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在南方定居的北方人很多,北方定居的南方人卻很少?

是誰矇蔽我雙眼


南北人口流動差距大,更多流向到南方。這種情況的確真實存在。

原來也有想過這個問題,現在想來還是有以下幾點吧!

城市經濟發展水平

高精尖人才很多選擇到南方地區就業,特別是沿海城市的發展更加迅猛。大量高技術人才的流入,給城市的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進步。使城市的發展水平極大程度得到提高。更多的人選擇到南方城市展示自己的能力。




國家優惠政策

1978年以後,國家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在追求整體發展速度與效益的方針指導下,國家投資和佈局的重點大幅度向原有基礎條件較好、投資能力較強、投資環境優越的東部地區傾斜。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的政策梯度明顯。促進東部地區的大力發展。刺激企業管理人員的流入。

氣候寒冷

北方地區緯度較高,四季更加分明,冬季隨緯度的增高而變得更長。冬天的漫長會讓身體產生不適,居住的慾望減少;減少外出的機會。氣候的乾燥,對呼吸系統危害也大。南方氣候宜人,適宜居住。

溫度低,對農業來說,每年只能有一季或兩季的種植莊稼時間。農業的收入減少,消費水平減少,不能刺激消費,消費發展不起來,生產水平也滯後,使整個社會經濟大循環都減速,致使地區的落後。

環境、空氣質量

早期對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城市的邊緣化發展,更減少了綠色植物的覆蓋率;土地的過度開發,都加重了環境的負擔。

城市發展也誕生了科技附屬產品,每家都有幾種家用電器,特別是汽車,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車尾氣大量排放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嚴重汙染了空氣。

北方地區氣候寒冷,冬季供暖期較長,煤的需求量較大;農民燃燒秸稈,都會產生大量PM2.5,形成霧霾天氣,空氣質量不佳。



消費水平高,工資水平低

上述因素導致農民富裕不起來,整體消費和生產水平都低。

“南輕北重、東輕西重”的格局,北部地區的老工業歷史問題嚴重,政府負擔重,生產力發展滯後。

或許就是整體生產和消費的能力低,員工工資水平也低,很多人選擇到南方發達城市發展,增加待遇。


Teresa574


我本人就是在南方定居的北方人。我出生在山東,求學在北京,工作在廣州。我身邊確實有很多北方人在廣州定居。至於在海南島定居的北方人那就更多了。大家當然都知道這裡幾乎已經被瑞典人佔領了,甚至連哈爾濱市公安局都要在三亞設立警務站了。



逃離北方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理由有:南方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相比北方是普遍高一些,人際關係簡單一些,個人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的自由度和獨立性也高一些。


不僅高學歷的北方人被南方吸引。以廣州的出租車行業為例,一大半出租車司機都是河南人。這些河南司機普遍願意來廣州淘金的原因,主要是認為廣州的就業機會太多了,遠遠超過河南老家。



另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氣候問題。據媒體報道,受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每年春秋、冬季在海南省生活、居住的黑龍江戶籍人員達30多萬人,並且以老年人居多。


再加上近年來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也在促使不少北方人向南方遷移。北方的空氣汙染問題比南方嚴重很多。廣東、海南等地的空氣清潔,已經成為南方吸引人才的重要軟實力。


就我身邊的朋友來說,最近兩年已經好幾位放棄了北京的工作,跳槽來深圳了,他們來南方最主要的出發點就是希望為孩子找一個空氣好點的城市。



最近幾年,隨著以GDP為首的各種城市數據排名席捲而來。其實大可不必這麼麻煩,一個地區究竟是否被大家看好,人才吸引力最具說明力,通過人口淨流入(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就可以最直觀的體現。


