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高血壓引起微量蛋白洩漏,會轉變成尿毒症嗎?

james592935


高血壓可以導致腎損傷並最終演變為尿毒症,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高血壓主要損害腎臟的腎小球和腎小管,一般而言,久不控制的高血壓,5年時間就會出現腎損傷。

高血壓早期損傷腎小管。腎小管對缺血最敏感,最早出現損傷。腎小管損傷後主要表現腎小管濃縮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夜尿增多,晚上總起夜。夜間(晚8點至早8點)尿量超過全天尿量的1/3即為夜尿增多。夜尿增多是高血壓性腎臟病早期特徵性症狀,但遺憾的是常常被忽視。

高血壓對腎臟進一步損傷後就會損傷腎小球。腎小球是微血管球,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也導致腎小球硬化。血壓久不控制,腎小球就會逐漸發生硬化。當一半以上的腎小球發生硬化時,血肌酐就會升高;此時如果血壓仍不控制,更多的腎小球損傷後就會發展到尿毒症期。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性腎臟病也有蛋白尿,早期表現為微量蛋白尿,病情加重後尿蛋白也逐漸增多,但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過1g/天,可以出現血尿。此外,視網膜動脈和腎小球病變相一致,所以,高血壓性腎臟病還常常伴有視網膜動脈硬化。

常見的腎臟病,比如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大都是先出現蛋白尿,然後再出現血肌酐升高。而高血壓性腎臟病比較另類,許多患者直到血肌酐升高了尿蛋白都可能正常。這種另類的表現更加重了它的隱蔽性。

高血壓性腎臟病,控制血壓是最核心的治療。發現蛋白尿或者血肌酐輕度升高後,如果能夠嚴格的控制血壓達標,130/80mmHg以下,也許能夠延緩腎臟病的進展,免予發展到尿毒症期。

高血壓性腎臟病的首選降壓藥為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並且聯合使用長效地平類降壓藥。


李青大夫


  高血壓是會直接造成腎損傷的,但它對腎臟的影響又是隱匿和長期的,往往不易察覺,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其中長期的血壓控制不好是重要誘因,比如很多人吃藥不按時按量,經常擅自停藥,就會造成血壓的波動,從而加重對腎的損傷。而一旦出現臨床症狀如蛋白尿、血尿、水腫等,嚴重的就會發展成腎功能衰竭,最終變為尿毒症。

  那麼,高血壓如何變成尿毒症?

  當持續性出現蛋白尿時,往往意味著腎臟有病變,是某種腎病的徵兆,尤其是伴有潛血時,腎臟內腎小球基底膜受到了嚴重損傷。腎小球基底膜受損,就會影響腎實質,而尿毒症便是各種慢性腎實質疾病逐漸惡化的結果。

  首先,控制血壓是關鍵作用。之所以出現高血壓腎病和血壓控制不佳有很大關係。因此,有效控制血壓可以保護靶器官。目前臨床在治療該病時常用ACEI類降壓藥,如卡託普利、依那普利等。因為這類藥在降低血壓同時也降低蛋白。其原理是降低了腎小球內壓力,並改善了濾過膜通透性。但在使用該類藥過程中要注意監測血電解質和腎功能,且當肌酐>265微摩爾/升時應禁用。除此之外,在飲食上應攝入低蛋白,低磷的食物。同時,可以在治療期間配合中醫治療。

  另外,高血壓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定期做檢查:

  高血壓患者需要定期做好相應的檢查,包括尿常規檢查、尿微量白蛋白檢查、腎臟B超檢查等等,通過這些檢查才可以知道腎臟的健康問題,也就可以及時進行治療。

  2、按時服用降壓藥:

  想要控制高血壓一定要定期服用降壓藥,服用降壓藥一般是從小劑量開始最好選擇長效藥物,高血壓患者不要不難受不服藥,或者只服藥不測量血壓這些誤區。同時大家應該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儘量使用長效降壓藥,避免血壓波動,儘量避免採用有腎損害的降壓藥。

  3、調整生活方式:

  高血壓的出現跟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有著緊密的聯繫,因此一定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要控制體重,控制鈉鹽的攝入量,此外還需要減少高脂肪的食物,在生活方面要減少菸酒,適量運動,還需要避免熬夜,這些對於控制血壓都有很大的幫助。

  4、瞭解相關知識:

  高血壓患者一定要了解關於高血壓跟腎病的相關知識,千萬不要盲目使用偏方來降血壓,以免耽誤病情。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回答之前,先來了解一下高血壓腎病臨床分期。分別是:Ⅰ期—微量蛋白尿期:只出現微量蛋白,尿常規和腎功正常;Ⅱ期—臨床蛋白尿期:尿中出現蛋白尿,但腎功正常;Ⅲ期—腎功不全期,肌酐升高、內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其中Ⅲ期還可分為非透析期和尿毒症期,當血肌酐>707微摩爾/升時即為尿毒症期。

