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哪些巧合,巧到讓你不敢相信?

漢史趣聞


古代歷史上的巧合還確實不少,比如挖開楊廣陵墓的人也叫楊廣,漢獻帝與諸葛亮竟然是同年生同年死,發掘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的人叫齊東方。

還有戲劇大師莎士比亞與戲曲大師湯顯祖都在1616年去世。王莽在立劉衎為帝,將次年改元元始,而這一年的正月初一正好相當於西曆公元1年的2月11日。

王莽定的漢元始元年正好與公元元年為同一年,是不是很牛。

光緒的諡號為: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臺北中正紀念堂掛著“大中至正”的牌匾,而“經文緯武”正好與經國和緯國相配。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的過程中,基本上將葉赫那拉部族滅絕,海西葉赫部首領金臺吉在城破將死時詛咒努爾哈赤道:“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

不知晚清的葉赫納拉氏算不上給祖上覆仇呢?不得不說這確實挺巧合。

劉邦在芒碭山“拔劍斬蛇”,舉兵起義。劉邦在入咸陽後,寬恕了投降的秦王子嬰。在劉邦建立西漢兩百年後,王莽立廣陵侯子嬰為太子,史稱“孺子嬰”。

王莽篡漢後,將孺子嬰封為定安公。劉邦興於蛇,而亡於“蟒”,西漢接替了秦王子嬰的江山,新朝也從西漢子嬰手中奪得江山,這種巧合也是夠巧合的。

傳說劉邦在斬蛇前,白蛇說詛咒:“你斬我頭,我就篡你的頭,斬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劉邦大怒說:“我不斬你頭尾,我從中間將你身子一刀兩斷!”

結果,漢朝被王莽一分為二,各傳近兩百年。

東漢末年,曹操挾持漢獻帝,自封魏王,加九錫。兒子曹丕即位後,逼獻帝讓位,建立魏朝,是為魏文帝。漢獻帝劉協被封曹丕為山陽公,最後得以善終。

曹丕死後,兒子曹睿即位,是為魏明帝。曹睿臨終前,命司馬懿輔幼主曹芳繼位。大權落入司馬氏手上,司馬昭自為丞相,並逼曹髦封他為晉公,加九錫。

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繼位,他效仿曹丕,逼曹奐禪位於他,建立西晉。曹奐被封為陳留王,也得以善終。曹操父子的把戲,被司馬氏用在其孫子身上。

這種巧合也類似於一種報應。

周世宗柴榮病逝後,其子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身,擁立他為皇帝。在趙匡胤回師後,迫使周恭帝柴宗訓禪位。

趙匡胤建立大宋,定都開封。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和二十歲的小符太后無能為力,只得聽天由命。柴宗訓後被封為鄭王,手持免死的丹書鐵券和尚方寶劍。

豈料,三百多年後,蒙古大軍陳兵臨安城下,南宋請求議和,被元將伯顏拒絕。七歲的的宋恭帝與祖母謝太后、母親全太后奉表降元,宋恭帝被封瀛國公。

三百年前趙匡胤的手段,被蒙古人拿來使用,兩位恭帝結局一樣,不得不說這件事巧合的厲害。

類似的巧合還有很多,如歷史上的“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仁宣之治”,這幾次治世的間隔時間都是八百年。

趙匡胤建立宋朝,在他死後,皇位落入弟弟趙光義之手。在傳了八位皇帝后,到了宋高宗趙構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趙構因為無子而將皇位傳給了趙昚。

而宋孝宗趙昚正是宋太祖趙匡胤一脈,皇位在186年後又回到趙匡胤子孫手中。巧合的事實在太多,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


野史也是史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巧合事件真的是太多了。我覺得最為巧合的一件事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

大家都知道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其中日軍有一支臭名昭著的第五師團。

可以說這個師團的失敗,就是被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給殲滅的。

十分巧合的時候,殲滅日軍第五師團的人,正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的林彪將軍和杜聿明將軍。

下面我們說一下,他們是如何殲滅日軍第五師團的。

大家都知道日軍第五師團是侵略中國的一個主力軍,他們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國軍隊,在面對他們的時候,也都是恨不得扒其筋骨,食其肉。

