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毛澤東與抗日軍政大學

毛澤東與抗日軍政大學

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其前身是中國抗日紅軍大學,簡稱“紅大”,創辦於1936年6月1日。1937年1月遷到延安,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它是延安時期我黨創辦的一所培養軍政幹部的專門學校,前後辦了8期,另有分佈在大江南北的12所分校,時間約近10年,培養了軍政幹部20萬餘人,對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對於我軍的成長和發展,都起到重大作用。毛澤東對抗大傾注了大量心血,指引著它創建、發展,使其成為名揚天下的“窯洞大學”和“揹包大學”。“抗大”這個革命的熔爐,是一個奇蹟,必將永留史冊,彪炳千秋。

領導創建抗大

毛澤東歷來重視創辦革命軍事學校,培養軍事人才。創辦紅大是毛澤東和黨中央根據形勢作出的決定。1936年5月9日,黨中央在延川縣大相寺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作《目前形勢與今後戰略方針》的報告。指出:“必須大數量地培養幹部。黨要有成百上千的新幹部,一批又一批地送到各方面的前線上去”,“沒有大批幹部是不行的,現在不解決這個問題,將來會犯罪。”

5月14日,毛澤東在大相寺團以上幹部會上講話,為紅大招生髮出號召。他說:應該利用全面抗戰開始之前的時機,抽調大批幹部,從軍團領導到連排基層幹部,進紅軍大學學習。並要求各部隊黨委必須把選送幹部入學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保質保量地把優秀幹部選送到學校培養、訓練。於是各團立即行動,都完成了選送學員的任務。

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在瓦窯堡召開,專門討論創辦紅軍大學問題。會上,毛澤東就未來紅大的學習時間、教育內容和方法、學校幹部等內容,作了詳盡的說明。可見,毛澤東對於紅大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會後,又發佈紅大招生廣告,明確辦學宗旨是培養抗日軍政領導人才,造就大批紅軍抗日干部。毛澤東還明確指出:“革命青年”四個大字,就是紅大入學的條件。要求做到:“革命青年,來者不拒”,要求把紅大的招生廣告,從延安貼到西安,每根電線杆上都貼上一張,向全國青年大開入學之門。

6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在瓦窯堡米糧山上一座舊廟前舉行了開學典禮。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出席並講話。毛澤東指出:我們黨創辦抗日紅軍大學,是為了準備迎接民族革命戰爭的到來。為了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需要培養幹部,提高幹部。因此我們的幹部需要重新學習,重新訓練,以便將來出校以後,能夠獨當一面地去工作。接著,毛澤東鼓勵大家說:第一次大革命時有一個黃埔,它的學生成為當時革命的主導力量,領導了北伐成功,但到現在它的革命任務還未完成。我們的紅大就要繼承黃埔的精神,要完成黃埔未完成的任務,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為主導的力量,即是要爭取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

6月21日,紅大隨黨中央遷至保安。當時條件十分艱苦,大都住在石窯洞裡。一次,毛澤東來紅大講課時詼諧地說:你們是過著石器時代的生活,學習當代最先進的科學——馬克思列寧主義。此時,中央軍委決定改組和加強紅大教育委員會,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兼任校務委員會主席。同時建立了政治部、訓練部等機構。毛澤東親自在抗大講授哲學《辯證唯物論》。他還為抗大選調得力幹部,強調抗大的領導幹部是“幹部的幹部”,必須要強,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於是,林彪、劉伯承、羅瑞卿、徐向前、莫文驊、胡耀邦等一大批軍政高級幹部來校擔任重要工作。一批學者、教授,如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等來校任教。此後,毛澤東經常過問抗大的工作和教學,強調理論聯繫實際。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批評的“經濟學教授不能解釋邊幣和法幣”這個事例,就是他在抗大瞭解到的。

