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百億私募掌門劉明達:長期來看,買茅臺股票可能比買房賺更多

茅臺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市值的酒類公司,它還能漲到哪裡去?

茅臺漲了這麼多,後面還有誰會去買?

昨天,明達資產董事長劉明達在一場路演中,回答了上面這兩個“很多普通投資人最喜歡提的問題”。

明達資產成立於2005年,據稱,目前管理規模100多億,旗下明達(1期)陽光私募產品,成立12年以來年化複合回報率超過20%。

“聰明投資者”整理了路演實錄,將部分紀要分享給大家。我們只負責真實、客觀記錄,不代表贊同或反對其觀點,也歡迎各種有價值的交流。

3億中產階級等於美國總人口

1,最近十年,中國經濟總量增長了2.5倍,超過了日本,已經逼近美國的水平。這十年,中國在世界500強裡面,由35家企業增加到115家,佔了接近1/4,甚至有四家企業已經進入了世界前十名,大家熟悉的騰訊、阿里都進入了世界十強。

2,全球市值前十名的企業中,最大的蘋果最近市值已經超過9000億美金。咱們的騰訊、阿里巴巴也都超過了5000億美金的市值。

3,在全球100名企業裡面,美國佔了60家,這60家公司加起來市值接近22萬億美元,已經超過差不多美國股票總市值50%。中國排在第二,在世界前100名公司裡有14家,有接近15萬億美元的總市值。

4,用我們欣賞的周其仁教授的觀點來說,觀察中國經濟,一低頭細看,永遠是問題成堆。但是再過五年十年看,中國進步驚人。

5,依行家之見,年度預測往往就是就怕看得過於樂觀,但是看五年、十年,幾乎絕大部分人都看得非常保守。

6,原因很簡單,因為過去從80年代以來,我們整個經濟工業水平都處於落後,我們是由一個農業國家,經過過去40年的快速追趕,長三角和珠三角已經和發達國家水平相當。

7,2017年,我們的經濟增長由靠出口推動、靠房地產為代表的基建投資推動,轉變成消費對國內經濟的貢獻度超過60%。也就是說,

消費已經成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8,我們有接近14億人口,城鎮人口有7.8億人,其中有3億的中產階級。3億中產階級是什麼概念?就是美國總人口的數量。

9,美國整個經濟體的梯度結構,從二八比例來說和中國有相似之處。美國也是一個土地遼闊的國家,但是它的主要經濟增長貢獻,集中在東西海岸,貨運60%以上集中在東西海,反映了它的工業和商貿高度集中。

10,我們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總人口也和美國的總人口數量相當,所以在經濟結構不平衡的背景下,以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代表的整個工業水平、人均消費水平和財富擁有數量已經超越部分發達國家。

11,正因為有接近8億人的城鎮人口、近3億人的中產階級,這是我們消費持續的推動力。

12,講講在這個背景下面企業的機遇,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偉大的創新,第二是消費升級。

製造業實際上含金量很高

13,傳統工業中國的工藝水平從快速追趕到產出效率大幅超出歐洲平均水平,除了少數高科技機器人產業和醫藥產業我們還相對落後之外,其他的傳統制造業應該說在世界上已經全面領先了。,

14,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我們積累了大量的有高等教育經驗的工程師。一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已經接近700萬人,相當於一個歐洲中等國家的總人口數量。

15,在產業升級換代過程中,我們的工程師紅利才剛剛開始。我們現在一年超過10億研發費用的上市公司已經超過上百家,有的大型公司甚至有上百億。

16,正是因為大量的工程師紅利在充裕的資本推動下,我們的創新實際上和美國、歐洲其他的發達國家比,距離在大幅縮短。

17,以深圳為例,南山區科技園附近就有接近300家上市公司,同時我們的上市公司數量增速目前也是全球最高。

18,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富士康,臺灣地區的一個企業,也獲准在國內大規模融資,我們的資本市場實際上漸進式會開放成一個全球化的資本市場。

19,臺灣地區臺積電這樣一個高技術製造企業,有2000多億美元的市值。大家對這個數字一定要有印象,一個製造企業可以達到一萬多億的市值。製造業不是我們想象的沒有含金量,實際上含金量很高。

中國寡頭為什麼會成為世界巨頭?

