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明代首輔張居正的死因真的是春藥吃多了嗎?

雷鎬


這個故事出自於《萬曆野獲編》。

《萬曆野獲編》是明朝萬曆年間出生的文人沈德符(1578-1642年)所作。而張居正是生於1525年,死於1582年。兩人生活的年代相接近,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故事是真的。

在《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一中曾有這樣的記載:

“宇宙間真何所不有,媚藥中又有膃肭臍,俗名海狗腎,其效不減昚恤膠,然百中無一真者,試之,用牝犬牽伏其上,則枯臘皮間陽莖挺舉,方為真物。出山東登州海中,昔張江陵相,末年以姬侍多,不能遍及,專取以劑藥,蓋薊帥戚繼光所歲獻,戚即登之文登人也。藥雖奇驗,終以熱發,至嚴冬不能戴貂帽。百官冬月雖承命賜爰耳,無一人敢御,張竟以此病亡。”

文中說的張江陵就是張居正。張居正因為是江陵人,所以被稱為張江陵。文中記載的大概意思是:世間有一種名貴的補藥叫膃肭臍,俗稱海狗腎(其實是海狗鞭)。這味藥材有壯陽起效,非常難得。張居正晚年侍妾很多,“照顧不過來”。抗倭名將戚繼光每年都會給他送海狗腎。這個藥雖然效果好,但是,也有一個副作用:愛發熱。也是因此,張居正到了嚴冬時節,也不用戴帽子。而一般官員見他不戴帽子,也不好意思戴帽子,都光著腦袋過冬。而張居正最後,竟然因為吃這種藥過多,縱慾過度死了。

沈德符所寫的《萬曆野獲編》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為研究明代史的重要參考書。但是,也不能全信。因為,沈德符自己都說了,他採集的資料不僅來自於自己耳聞目睹的親身經歷,還有從鄉間老人甚至田間老農那裡收集素材。

沈德符寫海狗腎這一節,可能只是為了記錄這種藥物。他很隨意的把道聽途說的“坊間故事”寫了進去。而張居正吃海狗腎的故事,可能只是為了“宣傳”海狗腎的藥效。就如同現在很多保健品,動不動就說“某某領導都在吃”一樣,不能當真的。

也有可能,沈德符是看了王世貞的《嘉靖以來首輔傳》,才寫的這個故事。

王世貞(1526年-1590年)死的時候,沈德符才12歲。沈德符應該是看了王世貞的《嘉靖以來首輔傳》。

在這本書中,王世貞說戚繼光曾給張居正送過美女和補藥。文中是這麼描寫的:

“(張居正)得之多御內而不給,則日餌房中藥,發強陽而燥,則又飲寒劑洩之,其下成痔,而脾胃不能進食“

意思是張居正好女色,吃補藥(海狗腎)以後身體發熱,又服寒劑降火,引起痔瘡發作,導致不能進食,最終身亡。

在1576年,張居正和王世貞鬧矛盾。張居正讓人彈劾王世貞,罷官回家。所以,王世貞寫的也不能全信,他可能是在故意詆譭張居正。

在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中,張居正死因也跟海狗腎有關。

在劇中,張居正和萬曆皇帝因為處理政務鬧了矛盾,張居正氣暈了過去,痔瘡的老毛病也犯了。在張居正病倒以後,萬曆皇帝封鎖了張府,並讓太醫給他開海狗腎(本來應該開洩火藥,卻開成了補藥),火上澆油。張居正就這麼補死了。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認為張居正真的是忙公務累死的。

很多故事都喜歡黑張居正,甚至有野史造謠:張居正有姬妾40多人,每天都要吃“媚藥”。最後,藥吃多了,燥熱上下難耐,縱情床幃而死。還說,張居正死的時候:“皮膚燥裂,如炙魚然”。

還有野史故事說,張居正三個兒子一起參加科舉殿試時,張居正提前給三個兒子洩露考題。最終,三個兒子分別考中了狀元,榜眼和探花。這更是無稽之談,張居正三個兒子根本就沒有同一年參加的科舉考試!