毛澤東與抗日軍政大學

◆1937年拍攝的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總校校門(原延安師範學校校址)。

1937年1月,紅大遷到延安,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聲名遠揚。全國各地知識青年從西安步行800裡來到延安,大都要求進抗大學習。每次夠了百人,毛澤東都要接見一次。他對這些青年說:你們到延安找共產黨,方向是對的,很不容易,這是很大的考驗。進抗大沒有考試,大家通過敵人的封鎖線到延安,這是最好的考試。毛澤東指著天空說:這就是我們的教室,沒有桌椅。同志們要準備吃苦,只有吃苦,才能革命。我們的學校是研究革命道理的學校,是研究民族解放、社會解放的大學。我們大學的人很多,有幾千人;我們的理想很大,要解放全中國。這樣的大學,過去是沒有的,世界上也是沒有的。

在毛澤東的關心和指導下,抗大這列革命的列車鳴笛起航、呼嘯前進了!

語重心長的講話

抗大從成立那天起,一直是在毛澤東的關懷、指導下成長和發展的。關懷的形式有講課、講話、指示、批示、題詞、談話、回函等。次數之多,數量之大,足以編成一本厚書。研究發現,凡是抗大每期學員的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重要活動,學校的重大工作、教學方針、學員思想,以及政治形勢變化的重要關頭,他都及時到抗大講話,引導師生們的思想統一到黨的方針上來,完成教育計劃。

早在1936年8月26日,鑑於中國抗日紅軍大學第三科學員文化水平較低,毛澤東致信校長林彪:“三科的文化教育(識字、作文、看書報等能力的養成),是整個教育計劃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部分之一”,要求增加文化課的授課時間,表示了對學員學習和教學的極大關懷。10月27日,毛澤東在保安紅軍大學第一科(上幹隊),開始講《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系統總結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說明有關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方面的一系列問題。12月28日,毛澤東到紅大作關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報告。他說:蔣介石出於無奈,已經承認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全國人民要進一步努力,逼迫蔣介石執行達成的和平協議。他還用“前拉後推,逼驢上山”,形象地說明“逼蔣抗日”的道理。

毛澤東與抗日軍政大學

◆毛澤東為抗大學員演講。

1937年1月21日,毛澤東出席抗大第二期開學典禮並講話。他說:抗大像一塊磨刀石,把那些小資產階級意識——感情衝動、粗暴浮躁、沒有耐心等磨個精光,把自己變成一把雪亮的利刃,去打倒日本,去創造新社會。七八月間,毛澤東應邀在抗大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對中國革命經驗進行深刻的哲學總結,對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進行了徹底批判。他的講授在每週二、四上午進行,下午還參加學員討論,共講了110多個小時,歷時3個多月。《實踐論》、《矛盾論》就是其中的主要部分。此後,抗大各期和各分校,都以毛澤東的“講授提綱”和“兩論”作為基本教材,進行哲學教學。

1938年,是毛澤東對抗大講話最多的一年,至少有17次。3月15日,毛澤東出席在中央禮堂舉行的抗大第三期三大隊畢業典禮。他語重心長地講了畢業後的工作方法問題:一、尊重對象;二、瞭解對象;三、繼續幹下去,不要畏難。他說:社會是個學校,一切要在工作中學習。學習的書有兩種:有字的講義是書,社會上的一切也是書——“無字書”。

4月2日,毛澤東對即將從延安遷到瓦窯堡的抗大第四期第一大隊,做臨行講話。他說,抗日軍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要開展,知大局,顧大體;二要積極,有政治熱情和積極性,能戰勝困難;三要有朝氣,蓬勃向上。4月30日,在第三期第二大隊畢業典禮上講話,要求大家在實際中做全國的模範,實行馬克思主義;學習愚公挖山精神,移掉“三座大山”。

