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人造太陽”或引紛爭:核聚變是寶貝還是禍水?30年後見分曉

多年以後,如果太陽燃燒殆盡,那麼地球應該使用什麼來提供能量,這並不是聳人聽聞,因為太陽內部的核燃料一點消耗完了,太陽作為一個恆星也就走到了它生命的盡頭,之後便會變成一個黑洞吞噬周圍所有的一切,最終整個太陽系都會被它吞進肚子去。當然,這是多少億年之後的事情了,我們往下的數代子子孫孫都用不著為此時擔心。無論太陽何時會熄火,它都總會熄火的。所以,人類就想著製造一個太陽,在我們真正的太陽沒有了以後還能夠繼續為地球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以目前我們人類社會所能夠達到的技術水平來說,要製造一個能為地球提供能量的另外一個"人造太陽"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完全可以製造出類似太陽的大型發光發熱的東西,在特殊時期就能夠使用了。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是一種利用磁力進行約束,並在真空環境下實現核聚變的一個環狀儀器,這是現在用來解決核聚變中出現問題的最有效的途徑,沒有之一。

“人造太陽”或引紛爭:核聚變是寶貝還是禍水?30年後見分曉

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日本以及歐盟就已經建成了好幾個大型的託卡馬克裝置,在本國解決核聚變熱能散發問題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許多成就,包括等離子體的溫度達到了將近5億度,如果沒有託卡馬克裝置,要實現這個溫度幾乎是不可能的。正是基於託卡馬克裝置能夠實現超級高的溫度,所以它也是目前公認的最能夠實現核聚變商業化的途徑。這對於未來研究大型核聚變發電廠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問題是現在託卡馬克裝置中的高溫度核聚變尚不穩定,持續時間短,如果僅僅只有幾秒鐘,十幾秒鐘的的話,對於核電站來說那是遠遠不夠的。我國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研究核聚變,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缺人缺儀器缺錢一度導致核聚變研究難以展開更別說取得一些實質性的進度了,當時我國的目標就僅僅是實現受控熱核能核聚變,起步雖小,但我們一直在正規的方法上進行著研究,即選擇託卡馬克裝置,先後建成了幾個小型的託卡馬克裝置,支撐起了我國最近幾十年的核聚變研究。

“人造太陽”或引紛爭:核聚變是寶貝還是禍水?30年後見分曉

我國研究製造的全世界首個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又被叫做"東方超鈈")於2010年12月份全部結束。東方超鈽能夠獲得超過一兆安的等離子體電流,在三十倍的時間內約束超高等離子體電流。今年4月11日,媒體刊登了一張我國科學家為東方超鈈清理表面塵土的照片,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小太陽東方超鈈上邊插著一個國旗,表示這是中國人制造的,獨一無人,其位置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所內。5月15號的時候,這裡進行了再一次的高約束能等離子體的放電試驗,在去年成功實現一百多秒的平穩運行之後,今年的目標是將溫度提高到一億攝氏度以上。不斷在核聚變等離子電流領域取得成就的東方超鈈越來越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關注,一批又一批的科學家來到合肥中國科學院物質研究所進行參觀,現場觀看東方超鈈的放電過程。目前合肥物質研究所自主研製的超高溫導體已經運到了法國國際熱核聚變組織的反應堆處,為國際熱核聚變研究提供了設施支持。

“人造太陽”或引紛爭:核聚變是寶貝還是禍水?30年後見分曉

我國於本世紀初加入國際熱核聚變研究機構,承擔了規模巨大的全導託卡馬克裝置的部分設計研究工作,經過我國科學家多年不斷的努力,於2008年測試成功了該項目的第一個基礎元件,為世界其他該項目的研究國家開了一個好的開始,今年,國際組織採購的首批等離子體放電裝置已經交付。截止到今天,整個項目已經為國家獲益至少十億元人民幣,並且作為研發方的中國僅僅以百分之九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整個項目百分之百的使用權與專利權。與其他幾個同樣研究的國家相比,中國的等離子體裝置運行速度遠遠處在領先位置,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國際核能組織的專家評價中國相關的研究在為人類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向世界再一次的證明了自己。小太陽東方超鈈正在面向全世界發光,散發出永久不滅的光芒。(利刃/W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