最後,作為北方人我必須想說的是,中國的北方的確是在沒落了,中國的未來還是在南方。


李明波論中東


我丈夫就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定居的。將近十年了,現在生活在廣西北海,在這邊買房,在這邊一點一點的重新打拼,直到現在生活逐漸穩定。我是地道的南方人,跟他結婚也將近四年了。之前都沒有跟他回過東北老家,今年4月第一次跟他回老家小縣城住了半個月,也跟他去看了他原來工作過的國有水電站廠,他說原來這個水電廠鼎盛時期有員工600多人,我一看這水電廠這麼小,十幾個人足以維持這個廠的基本運作,怎麼會有600多人在這幹活呢,他說大家上班都沒事幹,國有企業上班等著下班,愛幹不幹,反正工資差不多,勉強維持著基本生活,然後就是穩定。老公畢業後開始工作就一直在這廠裡一呆就呆了很多年,直到2009年家庭發生變故,也許是想出來散散心,也許是對這樣一眼看到頭的生活毫無希望,朋友邀請來廣西北海玩,來後才發現是騙來做傳銷的,老公沒做堅決離開了那個組織,然後到處走走看看卻喜歡上這個海邊城市。那時這邊的房價剛剛起來,城市發展擴建一切欣欣向榮,他最終下定決心辦理內退出來了,於是在這邊學習幹起了裝修,邊做邊學直到現在相對穩定下來。老公總跟老家的同學同事打電話,跟他們說這邊日新月異的發展,邀請他們來這邊走走看看,新的市場,新的活力,比起東北老家機會多得多。說了這麼多,總的來說,南方眾多城市的市場經濟活力是比北方要強的,北方基本都是陳舊的老工業國有企業,大家掙的都是基本工資,幹多幹少都差不多,沒有收入變化的鼓勵就沒有動力,而南方的廣大市場,只要你肯幹,機會很多,市場經濟,肯思考加上積極肯幹決定了你的收入。還有,南方也沒有北方漫長的下雪冬天,雖然也冷,但是在外邊工作的時間不會受到季節限制。這些都是南方比北方更有發展優勢的地方。


所看所想


我楊角風的回答一般與眾不同,換種視角看待這件事,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我再從經濟和文化談,顯得重複了,所以我就回答幾點,比較另類,忘博君一笑!

1、妹子

南北方的區別是必須要提妹子的。這就不用解釋了,南方的妹子小巧玲瓏,溫柔體貼,當然不是說北方的美女少,最重要的在於衣著!

在北方一年中大部分時間看妹子,都只看到一個球,對,一個球,一條腿!

在南方一年中大部分時間看妹子,都能看到兩個球,對,兩個球,兩條腿!

看懂的,自動去面壁……

北方人少(我所謂的北方指東三省那裡)南方人多,尤其是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來了南方就不捨得回去了!

這絕對算一條理由!

2、何為南方北方?

還是要解釋一下何為南方北方吧:

有人說黃河以南就是南方,黃河以北就是北方。顯然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因為題主也說了,河南也屬於北方!

那麼是不是長江以南就是南方,長江以北就是北方呢?

但這是民間的說法,其實也不科學,真正的區分是秦嶺淮河。這是根據氣候來劃分的,秦嶺擋住氣流,導致南北差異大。而且在古代,尤其是涉及到南北兩個國家對峙時,往往也是以淮河為界,這樣導致兩邊的文化、經濟、語言、食物、民俗等等的不同!

有人出來反對了,是誰呢?是廣東,因為在他們眼中,他們以北都是北方……

3、必須提到身高

大家不要噴我,實話實說,平均身高的話,確實是北方人要高一些,南方人到北方以後,小身板無法跟北方大漢抗衡。

而北方人到了南方,有一定概率變成壯漢,比如小編楊角風,在北方普通的身高,到了這邊就成了巨人,以前很少聽到有人誇身高,到這邊反而成了身高的人!

我們中國人,尤其是男人,比較忌諱的一件事,就是被人談論身高,這跟國情有關,就像自古以來我們稱呼日本人為小日本,可見這種觀念多麼的根深蒂固,並且帶有略微的鄙視!

(聲明:楊角風絕對沒有一絲嘲笑的意味,我反而要抨擊這種情況!)

所以也就造成了,南方人不太願意去北方,北方人反而願意來南方……

4、食物的差距

雖然有時候在南方也是不適應這種飲食,但是明顯的,在南方食物的選擇太多了,而北方相對就單調的可憐!

比如小編楊角風曾經去過最北方,冬天除了肉還是肉,各種各樣的肉,要麼燉,要麼烤,要麼涮……且都是大盆的,吃起來是爽!

而南方就比較精緻,活的也比較小資,分量少,但是樣數多,兩邊一對比,還是南方的飲食更合理一些!

而且水果也多,要知道很多熱帶水果是很難運到北方的,小編楊角風小時候哪裡吃過荔枝、芒果、榴蓮等等,當然也可能跟經濟基礎有關,更大的原因在於那時候的運輸水平根本無法大量運輸這種水果。

而到了南方,我吃過太多的第一次了,吃爽了以後,也不願意回北方了,水果也死貴死貴的,除了蘋果、梨等北方可以長的水果!