在日軍佔領東北之後,第五師團又開始準備南下,想要佔領華北地區。正是他們在南下的時候,林彪在太行山一代,想要對他們實施阻擊。

林彪打的這一次戰役,在歷史上被稱為了平型關大捷。在這一次戰役中,林彪帶領的中國八路軍打的正是日軍第五師團。

這一次林彪取得的勝利,是中國全面抗戰以來,取得首次戰役的勝利。它標誌著日軍並不是不可戰勝的,此次戰役的勝利,大大的鼓舞了中國抗日的士氣。

日軍第五師團,在平型關短暫受挫之下。他們又開始大規模的南下,此次他們的目的,就是想要佔領廣西,切斷滇緬公路。

要知道當時的滇緬公路,是中國對外聯繫的唯一一條公路。外國對中國的援助,都是從滇緬公路上運輸進來的。

若是日軍切段了滇緬公路,後果真的是不堪設想。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畢業於黃埔軍校的杜聿明臨危受命,他帶著自己的黃埔軍開始阻擊日軍第五師團了。

結果兩軍在崑崙關這個地方相遇,爭奪制高點。中國軍隊誓死不退的態度,讓日軍第五師團感到後怕,他們從來都沒有遇到如此強的對手。

最後激戰幾十天,日軍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被擊斃。日軍第五師團的85%以上的兵力全部被消滅。

就這樣不可一世的日軍第五師團,先後在林彪和杜聿明的打擊下,走向了滅亡。這件事也證明了,日軍武士道精神,徹底了敗給了黃埔軍校畢業的學子。

所以說日軍臭名昭著的第五師團,先後敗給了黃埔軍校畢業的林彪和杜聿明,就是一件看起來十分巧合,甚至是巧合到讓我們不敢相信的事情。


漢史趣聞


在中國歷史上,無論在什麼時期,都有不少讓人驚歎不已、莫名其妙的巧合。有的巧合讓人百思不解,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下面的幾件巧合之事,就很讓人迷惑。

  1. 劉伯承、鄧小平按照主席的指示,揮師挺進大別山,插入蔣軍腹地,將戰火引向敵佔區。蔣校長聞訊大為驚惶,急派重兵對劉鄧大軍進行圍追堵截。敵人重壓之下,劉鄧大軍艱難孤軍突進,在突破蔣軍重重圍堵,到達淮河岸邊。 但此時無船無橋,並且淮河水深,往年沒有徒涉過河的先例,而身後的大批敵追兵即將到達,劉鄧大軍似乎已陷入絕境。但事情往往令人難以琢磨,危機之下的劉鄧大軍機緣巧合下竟找到了水淺之處,部隊短時間內己全部徒涉過河,更讓人不能相信的是,劉鄧大軍剛剛過河不久,敵軍追到岸邊,就在他們也想徒涉過河時,淮河上游因降雨形成的洪峰卻驟然而至,水位猛然上漲,沖走不少已下河的追兵,上漲的河水不早不晚的剛好把敵軍全部攔在對岸,劉鄧大軍在老天的幫忙下安然脫險。


  2. 淮海戰役中,我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手以少勝多,特別是在圍殲敵黃維兵團時,雙方以命相搏,在都付出極大代價後,黃維兵團損兵折將、潰不成軍,黃維也只好自顧自保,乘坐坦克出逃。但不久坦克陷入泥沼熄火,又只能徒步逃亡,可沒跑多遠就被我軍俘虜,而黃維被抓的地方叫黃溝,當地百姓都說:‘黃維摔進黃溝裡’。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

  3. 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與蔣軍‘五大主力’之首、整編74師殺得難解難分,74師被困在山上,因為缺水,士兵們口渴難耐,讓戰鬥力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水冷機槍也因無水而成為廢鐵。戰役打了四天滴雨未下,但戰鬥剛結束,大雨卻傾盆而至。這讓被俘的74師高級軍官們不僅仰天長嘆:‘這是老天要滅74師啊!’

  4. 金門之戰。我華野28軍以三個團分別向金門發起攻擊。當我244團在夜裡偷渡到登陸點,剛要開始登岸時,卻不想不遠處一個查哨的敵軍官誤觸了自家的地雷,一聲巨響,驚醒了已安睡的守敵,驚惶之後,他們很快發現了正要登陸的我軍,繼而發起猛烈反擊,使我登陸部隊受到極大損失。在我軍剛要登陸時卻碰巧有人誤觸地雷,成為報警器,這巧合也著實讓人無語,難以相信。


在中國數千年曆史長河中,那些看似偶然的巧合,都是社會發展中的一些不可避免的現象,不管人們怎樣看、相信與否,這些難以置信的巧合都可能隨時會發生。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歷史上總有很多巧合讓人匪夷所思,巧到讓你不敢相信。

今天我們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歷史,看看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歷史巧合,其實想想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故事一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有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唐朝那個時間週期,整個東亞地區也發生著類似的變化。

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段裡,東亞大權正在悄悄的被女人們控制,日本在當時出現了連續三任的女天皇,分別是推古女王、齊明女皇、持統女皇。

朝鮮半島也同時出現了史上的第一位女王聶政太后赤瑪倫。

看到這裡有沒有虎軀一震,這些呼風喚雨的女強人差點合力顛覆了整個世界......

