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初中生得了抑鬱症,害怕上學一到學校就心慌,恐懼不敢去學校,該怎麼辦呀?

老火啦lhg


您好,學生對於學校的恐懼反映,有可能來自於現實的困擾,比如人際交往問題,或者在學校被霸凌,或者被老師羞辱等等事件,都會引起學生不願意去學校;另一方面,如果是確診的抑鬱症學生,會嚴重影響注意力集中,影響記憶力,進而影響學習成績,也會造成退步嚴重,不想去學校。這種情況一定要遵醫囑,按療程服藥,抑鬱症得到有效控制後,各方面的表現都會跟著減輕。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需要求助心理諮詢師,用專業的方法消除或減輕負面事件對孩子的影響,走出陰影,才能夠重返校園。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如果孩子是單純的害怕上學,也沒有經過精神科診斷,你的孩子還不能夠確診為抑鬱症。抑鬱症有它固有的特點,抑鬱症是一種顯著而持續的情緒低落,會引起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不全、軀體症狀等特點,從你的描述來看,孩子更多的具有恐怖症的特點,而恐怖症又分為社交恐怖症、特定的恐怖症、場所恐怖症,孩子應該屬於社交恐怖症這一類。

社交恐怖症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有遺傳因素、素質因素和心理因素,一般以心理因素居多。明顯的特點表現為對社交感到焦慮而回避社交,孩子害怕上學就是不願意接觸陌生人和接觸陌生的場所,因為與人交流他會產生緊張、出汗、臉紅、口渴等症狀,從而害怕與人進行交流。

要及時引起家長的關注進行開導和送心理醫生治療,要了解和分析孩子懼怕的根源是什麼,找出來進行分析,和孩子一起對懼怕的根源進行討論,討論懼怕的程度,討論懼怕的內容,讓孩子對於懼怕的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定位,從而充分給自己在恐懼環境中有一個定位,更加充分的認識自己。必要時還可以從潛意識方面進行試探。總的來說是要幫助孩子客服恐懼意識,減輕學習壓力,建立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重返校園。

初中階段的孩子敏感而脆弱,但是可塑性也是非常的高,孩子正處於心理疾病的早期,完全是可以治癒的,只要方法得當,必要是還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但是一定得去正規的精神科進行治療。


溫暖的心理師


孩子們應該如何抗衡抑鬱症

這個年齡的未成年人,正處於身體和心理都沒有發育健全的情況,所以可以說是幾乎不可能獨自面對這樣的困難情況的,甚至很多時候,我遇到的未成年抑鬱症患者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說出自己的抑鬱症狀,如何讓父母認可自己的抑鬱症狀。其實很多父母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不認可,不承認子女的症狀。

其實作為精神科醫生,我非常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因為父母對未成年人勇敢講出的病情持否定態度,很多人會說“小小年紀有什麼好抑鬱的?”“少年不知愁滋味,怎麼還會抑鬱?”,但其實未成年人不但會抑鬱,而且還會因為年齡小,缺乏抵抗能力,而更容易出現自傷,自殺的行為。

曾經我有一名剛上大學的抑鬱症患者,上大學後被老師發現雙側手臂內側有很多劃痕,在老師的追問下才說出早在初中就一直存在的抑鬱障礙,這期間一直沒有跟相依為命的母親說過,只是在覺得難以忍受的時候用小刀輕輕的劃一下手臂,痛感可以讓自己感到放鬆和解脫,但同樣也一直在擔心,擔心自己能堅持到什麼時候,因為輕生的想法由來已久,且一直存在。

所以,對孩子們,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勇敢表達自己的情感,不管是高興還是悲傷,養成勇敢表達的習慣就是好的。對於孩子表達出的抑鬱一定不要先入為主的否認,因為這樣往往給她們帶來更大的傷害。不被認可,不被承認,被認為是矯情,是說謊,是不想上學,會在本來就消極悲觀的基礎上更加的絕望。

孩子恐懼不敢上學怎麼辦?

患抑鬱症的未成年人不敢上學是正常的,因為抑鬱症患者本身就容易不自信,自我評價過低,而且本身也會存在很多反映變慢,記憶變差,注意不集中等等負面表現,所以,抑鬱症患兒本身確實很難堅持上學。所以,休學是一個不錯的應對方法,休學,然後積極的去治療,經過規範的醫學治療後,恢復社會功能,恢復自信之後,再去恢復學業,是一個正常的應對方法。

這個階段再去逼迫孩子上學是一定不適合的,而且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說如果你的孩子這樣恐懼不敢上學,最好聽從孩子的意見,或者帶孩子到精神專科醫院去看一看門診,聽一聽醫生的建議。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關於孩子的抑鬱症問題,有疑問的可以私信留言,我會幫你解答的。


我說精神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比較快,孩子的壓力也會比較大,來自於父母的學校的社會的,讓他們有的,有些承受不住。

所以初中生得了抑鬱症,這個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我們需要強調一點。孩子是否真的得了抑鬱症?這個需要專門的心理專家去給出診斷。

第一,我們要找出孩子得抑鬱症的源頭。

我們可以跟孩子輕鬆的聊一下天,瞭解一下孩子的內心世界。

可以尋找專業的心理專家,讓專家和孩子談話,找出孩子抑鬱症的源頭。

找到源頭,我們才能給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首先。孩子的學習問題。

家長可以思考一下。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抑鬱症這方面的徵兆。

是不是某一次考試?或者說是平時父母對孩子,學習要求比較嚴。孩子學習退步,然後父母嚴厲的批評孩子。

其次。家庭的關係方面。

就比如說這一段時間,比較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裡面的英子虛成績那麼好,但是同樣得了抑鬱症,他的抑鬱症源頭就是父母關係不好。

