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學老師70歲還在講臺上,中小學教師到了50歲就幹不動了,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平凡人生觀察


一般來說,70歲還在講臺上的老師並不多見。假如老師在講臺上講課,突然不能動了,這個就麻煩了。

大學教授退休年齡較之前確實有所延長。目前要求:女性不超過六十歲週歲,男性不超過六十五歲週歲。之前是:女性五十五歲週歲,男性六十歲週歲。

而目前,中小學教師的法定退休年齡依然是男教六十週歲,女教師五十五週歲。

然而,我也沒見幾箇中小學老師到了50歲就幹不動了,一般都是幹到退休的。

不過兩者的工作性質確實有不同,而且社會對老師的需求決定了老師還需不需要再出場。

大學教授在年輕的時候可能做過不少課題,在某方面是較為資深的專家,而這個領域的尖端人才又不多見,所以在其年邁的時候仍然要出場。因為他是這方面比較有話語權的人物,缺了他不行。

中小學老師主要的工作任務是教導中小學生的課業,可能對社會性的問題研究得相對較少。而人們往往在中小學畢業以後,就很少知道中小學老師在其他領域的建樹。所以,人們慢慢就不再找中小學的老師出場了。

對於題目中,70歲老師還站講臺,50歲老師幹不動都是個別現象,難道大學教授50歲就沒有幹不動的人嗎?相信也是大有人在。而中小學老師從事了其他行業,在70歲風聲水起的也不再少數。

所以,你這個都是屬於個例,還是要看這個老師本身對社會的價值如何。


暖遇親子學習社區


我沒上過正規大學,但聽過教授們講課(年齡不小),很多是坐在那裡念講義,最後有問題的就簡答幾句。中小學老師行嗎,站在那裡一節課,一會講,一會寫,一會擦黑板,還要照管著學生,別說教學方面了,體力上也付出太多了。所以我覺得二者無可比性,這問題沒有深入討論的必要!


長金老者


提問的人也許沒上過大學,只有未上過大學的人,才會提出這麼幼稚的問題。在高校課堂任教的大學老師必須是“四好老師”。

一是“知識好”。大學生學不學不要緊,但老師必須要有淵博的知識。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學術報告廳都必須能說會道、風趣幽默。畢竟有同學還是要學習的。你總不能在講臺上胡亂教授知識吧。

二是“脾氣好”。大學生在課堂上耍手機,打遊戲,聽音樂,睡覺,聊天等,那是家常便飯。作為老師,如果你脾氣不好,看不慣,就會去幹涉學生做與課堂無關的事。這樣做的後果有可能是鬧得老師下不了臺,甚至有可能發生流血事件。大學生血氣方剛,師生對戰起來。70歲的老師哪裡是他們的對手?

三是“視力別太好”。視力太好,教室裡的情況一目瞭然,哪有會不影響你教書的情緒?

四是“聽力別太好”。這一點不需解釋。

這樣的“四好”老師,如果在中小學課堂上課,我敢打包票,要不了一週就會被家長群裡的人趕出教室。70歲的教授具備“四好”資格,當然會受高校歡迎了。





種下愛578


兩個原因造成的!

其一——

工作量巨大差異!

一箇中小學老師的工作量,是一個大學老師的工作量的5倍,也就是說,一箇中小學老師幹了5個大學老師的工作,甚至比這還多。

大學老師除了每年的寒假、暑假休息外,帶半年課就要休息半年,而且帶課時,每週最多4節。

中小學老師每週最少帶10節課,除了寒暑假休息之外,並沒有帶半年休息半年的“例假”。

比如,一個高中語文老師,寫作、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現代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等等,這些功課內容都得教,可以說身兼數職,哪一方面的知識都需要知道。

而這些科目,在大學裡是由老師們分別擔任的。一個高中語文老師,幾乎擔起了大學裡所有的老師的功課。

大學老師寫一次講義,可以用一輩子;中小學老師,需要每天寫教案;而且備講輔批考,哪一個環節都不可少!

中小學老師,上班比學生早,下班比學生晚,完全可以用“半夜雞叫”、披星戴月來形容!大學老師總是什麼時候上課,才去教室,基本沒有上下班遲到、早退的概念!

中小學老師有升學的壓力,學生沒考好,老師有責任!大學老師沒有升學的任務,學生考試不及格,完全是學生的過錯,與老師無關,老師無責一身輕。

所以,國家提倡減輕中小學教師的負擔,而並沒有提倡減輕大學老師的負擔;當然,大學老師的負擔再減輕的話,那就不用工作了。

其二,收入嚴重差距!

大學老師的收入遠比中小學老師可觀。大學老師的年收入,是中小學老師年收入的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除了工資高之外,大學老師還可以承擔課題研究,還能利用休息時間外出講課、講學,甚至跑到其它學校兼課,收入非常可觀,而這些都是國家允許、甚至支持的!

中小學老師工資低不說,絕對沒有大學老師那樣的“額外收入”。如果有誰膽敢跑出去校外兼課,或者利用休息時間去有償補課,那麼一旦被舉報,輕則沒收全部違法所得、被通報批評;重則降薪、降級、直至吊銷教師資格證,等等,處罰是非常嚴重的!