故事二

朱元璋的子孫名字和元素週期表呈現高度的相似,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一生可謂經歷坎坷,真正做到了從無到有,一身充滿了傳奇。

就連他的子孫後代也被後人常常提及,今天我們就以名字的這個角度來做神奇的探討吧。

我們都知道元素週期表吧,化學家門捷列夫的重大發明,也是我們學校的必學課程之一。

但是我們看下圖可以發現很有意思,明朝子孫的名字竟然和我們所學的元素週期表高度相似。難道朱家當時是發現了什麼天外來石嗎?


故事三

還是明朝的故事,最近《大明風華》很火,我對明朝的歷史也去做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其中不乏發現一些有趣的故事,發現了一個我國史記刪除卻被朝鮮史料記載的事情。

當年一場科舉考試,考生王越正要交卷子,突然天色大變颳起了狂風,王越的試卷不翼而飛。

時隔三月,朝鮮史臣前來進貢,說出了一件奇事,三月前,朝鮮國王上朝時,突然一陣狂風后,天空飄下一份試卷。

朝鮮大臣點評試卷後都紛紛點頭稱讚,後來經過皇帝仔細查驗,這份試卷的確就是考生王越被風颳跑的那張卷子。看來我們和朝鮮的關係真是秘密相連啊。


故事四

說一個近代的,1995年10月,新疆一處古墓被考察隊發現,其中有一塊漢代織錦保存完好。其中記載了一句話: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該織錦現存於國家博物館,屬於一級文物。

這塊織錦的出土的確讓中國在那個時刻起進入了飛速的發展中,如今已經在國際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更加巧合的是,當時的那一個考察隊的隊長叫做:齊東方。


考察隊的全名叫做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更多資料,這件事在當時有很多的報道。


東方大史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歷史的書海里總有些事情無巧不成書。有些巧合純屬是民間編撰,像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國祚八百年。有些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歷史典故,而且巧合到不可思議。

一、楊勇楊廣的輪迴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楊勇、二兒子楊廣,楊廣為了謀權篡位,殺了自己的親哥哥楊勇,成功上位為隋煬帝。後因其驕奢淫逸,隋朝斷送在了他的手裡。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千四百年的現代,一位叫楊勇的開發商在開發房地產時,意外地把隋煬帝楊廣的墓給挖了出來。不禁讓人感嘆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二、宮殿名稱的暗示

元朝時,皇帝將建造好的登基宮殿命名為“大明殿”,但他萬萬沒想到推翻他朝代的就正好是明朝。

而明朝也重蹈覆轍地建了一個“乾清殿”,毫無意外,清朝接替了它。

這些宮殿的名字應該只是臨時起意,為了好聽,襯自己王朝的氣質,沒想到竟然成為了一種巧合的暗示,如果起名之人知道後續發展應該會後悔不已吧。

三、朱重八——十六帝

朱重八其實就是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因其出身貧寒,農民家庭,家裡起名字不太講究只求好養活,所以排名第八的他就叫朱重八。

較為巧合的是明朝到滅亡時也經歷了16個皇帝,正合他的名字。因為細想想重八就是兩個八,二八一十六。

這個謎之巧合,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一樣。此外,朱元璋子孫的名字起的也是很妙,雖說其中有很多晦澀難懂的生僻字,但這些字都被納入了化學的元素週期表裡,仔細核對就可知兩者重複率很高。如此看來,老朱家的名字起的都很有玄機啊。

四、清朝亡於葉赫那拉氏

努爾哈赤殺葉赫部首領布揚古的時候,布楊古恨極了,死前對天起誓:我不能滅了你建州女真,但我族就算只剩一個女子也會滅了你。

自此以後滅建州者必為葉赫的傳言就成了努爾哈赤的心病,他最後也是鬱鬱而終。葉赫那拉的女子都貌美,並且清朝的皇帝們並不認為一個女子可以亡國,所有都有納葉赫那拉的女子為妃的例子。

