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LPR的目的是什麼,有多少國家在住房領域實施LPR?

用戶97075963568


LPR的目的是為了定向降息。

以前沒有lpr的時候,利率一降,錢就會流向房地產,這是國家不希望看到的,因為降息的目的是為了給企業創造一個低利率的融資環境,為了讓企業更好的發展。但是,每次降息都會事與願違,因為我國經濟在高速增長,所以實際利率並不高,我們現在看到的五點幾的利率,只是名義利率,如果考慮通貨膨脹,那麼實際利率要低很多。

為了解決這個尷尬局面,lpr應運而生。lpr的公式為銀行報價+銀行加點+政府加點。對於比較優秀的企業或者高新技術企業,銀行和政府都會加點比較少,這樣就可以拿到低息貸款。不是很優質的企業,比如給房企的貸款,利率加點就會比較高。這樣一來,就會避免每次降息錢都會流向房地產這種情況。

說白了,lpr就是貨幣放水的時候,控制水的流向的工具。

目前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早已實施很多年了,但是並不是特意在住房領域實施。我們的lpr與他們不同,目前我們採取一年期和五年期兩種lpr,我們稱其為雙軌制,目的就是控制房貸利率。


景玉鏢局


lpl出臺的目的是區分企業貸款和住房貸款。

以前我們只有一個基準利率,就是4.9%那個基準利率。不管是住房貸款,還是企業去銀行貸款,都是以這個基準利率上浮或者是下調。

同一個利率的缺點是,如果降息的話水進入企業,也進入了炒房市場。

現在我們轉化成lpr了,並把lpr分成兩種,一種是一年期lpr,一種是五年期lpr。一年期lpr對應的是企業貸款的利率。五年期lpr對應的是房貸的利率。

這個出臺的大背景是房住不炒,所以對房貸要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又要支持實體經濟。就想了個辦法,把這兩個貸款的利率分開來算。這樣的話就可以給實體經濟降息,可以給房貸少降一點了。



這一年時間裡,一年期lpr降低了0.2%。而五年期lbr只降低了0.1%。可以看出來降息還是更針對企業貸款的,給企業多降一點。給房貸少降一點,防止大水漫灌熱錢進入炒房市場。

如果熱錢再進入炒房,把我們的房價再炒起來。那不僅對民生是一個打擊,對經濟更是一個打擊。

所以採用把lpr分成兩種的方式,既支持了企業貸款,又對房貸進行了一定的打壓。未來如果需要支持房貸市場,那麼也可以把五年期lpr降的更多一點。比較靈活。

有很多個國家和地區採取了這種方式,比如美國日本。還有我們的香港也是這種方式。


莫水宏觀經濟


可以這麼理解嗎?假設貨幣貶值,工資上漲,房貸隨著工資上漲,現在工資6000,房貸3000,10年後,工資2萬,房貸需要還款10000


天生痞子氣的小土匪


LPR是實現精準調控的貨幣政策,為什麼需要做精準調控?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的增速進入穩定平緩階段。在存量市場階段,一定會是總量穩定,不同行業苦樂不均。扶弱扶強就不能一個政策了,這是LPR推出的大背景。

為什麼說LPR是一個未來實現精準調控的政策?


首先:LPR分為一年期與五年期二種利率,從一年期與5年期LPR利率不斷拉大差距就可以看出短期刺激、長期穩定的調控總思路。貨幣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是一個國名經濟的基石,如果利率可出現短期的巨幅波動,一般都是經濟出現了嚴重危機。基礎貸款利率如果不能短期與長期分開,利率出現大幅波動會造成部分行業受益,大部分行業危機的結果,所以LPR利率是一種經濟調控手段。


其次:LPR的政策透漏出對房地產行業的長期穩定的信息,不可否認房地產一定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房地產貸款利率會嚴重影響房地產購買了,如果出現貸款利率大幅度起伏。比如前些年7折利率這種奇葩事,那就造成當年需求旺盛,第二年大家一起吃土。只有LPR5年期利率不斷營造一種小幅下降,才會長期健康刺激房地產需求,整個國民經濟平穩增長。


最後:LPR利率不是銀行謀利的手段,銀行是控制不了LPR利率的。LPR利率作為國家經濟的基石,不可能正真市場化。央行制定利率政策的目的是維持經濟穩定增長,而不是讓銀行多賺錢。

