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大江東︱上海抗疫,基層黨員敲門把手指都敲腫了【愛申活暖心春】

“最困難的工作、最辛苦的崗位,黨員必須先上,這個沒有商量。這是我們入黨宣誓時的承諾,是職責!”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的這句話激盪人心。

抗擊疫情,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在上海從來不是一句空話——黨的誕生地依託黨建引領,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有口皆碑。大江東工作室發現,面對疫情,一大批身在基層、身在百姓身邊的社區黨員,更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英勇奮鬥、紮實工作。他們中,有敲居民房門敲腫手指的黨員社工,有日行兩萬步的社區黨員幹部,有一個人堅守14個日夜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他們有擔當、肯吃苦、能戰鬥,關鍵時刻發揮著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緊要關頭,更顯擔當本色。大街小巷,萬家燈火,這些基層黨員們,是“魔都”最溫暖的星火。

敲腫的手指,敲出居民的定心丸

一張照片在東姐的朋友圈裡刷了屏,照片配文,“這是一位居委幹部的手,敲門敲的。”

大江東︱上海抗疫,基層黨員敲門把手指都敲腫了【愛申活暖心春】

照片中沈怡敏的手,指關節已紅腫且多處破皮。

這位敲門把手敲破皮的居委幹部,是上海陝北居民區負責民政和老齡工作的黨員社工——沈怡敏。

這張微信照片發佈後,跟評的關鍵詞都是“基層、最辛苦、點贊”等評論,還有一些熱心人士提出“社區工作者要保護好自己,佩戴手套”等建議。得知那麼多多在關心支持,沈怡敏笑了:“其實上門時有帶手套,謝謝關心,我會保護好自己。”

春節期間接到疫情管控宣傳排摸任務以來,沈怡敏就沒休息過。走街串巷、上門走訪,宣傳疫情防護知識、排摸戶數人員情況。她帶的塊內,實有戶數約150戶,雖數量不多,但北京西路這裡都是老房子,出租率很高,連續幾天上門排查,有些借出去的房子一直無人應答,常常跑空。“只能反覆滾動上門,經常去敲(門),多做嘗試。”

“咚咚咚……”連續敲門好幾分鐘之後,門終於緩緩打開了,一位80多歲的空巢老人蹣跚著前來開門,沈怡敏趕緊把疫情防控的溫馨提示大聲告訴老人,叮囑她少出門、勤洗手、帶口罩,注意自身防護。遇到老人不明白的,她再三耐心解釋。

“老房子多,大多都是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有些耳朵不太好,敲門時間要長一些,力氣要大一點,老人才聽得見。”沈怡敏的經驗之談,也解釋了為何帶著手套依舊“受傷”。

將塊內全都上門跑了一遍,所有戶數情況全都清晰掌握,沈怡敏依舊忙個不停。反覆上門也聯繫不上的,她嘗試微信、電話聯繫房東,詢問租客信息、返滬行程。返滬居民要及時登記、有湖北接觸史的要及時掌握,這家的阿婆、那家的爺爺要重點關心,都掛在她心頭。走訪居民時看到1231弄大鐵門鏈條脫落,她抓緊聯繫維修,居委防護物資不夠,她到處想辦法採購,還兼任財務報賬——像只停不下來的陀螺。

沈怡敏已連續多日沒有陪伴家人了,丈夫是位人民警察,也投身一線加班加點。這個春節,夫妻二人都將對家的眷戀化為使命與責任,給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給到需要守護的這方土地。“我是共產黨員,國家、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應該堅守社區一線,義無反顧。”這是沈怡敏的真心話。

通知居民要“宅”,自己卻日行兩萬步

“春節宅在家一動不動,哪天能動?”“鍾南山說動才能動。”

疫情嚴峻,很多人都“宅”在家,微信運動步數少之又少。可1月30日,江寧路街道社區幹部韋炳臻、陳燕的微信步數卻超過了2萬步。

大江東︱上海抗疫,基層黨員敲門把手指都敲腫了【愛申活暖心春】

江寧路街道社區幹部陳燕在居民區巡查。

當天一早,開完工作例會,社區平安辦這二位就忙碌起來,分別來到三星坊、武定坊、北京、蔣家巷等4個居民區“瘋狂暴走”。

原來,前一天傍晚,他們和另外7名機關黨員都收到通知:“各位黨員同志:為了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特殊戰役,你被抽調到社區防控組來加強街道疫情防控力量。”工作任務就是每天監督檢查江寧路社區16個居民區群防群治的落實情況,包括檢查門崗是否張貼公告、是否進行體溫測量、是否設立快遞外送物品集中堆放處,以及非本小區來訪人員是否登記等內容。