因此,國家反覆提倡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待遇,並沒有說提高大學老師的待遇,因為大學老師的待遇已經很高了,最起碼比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還高。

綜上所述——

中小學老師既苦重,又收入低,得不到身體保養,生命早已透支,所以“到了50歲就幹不動了”,這是不正常的很正常。

而大學老師,一生苦輕,又能高收入,有高營養保養身體,所以“70歲還在講臺上”,就完全是正常的!

所以——

大學老師是全社會羨慕的職業,而中小學老師,沒有多少人羨慕;對於中小學老師本人來說,只是謀生的手段、沒有辦法的辦法!


孫老師談孩子教育


一次,到某大學一學院辦事,與院長閒談,說公務員滿60歲退休,有一技之長者可以到專業協會發揮餘熱至70歲,大學教授似乎不受此限。院長否認,說人到了60歲,必須退休。問有些名教授不仍然在忙活麼?答退休後是被一些研究機構或者是民辦院校反騁了,是本校無涉。


蘇俊傑1948


1.義務階段的教育,不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尤其是初中生。青春期很叛逆的。老是和這些孩子打交道。又要成績。又不能出事。還要面對一部分不懂事的家長。 心情可想而知。尤其是農村的孩子。留守兒童特別多。整天抱著手機。那我就跳樓。就自殺。就不上學。想想都頭大。

2.義務階段校長們相當一部分都是土皇帝。整天拉著個臉。想批評誰就批評誰。還制定出一些很變態的法則。老師沒有什麼幸福感可言。

3.義務階段的錢他非常多。整天補材料。做無用功。把大量的精力都給消耗掉了。連教學都沒有時間。老師畢竟還是想把孩子教好的。讓他好好教學,他能高興嗎?

大學老師基本上不存在這些問題。


一杯清咖231


我來談談這個議題。

特別希望教育部門的領導看到這點,當你坐上領導桌,不要再說無知的語言了!還有就是有水平的大學生,你的起點,你的根本讓你也不要忘記了你的尊敬的老師。特別是小學老師!你再有本事,也是萬丈高樓平地起!

只有一個面的因素,那就是學生!

1小學生是從牙牙學語開始的,就是要在一張白紙上,圖上不同的色彩,啟蒙一詞想必都沒有忘記吧。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因為家庭教育環境不同,語言接受溝通能力不同,小學老師要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還要完成教學任務,儘可能的讓他們都有收穫;還有就是要養成好習慣,就像扶正樹苗那樣,天天呵護,澆灌,花的心思不可謂不多。你身邊的小學老師有幾個紅光滿面,神采奕奕的老教師,這是因為他們永遠要彎著腰接近學生,瞭解學生!

2大學老師面對的都是層層篩選後剩下的,成績好,反應靈活的學生,基本上是一點就通,有自主能力的大孩子了。反之,一節課,小學生要提示多少次才能把控好課堂?(青春期逆反期的也是要操多少心啊!)

3大學生已經有生活學習的目標,而小學生呢?哪種情況的學生好教育,一目瞭然!

當然,現在的低段老師也在不斷學習,跟上時代的進步。社會培養,招收老師的起點也在慢慢拔高,這是好事!


田園追夢1978


大學老師和小學老師工作強度不同。大學老師一個星期可能是上一節到兩節。而且不用管學生的紀律,可能也不用改學生的作用。而小學老師就不同了,一般的小學老師一個星期都有20來節課。還不包括早晚讀時間。如果遇到玩皮的學生連下可10分鐘都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或者紀律教育,有教兩科的老師也得在課間10分鐘改作業。人到了50歲以上,精力難免會下降,對於繁重的教學任務,是有點吃不消的感覺。所以小學一線老師是比較辛苦的!


發揚7


大哥,你認為一輛駕駛里程10萬公里的、一直去四S店保養的奧迪A8和一輛跑了50萬公里、從來沒時間保養的奧拓有沒有區別?[捂臉]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4324185185932244"} --}

開心牆頭草


大學老師和中小學教師是有所差別的。但,大學老師一般也是60歲退休。以前,女老師沒有晉升正教授的,55歲就退休啦。一般情況都是這樣。所以說,70歲的大學老師還在講臺上講課是個別的特例啦。既然是個別現象,就是一個學校一個樣了,這裡不好進行討論。

但高校老師和中小學教師在講課方面差異還是很大的。就學時而言,除基礎課,如物理,化學,高數等基礎課,都是大課,起碼 三,四個班一起上,兩節課連上。一般是中青年骨幹教師講授。多數有年輕教師或研究生助課。一週大約三次課,即6個學時。中小學教師課時要多的多,還有當班主任的任務。就這一點而言,中小學教師辛苦些。但大學老師論文,科研任務比較繁重,壓力很大。就這一點而言,大學老師絕不是想象的那麼輕鬆。何況,大學老師門檻太高,像樣一點的高校,不是名校或國外的博士或博士後研究經歷的人幾乎沒有機會應聘到大學當老師的。總之,兩者很難加以比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