嗯,你也可以參考一下,是不是因為,在家裡作為父親和母親關係比較緊張,然後被那種壓力傳達給了孩子,孩子內心比較孤單,但是無處傾訴,久而久之就憋出了毛病。

再次,校園暴力問題。

孩子對學校心生恐懼,那麼一定是學校給孩子留下了負面的影響。

現在校園暴力這麼多,會不會孩子在學校裡面經歷了校園暴力?迫於威脅,不敢開口求助,長期生活在暴力的環境,讓孩子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不清楚的孩子只能把一切委屈憋在心裡面。久而久之就在學校產生了恐懼。

我的一個侄子,有一段時間就是特別害怕去上學。剛開學的時候都找各種藉口不去學校,但是他的媽媽沒有發現孩子心理的變化。

有一次輔導班的老師給他媽媽打電話告訴他,他的孩子,在校園裡面被別人打了,已經持續了一個月之久。

所以校園暴力很可能是孩子恐懼校園的一個原因,父母可以尋找一下有沒有這方面。

第二。父母放下,對孩子的一切期待,給孩子營造一個愛的環境。

當父母不再給孩子那麼多期待,孩子身上的壓力就會減輕很多。

當孩子確實害怕去學校,不想去學校的時候,父母可以給給孩子申請休學一段時間。

畢竟成績再重要也沒有孩子的健康重要。

在家裡父母不要專門做討好孩子的某些行為,還要像平常一樣,但是在細節中給孩子更多的愛。

其次。父母可以趁週末或者節假日,專門帶孩子出去遊玩一趟。

陪孩子去一下唐詩還是想去,但是又沒有時間去的地方。讓孩子在玩中放鬆一下心情。緩解一下內心的壓抑。

再次。父母可以邀請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出去玩,和朋友在一起,孩子估計更能夠放下心中的枷鎖。

第三,對孩子放手。

不是說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嗎?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父母就不要去過多的干涉孩子的選擇,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成長,父母可以在旁邊適當的加以引導。

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身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很多家長總是強調學習成績終於一切只有學習好,未來在社會上才有出息,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現在社會不論幹什麼都會有口飯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讀書確實是貧苦孩子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但不一定人人適合走。

孩子的健康重於一切,只要孩子健康,孩子的路就讓他自己去走吧。


家有小女愛美麗



很同情這個孩子,剛初中就抑鬱症了,不知道樓主是這孩子的什麼人?是家長嗎?


孩子怕上學,就先在家呆一段時間吧,這應該是長期以來,在學校生活中,沒有得到很好的支持和鼓勵,慢慢形成的。現在對孩子來說,家人的陪伴和鼓勵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再批評、責怪孩子。


孩子應該是之前內心感受被忽視了,或者說孩子本身不會表達,家長也沒有及時詢問。現在主要就是要多陪伴和鼓勵,但陪伴和鼓勵並不等於驕縱溺愛,千萬不要從一個極端又跑到另一個極端了。


上學什麼時候都能上,晚一兩年也沒關係,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催逼孩子,帶孩子做做心理諮詢吧,可以私聊我,具體聊聊,再給些建議。


靜心心理


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出現的很多。一定要注意一下這樣的情況不是抑鬱症,如果有人說這種情況是抑鬱症一定是亂說。。。這種情況是孩子有厭學情緒引起的嚴重厭學,人際關係不好引起不能適應這個學校環境,溺愛孩子引起的孩子沒有能力引起的不自信、自卑,引發的恐懼。。。是一個綜合徵的問題。。。家庭教育的模式、理念都有問題,裡面存在有嚴重程度的溺愛。。。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案例發生。。。解決問題的方案是選擇專業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爸爸媽媽跟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解決爸爸媽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孩子的問題。。。通過學習成長改變,爸爸媽媽成為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孩子變成合格優秀的孩子、合格優秀的學生。。。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徹底解決。。。需要爸爸媽媽不要著急慢慢來,需要時間,需要一個過程。


羅桂田心理諮詢


抑鬱症第一步要去專業醫院診斷,遵醫囑服藥;第二步建議找心理諮詢師,引起抑鬱和恐懼的事件,根源,突發事件只是表象,一般抑鬱會採用CBT認知行為療法,持續改善。第三步,切記,不能隨便停藥,至少堅持半年以上,否則後續復發很高。第四步,暫停讓孩子休學一段時間吧,根據您的描述,不止抑鬱,還有社交恐懼,健康的身心很重要。


茶語心理


我感覺這個孩子不是抑鬱症,可能是恐怖症,還應該進一步篩查,排除精神分裂症和邊緣性人格障礙後,再給出診斷。


心理諮詢師陶相敏


快吃民間中草藥,如何辦你懂得,


現實人生129561198


這種情況很複雜。

一是孩子本身身體問題。他的恐懼麻痺反射和摩洛反射,或者還應該有其他的反射,沒有得到整合,也就是它們還處在活躍狀態,就造成孩子對一般孩子能正常面對的事情,感到緊張、焦慮和恐懼。

二是學校和家長的問題。學校老師和家長對孩子要求很嚴,尤其對功課的要求很嚴,或者態度讓孩子難以接受,就會對孩子造成畏難心理,這是孩子厭學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