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巴菲特劝告儿子:竞争是好事,但因别人的优秀丧失信心,那你败了


巴菲特劝告儿子:竞争是好事,但因别人的优秀丧失信心,那你败了

巴菲特小儿子彼得的音乐之路充满了波折,就像彼得自己说的那样:他总是开始学琴,然后又放弃,这样折腾过4次!

原来,彼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容不得自己在音乐方面技不如人,但事实上,多数人在多数事上都是马马虎虎而已,也就是“一般化水准”,作家盖瑞森·凯勒也说过,你不可能使得城市里的每个人都高于一般的水平,因为那些“一般”的人也不甘落后!

在彼得十几岁的时候,他有个叫拉尔斯的朋友,这个男孩也一样对钢琴着迷,他们两个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一起创作音乐。其实音乐很多时候说不上谁优谁劣,但是彼得还是忍不住和他比赛,并以他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音乐灵感和天赋,他总感觉自己技不如人,这让彼得对音乐兴趣大减。

巴菲特劝告儿子:竞争是好事,但因别人的优秀丧失信心,那你败了

巴菲特虽然事业上极其忙碌,但是他还是花大量时间来和孩子相处,看到小儿子有时候闷闷不乐,于是他在一个午后和儿子聊了一次。少年彼得对自己崇敬的父亲也不隐瞒,一股脑的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巴菲特。

听完儿子的诉说后,巴菲特给彼得讲了一个故事: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曾经因为倡导国际联盟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并且还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但是他的成长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少年时期的威尔逊得了一种现在叫做“学习困难”的病,主要表现为诵读能力欠缺。直到十二三岁,他还不能很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对拉丁文和希腊文,他能倒背如流;但对于英语,他感到无能为力。老师也都认为威尔逊在英语方面可能的确是没办法突破了,他自己更加悲观:难道是自己脑子有问题?但是威尔逊的父亲不这么认为。他不断地告诫儿子说:“绝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通过不断地激励,威尔逊的能力被调动起来。最终,威尔逊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并由此也培养了与父亲一样的倔脾气,越是面对困难,头抬得越高。他始终坚信一点:绝不能低估自己的潜力!这个信念帮助威尔逊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在威尔逊从政以后,对于他取得的成绩,父亲会及时送来称赞,不过他还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以避免威尔逊产生骄傲情绪。

巴菲特劝告儿子:竞争是好事,但因别人的优秀丧失信心,那你败了

1879年是威尔逊父亲职业遭受挫折的一年,但也是威尔逊从政途中比较重要的一年。为了能够让威尔逊安心工作,父亲把心中的不平更多地转化成了给儿子施加的动力。他对威尔逊说:“我曾相信自己并无优势,这一信念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所以我急于让你避免这一严重的错误——我宁可你对自己、对自己的智力估计过高而不是过低。”

父亲把自己的挫折归结为自信的不足,所以他一定要避免儿子也遭到同样的命运,不失时机地给他打了预防针。威尔逊没有让他失望,他后来的确没有因为失去信心而失败过。父亲的家训,不但给他指出了人生的方向,也给了他制胜的法宝。越是到了人生的关键时期,他就越能感受到每一句话的分量。威尔逊没有低估自己,因为无论在学术上还是政治上,他都做到了最好。

巴菲特劝告儿子:竞争是好事,但因别人的优秀丧失信心,那你败了

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巴菲特笑着对彼得说,彼得,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成为威尔逊!

竞争是一个好事情,在竞争中我们可以不断提高,你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弱点,查漏补缺,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如果因为对方太优秀而让你自己丧失信心,这其实是你自己打败了你自己,因为你在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的潜力。

潜能其实是由人的心灵孕育的一个美丽的花蕾。用古罗马时期哲学家奥里约的话说:“你的人生是由思想造成的。”也就是说,你的人生是思想的延续。只要你相信自己能有所发展,你就能做到自己的最好。人的心灵是丰富而奇妙的,蕴涵着无限的潜力。生活中我们应该排除不良心境,营造积极良好的心境,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出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比如彼得,他不应该总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因为拉尔斯也不是所有方面都是顶呱呱的,彼得也有一些他不具有的优点,但是如果彼得始终认为自己做不到最好,自己是一个失败者,那么他永远也无法有所成就。

巴菲特劝告儿子:竞争是好事,但因别人的优秀丧失信心,那你败了

“我能行吗?我觉得我可能会失败,如果失败了大家都会耻笑我。”

很多人总是以迟疑和畏惧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当中出现的机遇,并不相信自己可以把握住这样的机遇。通常来说,这样的人在他的人生中是不可能有高于常人的成就的,因为他们在前进和突破面前畏首畏尾,总是止步不前,那么他们也就只能停留在一个地方耗尽毕生,无所建树。相反,成功的人总是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并乐于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他们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是一个胜利者,因此,吸引力的法则就会充分接收这种频率,带领他们走向成功。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巨人。成功者和庸碌者的区别就在于,成功者能够及时挖掘储存在自己身体中的能量并加以利用,而庸碌的人则从来意识不到自己心中的那个巨人。

