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石油国和欧盟向美元亮剑后,澳洲央行或正向美元说不,紧握人民币

世界经济选择一种通用货币的理由是为了贸易的便利,与此同时,这一通用货币需要有良好稳定的信用。过去的英镑,现在的美元也都是在某个特定经济阶段,开始担当了通用货币。不过,美元取代英镑也是追随了世界经济的规律。然而今天,随着美元信用的不断下降,全世界去美元化的声音连绵不绝。分析认为,亦如当年的去英镑化一样,去美元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世界经济的点点滴滴中不断渗透其他货币的进程。

BWC中文网长期跟踪去美元化进程,发现去美元化行动始于石油国家,发展于许多新兴市场,一是因为石油国不堪忍受石油美元多年以来的盘剥,二是一些新兴市场由于经济和货币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到美元汇率,美元利率等各种美元突发状况的冲击。不过,近期去美元化的烈火正在蔓延至多个发达经济体。

石油国和欧盟向美元亮剑后,澳洲央行或正向美元说不,紧握人民币

图片来源The Telegraph

比如,日本作为美国第二大债权国,近期一改常态的是,并没有紧随美国大规模发债的节奏而大规模购买美债,反倒是表现出极力做空美债和美元的迹象。根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日本3月抛售了16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目前,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下滑至10435亿美元,这也是自2011年10月以来的最低位。

再比如,俄罗斯媒体近期报道,欧盟打算从伊朗买石油弃用美元结算,转而使用欧元作为从伊朗购买石油的结算货币。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上周表示:“现在需要研究如何促进石油款项的支付,并将伊朗在欧盟的资金输送至伊朗央行。”分析认为,欧盟或在暗示,极有可能如俄媒分析报道的,正酝酿在不久的将来,抛弃美元,改用欧元交易石油。

石油国和欧盟向美元亮剑后,澳洲央行或正向美元说不,紧握人民币

图片来源scmp

其实,关于欧盟的这一石油货币的预期已在意料之中。欧盟及欧洲多国此前已在外汇储备上大作文章,用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的方式来防范美元等外汇储备的风险。欧洲央行去年卖出了价值5亿欧元的美元储备,转投人民币资产;比利时央行此前提及,已经购买了价值2亿欧元的人民币;今年1月,德国央行和法国央行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在加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人民币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配置中的占比在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继石油国,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相继向美元亮剑后,近日澳洲也正在向美元说“不”,并开始紧握人民币储备。路透社5月23日报道,澳洲央行总裁洛威当日表示,“中国拥有稳定而健全的金融体系,显然符合澳洲的利益。” “相对于任何其它单一海外经济体,我们有更多的职员研究中国经济。” “澳洲央行的外汇储备目前有5%是人民币。”

石油国和欧盟向美元亮剑后,澳洲央行或正向美元说不,紧握人民币

图片来源flickr

纳入人民币为外汇储备的国家已由此前的新兴市场转向了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和人民币的优质信用,以及发展全球贸易的重要性。因为在无数个国家都想和一个经济体做生意的时候,则意味着这个经济体的货币越来越受欢迎,反之亦如美元似乎在下坡路。

仅以澳洲为例,通过以下的数据,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澳洲央行此刻高度重视人民币了。路透社称,数据显示,澳洲现在对中国的出口比对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对华服务出口超过了对美国和英国服务出口的总和。(完)

BWC中文网原创作品,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转载或转化视频、音频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