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東晉第八位皇帝 晉祚短促司馬昱歷經七朝 在位僅八個月

司馬昱(320年——372年) 字道萬,晉元帝司馬睿幼子,深得其父寵愛。晉明帝司馬紹的異母弟,母為簡文宣太后鄭阿春。先後封琅玡王、會稽王,累官撫軍將軍。晉穆帝時,升任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與何充共同輔政。何充逝世後,司馬昱總統朝政。他引名士殷浩等輔政,企圖對抗威權日重的桓溫,殷浩反為桓溫所廢。廢帝即位後,再次徙封琅玡王,又進位丞相、錄尚書事。371年—372年在位8個月。

東晉第八位皇帝 晉祚短促司馬昱歷經七朝 在位僅八個月

司馬昱

桓溫於公元371年11月廢司馬奕後,於同月己酉日立司馬昱為帝,改年號為"鹹安"。司馬昱繼位後,一切聽命於桓溫,形同傀儡。私底下司馬昱一方面應付桓溫,另一方面延續之前的措施,又引王坦之、謝安等人與桓溫抗衡,而二人不負眾望,最終也成功挽救了晉室。

司馬昱善於清談,史稱"清虛寡慾,尤善玄言",可謂名副其實的清談皇帝,在他提倡下,東晉中期前玄學呈現豐饒的發展。有文集五卷,今已佚。《淳化閣帖》收錄有其書法作品《慶賜帖》六行。

東晉第八位皇帝 晉祚短促司馬昱歷經七朝 在位僅八個月

司馬昱書法作品

東晉第八位皇帝 晉祚短促司馬昱歷經七朝 在位僅八個月

司馬昱書法作品

司馬昱看見田裡的稻子時不認識,問是什麼草,近侍回答是稻子。他回去後,三天沒有出門,說:"哪裡有依靠它的末梢活命,而不識其根本的呢!"

公元372年7月,司馬昱病危,宣佈立子昌明為太子,並在一天一夜之內,連發四道詔書,請以大司馬鎮姑孰(今安徽省當塗縣)的桓溫入京輔政。桓溫不理睬,司馬昱只好寫下遺詔,授權桓溫可以依據周公輔助成王的故例攝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輔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稱帝。

郎中王坦之接到這詔書,極力勸諫,並當著司馬昱的面將詔書撕成碎片。司馬昱自慰地說:"天下本是取來之物,卿何必如此著急呢?"王坦之反駁說:"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能私自授予他人!"司馬昱沉吟良久,無話可答,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遺詔,改成:"家國大事都要一一稟告大司馬(桓溫),太子要象劉禪對待諸葛亮一樣,敬重桓溫。"

司馬昱在位僅八個月後,便因憂憤而崩,年五十三。諡號簡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高平陵。這位皇帝才活了五十多歲,卻歷經東晉元、明、成、康、穆、哀、廢帝七朝,這充分說明一個問題,東晉的各位皇帝們太短命了。

東晉第八位皇帝 晉祚短促司馬昱歷經七朝 在位僅八個月

司馬昱姬妾眾多但沒有兒子,為了傳承大事,他乖乖聽從了術士的話納崑崙奴為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