巴菲特劝告儿子:竞争是好事,但因别人的优秀丧失信心,那你败了

巴菲特向儿子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在每个人的潜意识深处,都有着无限的智慧和力量,它们无不在等待你去发现并开发。只要你愿意开放你的心灵去接受,你潜意识中的无限智慧就会在任何时间、空间为你提供所需要的每一样事物。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曾经指出:“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只是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

你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母亲看到自己孩子从3层楼上跌落,她立刻一个箭步飞一般的赶在小孩落地之前接住了自己的孩子,事后才发现,她从看到小孩落地的时刻所站的位置,其实与小孩的坠落点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她跑出来堪比专业运动员的速度。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思考,这种巨大的力量源自哪里?是谁赋予了她如此强大的力量?事实上这位母亲只是在目睹孩子落地的那一霎拉,把潜能从自己身体里激发出来,这种力量不是突如其来的,更不是谁来赋予的,而正是来自于这位母亲自身,这就是潜伏在他自己身体里的巨大潜能。

巴菲特劝告儿子:竞争是好事,但因别人的优秀丧失信心,那你败了

潜能就像是沉睡在身体中的宝藏,被外界的风尘深深掩埋。但有的时候,基于某种特殊的环境,它很有可能被某种刺激所激发,被某种力量所唤醒,刹那间绽放耀眼的光彩。有的时候,你能做到的,比你认为你能做到的要多得多。

不过巴菲特为了不让彼得误认为有潜力而不需要再勤学苦练,他又给彼得讲了一个故事:

被世人称为“奇迹”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成功不光是因为他具有极大的潜能,也还因为他的勤奋和好学。

莫扎特的父亲叫列奥波里德·莫扎特,是宫廷乐师、作曲家。在莫扎特小的时候,父亲就发现儿子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于是他便十分注意培养儿子的音乐潜能。莫扎特到了3岁时就能用钢琴弹出乐曲中的片断,4岁时,父亲就教他弹钢琴,到了5岁时,他就开始学习谱曲。

有一天,父亲为剧院院长的女儿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叫莫扎特送去。路上,一阵风吹跑了乐谱,莫扎特只好跑到小伙伴家,自己在纸上写了一首曲子,送给了院长。第二天,院长带着女儿登门拜谢,对莫扎特的父亲说:“你的舞曲太妙了。”并让女儿把舞曲弹了一遍。父亲听后很惊讶,说:“这不是我作的舞曲。”莫扎特只好把自己作曲的经过说了一遍,父亲十分惊喜。

巴菲特劝告儿子:竞争是好事,但因别人的优秀丧失信心,那你败了

莫扎特6岁时,父亲带他到维也纳演出,小小年纪的莫扎特立即轰动了当时在欧洲占有重要地位的维也纳音乐界。演出的成功,使父亲非常高兴,他决定带着莫扎特进行一次旅行演出,他们用两年的时间,在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和瑞士演出,这使莫扎特的音乐才能大有提高。

在旅行演出中,父亲也看出了莫扎特身上的缺点:音乐才能出色,但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文化基础差。父亲认为这会影响他以后的发展,于是,父亲对莫扎特进行系统的补课,教他学习拉丁文,学习音乐家必修的意大利文,还学习法文和英文。经过父亲对他的严格训练和自己的刻苦学习,莫扎特已经能巧妙熟练地演奏钢琴、风琴、小提琴等各种乐器。他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曲,创作了大量的器乐合奏曲。13岁的时候,他创作了第一部歌剧《赛普理济》。26岁时,他的创作进入全盛时期,他创作了《费加罗的婚姻》、《唐璜》、《魔笛》等著名歌剧,被当时世界著名音乐家海顿誉为“世界第一作曲家”。

巴菲特劝告儿子:竞争是好事,但因别人的优秀丧失信心,那你败了

没有百分之百的天才,也没有百分之百的蠢材,每一个人都是天才,都具有一定的天赋。如果在小的时候能够被别人发现并培育,那么这个人就会取得非凡的成绩。若非如此,这个人就会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虽然他本身并不缺乏潜能。

巴菲特也正是看到了儿子在音乐上的潜力,于是鼓励他不要为暂时的不如意而放弃——不要因为技不如人而否定自己,因为就算彼得在朋友圈子里是最棒的,可谁又能知道未来他人生路上会出现多少劲敌?如果看到别人的出色自己就偃旗息鼓,那可以肯定地说,他将一事无成。

但是光有潜力也是不够的,不练习,不继续学习,你的潜力也无法彻底的表现出来,你的才华也只会烂在肚子里而无人知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