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戰時期,德國人發明的機槍超越射擊在實戰中有什麼作用?

96201224014


首先應該明確,機槍的超越射擊並不是在二戰時期發明的,而是德國在第一次時間大戰期間廣泛應用的一種機槍戰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馬克沁水冷重機槍首次被大規模應用,水冷裝置可以讓馬克沁機槍長時間連續射擊,有時幾個機槍組能一口氣打出上萬發子彈。德軍將重機槍配置到每個步兵營,一個步兵師配備的重機槍數量超過了72挺。在野戰榴彈炮,塹壕,鐵絲網和重機槍配合下的步兵戰線,幾乎是無法逾越的。

超越射擊法,比較類似古代作戰使用弓箭的拋射。就是將馬克沁機槍大仰角射擊,子彈可以呈拋物線射出4000米遠,並呈橢圓形散佈。這種戰法使得馬克沁機槍可以放在掩體後面來使用。子彈就像是雨點一般從天上掉下,步兵所熟知的那些匍匐、臥倒在這種戰術面前毫無效果,就算是躲在塹壕中依舊有可能被打到。超越射擊法使敵人的後方幾乎沒有什麼地方是安全的。馬克沁機槍高達4公里的射程,可以通過事先標定座標的方式,當觀察單位尋找到目標後,便可以立即進行射擊。

在實施超越射擊時,機槍的運用方式和火炮十分相像,機槍指揮官們從上級長官那裡接受關於機槍配置和遠程射擊的諸元指令。機槍射手使用機槍槍架上面的高低機限位器,調整機槍的高度和角度,然後鎖止,機槍就能以固定的大射角朝天射擊,子彈呈大拋物線飛行,子彈在終點實際上是從天而降的,這樣可以使子彈能夠落入戰壕,或者從上至下殺傷隱蔽前進的步兵。

馬克沁機槍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殺人最多的槍械。歐洲幾乎有整整一代人喪命於機關槍下。在索姆河戰役的140天時間裡,英法聯軍傷亡高達79萬人,未能突破敵方防禦,德軍損失53萬人,這一百多萬人大都是馬克沁機槍的槍下冤魂。

二戰時期,由於步兵集團衝鋒已經甚少使用,重機槍針對集團目標的打擊效果大大降低,這時候的機槍超越射擊更多的被用來支援已方步兵的進攻作戰,在步兵前進時,配置在後方的重機槍可以用固定的仰角連續開火射擊,這時子彈會飛躍已方步兵的頭頂,打擊遠方敵人的防線。


科羅廖夫


作用:遠距離跨射,進行遠距離火力打擊。也可以在己方步兵衝鋒時提供正面重火力支援。遠距離打擊給敵方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從心理上瓦解對方的士氣。

超越式射擊這是德國人發明的一種打法,但時間並不是在二戰而是在一戰時期。也就是馬克沁重機槍的出現。所有重機槍都能實施超越射擊。大家應該知道,子彈打出去之後是一條弧線。而在弧線飛行的前期是直線的飛行的這一段距離叫有效射程,而子彈發射出去之後從拆遷到陸地這一段距離叫最大射程。所以全威力的7.92mm步槍彈最遠可能打到2000米,而它的有效射程可能只有800左右。


這一做法的好處就是隻要有提前預定的座標標尺。就能對敵人進行出其不意的遠距離超越式打擊。但是這樣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子彈的消耗量特別大,加重了後勤補給的難度。但是要是敵人,剛剛集結,人員很密集的時候進行超越式打擊。就會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以及會給士兵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畢竟聽不到聲音,子彈就來了,而當你聽到聲音的時候也許你就倒地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重機槍超越射擊方式


在機槍的射擊方式中,一般會分為5個大項,分別是固定射擊、掃射、遠距射擊、掃射與遠距射擊、散射、自由射擊。但是這些射擊方式細分的話還有超越射擊與反斜面射擊這兩種射擊方式。採用這兩種射擊試的機槍均以重機槍為主。

對於超越射擊來說,其實很好理解,就是讓機槍的火力越過友軍的頭頂,然後將打擊區覆蓋到敵方身上的一種支援火力方式,這種支援方式可以讓友軍易於引導火力,也不需要使用其他陣地就能獲得直接的射界。給友軍直接的支援,但是這種射擊方式存在很大的危險性,就是機槍手在射擊時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最低高度限制還有射擊頻率,不然很可能會造成誤傷或是間接傷害。而對於友軍來說在進攻中得到己方的超越射擊時也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質,需要信任友軍。

在重機槍數量足夠多的情況下,這種超越射擊方式在對付敵方密集目標區時會非常有效。只不過現代戰爭大規模作戰情況很少了,更多是以小規模的游擊戰和特種作戰,加上支援武器的種類增加,所以超越射擊方式雖然沒有被淘汰,但是作用也在逐步減弱。

而對於反斜面射擊來說難度就要更高了,需要重機槍陣地在有利地形的掩護下才能實施,機槍手在陣地反斜面將火力打擊區覆蓋到敵方區域,而對方的直瞄武器則無法有效對付反斜面陣地上的己方機槍。當然,這種方式也有個弊端,就是射手自己根本看不到目標所在區域,必須得到前線觀察人員的隨時回傳的觀測數據,另外在對付移動目標時,這種射擊方式就很為難了。能不能打中只能全靠運氣~~