張居正也是一代名臣,沒必要抹黑他。雖然,他的個人生活非常奢侈,出門坐幾十人抬的轎子。但是,他進行的改革是成功的。只是他“權大欺君”,不被後代皇帝和有忠君思想的官員喜歡罷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我不知道問題是誰提的?竟然說是吃春藥死的!歷史上的張居正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就連萬曆皇帝的母親都對他有好感,至於說張居正和萬曆皇帝他媽有沒有曖昧關係,我想應該是沒有,因為他倆誰都不敢觸碰這個底線,張居正的地位不缺女人,而作為一國之母的太后,小皇帝母親的身份,也不敢輕舉妄動,只不過,太后年紀輕輕就守了寡,也就二十多歲的豆蔻年華,怎麼會不懷春呢?她對張居正有好感這是很正常的,並且多次要求張居正要嚴加管教萬曆皇帝,讓他成為一代明君,所以當時的張居正不管對皇帝做什麼?太后都舉雙手贊同,說張老師做的對,每當小皇帝對張居正有什麼不滿給他母親說時,都會被她母親嚴厲批評!讓他一切都要聽張居正的安排。


正好張居正也需要萬曆皇帝母親的支持,才能更好的主持朝廷!所以兩人都雖然有好感,但彼此都不捅破那層紙!

後來張居正身體有病,是一年不如一年,此病不能坐不能長時間走路,腹痛難忍!一次比一次厲害,其實在後來醫生看來,張居正的病就是痔瘡晚期後來在加上脫肛,發展到最後,脫肛無法收回,最後腸道在外面壞死,導致張居正的死亡!

張居正死的時候也就五十多歲!

由於張居正在萬曆皇帝小的時候只要有做錯的地方通常都會訓斥他,讓皇帝勤儉節約,不許鋪張浪費,看來是真把皇帝當自己兒子管了,從而導致給萬曆皇帝童年幼小的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但是他作為首輔卻鋪張浪費,生活上非常奢華,據說張居正出門訪問的一臺轎子,裡面有書房,衛生間,臥室,會客廳,相當豪華,可以說就是現在的頂級豪華房車,據說這臺轎子需要好幾十人才能抬動,這就驗證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一邊讓皇帝勤儉持家,一邊自己在鋪張浪費,作為皇帝怎麼會受得了!

可以說當時的張居正就是皇帝,外有他處理朝政,內有司禮太監和太后的支持!內外都是聽他的!



可惜張居正突然間就死了,萬曆皇帝掌握權力,開始對張居正下狠手,一此安撫他多年受傷的心靈!張居正的兒子殺的殺發配的發配,他們的所有家眷全部關到張居正的老宅裡不許出來,最後全部被餓死渴死,張居正被鞭屍,而這時的太后,皇帝的母親,由於兒大不由娘,皇帝也根本不聽她的話了,也只有任由萬曆皇帝處置張居正一家,只剩下嘆息了!


菩提非明鏡


我認為不是,這個說法不靠譜,是文人汙衊。

張居正是一個牛人,為明朝續命近五十年。他出生的前,他的曾祖父做了一個夢,夢到一個白烏龜從水中慢慢浮出來,他曾祖父認為這個白烏龜就是自己的曾孫子,之後肯定會光宗耀祖。這個故事不知道真假,但是張居正確實光宗耀祖了。

張居正位列首輔十多年,將國家的大權都攬入自己的手中,鐵腕地進行改革,扭轉了明朝當時的財政危機,使北方也趨於穩定,明朝的國祚得以延長。然後張居正掌握大權,並一直不肯放權,使得帝國的擁有者明神宗成了一個擺設,並且還經常和明神宗母親一起教育明神宗,明神宗當時是不敢怒也不敢言。

