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仔豬黃白痢的病因分析、症狀及其防治!

仔豬黃白痢也就是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是腸道感染疾病,是由於感染大腸桿菌而發生,通常哺乳期的仔豬容易發生。無論是規模化的大型養豬場還是農村散養戶,該病都是常見疾病之一,具有非常高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非常容易導致仔豬發生死亡,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1,病因分析

機體腸胃功能不健全:仔豬容易發生黃白痢的主要原因是其腸胃消化功能發育不健全,機體只能夠分泌少量的胃酸,具有非常弱的殺滅細菌的能力,因此只要仔豬食人汙染有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物質,就會導致病菌在腸道內開始大量繁殖,引起消化道機能發生紊亂,導致腸炎。另外,腸道內容物進行發酵時會生成大量的氣體,刺激腸道加速蠕動,從而嚴重影響吸收功能,導致機體發生嚴重的腹瀉。此外,如果仔豬吮食的母乳治療較差,或者較晚飼餵飼料,都會導致機體抗病能力相對較弱,從而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引起該病。

飼養管理水平較差:仔豬容易發生黃白痢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母豬飼養管理較差。如果母豬體內含有致病性大腸桿菌,當病原菌經由糞便排到體外,就會導致仔豬能夠接觸到這種病菌,從而發生感染。另外,也有個別母豬產後才感染病菌,引起乳房炎,在仔豬吮乳時發生感染。此外,母豬產後如果發生產褥熱,會導致母乳發生變性,引起仔豬出現消化不良,免疫力減弱,促使病原菌容易出現增殖,從而引發該病。如果母豬飼餵高能量水平的日糧,會導致母乳中含有過高水平的乳脂,仔豬吮食後非常容易發生黃向痢。

環境不良:當天氣突然發生變化,如溫度急劇降低,加之沒有對仔豬及時加強保暖,就非常容易導致仔豬發生該病。另外,由於仔豬無法良好的適應這種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也會導致該病的發生。

2,臨床症狀

仔豬黃痢:主要是新生仔豬容易發生,是一種急性、致死性疾病。病豬臨床上的主要特徵是發生腹瀉,排出漿狀的黃白色或者黃色稀糞,並散發腥臭味,其中往往混雜凝乳小片,由於肛門比較鬆弛,在對其進行捕捉時也會有稀糞從肛門冒出;精神萎靡,食慾減退,體質嚴重消瘦、衰竭而發生死亡。

仔豬向痢:臨床上的特徵是仔豬突然LI現腹瀉,通常排出灰白色、乳白色糞便,部分還會排出黃綠色或者淡黃色糞便,呈糊狀、漿狀,散發特殊的腥臭味,且排糞次數明顯增加,嚴重時甚至導致排糞失禁或者發生脫肛;精神萎靡,食慾減退,機體逐漸消瘦,被毛粗亂失去光澤,非常怕冷。病程一般持續2~3天,長時能夠持續大約1星期。病豬基本能夠白行康復,較少發生死亡。

3,防治措施

母豬妊娠期加強飼養管理:母豬妊娠期間必須提高飼養管理水平,特別是妊娠後期84~114天非常重要,必須確保飼餵全價妊娠後期料,日喂量適宜控制在2.25~2.5kg,用於滿足胎兒生長髮育所需。

仔豬加強飼養管理:母豬分娩結束後,要立即對乳房使用0.1%高錳酸鉀液進行清洗,並將頭幾滴乳汁擠掉,之後才能讓仔豬吮吸足夠的初乳。另外,仔豬吮乳前30min可口服適量的微生態製劑,確保胃腸道能夠形成正常微生物群體,防止致病性大腸桿菌大量生長繁殖。控制舍內溫度適宜,一般1~3日齡可控制在30~33℃,4~7日齡控制在28~30℃,8~21日齡控制在25~28℃。因此,在氣候寒冷的冬春季節要加強防寒保溫,如可在高床內安裝保溫箱,並使用紅外線燈(250W)進行保溫;室內也可通過鍋爐蒸汽管進行保溫,保證溫度適宜,同時保持衛生良好,避免過於乾燥或者潮溼,確保通風良好,促使有害氣體及時排除。仔豬在3日齡內要適時進行斷齒、斷尾,並注意補鐵,促使體質增強。

藥物治療:西醫治療,病豬可按每千克體重口服4~llmg慶大黴素,每天2次,或者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4~7mg,每天1次;也可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5~15mg卡那黴素,每天2次;也可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2.5~10mg乙基環丙沙星,每天2次;還可內服由於8萬IU青黴素和80mg硫酸鏈黴素,每天2次;還可取0.5g磺胺脒和0.1g甲氧苄氨嘧,研成粉末後充分混合,每次按每千克體重口服5~10mg,每天2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