7月8日,關於抗大招生問題,毛澤東等電告各地負責人:第五期招收大批學生,不限名額,不分男女、年齡、學歷、出身,來者不拒。7月9日,毛澤東在抗大紀念“七一”、“七七”及突擊運動總結大會上講話,他說:突擊隊員是有名英雄,還有許多無名英雄,有名英雄是從無名英雄中產生出來的,二者不能分離。軍隊與人民、官長與士兵、領袖與士兵的關係,也是如此。7月底,毛澤東在聽取羅瑞卿等彙報學員中存在自由主義表現時說:抗大是黨領導的軍事性質的學校,不是什麼統一戰線的組織。但抗大有思想自由、政治民主。抗大的整個領導權全都在共產黨手裡,學生絕大多數是共產主義者,或傾向共產主義的,所以抗大比昔日黃埔更革命,更進步,能夠為民族和社會的解放,作出更偉大的貢獻。之後,他又特地來抗大作了《抗大的民主問題》報告,對民主與集中、自由與紀律的關係,作了精闢的闡述。

毛澤東與抗日軍政大學

◆抗大學員上課。

11月13日,毛澤東出席抗大女生大隊(第八大隊)成立典禮,在講話中指出:我們反對一切對婦女的壓迫,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對婦女的侮辱。我們的抗日,不僅要求得民族的解放,而且要求得婦女的解放。只有民族的解放,才有婦女的解放。12月15日,毛澤東對即將畢業分配工作的抗大第八大隊講統一戰線問題。他說:打日本必須有一個持久戰,革命者要有持久性,準備應付各種曲折。世界上無論什麼事情,都是走曲線的“之”字路,而不是走直線的“一”字路。

1939年4月1日,中央書記處聽取羅瑞卿彙報抗大工作檢查報告。毛澤東發表意見:一、關於道德教育:今後要注意人格的教育與陶冶,即思想意識的鍛鍊;二、新老幹部問題:歡迎新幹部,幫助老幹部,新老幹部要結合起來;三、抗大工作:今後抗大招生工作,歸中央幹部教育部負責。4月8日,毛澤東在抗大檢查工作總結大會上作時事報告,指出抗戰是長期的,國共需要長期合作。抗戰到底的“底”是在鴨綠江。

5月26日,毛澤東寫成《抗大三週年紀念》,指出:“抗大為什麼全國聞名、全世界聞名,就是因為它比較其他的軍事學校最革命最進步,最能為民族解放與社會解放而奮鬥。”投降派頑固派起勁反對抗大,證明了抗大的革命性進步性,增加了抗大的光榮。“昔日之黃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後輝映,彼此競美的”。

1942年,延安進行整風運動,中央領導人分工時,毛澤東自報負責指導抗大的整風。結果避免了康生的插手,抗大的運動發展比較健康。

1945年10月25日,毛澤東在抗大七分校作報告,歡送上前線的學員,講了三條意見:一是我們的總任務是為全國和平而鬥爭,打垮反動派;二是希望你們擴大和鞏固自己的隊伍,把官兵關係、黨內民主搞好;三是要和老百姓搞好關係。

意義深遠的題詞

題詞,是用簡要的文字表示紀念、期望或鼓勵。毛澤東對抗大有許多題詞,言簡意賅,內涵豐富,表達了他的殷切希望與祝願,鼓舞著抗大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

1937年3月2日,毛澤東同朱德出席抗大第二期開學典禮,並在會上講話,之後為第二隊學員題詞:“要學習朱總司令氣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為學員們指出學習的榜樣。

7月,全面抗戰爆發,抗大有一些教員想上前線抗日,不願意當教員。為此,毛澤東為教員們題詞:“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他解釋說:同志們想一想,你們在抗大當教員,每個隊七八十人,如果他們將來都當連長,就會有七八十個連;如果都當營長,就有七八十個營;如果當團長、師長呢,教育工作就是革命工作,要樹立死也要死在延安,埋在清涼山的決心。

毛澤東與抗日軍政大學

◆毛主席為抗大開展大生產運動題詞。

8月,毛澤東為抗大第二期畢業同學證書題詞:“勇敢、堅定、沉著。向鬥爭中學習。為民族解放事業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一切。”這款題詞,指明瞭抗大精神的要義和學習目的。

10月,抗大第三期學員挖窯洞、建校舍取得很大成績,毛澤東聞訊高興地題詞:“我們偉大的事業。”他還說,不要小看挖窯洞,這是挖開知識分子同工農隔開的一堵牆啊!不久,學校將毛澤東的題詞製成匾額,懸掛在禮堂門口的上方,時時激勵著師生們艱苦奮鬥。