還有就是海鮮,這個必須要提一下,這就很容易理解了,作為愛吃的貨,還是南方好啊!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經濟發展不均衡,北方工作難找,南方要好找的多,這樣導致很多大學畢業生或者打工者都來到了珠三角和長三角,一旦紮根,又會引來七大姑八大姨投奔,這樣也就紮根南方了!

文化也不太同,北方辦事一般找關係,不然很難辦,南方的辦事效率要遠遠高於北方,當然也跟地區財政和人員有關,總之我在南方待著,只要依章辦事便可!

其他的大家的回答都比較詳細了,就不補充了!

我叫楊角風,換一種視角看世界,喜歡就關注吧!也可關注我公眾號:楊角風發作!更多精彩等著你發現!


楊角風發作


說到北方,其實我自己是很喜歡北方的,尤其是覺得北方人的豪邁跟有趣特別吸引人,總覺得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到北方旅遊一次。不過喜歡歸喜歡、嚮往歸向往,若真給我一個可以定居北方的機會,我想我是會拒絕的。

這也就跟目前存在的一個現象有關,即在南方定居的北方人很多,而在北方定居的南方人卻是少之又少。其實仔細一想,這現象的存在也是有其合理之處的。

1.經濟發展

俗話說的話,“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也就是說,現在的人們無論是定居還是工作都想去到經濟更發達的地方。而南方地區的經濟顯然比北方要發達許多,南方部分城市已然成為了我國數一數二的繁華都市,經濟發展速度之快令人感嘆。

而北方城市的經濟也在發展中,但是比起南方城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樣也就有許多的北方人會更想去南方城市生活,無論是市場還是工作機會,南方城市都成為不錯的選擇。

2.生存環境

北方一直都被冠以“冷”這個字,提到北方,人們可能第一印象就是那是氣候全年偏低的地方。再加上近幾年來,北方城市的空氣汙染指數不斷升高,許多的南方人對於居住在北方就更加望而生畏了,不僅是畏寒更是畏空氣質量。

南方城市一年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四級氣候變化明顯,而且南方大部分地區空氣質量好,相比起來也是更加適宜人類居住。

3.風土人情

每個地方都有屬於它的風土人情,北方人豪邁,南方人委婉。當北方人來到南方後,他們的豪邁果敢是十分吸引人的,也是能比較迅速地融入到我們南方的風俗中。


相較而言,南方人去到北方後,因為委婉靦腆的性格反而很難較快的適應北方的習俗。所以風土人情的差異也是決定這一現象很大的一個因素。

其實,無論南方北方,既然存在著差異,那必然有各自的優勢。北方人南方人的相互往來,既是文化多樣性的交融也是生活多樣性的交流。


——END——

針對定居南方還是北方,你有什麼更多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我自己長期在南方工作和生活,確實感覺到很多北方人願意在南方定居。比較重要的理由有:南方普遍地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一些,人際關係簡單一些,個人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的自由度和獨立性也高一些。

前不久在北方一個城市開會,閒聊中朋友說了一件事,就是在北方某些地區,省管縣的體制改革很難推動。所謂省管縣涉及到財政撥款方式的改變。以前省政府先把一大筆財政撥款給到地級市,然後地級市再往下把款項撥到所管轄的縣。由於中間要經過“市”這一道門檻,縣的獨立性就很小。錢可能來得很慢,經常會有剋扣;縣裡想發展個什麼項目,常常要先服從市政府的全盤考慮。很多時候,市並沒有把自己的好處輻射給縣,反而會抽取甚至吸乾縣的資源。省管縣就是要改變這種局面,省裡把財政的錢直接撥給縣,省掉了中間環節。有了錢做保證,縣一級的獨立自主性就會加強。

在我所在的珠江三角洲,縣級政府普遍歡迎省管縣,特別是那些比較富裕的縣,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可以更加自主。但是按我朋友所說的,北方地區的有些縣官們卻不喜歡這樣。理由很奇特,也很簡單。就是他們跟市裡的官員混得更熟,地理上是接近的,人情上是抱團的。想搞什麼項目,可以找市裡熟悉的官員,憑人情關係搞定。如果省管縣了,要跟省裡打交道,對他們就不方便。一來人不熟,二來省級政府裡也更強調按章辦事。

以上只是閒聊中談到的南北風氣的比較,細節上不一定都準確。但確實說明一種普遍的認知,北方的官場上,至少在比較基層的一級中,更盛行人情關係和抱團。而在南方,則不那麼看重過分熱情的抱團,比較願意把人際關係搞簡單一些,大多數時候,照章辦事走程序,事情反而更順利。