公元1582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在勞累中去世,張居正病逝的消息傳來,明神宗先是為其輟朝。四天後,明神宗便不再掩蓋了,他先是罷免了張居正推薦的人,然後直接將利劍指向張居正,抄了張居正的家,將之前賞賜給張居正的物品全部收回,張居正的家屬也被流放,這樣做了之後,明神宗覺得還不夠,他命人將已經入土的張居正扒出來進行鞭打(這是有多大的仇?),張居正之前任命的官員大多被革職,一些人還被直接棄市。張居正比他前輩商鞅的結局好不到哪裡去,明熹宗即位後才恢復張居正的榮譽。

對於張居正的死,《明史·張居正傳》的記載是病逝的,“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及卒......”對於張居正到底是死於什麼病,並沒有記載,很多人都認為張居正是勞累而死的。而《明史·神宗本紀》中只有一個“卒”字。

根據他去世前給皇帝和他老師徐階寫信推斷,一些人認為張居正死因與痔瘡有關,但並不是致命於痔瘡,而死致命於痔瘡手術。痔瘡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人們常說“十人九痔”,痔瘡並不致命,但是容易給人帶來不適,一些嚴重的患者得依靠手術醫治痔瘡。張居正的痔瘡就比較嚴重,他畢竟經常坐著辦公,他請醫生醫治痔瘡,雖然根治了痔瘡,但是自己元氣大損,吃不進飯。他給自己老師的信中寫道:“痔根雖去,元氣大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幾於不起,今秋定為乞骸計矣。”當時醫術不發達,張居正有可能死於痔瘡醫治。

由於痔瘡的病狀和直腸癌比較相似,一些人推斷張居正死於直腸癌。

在野史中,張居正的死與縱慾有關,野史中說張居正是一個好色之徒,為了使自己充沛,張居正便大吃壯陽藥,最後因此斃命,王世貞的《嘉靖以來首輔傳》中說張居正死的時候“皮膚燥烈,如炙魚然”,幾十年後,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篇》中也記載張居正死於大吃春藥,縱慾過度。

說張居正死於大服春藥應該是汙衊,張居正作為一國首輔,在很多方面都得做表率,怎可如此濫服春藥?

張居正於明朝有大功,並不亞於于謙,死後被明朝文人汙衊,無奈,天啟年間恢復其榮譽,張居正泉下有知,亦可瞑目。


司馬長史


張居正死於春藥,說法來源很多,一個著名的來源是《萬曆野獲編》。

此書《貂帽腰輿》一章記載: 張江陵當國,以餌房中藥過多,毒發於首,冬月遂不御帽……大臣每退朝見閣,手摘暖耳藏之,江陵亦不以為訝。

說宮廷內外冬天時照例用貂皮帽子禦寒,但是張居正春藥用太多導致頭部中毒,所以不能戴帽,於是大臣們見他時也都摘帽了。


本書作者沈德潛,堪稱記憶天才,從小在京城生活,光靠聽聞宮廷故事,博聞強記,中年後居然把記憶碎片整理成30卷的《萬曆野獲編》,詳細記錄明中期的政治,典章制度,民情風俗,可算完成一部奇書。

不過張居正在位時權傾一時,堪為真宰相,去世後卻遭到萬曆的清算,所以沈德潛寫書時的輿論是對張居正很不利的。其實張居正生前朝野就已經對他的病議論紛紛了。

終於張居正在給徐階的信裡言明他得的病是痔瘡而已。以張居正的性格,斷不會去堵塞悠悠眾口,他只會把真實情況告訴可信任的人和熟人。

“賤恙實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貴府醫官趙裕治之,果拔其根”-《答上師相徐存齋三十四》