12月11日,抗大第三期第九隊建成救亡室(即俱樂部),在一個可容納百人的大房間內,經常舉行演講、歌詠、戲劇、詩歌朗誦等活動。毛澤東高興地為它題詞:“九隊的同志們:慶祝你們成立了救亡室,這‘救亡’二字就是你們及全國人民在現階段上唯一的總目標。達到這個目標的道路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希望你們學習這個統一戰線的理論與方法。唯有統一戰線,才能達到救亡之目的。”年底,經毛澤東審定,由凱豐作詞、呂驥作曲的《抗日軍政大學校歌》誕生,很快,“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的歌聲,唱遍各根據地,唱遍全國。毛澤東審閱歌詞時說:“寫得不錯,完全符合抗大的辦學方針。”

1938年5月24日,毛澤東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年不遠萬里來抗大學習,他高興地為抗大學員們題詞:“學會好本領,好上前線去。”這款題詞既對學員們提出了希望——學好本領;又指明瞭意義——好上前線。只有學好本領,才能更好地上前線。學員們受到很大鼓舞。8月1日,毛澤東出席抗大第四期一、二、六大隊的畢業典禮,並題詞:“繼續努力,以求貫徹。”8月5日,又題詞:“不但要有革命熱忱,而且要有實際精神”,希望抗大學員將求實精神與熱情結合起來。

1939年3月,毛澤東為抗大開展大生產運動題詞:“一面學習,一面生產,克服困難,敵人喪膽。”4月19日,毛澤東為抗大第四期畢業同學題詞:“知識分子成為革命的或不革命的分界線,看其是否願意並且實行結合工農民眾,他們的分界線僅僅在這一點上。”這年,毛澤東還為胡耀邦主編的抗大校刊《抗大》題詞:“努力奮鬥,再接再厲,光明就在前面。”12月,喜聞抗大出色地完成生產任務,毛澤東高興地為其題詞:“現在一面學習,一面生產,將來一面作戰,一面生產,這就是抗大的作風,是足以戰勝任何敵人的。”

1941年6月6日,毛澤東為抗大五週年題詞:“勇敢、堅定、沉著。向鬥爭中學習。為民族解放事業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一切!”又一次為抗大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制定教育方針

早在1936年12月,毛澤東就指出軍事學校教育方針的重要性。他說:“一個軍事學校,最重要的問題,是選擇校長教員和規定教育方針。”後來,他為抗大制定了著名的教育方針,即:“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指引著抗大沿著正確的方向成長壯大,對抗戰勝利和之後的軍隊、革命建設事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毛澤東制定的抗大教育方針,並不是在抗大建校之初就制定出來的,更不是一次完成的。他從1938年春開始醞釀,之後經過五次斟酌變化,直到1939年5月末,抗大教育方針的文本才最終確定下來,前後經歷了一年多的時光。

1937年1月,紅大由保安遷至延安,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毛澤東說:成立抗大,“這是共產黨的大事,不是小事”。毛澤東在這次講話中,並未涉及抗大的教育方針這樣的原則性、全局性問題。毛澤東當時只為抗大制定了校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這年年底誕生的《抗日軍政大學校歌》中,也只有“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我們的作風”這樣的內容。

毛澤東與抗日軍政大學

◆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建校三週年紀念會上。

1938年初,在毛澤東頭腦中萌生關於抗大教育全局問題的思考。當時學校成立了一個“抗大同學會”,抗大教育長羅瑞卿應同學們的要求,請毛澤東為同學會題詞。經過一段時間的構思,毛澤東揮墨寫出這樣一款題詞:“堅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加上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便一定能夠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解放的新中國。”同學會收到毛澤東的題詞,當即在午飯前集合同學們進行宣佈展示,並要求大家都要背下來,努力做到。之後,同學會把它裝裱懸掛在活動室的顯要處。這款題詞的意義在於:毛澤東把指導抗大教育的思想歸納為“政治方向”、“工作作風”和“戰略戰術”這三個方面。此後關於這個問題的論述,都是循此思路進行的,只是對三者的修飾詞不同而已。