很多人說房貸不能轉LPR,因為銀行不會虧錢的。這裡就搞錯了二點,銀行大多數錢都是短融長貸,資金來的便宜,出的也便宜。銀行作為資金中介賺的是利差,利差穩定有量才是王道。LPR最終還是央行指導,央媽調控的目的是經濟穩定,而不是讓銀行多賺錢。


鄉下老白菜


國家實施LPR的目的主要是配合“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基本思路。

我們先看下下之前實施基準利率的弊端。

之前我國一直只有一個貸款基準利率,我們知道,

無論是企業貸款、個人消費貸生意貸亦或是個人房產商業貸款都與貸款基準利率掛鉤,或者在這個基礎上上浮一定比例,或者下浮一定比例。貸款基準利率是所有貸款業務的“錨”。

但是隻有一個貸款利率弊端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當貸款基準利率下調時,市場上資金增多,這部分資金一部分確實流向了實體行業、股市,但是另一部分流向了房地產市場,這部分資金直接為炒房加了槓桿,為炒房客提供了便利。

為了抑制炒房投資,LPR應運而生。

LPR是如何調控房產市場的?

LPR分為一年期利率和五年期利率,企業貸款屬於短期貸款,利率參考一年期LPR,而房貸屬於5年期-30年期的長期貸款,利率自然參照5年期LPR。

這樣劃分後,即使一年期LPR利率下跌,資金也無法流向房地產市場,同樣,當炒房又盛行起來時,為了抑制炒房行為,央行可以適時提高5年期LPR,給產房客增加資金成本。

為了便於理解我舉個例子:

現在5年期的LPR是4.75%,假設2021年時,炒房又開始盛行,這時央行可以提高5年期LPR,比如將LPR提高到9.5%,這就增加了炒房客一倍的資金成本,因為融資成本增加,炒房顯然就行不通了。除非炒房客不用銀行資金,全款買房!

有多少國家在住房領域實施LPR?

目前,歐洲大部分國家、美國、日本,包括中國香港都在住房領域實施LPR。但是他們的LPR是“單軌道”制,我國採取的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開的雙軌制。從這一點也可驗證,我國LPR主要目的就是調控樓市。

平均點贊,腰纏萬貫;關注老劉,越來越牛。


中年老劉聊財經


固定利率就是把將來的通脹固定住,你想啊,十年前的一萬和現在的一萬,購買力絕不是一個等級的!而變動利率有可能降低有可能升高,誰也說不準,而且我理解的是國家這次改革就是讓房貸利率和企業貸款利率分開,然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房貸這塊利潤穩定不賠,銀行是不會輕易放棄的!話已至此,何去何從自己選擇吧


步兵動作片導演


LPR目的是什麼呢?

從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利率長期趨勢是降低的,我們未來也一定會是這個趨勢,但是這樣的話,銀行的房貸收入會變少,但是如果堅持不降低貸款利率又無法刺激實體經濟,無法給企業降低貸款成本。

於是,LPR來了,有了LPR就可以把房貸和其他貸款徹底分開,利用LPR既可以保證房貸利率長期穩定不降低,又可以讓企業獲得較低的貸款利率,因為企業的貸款利率加點值可以與銀行商定,而個人住房貸款的加點值卻是固定的。舉個例子,假如LPR變成6.0%,企業仍然可以通過較高的加點值獲得低息貸款。


TechTalking


從另一個角度理解:LPR反應的是經濟的活躍度,LPR貸款利率上浮,說明經濟活動增強,GDP增加,雖然你的房貸利息多了,但你的居民收入增長了,沒事,社會穩定,銀行大賺!反之,LPR貸款利率下浮,說明經濟不景氣,你的收入雖然少了,但房貸利息也降低了,心理平衡了,沒事,社會穩定!


YHK2018


LPR,稱作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新機制形成後,會作為以後貸款定價的基準利率。

(1)如果新發放固定利率,按lpr定價。如果新發放浮動利率,按lpr加點(加點可以是負數)的方式,確定貸款利率。

(2)如果貸款期限少於或等於1年,參照1年期lpr標準。若貸款期限大於或等於5年,按5年期lpr定價。若貸款期限在1年和5年之間,則加權確定。

制定lpr的目的,人民銀行給的理由是:

一是,推進兩軌並一軌,推進貸款利率真正市場化。原lpr市場化程度不高,按貸款基準利率上浮確定,而貸款基準調整都會引起巨大的反應,所以需要綜合考慮,不僅僅是價格。而新lpr基於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定價,是市場化的基準以及政策意圖,相對來說,市場化程度高了很多。新lpr確實有利於貸款利率市場化。