但誰也沒想到清朝亡於慈禧太后之手,而且這把持朝政、攪弄風雲的女子就是葉赫那拉氏。

五、文物“棉布”的一語成讖

1995年10月,我國考古隊發掘了新疆的一座古墓,出土了一個漢代棉織品。由於古墓封存完好,所以棉製品完整無損。有意思的是它上面有句話——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更為巧合的是帶領發掘這個墓的研究人員叫齊東方。而且這個棉織品出土後,中國也就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國大地更是飄滿了五星紅旗,所以有人說這句話就是對後世的神預測。

綜上所述的這些只是一部分巧合而已,是許許多多的巧合構成了如今的局面。也許有人想尋其蹤跡,但究其本質,其實巧合中也有必然,是歷史的發展規律和自然的選擇造成的,不必追根究底,因為本就無跡可尋。


舊時樓臺月


有些歷史巧合,連演義小說都不敢這麼寫,但是,這種巧合就這麼發生了。

比如說,“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的發現,如果不是因為有充足的歷史證據,加之考古現場有外國專家,它的真實性很難讓外國人信服。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新疆尼雅遺址進行考古。

此時,這支聯合考古隊在這裡已經連續幾個月的發掘,除了滿目瘡痍的盜洞和漫天遍野的黃沙,考古隊一直沒有什麼新的發現。

就在所有人垂頭喪氣之際,考古隊打開了一座漢晉時期的精絕國古墓——即尼雅遺址8號墓。

這座古墓是一座夫妻合葬墓,男墓主人約45歲,從體貌特徵來看,是深目高鼻的當地人特徵。他上身著錦緣毛布袍、下著白色毛布褲子,足穿皮鞋,與當時的西域貴族服飾沒有太大差異。

考古隊小心翼翼地清理8號墓,在這片被盜墓賊光顧了無數次的遺址裡,能有保存如此完好的漢晉古墓,真真不容易。

很快,有一位眼睛比較尖的日本考古隊員發現:男主人的右臂服飾上有銘文!

這一發現,立刻引起所有隊員的注意,考古工作者更加小心地清理8號墓。經過幾個小時的仔細清理,男墓主人右臂的護膊顯露出來了。

男子右臂上的護膊,是一塊色彩鮮豔的織錦,上面有白、赤、黃、綠四色在青地上織出的鸞鳥神獸雲紋,在這些圖像之外,還隱約可見幾個小字: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五星”、“東方”、“中國”,這些字眼,放在現在再熟悉不過了!

可是,這件錦護膊的年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彼時,又有幾人知道,2000年以後的今天,還是在這片繁沃的土地上,有一個名叫中國的國家屹立於世界東方呢?

更加巧合的是,這個名叫中國的偉大國家,她的國旗恰好是五星紅旗。

因此,這件錦護膊剛剛問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一方面,護膊精湛的工藝讓世人驚歎;另一方面,護膊上的文字內容也太巧了吧?如此巧合,即便“歷史發明家”都不敢這麼寫!

轟動之外,是不懷好意的質疑。

有國外專家聲稱: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是中國考古造假行為。

就在這些“外國專家”自詡找到真相時,日本考古工作者站了出來,及時為錦護膊的真偽佐證,並展示了聯合考古的考古報告,以及大量現場照片資料等等。

與此同時,中國學者也沒有閒著。他們查閱了大量史料,在《史記》中,歷史學家找到了這樣的資料:

“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

翻譯過來就是:當歲星、熒惑、填星、太白和辰星五星匯聚東方時,有利於中國(文中指漢朝)對外作戰。

《漢書趙充國傳》中也有相似的記載:

“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

當這些史料擺出來時,那些外國專家再也不叫嚷了。

在這些巧合之外,還有另一個巧合,即,當時的中日聯合考古隊隊長名叫齊東方。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的發現經歷,足以配得上“傳奇”二字;織錦上的圖案乃是瑞獸祥雲,它的出土,又或許是一祥瑞之兆?