大江東︱上海抗疫,基層黨員敲門把手指都敲腫了【愛申活暖心春】

江寧路街道工作人員處理隔離居民們的生活垃圾

4個居民區總面積0.56平方公里,涉及35個住宅小區。就算不帶任務,一圈走下來也需要一個小時。陳燕和韋炳臻帶著兩張工作表格,檢查了88個門崗,調試了18扇電子門禁,花了7個小時,才檢查完了所有門崗防控情況。

大江東︱上海抗疫,基層黨員敲門把手指都敲腫了【愛申活暖心春】

“難點主要是居民的配合意識。”一天走下來,陳燕說,“有的門衛責任心不強,有的居民對外賣、快遞送到集中堆放處等措施不理解,如果仍然隨意進出,就加大了小區管理難度。”

檢查中,小組成員普遍反映門崗工作人員工作意識、門崗配備力量欠缺等問題,第二天一早,江寧路街道專門召集物業公司召開了保安人員工作培訓,強調工作紀律,確保人人盡責。

這天,陳燕和韋炳臻在內的9位黨員,繼續在各居民區檢查所有門崗和電子門禁,此外,還要同步檢查小區環境衛生、垃圾廂房消毒等情況。日行兩萬步,是這些黨員的工作標配。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用雙腳織就一張社區防控安全網。

一個人,一張床,14個日夜的堅守

2020年小年夜,一個不尋常的夜晚。芷江西路街道交通公園居民區一個民宿內,有三位武漢來滬的尼泊爾學生,其中一人發著高燒,另外兩人則緊張看護著。網絡平臺上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信息鋪天蓋地,一個噴嚏,一聲咳嗽,都讓人心神不定。

交通公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偉接報,立即聯繫民宿負責人,在他建議下,三人“全副武裝”來到北站醫院。一聽是武漢來滬人員,院方高度重視,把三人送至第十人民醫院就醫。

大江東︱上海抗疫,基層黨員敲門把手指都敲腫了【愛申活暖心春】

交通公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偉。

張偉意識到,這僅僅是這場防疫戰的第一槍。考慮到有可能接觸當事人,後續將要開展時間短、覆蓋面大的排摸,以及大量前期防護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必須減少從家裡趕往交通公園居民區的時間,也必須減少在路上和他人接觸的機會。張偉連夜將妻女送到丈母孃家,並告訴家人,最壞打算14天后才能回家,同時打包好14天所需的換洗衣物,直接住在了居委會。

一個人,一張床,14個日夜的堅守……這個春節,張偉把“家”安在了居委會。

防控疫情,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上海一些居委辦公室徹夜亮著燈。在社區黨員幹部帶領下,上海社區工作人員幾乎全都放棄休息,堅守崗位,常常連續工作到深夜。不少社區黨組織、基層黨員幹部還動“巧心思”,“繡花般”把防控工作做得更加精準、快速、有效。

“八個起來”,就是半淞園路街道新村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新創造的社區防控工作法。

居委幹部“喇叭喊起來”,讓防疫宣傳深入家家戶戶;社區幹部、樓組長“樓道跑起來”,全覆蓋發放告居民書,排摸人員情況,重點對孤老、雙老、殘疾人等家庭宣傳防疫知識;樓組長、志願者“閒事管起來”,動員轄區居民發現小區外來人員進出,及時與居委溝通;居民們“鐵門關起來”,管住小區大門及各樓棟的鐵門;小區門房“紅燈亮起來”,對外來人員出入小區登記管理,一旦發現重點地區人員及時上報;居委會協同物業“衛生搞起來”,做好公共區域消毒及清潔;宣傳工作“微信刷起來”,通過微信、電話等形式向轄區居民、特別是特殊人群第一時間推送有關信息和動態,告知注意事項,讓他們安心放心;“快遞小哥做起來”,為居家隔離人員、孤老等家庭提供生活用品等代購服務,並關照其樓內的樓組長等志願者,對老年人、殘疾人家庭等多加關心,守望相助。

這個新年,對社區幹部來說意義不同尋常。新村居委會是個年輕的團隊。居民區書記佘超說,“保護社區居民的健康平安,我們義不容辭,關鍵時刻,要全力以赴當好守護人。”

大江東︱上海抗疫,基層黨員敲門把手指都敲腫了【愛申活暖心春】

浦東高行鎮森蘭尚城居民區為特需家庭送上蔬菜、日用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