我自己一直在廣東,可能有偏愛,不便評價哪邊好壞。很多時候這也是一種生活趣味的不同。有人喜歡北方的熱情如火,豪爽大方,覺得南方人情淡漠,格局不大,沒勁。不過我接觸過很多在這裡定居的北方人,甚至做過一點小小調查,可以非常肯定地說,人際關係簡單一些,是南方的吸引力或者叫“軟實力”。很多並非在大城市的基層公務員跟我說,回到北方老家(通常是指小地方),那裡還是熟人社會,辦一點常規小事都要搞關係、託人情,實在是受不了。不如這邊好,凡是能按程序辦的事情,就按程序辦,生活更輕鬆。

可見經濟富裕程度雖然很重要,但肯定不是唯一的。很多人非常希望大環境是制度健全的,規範化的,比較有確定性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個人生活的自由度和隨意性要大一些,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不必天天想著跟誰搞關係或者看誰的眼色。我個人覺得,南方更加有這種氛圍。


郭巍青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經濟。我是北方人,在廣州十幾年了,思鄉情與日劇增。不是不想回,而是迫不得已,究其原因歸納兩點。

一就業環境,這就不用多說了,南方經濟大大優於北方,無論你是打工、創業、還是就業機會都遠遠優於北方。比如在我的老家,如果你能找個五險一金的工作,哪怕工資兩三千的工資都不敢換工作,就算生活成本低,這點錢也不夠養家餬口的。反過來在南方,只要你肯幹,就算擺地攤月入過萬也是很輕鬆的,我就認識一個在我們寫字樓收垃圾的,廣州兩套房,當我聽到這以後,心裡萬馬奔騰。當然,這些人只是來廣州早,但是這種早期來廣州創業的北方人要麼發財了,要麼買房了。所以生活壓力不大,收入高,也就定居下來。反觀我們80、90後外來人,真的沒有定居的心情,要不是回家沒有好工作,早就回家了。

二在大城市打拼,有房有車,但是生活壓力大,想回家但是又要考慮小孩的教育問題不得不留在大城市的也很多。現在和我周邊朋友聊天,大部分都是說壓力大啊,城市生活辛苦啊什麼的。現在大城市工作,稍好點的工作基本上是加班拼出來的,再加上堵車、消費成本高,人流密集,造成了幸福感普遍偏低。到是外地人來了以後說還是大城市好啊,但是他門們體會不到上下班三個小時是什麼感覺,一天三餐吃快餐是什麼感覺,不懂的別人在瀟灑自己在加班是什麼感覺。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應屆畢業生多選擇在二三線城市就業的原因,好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當然還有很多北方人願意留在南方,多數是混的相當好的,還有一部分是過來養老的。總之生活所迫的還是不少,像我這種退伍留在南方,又沒什麼一技之長,回到家又要從頭開始的是想回不敢回。說的對不對多包涵,如果有跟我一樣的就只能說同命相連了。


傳說27691955


我十四年前就在東北的瀋陽和鐵嶺待過,2004年8月底到達瀋陽,在瀋陽的第一感覺就是比我老家福建涼爽很多,八月的瀋陽已經隱隱有秋天將來的感覺,白天感覺略熱,但溫度剛好不高也不低,很舒服,進入九月就不一樣了,晚上開始需要蓋被子睡覺,早晚溫差開始變大,東北的秋天比南方來的早的多。

那一年應該是在十月低還是十一月初瀋陽就開始下雪了,起初下的是毛毛雪,到十一月初動身前往鐵嶺時雪已經越下越大,對於我這個第一次來北方的南方人來說,東北的冬天真的很可怕,不管是下雪或雪化都是一種煎熬,太特麼冷了,十一月初到鐵嶺後雪還是經常下,在鐵嶺龍首山爬一次山全身被雪花包成個雪人,這是我對北方的初次印象,夏短冬長,進入十月就開始冷了。



北方的主食大同小異,基本上三餐純吃米飯的少,我在河南吃的多的是燴麵和大饅頭,在東北就是大蔥配貼鍋餅,很少吃米飯,街上也鮮有像南方那樣的以米飯為主食的快餐店,北方人炒菜重油,而且分量足,下館子經濟實惠又划算,但經常吃不完最後還是浪費了。



中國經濟自北向南轉移已成常態,北方經濟從建國初期佔全國比重的51%已經下降到如今的39%,南方宜人的氣候和良好的經商氛圍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北方人來南方創業定居,這可能會成為趨勢和常態,畢竟沿海省份不僅僅是經濟發達,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人居條件確實是很吸引人的,東北的人口外遷在這幾年已呈爆發式增長了。

南方人鮮有在北方置業定居(京津除外)的,可能也是出於氣候原因和飲食原因還有經商創業遠不如南方來的開放方便,南方人由來已久的祖根觀念讓他們更願意生老在故鄉。

對此你們又怎麼看呢?


