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杭州環評服務跑出“加速度”

中國環境報記者 鍾兆盈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生態環境部門在全面完成省級特色小鎮和省級以上開發區、產業集聚區改革的基礎上,將區域評估制度改革觸角向區縣(市)產業平臺、小微企業園區延伸。

經過一年努力,全市累計70個區域完成環評改革,523個項目環評“降級”,審批時限大幅縮減,跑出環評“加速度”。

70個區域完成環評改革

讓更多民營企業享受改革紅利

杭州湖濱包裝印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從杭州市江乾區剛剛搬遷到餘杭區的印刷企業。2019年11月初,公司接到一筆1500萬元的不乾膠大訂單,全部都是出口至歐美國家。但是公司卻面臨一個很尷尬的難題:企業正在搬遷過程中,這筆訂單要求又非常高,需要企業提供包括環評在內的相關合法手續。

按以往經驗,企業搬遷環境評估,環評需要做報告表,文本編制至少一兩個月,到完成審批全流程起碼得兩個多月的時間。然而,如果這樣的話訂單早就飛了。公司老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了塘棲工業園和餘杭區生態環境部門。

正好,公司所搬遷的餘杭塘棲工業園在2019年實行了區域環評改革政策,可執行“降級”審批,原本要走審批的環評報告表可降級實行備案制,即受理即辦理。這家公司僅用了四天,從文本編制到完成備案,一週內就拿到了環評手續,從而順利拿到訂單。

在過去的一年中,杭州市累計70個區域完成環評改革,其中省級以上45個,省級以下25個,改革區域數量在全省佔領先位置。對已完成區域規劃環評審查的各類產業平臺(園區),改革實施方案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平臺(園區)內具體項目可享受“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政策(環評審批權限在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以及高汙染、高環境風險和嚴重影響生態的項目除外)。

目前,改革區域內已累計523個項目降低環評等級,減輕了企業負擔,提高了辦理時效,使更多民營企業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審批“最多跑一次”大提速

讓更多項目享受專人“跑腿”便利

去年底,在杭州蕭山區明電舍(杭州)電氣系統有限公司開了一場特殊的審批代辦協調會。這是一家大型企業,去年8月把投資額約10.2億元的明電舍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研發生產項目放在蕭山。蕭山區生態環境部門給這個項目開啟了審批“綠色通道”,協調會後第二天,項目已經完成了一系列的環評工作,並正式開工奠基。

去年以來,杭州市生態環境部門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優化新制造業環境准入機制,進一步縮短環境影響評價全流程時間,並主動服務、提前介入重要產業佈局項目,讓建設單位不再恐懼“環評”。

比如審批時限,原先一個建設項目環評編制階段公示時間為10個工作日,審批階段公示時間為7個工作日。如今,時間已大大縮減,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實行審批制的時限為3個工作日(不含公示、聽證、專家審查等時間),省市重點工業項目審批時間進一步加快,重大產業佈局項目開闢綠色通道;實行備案制的,即受理即辦理,審批時限大幅縮減,跑出環評“加速度”。

在原環評“代辦”制實施基礎上,相關生態環境部門繼續前移服務指導工作,讓更多的審批項目享受到了專人“跑腿”的便利。根據業主自願申請,從環評初稿完成到送達環評文件批文中間各環節由市、縣兩級生態環境部門代辦,建設單位無需再跑環境影響評估機構和生態環境部門。

同時,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建立了“企業環保諮詢日”制度,定期召集企業,或主動上門,給他們集中提供環保政策和技術免費諮詢服務。圍繞解決環評領域存在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杭州地鐵集團等重點服務對象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一年中收到書面意見27條,並全部落實或整改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