可見這病拖的太久,一開始沒查出是痔瘡,導致外界議論紛紛。徐階是提拔張居正的老師,看病的人又是徐家的人,所以張居正此信不可能說謊。

張居正最後一年還給萬曆上過奏疏請病假: 臣自去秋,患下部熱病,仰荷聖慈垂憫…… 下部熱病即是痔瘡,屬於直腸熱病。


但是痔瘡再厲害也不會導致人死。張居正活了57歲就死了,當首輔就10年,他的醫療衛生條件應該是當時全國最好的了,怎麼會死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張居正透漏自己得痔瘡後,雖然病根拔除,但是元氣大傷,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幾乎不能起床,另外身體消瘦,萬曆都因此過問此事。

痔瘡是割掉了,所以說“果拔其根”,割掉痔瘡不會讓一個快60的普通人人很快死去。所以主要看割掉痔瘡後,醫生是如何止血以及用藥的,醫生應該是手術或者用藥不當,張居正又是極度操勞國事的“衰老之人“,最終才導致飲食不進,下不了床,一代名相就死在了床上。


明史林泉


歷史上說張居正是割痔瘡的時候,不小心洩了元氣,於是就死了。

但是民間另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張居正是吃春藥過量,把自己給吃死了。

相比於割痔瘡死,無月倒是更願意相信張居正是因為長期服食過量春藥而死的。

明代,權貴盛行服食春藥

首先,在明代,吃春藥,並不只是皇帝的專利,在大臣權貴當中,也非常流行服食春藥。

服用春藥不只是為了能一夜御數女,關鍵是服下春藥之後,整個人會覺得亢奮,充滿精神,很有力氣的感覺,會給人一種體質得到增強的感覺。

再加上那方面的能力瞬間得到提升,更是讓身為男人的服用者精神上得到莫大的滿足感。

張居正也正是在這種前提下開始服用春藥的。

張居正並不清廉

張居正算不上清官,其生活也算得上奢侈。

張大首輔的轎子堪稱移動的行宮,需要32個大漢抬著,轎子裡是個一室一廳的小套間,裡頭不止坐著張大人,還有隨行伺候人員。這些奢侈的享受自然是張居正利用手中的權力得來的。

貪圖享樂的張居正,再服上一點春藥,享受男女之歡,也不奇怪。

首輔哪裡弄來的春藥

那麼最早是誰給張居正介紹春藥的呢?

譚綸!

譚綸把春藥獻給張居正,他因此也獲得了高官。而譚綸自己因服用此藥20年,在臨終前曾遺囑過張居正,讓他慎用此藥。

但是張居正並沒有太過在意。

民間如何傳聞

明代學者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說:

“張江陵當國,以餌房中藥過多,毒發於首,冬月遂不御貂帽。”

另一學者王世貞在《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中寫道:

“得之多御內而不給,則日餌房中藥,發強陽而燥,則又飲寒劑洩之,其下成痔,而脾胃不能進食”。”

雖然以上的描述也不一定是真實,但沈德符、王世貞畢竟是明代有頭有臉的學者,他們的話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張居正體熱超過常人

就像沈德符所說的那樣,張居正因為常服春藥,體溫長期高於常人,大冬天經常寬衣脫帽上朝。首輔大人一向是大臣們學習的榜樣,於是其他內閣成員也跟著張居正寬衣脫帽,凍的那群老傢伙們朝堂上直髮抖。

而一代名將、抗倭英雄戚繼光也給張居正進獻過春藥,以及海狗腎等壯陽之物。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有這種可能性。

據說連抗倭名將戚繼光都曾給張居正送過美女。張居正年紀大了,又像皇帝一般擁有大批女人,為了自己的性慾,他靠藥物壯陽,長此以往肯定沒命了,民諺曰:"色是殺人的軟刀子,酒是穿腸的毒藥"。


跪射俑


在我看來張居正的死是政消人亡的情況,在當時的情況下,他主張的變革已經出現了各種無法調節的矛盾,他的死亡讓皇帝得以在守舊派面前緩解了衝突。所以說他吃春藥也好,中毒也好,真正導致死亡的還是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弄出了自己解決不了的麻煩,得不到皇帝的支持,才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