二是,為了擊穿貸款利率的隱性剛底,一般是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由於整個行業都按找個標準設置底,並且定價行為納入考核,所以說,即使貸款基準利率遠遠高於實際的市場化利率價格,銀行沒有動力,也不會把利率價格調到更低。這個時候,就會一邊出現資產荒,銀行貸款投放補足,沒有好的投放標的。另一方面,企業接受不了更高價格,而不願意融資。導致貸款市場無法出清,也就是供給和需求不匹配。

三是,降低融資成本。目前,市場化的同業利率已經快速、大幅下降,但是貸款利率一直沒有降到位。也就是說,實體企業融資,一直沒有真正下降。這個時候,就出現了同業融資給實體企業,然後轉賣給同業機構,獲得兩個市場的套利差價,這也是影子銀行大規模快速膨脹的原因之一。

這都是人民銀行給的理由。但是,我覺得這次區分1年期lpr和5年期lpr,也可以區分實體融資和項目類、地產類融資,因為一般實體企業貸款以3年以下為主,而項目類、地產類貸款是以3年甚至5年以上為主。區分後,可以結構性區分降價,導致不同目的融資,得到不同的支持。

雖然有這個目的在裡面,但我更相信人民銀行的說法,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解決利率雙軌制的問題,兩軌合一軌,對整體經濟、對企業,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都是有利的。

補充下國際情況:

美國、日本,印度,新加坡,我國香港,都有lpr制度,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利率市場化國家也得有個錨,作為貸款定價的參考。

在美國,當時推出lpr,稱作最優惠利率,是為了給銀行留夠足夠的利差,彌補30年代金融危機過渡競爭的問題。後續逐漸發展成為中小企業、按揭貸款的基準利率。其它企業融資,主要參考libor。這是市場化發展到高階段的產物,也就是完全並軌了。因為libor是倫敦同業拆借利率,也就是同業、企業融資利率並軌了。

這些國家或地區推進lpr實現真正市場化後,目前以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就是利率基準都是非常低的。


刀劍笑miBanking


LPR的目的就是未來,將市場的貸款利率和市場的存款利率穩定掛鉤,之間形成一個穩定的存貸差地帶。這就長期來看,真正走向了利率市場化。未來基準存款利率表和基準貸款利率表,這兩個具有強監管特色的指標體系會逐漸消失。

過去我們所有都看的是基準存款利率表和基準貸款利率表。它是央行貫徹國家金融政策的一個重要依據,所有銀行的存款和貸款都得圍繞這兩個表上下浮動,超出太多或減少太多都會被處罰。例如存款利率表約定活期存款0.35%,如果有個銀行敢發1%活期存款,那麼就可能被舉報被處罰。所以他們是一個計劃經濟下的一個金融管制工具,而不是市場經濟下的貨幣市場的資金正常價格反應。

而LPR未來目標就是建設一個銀行同業間貸款利率的市場反應機制,現在是18家銀行每月報價,最後取出值來。其實他們也是銀行利率自律委員會成員。有了這個貸款的市場指標指引,那麼各個銀行就可以算出自己最高可以承受的吸存成本,也就是存款利率。當然有銀行高有銀行低,最後也能逐步形成一個市場化的存款利率市場。

其實全球但凡有住房制度的國家,基本上在長期限的房貸利率上,都實行的浮動利率,在短期限的可以設置一些固定利率。但在住房體制上基本上實施的都是類似我國這種公積金貸款加商業貸款的做法。

就拿我們公積金體系是向新加坡學習的。在這方面他們的公積金貸款也有固定利率,浮動利率和混合利率三種。同樣他們的利率也很低,例如針對長期房貸款的利率,一般混合利率,公積金貸款在年化1.2%。同樣的商住住房貸款要比公積金貸款要高,但大約也就是高1%~1.5%。

香港,新加坡和美國都差不多。美國可能是房貸利率相對比較高的國家,商業房貸利率也是隨行就市,浮動在30年房貸3.5%,;15年房貸固定利率為2.74%;5年期房貸浮動利率為2.68%,各個銀行會有一些不同,具體以實際情況為準。因為在國外長期利率市場基本上都相對比較穩定,而且整體的利率水平也相對比較低。

所以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我國的LPR,如果真正市場化長期運行,未來利率也會逐漸退低,自然存款利率水平也會被推低。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讓我教你怎麼看透金融邏輯和理財中的所有門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