停止。但這些技術還需要10-20年才能成熟。


軍迷愛軍


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實踐證明了一句話是非常正確的,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什Ill是做不到的”當今世界人們對核能的開發運用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然而核能作為一種新型能源,有它的獨特性,這種特性是人類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發明的和化石燃料所元法比擬的,人們正是利用了它的這種特殊性,將核原材料製成原子彈用於戰爭,人類也從它爆炸產生的巨大威力,充份的認識到了核能的危害和所蘊藏能量。核能更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讓方圓百里寸草不生,也可以讓巨輪在大海中破浪前行,可以使城市燈火輝煌,和平利用核能讓它為人類服務,將核反應堆做成內燃機?這是概念問題,我們應該在瞭解內燃機做功的原理,兩種做功的形式是不同的,所以說核反應堆是做不成內燃機的,內燃機做功時所輸出的功率是可控的,而核反應堆所產生的能量,人們還無法做到像操控內燃機一樣隨意的控制,兩者有本質的區別,不可能將反應做成內燃機,只能以自身的特性存在,形式不同而做功後輸出動力是相同的,為什麼非要把驢唇安在馬的嘴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