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哪些人一開始不被看好,後來卻一鳴驚人?

史學達人


中華五千年的發展史,這樣的人實在太多了,這裡就

暫列以下3位。

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

公元前613年,不滿20歲的楚莊王即位。

即位時,晉國正當強大,而楚國內部卻矛盾重重,現有附屬小國舒國,宗國,巢國等國叛亂,後有以公子燮和鬥克為首的權臣叛亂,楚莊王甚至都被擄走,幸虧途中有廬大夫戢梁救駕,誘殺叛賊,楚莊王才得以重回郢都。

紛繁雜亂的局勢,讓年輕的楚莊王一開始有些摸不著頭腦,所以,他決定以靜制動,辨別忠奸,表面上沉溺酒色,不問朝政,國家之事都交給大臣去,實則韜光養晦。晉國在此期間,在楚國的家門口攻打楚國的屬國蔡國,蔡國國王前來求救,他依然不聞不問。

《史記·楚世家》: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

在蟄伏的三年間,楚國治下的蠻夷之地叛亂,屬國庸國以及麇國也起兵準備進攻郢都。戰火如荼,各大臣進諫,楚莊王為考驗,就在宮門前豎了一塊牌子,寫著“進諫者,殺無赦”。

此時,大夫蘇從忍不住了,便大哭著找到楚莊王進諫,楚莊王大怒:“沒看到我宮門口的牌子嗎?你明知故犯,真是愚蠢。”,蘇從則回答:“我是傻,但大王您比我更傻,我死了會得一個忠臣的美名,您卻馬上要做一個亡國之君了”。楚莊王忽然站起來動情地對蘇從說:“大夫所言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說的辦。”

楚莊王由此重用以伍舉,蘇從為首的忠臣,能臣,遠離酒色,親理朝政,終成一方霸主!

“徐州相王”齊威王

齊威王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代表。

齊威王在位之初,也是沉溺於酒色娛樂,反正就是不務正業。其他諸侯國趁齊國勢弱,便抓緊蠶食鯨吞。

然齊國名臣鄒忌“以彈琴諫齊王”,將大弦比作國君,將小弦比作相國,控弦節奏幣作為政令,和諧之音比作四時,音律往復不亂比作政治清明,各音通連比作國祚綿長。齊威王心中一振,連連稱讚。

《史記·滑稽列傳》: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另一名臣淳于髡投齊威王愛猜謎之所好,用隱語將王比作籠中鳥。於是有了上述引用裡記載的這段,齊威王召見72名縣令,獎賞了一個,誅殺了一個,整兵修武,臨近的諸侯國都感到震驚,紛紛將侵佔的齊國領土歸還以示友好。

還有一個著名的典故“齊威王烹阿大夫”

《史記·三十世家·田敬仲完世家》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譽也。”封之萬家。

召阿大夫語曰:“自子之守阿,譽言日聞。然使使視阿,田野不闢,民貧苦。昔日趙攻甄,子弗能救。衛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幣厚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皆並烹之。

遂起兵西擊趙、衛,敗魏於濁澤而圍惠王。惠王請獻觀以和解,趙人歸我長城。於是齊國震懼,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誠。齊國大治。諸侯聞之,莫敢致兵於齊二十餘年。

這是說齊國有兩個大夫,相當於古代一城的最高長官。經常有人在齊威王耳邊說即墨大夫的壞話,又說阿大夫的好話。齊威王便令人私下查察,發現即墨大夫行政清明,奉公無私;而阿大夫正好是個反面極端。於是

烹殺了阿大夫以及吹噓他的人,趁勢重用忠臣良將,攻伐趙,魏,迫其歸還齊之領土,諸侯們由此20年不敢打齊國的主意!

齊威王終不負他與魏惠王在徐州的“稱王”之名!

亂世英雄曹孟德

是的,你沒看錯,大名鼎鼎的曹操也曾被認為是紈絝子弟,不堪大用。

曹操年輕的時候就很機敏,而且隨機應變能力很強,但是,任性放蕩,不修品行,不愛研究學業。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他成不了什麼大才。

然而一下數人卻與普通眾人有不同看法

東漢時期名臣喬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漢末名士何顒:“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漢末著名人物評論家許劭對曹操說:“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曹操不愛常人所學的儒經,但對兵法韜略尤為喜愛,並且抄錄了很多兵書,更有《魏武注孫子》流傳於世。

曹操創定曹魏大業的功績我們都看到了,在文學上,各路詩賦膾炙人口的也不在少數,別的不說,《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

都是我們上學時要背誦的內容。

“建安文學”也是以曹氏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為主體的。

偏劉的《三國演義》評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三國志》則評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無論是什麼雄,都襯托了曹操的偉大功績。

現今時代,毛主席也有評論:“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並且在《浪淘沙·北戴河》裡更有詞句雲:“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曹操的一生以及後世評價,恐怕是將他年輕時看貶他的人臉都打腫了!

還有眾多“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例子,歡迎各位看官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