重機槍反斜面射擊方式


陶德中士


超越射擊只有重機槍可以使用,至於輕機槍因為無法形成覆蓋射擊的效果,所以不具備超越射擊的條件,實戰中超越射擊能有效提供壓制火力。(瞎打也能嚇唬人不是)

超越射擊的發明者是在德軍沒錯,但是不是二戰時期,是在一戰,而且效果驚人。

  • 作為壓制火力的重機槍,是以掃射為攻擊手段,通過組建密集的“彈幕”壓制敵方火力點、有生目標和牽制裝甲目標等的陣地戰武器。

一戰時,陣地構建比較簡單,基本是挖一條或者多條平行的直線深坑,稱為“塹壕戰”。雙方戰士躲在裡面只要不出頭,基本很安全。但是“間瞄射擊”(超越射擊)的出現讓這樣的安逸成為了幻想。

一戰的塹壕戰,戰士觀察都要爬幾下才能到地面

利用重機槍子彈自然形成的曲射彈道,使子彈“墜”入戰壕內,直接打中肩胛骨。德軍發明了這種聞風喪膽的射擊方式,使重機槍如同“大炮一樣的”打進戰壕。給前線的英軍造成很大的心裡壓力。

間瞄射擊,看彈道的下墜,越到後期幾乎是垂直下落

在二戰時,間瞄射擊發展出比較成熟的射擊方案。除去在防守時攻擊對方陣地的火力點外;在本方進攻時也可以提供支援火力,通過觀察手的指揮,機槍手向“天”開槍,越過本方戰士的頭頂,對敵方衝擊隊或者陣地進行攔阻或壓制射擊。一旦本方衝鋒線越過此前試射時的標定界就會停止射擊。

“元首的電鋸”MG 42通用機槍,W君一說二戰就要想起它,通用步槍彈的機槍,好設計。

綜上,超越射擊沒有脫離重機槍的基本任務,就是提供火力壓制。只是射擊形式從槍手瞄準射擊改為助手輔助觀察的預測射擊,所以W君還是喜歡中國翻譯過來的間(接)瞄(準)射擊來稱呼,一聽就能明白它的作戰方式。


軍武數據庫


糾正下這個問題,一戰時候德國揚名天下的!不是德國人發明的!

德軍當時每個步兵團就配有6挺馬克沁重機槍,戰爭爆發的時候整個德國陸軍裝備馬克沁和MG08數量超過約13000挺。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為了把這些機槍的作用開發到極致,利用“機槍超越設計法”,在當時可以說是割麥子的鐮刀一樣,一茬一茬的收割人命……
因為當時的陣地敵我雙方比較近,當時的榴彈炮一類的武器沒有大量使用,這樣很難命中隱蔽在戰壕裡的敵人。於是發明這種超越射擊法,這種使用模式就和榴彈炮一樣,戰壕架設的機槍不進行平射,機槍手根據前沿觀察人員的引導,調整好槍架仰角和射界,以大射角朝天射擊,讓子彈以拋物線的形式飛行,子彈從天而降,這樣子躲避在戰壕,匍匐臥倒的敵人,很難躲避,形成立體覆蓋,無死角的火力網。索姆河戰役中,德國人動用了上千挺機槍,利用超越射擊法,幹掉幾萬英法聯軍,很多人都是倒在距離德軍戰壕前沿約3公里處……馬克沁重機槍最厲害的時候一天干死約5萬英軍……超越射擊法,在當時很厲害的存在,但隨著軍事裝備的發展,逐步被剋制。


軍事偵探


重機槍是利用拋物線火力覆蓋射擊,重機槍不能在一線陣地,因為太顯眼。一開槍就暴露位置,敵人步槍可以打八百米,一人一槍瞄準機槍位置開槍就把機槍打成篩子了。重機槍都是在後方像大炮一樣射擊,這也就是為什麼盟軍兩萬發子彈才能打死一個人的願因。美國生產2億發子彈。按照電視劇上的打法,地球人都死絕了。但輕機槍是在一線,打幾發就要換位置。防止遭到火力攻擊


達o芬奇密碼


超越射擊法主要是針對一戰時期的人海戰術的,多數全威力槍彈的殺傷射程可達3,4公里,但問題是1公里外就無法瞄準了,3,4公里雖有殺傷力但根本無法瞄準,因為當時流行大兵團集群衝鋒,人員密度大,所以隨便打都能打到人,機槍也可以作為曲射武器。一戰後,基本沒人敢這麼瞎衝了,都是小隊分散攻擊,超越射擊瞎打的命中率幾乎為零,所以機槍也流行視距射擊了,同樣威力向7.62槍彈,以前用來打2,3公里,現在頂多用在1公里以內。


好人劉哥2684


現代戰爭已經沒有什麼重機槍的用武之地了,因為沒有大規模的集團衝鋒,而是採用小規模的連排單位,三三進攻制,特種滲透作戰為主,大規模戰爭基本都是超視距打擊,厲害沒有看見敵人,戰爭可能就結束了,所以重機槍的用途會越來越少,並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不會徹底退出但是使用場景會越來越少


青青草雞


實戰中可以延伸射擊可以打擊敵人但是效果有限。蘇聯二戰多次採用多路縱隊進攻,這種進攻方式讓德國深感遠程自動火力不足。機槍忙前忙後,基本忙不過來,衝鋒槍射程不夠,步槍火力單薄不起什麼作用。延伸射擊很難有效殺傷敵人,頂多也就是騷擾,沒辦法中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