記者李滿


先說說一個距離我們比較近的歷史巧合。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在1938年炸開了黃河的花園口大堤,造成了黃河氾濫區,而最後蔣介石也因為黃河的泛濫區的阻礙最終導致淮海戰役的全面失敗。

那麼來說說蔣介石為什麼決定炸開黃河花園口的。

在1938年,日軍侵華,在著名的臺兒莊會戰後,國民黨第五戰區部隊向西撤退,而日軍主力攻佔了商丘,使得在開封的十多萬前線主力部隊面臨被包圍的危險,沒過多久開封被攻佔了,鄭州岌岌可危。

最後在參謀長的建議下,蔣介石下令炸開黃河堤,但是由於此時的軍隊大多是河南子弟兵,所以這支軍隊從上到下都不願炸堤,於是蔣介石換了另一隻軍隊下執行——史稱花園口決堤。

花園口決堤,雖然避免國軍被日軍全殲命運,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了日軍進攻中國的速度,但是此舉也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直接使得河南地區將近兩千萬人流離失所。

而偏偏禍不單行,在河南決堤後,到1940年開始河南面臨著連續的乾旱,後面直接出現了糧食危機。(有興趣諒解這一段歷史的人,可以去看看《1942》這部電影)這場危機的到來使得局勢更加雪上加霜,河南百姓紛紛出逃,單單是餓死的就不下幾百萬人。

也正是這場黃河大決堤,使得在1948年淮海戰役的時候,國軍的五大主力部隊黃維軍團因為黃泛區的道路泥濘,幾乎是寸步難行,最後被劉鄧大軍的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殲滅。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蔣介石造下的惡果,最終還是要還的,只是代價有點大,用他的蔣氏王朝來償還。


這個歷史很正


閒到蛋疼的朱棣

話說元末明初的時候福建有個婦人嫁給了一個姓馬的商人為妾,沒多久就生了個大胖小子,取名為馬樂。這個馬樂後來刻苦讀書,在永樂十年(1412年)壬辰科中了狀元,朱棣嫌這貨的名字太俗,御筆改名為馬鐸,最後官至國子監祭酒。

另外那個婦人生下馬樂沒幾年,他的丈夫就死掉了,那家正妻不太喜歡多個累贅,就把馬樂留下,將小妾趕出了家門。那個婦人無奈之下只好改嫁了一個姓李的人,可是這時候一個悲劇發生了,婦人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

喜當爹的老李並沒有嫌棄這個拖油瓶,為了紀念他的生父給孩子起名叫李馬,還送他去長樂縣學讀書。李馬也刻苦讀書,在永樂十六年(1418年)聯捷戊戌科中了狀元,朱棣同樣嫌名字太俗,御筆改名為李騏......這個巧合很大概率來源於朱棣的蛋疼改名癖,恩,就是這樣。

晉江吳家最無辜

公元1277年的時候,一個叫蒲壽庚的色目海盜為了投降元朝,殺掉了3千多南宋宗室子弟和數萬不願投降的泉州人。下手的是他的兒子蒲師文,這傢伙歹毒而貪婪,殺人都用砍斷手腳放血而死的方式,為了斬草除根連婦孺也不放過。

另外這孫子為了錢財把趙家宗親的墳墓全給挖了,屍骨扔的漫山遍野沒人收拾,收羅了好幾大車珍寶帶回家中。殘餘的少量趙家宗室子弟只好逃到泉州晉江隱遁,從此改姓為吳,只有在死去後才能恢復趙姓,這就是著名的生吳死趙。

時間到了1366年,蒲師文的女婿那兀納繼續在泉州搞事情,建立起一個叛亂原諒色政權,於是元將陳友定領兵平叛。攻克泉州城後,因蒲家在泉州的統治太過殘暴,當地漢人爆發了針對外國人的仇殺。

當時泉州城裡見到高鼻深目的人就殺,蒲家的歷代墳墓全部被開棺曝屍,整整三天的瘋狂殺戮後,殘留的一小部分蒲家人偷偷跑去了晉江,也改姓吳了......當然,後來打下江山的朱元璋並沒放過他們,下令這幫人世世代代為娼為奴,永世不得翻身......

北京皇宮的預言

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詔遷都於中都燕京,並且將這個城市改名叫大都,同年開始興建宏偉龐大的宮殿群。一直到1285年主體建築才算勉強完工,接近50萬居民被遷入這座全新的城市。面對如此恢弘的城市,忽必烈心潮澎湃,他把那座舉行朝會、宴會及典禮的大殿命名為——大明殿......