3月19日,毛澤東在抗大第四期第五大隊開學典禮上講話時,再一次談到抗大的指導思想。他要求學員們:“在抗大要學到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奮鬥的革命作風和靈活的戰略戰術。”毛澤東這裡講的“政治方向”、“革命作風”、“戰略戰術”這三條,與他為抗大同學會題詞的核心內容是一致的。可以看出,毛澤東已經明確認定,這三條對於抗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4月9日,毛澤東在抗大第四期第三大隊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要求學員們在抗大要學到抗日救國這樣一個宗旨。為此,“你們在這裡要學到正確堅定的政治方向,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加上靈活的戰略戰術。有了這三樣東西,我們便能夠最後戰敗敵人。”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在這次講話中還對這三條的關係作了闡述,他指出:政治方向有各種各樣,一定要學到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就是要打日本;工作作風是達到及完成政治方向的保證;一個軍人還要學靈活的戰略戰術,三者缺一不可。那麼,什麼是靈活的戰略戰術呢?毛澤東解釋說:“我們的戰略戰術不是呆板的,而是靈活的,就是無論敵人用什麼方法來進攻,我們都有一種辦法對付,敵人用這種方法打過來,我們用另一種方法打過去。等到敵人技窮了,我們便可以打勝他”;“在軍事上要用八路軍的打法,就是要‘活’打,不要‘死’打”。他還說:“靈活地使用兵力,是轉變敵我形勢爭取主動地位的最重要的手段”,“靈活地使用兵力這件事,是戰爭指揮的中心任務”。

6月間,有一批抗大學員畢業,需要製作畢業證書,5月,羅瑞卿再次找毛澤東,請他為學生的畢業證書題詞。因為毛澤東已經有過一次為抗大題詞、兩次講話中對同一問題的說明,此時第四次遇到這個問題,他的思想就比較明確,所以很快就題寫出來:“堅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用以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設新中國。”這款為畢業證書的題詞,幾乎是本年3月為抗大同學會題詞的重寫,只是文字上作了修改,更精煉了。

毛澤東與抗日軍政大學

1939年4月8日下午,毛澤東在抗大檢查工作總結大會上講話時,明確提出:抗大要有堅定的政治方針,艱苦的工作作風,靈活的戰略戰術。它與前四次對這三句話表述的不同之處有三:一是把第一句中的“方向”改為“方針”;二是文字更簡約,每句話的定語只剩下一個,即“堅定”、“艱苦”、“靈活”。

值得注意的是,這年的5月1日,延安各界3萬人在南門外公共體育場舉行盛大集會,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毛澤東作《國民精神總動員的政治方向》報告時,又一次談到政治方向與工作作風的關係。他說:“共產黨歷來提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種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與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不能脫離的。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毛澤東對這二者關係的深入思考和表述。

抗大的歷史,要從1936年6月1日在瓦窯堡成立“中國抗日紅軍大學”算起。到1939年6月1日,它已經走過三週年了。為紀念抗大成立三週年,5月26日,延安《新中華報》刊登了毛澤東的《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一文。其中明確指出:“抗大的教育方針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這三者是造成一個抗日的革命的軍人所不可缺的。抗大的職員、教員、學生,都是根據這三者去進行教育,從事學習的。” 在這裡,毛澤東第一次明確指出,這三句話就是“抗大的教育方針”。這表達準確、語言精煉、句式相同、字數相等的三句話,就是抗大教育方針的最終文本定稿。此後,毛澤東的談話和文章,以及黨的一切文件,凡涉及抗大的教育方針時,均照錄這個終稿文本。

6月1日,黨中央在延安南門外體育場,隆重舉行了紀念抗大成立三週年大會,毛澤東作抗大教育方針的講話。會後,毛澤東親筆書寫抗大教育方針終稿的三句話和校訓八個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後來,人們把這“三句話”和“八個字”,概括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八作風”,作為軍隊建設的指導方針,被廣泛宣傳著,實踐著。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