大國布衣


南方蟲子很多的,天氣潮溼,房子一段時間不住會長香菇哦。冬天的冷,是刺骨的冷。去過哈爾濱玩過一次,大冬天去的。哪裡的冬天陽光是柔的,冷不是南方的這種溼冷,它是乾冷。感覺那邊冬天在屋子挺舒服的。不過去那邊玩可以,要我去生活真不適應,去了那裡分不清東南西北。平原的生活會感覺壓抑。我是在丘林地帶長大。自小的認知裡,路是彎彎曲曲的,我們只說左拐右拐直走。突然去到平原,來個東西南北我是弄不明白的。特別是看到山上的樹大冬天沒葉子感覺好荒涼。飲食習慣也不同。我喜歡吃米飯,吃麵條吃不飽。


江右老王


作為一個記者,常年走南闖北,對於中國南北的情況,應該說都比較瞭解。關於“在南方定居的北方人很多,北方定居的南方人卻很少”這個情況的描述,應該說是屬實的。

1.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中國目前的經濟中心在南方,說得通俗一點,錢多的地方在哪裡,人就會流向哪裡。北上廣深,中國四個一線城市,南方就佔了三個。未來海南還要搞自貿區,杭州這個不用說,大家都知道,馬雲已經把它打造成了中國互聯網未來的中心城市。

錢多是根源,與之帶來的是各種物質條件的不同,相比於北方的卷大部分地區,南方的生活條件各方面比較講究。比如吃,北方相對粗糙,同樣是沿海,北方的一些海濱簡直是糟蹋東西,一點都不講究,南方不管是江浙還是廣東,對吃就做的很精細。再比如澡堂,北方大學的澡堂都沒有隔間,這在南方簡直無法想象。

雖然,北方也有北方的優勢,但是如果你從商品經濟的角度,會發現南方遠勝於北方,無論是東南沿海還是西南地區,一個海歸博士跟我講:中國城市規劃最好的,一個是成都,一個是上海,生活水準最高,他在北京待了兩年,給他的印象是沒有南方有吸引力。

2. 南方的自然環境比北方要更好。尤其是這些年來的霧+霾盛行之後,北方的PM2.5實際上比起南方要嚴重很多,因為工業中心,煤炭中心都是在北方。至於氣溫溼度之類的,各有偏好,有的人喜歡北方的四季分明,有的人喜歡南方的溫和溼潤,但是從海南聚集的很多東北人來看,似乎還是後者的更多一點。

3. 說到東北,就不得不提到北方的衰落,東北是一個縮影。我認識的很多老家東北的,很多都去了南方。上海廣州對於他們的吸引力,比起北京要大得多。我認識一個“精神廣東人”,是一個95後的妹子,我開始以為她是廣東人,因為操著一口廣東腔的普通話。後來才得知,她是吉林人,但是來廣東的兩年時間,日常從來不暴露自己的東北口音,而是學南方妹子的口音,兩年時間基本上以假亂真,聽上去甚至帶著一點臺灣腔。她跟我說:相比北方,她更喜歡南方。她對自己的故鄉北方並不認同,而是極力融入南方,即便春節,也只是回家待幾天時間,就匆忙返校。最近,和東北的淘寶賣家吵架,她居然也自稱廣東人,讓人歎為觀止。

4. 這樣的情況並不在少數。其根源實際上是一種地域文化的差別,北方是人情關係文化,南方是契約文化。相比於前者,後者更加符合現代商業社會的特徵,因此中國比較成功的商人,很多都來自上海,浙江、江蘇、廣東這幾個南方省市。不相信的話,大家可以去看淘寶的數據,那是一個公平的競爭平臺,你會發現,南方的商家的市場份額,規模,要比北方的商家強很多。

5. 很多的北方人逃離北方,本質上不是逃離地理環境,更多的是逃離這樣的人文社會環境,在熟人關係的社會,一個人向上的通道很容易被堵死,看不到未來;而在一個講究商業文明的南方,則更有逆襲的機會。這不僅是南方和北方的差異,也是三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差異,也就造成了很多人的流動,其背後是理性的考量。

堅持優質原創,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