後來元朝的皇宮在明初的戰火中毀滅,朱元璋一直以南京為都城,直到前邊那個閒得蛋疼的朱棣在1420年把首都遷到了北京。在他命令泰寧侯陳珪營建的皇宮裡有一個重要的場所,皇帝本人的臥室。

那陳珪是朱棣麾下一員超級舔狗,把這個臥室修的奇大無比,朱棣覺得自己想出門都得一路小跑。面對如此遼闊的臥室他想起了《道德經》中“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的句子,天為乾,地為坤,這座宮殿被命名為——乾清宮......這位兄臺的起名天賦絕對是負值,但預言天賦肯定點滿了......


歷史吐槽機


  第一個巧合是有關朱元璋的。眾所周知,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那個年代連肚子都吃不飽,所以起名也非常隨意。朱元璋父親叫朱五四,爺爺叫朱六九,朱元璋因為在家裡排第四,在家族弟兄中排第八,所以就名叫朱重八。

  巧合的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明朝真的只是經歷了二八十六個皇帝,這真是匪夷所思。

  第二個巧合是隋煬帝楊廣的。楊廣本來不是太子,他的哥哥楊勇好學,善於寫詩,可惜不會表演。在獨孤皇后、楊素、楊廣的陷害下,楊勇被廢。等到楊廣繼位後,立刻偽造楊堅的詔書,將楊勇賜死。

  巧合的是,幾千年後,一個揚州的開發商為自己的商場挖地基,一不小心就挖出了楊廣的墓地,而這個開發商,正好叫楊勇。這可真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啊!

  第三個巧合是諸葛亮和漢獻帝的。史書記載,諸葛亮和漢獻帝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還是在同年同月同日死,兩人名字還都帶一個“龍”字。不過不同的是,漢獻帝年少出名,之後默默無聞;諸葛亮年少隱居,成年後出名。

  所以,現在史學家都猜測,漢獻帝是便衣跑到南陽,隱居避世,等待劉備的召喚。原來的諸葛亮,早已被掉包了。

  第四個巧合是關於劉邦的。早前劉邦起義時,遇見一條蟒蛇,將它從中間劈成兩半。蟒蛇不服氣,臨死前還說要報仇。最後,果然漢朝分為西漢、東漢兩半,中間夾著王莽。真是太巧合了。


手機用戶81182905331


歷史上有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巧合造成的。尤其是在戰爭史上,很多巧合的出現甚至導致了一些戰役的勝利或者失敗。

我們說一件發生在解放戰時期的一些巧合的事件吧。

大家都知道,解放戰爭時期有一場戰役叫做淮海戰役。其實淮海戰役是分三個階段取得的勝利,這三個階段之間的銜接,對於我軍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巧合,甚至巧合到讓我們看起來有點不敢相信。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是在粟裕將軍帶領的華野軍和黃百韜的第七兵團之間展開的。

這一次戰役打響之後,黃百韜的第七兵團被圍在了碾莊這個地方。

當時黃百韜他們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若是沒有援軍來救他們,他們肯定是會吃敗仗的。

蔣介石當然不想打敗仗了,他就組建了一個十二兵團,讓黃維帶著這個十二兵團來淮海戰場上救黃百韜的第七兵團。

黃維若是真的到了,帶著十二兵團總共十二萬人,肯定會對華野軍造成巨大的損失的。可是,很巧合的是,這個時候劉伯承帶領的中原野戰軍,正好處於待戰的狀態下。

於是,對付黃維的這個任務,就被劉伯承給接了過去。後來我們都知道,在淮海戰場上,劉伯承給黃維紮了一個口袋陣。

黃維剛到戰場上,就被劉伯承的華野軍給圍住了。這時候黃維他們自保都是問題,就不要說讓他們救黃百韜了。

劉伯承和黃維對抗在雙堆集的期間,粟裕就把黃百韜的第七兵團給消滅了。這時候蔣介石已經顧不得派人救黃百韜了。

但是,黃維必須要救呀,於是,他又派了杜聿明帶了幾個兵團來。很巧合的是,此刻的粟裕又騰出手來了。

畢竟他們殲滅了黃百韜的第七兵團。

這時候粟裕就把自己的重點放在杜聿明的身上,粟裕的任務只有一個,不能讓杜聿明的兵團和黃維的兵團合二為一,否則,這種情況下,想要殲滅他們就太難了。

最後我們都知道,粟裕帶領的華野軍成功的阻擊了杜聿明的幾個兵團,成功的俘虜了杜聿明。

同時,劉伯承也打敗了黃維,俘虜了黃維等國民黨高級將領,你說淮海戰役打響的三個階段的銜接,是不是很巧合。

正好我軍是在消滅對方的情況下,騰出手來然後對付他們,把他們給予以殲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