由以上分期可知,單純出現微量蛋白為高血壓腎病早期,出現尿毒症為高血壓腎病終末期,這期間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如果早期接受治療就會終止進展,甚至可以逆轉。但如果不積極治療,任病情發展,早期就會逐漸進展為終末期。

那麼出現尿微量蛋白該如何治療,不讓其進一步發展為尿毒症呢?首先,控制血壓是關鍵作用。之所以出現高血壓腎病和血壓控制不佳有很大關係。因此,有效控制血壓可以保護靶器官。目前臨床在治療該病時常用ACEI類降壓藥,如卡託普利、依那普利等。因為這類藥在降低血壓同時也降低蛋白。其原理是降低了腎小球內壓力,並改善了濾過膜通透性。但在使用該類藥過程中要注意監測血電解質和腎功能,且當肌酐>265微摩爾/升時應禁用。除此之外,在飲食上應攝入低蛋白,低磷的食物。同時,可以在治療期間配合中醫治療,研究表明,一些中藥,如金櫻子、芡實有一定收縮蛋白尿的功能。

本期答主:馮海燕 醫學碩士


杏花島


高血壓是生活中常見的症狀之一,很多人都會有高血壓這種症狀,高血壓指的是動脈血壓的值超過了正常的範圍,而高血壓會影響身體的各個部位。其中最受影響部位是腎臟,因為腎臟是身體的代謝工廠,腎臟中處理各種代謝產物。因此,高血壓會影響腎臟的功能,長期的高血壓會導致腎臟功能減弱,從而引起蛋白尿等症狀。

那麼,高血壓引起的微量蛋白質洩露會不會轉變成尿毒症,這種情況是會發生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高血壓可以損傷腎臟功能,這是因為高血壓會影響心腦血管的功能,而腎臟在工作過程中是需要大量供血的。所以,高血壓導致腎臟中的供血不足或供血過多會引起腎臟中的動脈硬化。其中這種動脈硬化分為兩種,良性動脈腎硬化和噁心動脈腎硬化。

2.良性動脈腎硬化是長期高血壓導致的,動脈硬化會使腎臟的供血不足。在腎臟缺血的情況下,腎小球和腎小管都會受到很大影響,腎小球和腎小管的功能會有不同程度減弱,從而引發蛋白尿。

3.惡性動脈硬化也是由高血壓引起的,不過這種情況對腎臟的損害是非常大的,可能會引起腎臟功能衰竭。

雖然高血壓對腎臟的影響很大,但是並不是短時間內造成的,是一種長期的過程。高血壓對腎臟的影響初期表現為微量蛋白質洩露,逐漸發展就會導致蛋白尿,最後才會造成尿毒症。因此,只要在高血壓影響腎臟初期進行積極治療,絕大部分患者都是可以治好的。

從事腎內科工作15年,擅長於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糖尿病腎病,急慢性腎衰竭,中毒性疾病等繼發性腎病的病理及臨床治療。


醫聯媒體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有過醫學統計,只有不到10%(具體多少記不得了,應該是低於這個值)的腎病會發展到尿毒症。微量的尿蛋白,如果低於0.5g那是影響不大,大於這個值要特別注意。平時多檢測血壓情況,最好高壓不要高於120毫米汞柱,甚至稍微偏低些比較好。

多注意飲食和休息!!!


陪娃慢慢長大


蛋白尿提示腎臟功能減退的開始,是長期的高血壓造成的,高血壓又是什麼原因呢?胰島素抵抗——動脈硬化。是生活方式病。

說起來就話長。長期的高升糖飲食結構,加上運動越來越少,以及菸酒重口味等的疊加,身體逐漸開始在中部堆積脂肪,腰線消失,腰圍增大,這個表現意味著體內出現了胰島素抵抗,危害就是毛細血管開始發炎增厚,通透性變差,但是剛開始身體還沒什麼感覺,只是覺得對美食,宵夜等的喜愛。內臟脂肪增多會向血管裡釋放脂肪酸,又繼續加劇血管內皮發炎增厚,官腔持續變窄,變硬,血壓開始升高。

心臟不得不為了保證全身的供血而調高血壓,而我們又去吃降壓藥,壓力降低會導致末端毛細血管供血減少,就勢必造成養分供應不足。腦,眼,腎都是毛細血管分佈著,因此高血壓的併發症常常是心腦血管病,或者腎病,眼病。

所以說,治病求本,根本的解決問題要從扭轉胰島素抵抗開始,通過治療性的生活方式改變,扭轉代謝和內分泌紊亂,消除內臟血管脂肪,修復疏通血管,從而達到異病同治的目的,無論是腎功能,還是血壓,都會回到正常了。


王樸#健康行教練


高血壓引起的微量蛋白如果不及時的進行對症治療,控制住病情,病情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而逐漸的轉變成尿毒症。蛋白尿是影響腎功能下降的一獨立性危險因素,因此,高血壓患者發現有微量蛋白的時候就需要引起重視,及早的進行對症治療,以免病情加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以及經濟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