20,2014年11月,我接受人民網專訪,當時的主題是中國的藍籌股未來會變成稀缺品。

21,在三年前,這個觀點被很多人認為是很荒唐的。但我們那時候看到,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和成熟上市公司的回報遠期來看,供需會達到一個緊平衡。,

22,因為儘管我們整個市場有接近70萬億的市值,可是我們的大型上市公司,尤其是國有公司,可流通的比例非常少。

23,比如說,工商銀行、中國石油,它們90%多的股票是不流通的。我們測算了一下,

占上證50差不多50%的部分,有二十幾萬億市值,其中可流通部分大概就是6萬億。按照滬深300比例來算,純可流通的市值部分也就是十多萬億。

24,MSCI最近會進入A股市場,西方的主要養老金配置這個市場是被動地指數化配置,而不是主動選股。這隱含著未來五年對中國投資的需求是接近1萬億美元。當然,因為現在供應量小,流通市值還不足,它是分階段進入。

25,我們國內的養老金已經開始入市。國內保險公司到去年底已經有了15萬億的資產,根據歷史觀察,保險公司的配置會有個中位數,12%到15%,那麼也有2.25萬億的需求。

26,這是目前的配置水平,保險行業的資產還在快速增長。大體判斷,未來3到4年保險行業的資產會到20萬億規模。簡單計算,如果保險公司配置股票資產到20%,那麼未來3、4年也有6萬億的股票配置需求。

27,股市的“妖精”已經被打擊之後,保險公司的資產實行正常配置之後,就是很清晰,如果股市沒有出現比較大的增量

未來的可投資藍籌股必然稀缺。

28,在這個基礎上,我2016年提出了寡頭時代,但這裡講的寡頭並不是壟斷,而是領先的行業龍頭公司,也許是一兩家,也許是三五家,它佔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和利潤。

29,也可能市場份額沒有那麼高,但是它佔有了市場絕對的利潤,像互聯網公司一樣,前兩名公司可能佔據了整個行業70%以上的利潤。

30,以實業來說,像空調家電行業,格力和美的兩家公司就佔據了整個行業6成的市場份額和近8成的利潤。

為什麼要買茅臺?

31,2015年股災以後,我們堅定看多中國市場的最重要的宏觀經濟基礎就是,我們已經比較系統的實現了金融去槓桿,通過供給側改革,實行有效的去產能、去庫存。

32,互聯網革命的深化,信息通過互聯網高速傳遞,推動了社會資源有效進入高效率的優質公司,推動了行業寡頭的集中。

33,儘管過去一年,去槓桿導致短期資金成本相對偏高,長期來看,改革開放30年來,實際上我們目前的利率水平是偏低的,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也不可能回到很高的水平。

34,這個基準就是長期國債的上限,大概在4%到4.5%之間。目前已經接近這個上限,這樣作為一個11倍PE的藍籌組合,上證50在全世界實際上是最便宜的,而且它的增長率還有13%。

35,實際上,這些藍籌組合的分紅已經超過了3%,如果你持有這些資產超過1年,這些分紅還是完全免稅的。

36,不要看整個房地產的價格可能比過去10年有8倍到10倍的增長實際上

複利,物價地產的增長指數大概就是在8%。

37,以貴州茅臺來說,最近接近9000億市值,2016年到現在漲幅比較大。

38,我不是推薦茅臺,只是用茅臺作為一個案例來解讀一般投資人的憂慮:“茅臺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市值的酒類公司,它還能漲到哪裡去?”第二個是普通投資人、市場喜歡提的問題,“茅臺漲了這麼多,後面還有誰會去買?”

39,不管是未來MSCI這樣的全球指數資金的剛性配置需求,還是國內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需求,這兩塊需求加起來,未來4、5年都有接近10萬億人民幣,尤其是養老金和保險資金,它有非常剛性的長期固定收益需求。

40,比如說,壽險的買入持有周期基本都在30年甚至更長時間。這個海量資金,它的年成本大概是3%到4%之間,如果不能鎖定長期的穩定收益率,保險公司未來的經營非常危險。

41,實際上,茅臺目前這麼高的市值,未來三年

依然隱含了超過4%—5%的現金分紅回報隱含7%—8%的公司給投資人創造的現金流回報。

42,這樣的資產,因為它的消費屬性,從過去的可選消費品已經在高端成為必選消費品那麼未來可持續增長是不以人

意志為轉移的。

43,大體做一個假設,現在茅臺大概23到24倍的動態市盈率,未來10年,價格和產量都有和我們經濟增長速度相匹配的7%的年複合增長。

44,也就是10年增長一倍產銷量增長一倍,價格再翻一倍,10年以後零售價達到3000塊錢。

45,由於這種緊平衡,假設未來十年股價不出現過度泡沫化,就可以穩定地實現年收益高達15%的複利

對於長期穩定的資本是一個很驚人的回報這樣就回答了誰會買、為什麼買的問題。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百億私募掌門劉明達:長期來看,買茅臺股票可能比買房賺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