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只娶了一個女人的皇帝有誰?

清風拂巷寒風肆意


歷史上只娶了一個女人的皇帝應該可以確定是明朝皇帝——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朱祐樘堪稱明朝的一代明君,更是一位“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痴情皇帝!

明孝宗是怎麼樣的一位皇帝呢?

對於朱祐樘,很多人對他應該比較陌生,想必“樘”都不會讀,讀半字的肯定氏不對的,這個字讀chēng。

但是說到正德皇帝,汪直和萬貴妃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其實正德皇帝是他的兒子,萬貴妃是他的殺母仇人。

雖然朱祐樘出生在皇家,但是童年並不幸福,甚至可以說是個痛苦的童年。他的母親本是宮中一個宮女紀氏,偶爾得到明憲宗的寵幸而剩下了他,本來對於年老無子的明憲宗來說是件好事,對於宮女紀氏也是件可以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好事。

可是這一切還是和原本一樣,紀氏還是宮女,生下的孩子也只能隱匿在宮中撫養,直到他5歲的時候,明憲宗才見到這個名字都沒有、胎髮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兒子。對於晚年得子的明憲宗來說真是老淚縱橫的一件事,為他取名朱佑樘,且立為皇太子。

別以為當了皇太子的朱佑樘的日子能好過到哪裡去,母親被萬貴妃偷偷弄死,自己也差點被毒死,幸好自己的祖母周太后養育在自己宮中才逃過一劫,由於這些原因他的身體一直瘦弱多病。

1487年,萬貴妃在無限遺憾中死去,明憲宗對這個比自己長19歲的老女人特別寵愛,以至於悲傷過度也追隨她而去。18歲的朱佑樘接手被父親弄得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面對朝政紊亂,國力凋敝的江山,他以自己的寬容與勤奮力挽狂瀾,遠奸佞重賢臣。開創了明朝的再一次中興——“弘治中興”。

明孝宗的婚姻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們今天主要想講的是明孝宗的婚姻。總所周知,古代皇帝都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麗,晉武帝更是由於佳麗過多無法選擇,只得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

皇帝本身就坐擁天下,後宮佳麗三千也無可厚非。明孝宗的父親由於子嗣少,群臣更是上書讓其廣納妃子。都說虎父無犬子,但是明孝宗這輩子只有一位妻子,她就是明孝宗做太子時娶的一個秀才之女張氏。

張皇后雖然出身很低,但是孝宗深深篤愛著她。不僅一輩子不納妃,二者生活起居更是猶如民間伉儷,而且還特別偏袒張皇后的孃家人,追封岳父張巒為昌國公,封妻弟張鶴齡為壽寧侯、張延齡為建昌侯。張氏兄弟更是仗著是皇帝的小舅子,囂張跋扈,作威作福,也為後來張皇后的萬年帶來了災難。

說到古代皇帝一夫一妻,很多人會想到隋文帝和獨孤伽羅。而且隋文帝所有的兒子都是和獨孤皇后生的,那我們仔細看看隋文帝和獨孤皇后的關係——

隋文帝在獨孤皇后死去就納了宣華夫人和容華夫人,在世的時候更是偷偷寵幸了尉遲迥的孫女,善妒的獨孤皇后盡然打死了尉遲姑娘,隋文帝只能以騎馬狂奔三十里來宣洩,又嚷著出家,最後獨孤皇后對隋文帝拈花惹草只要不太過分,都是睜一眼閉一隻眼。魏徵更是特意用“甚寵憚之”來寫隋文帝對獨孤皇后,可見隋文帝並不是出於本心只愛獨孤皇后一人。

但是明孝宗在史書上確確實實無寵幸其他女子的記錄,在子嗣凋零的狀況下(兩人活下來的只有獨子明武宗)也沒有寵幸其他女子,但這也是造成張皇后晚年悲劇的伏筆。

那麼為什麼明孝宗就偏偏獨愛張皇后呢?

第一、張皇后肯定是長得美性格好,足夠吸引得住明孝宗,用現在的話就是進可御姐,退可蘿莉;

第二、張皇后肯定很有手段,足夠鎮得住明孝宗,用現在的話來說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逗得起小三,打得過流氓;

第三、明孝宗童年的悲慘遭遇,懂得珍惜,更是看透了後宮的爭鬥,自然不想心愛的女人有什麼閃失,索性因噎廢食不納妃;

第四、明孝宗性格的性格決定的,他深受儒教薰陶,自己的老師很早就讓他懂得不能愛美人廢江山的道理;

第五、明孝宗太忙了,他不僅早朝每天必到,還重開了午朝,甚至在早、午朝之間開闢文華殿議政,一天到晚這麼忙哪裡還有時間留戀在後宮之中,雍正皇帝知道《甄嬛傳》的話肯定讓編劇不好過。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明孝宗確確實實和張皇后做到了“一生一世一雙人”,就算是絕後也沒關係。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答案是:沒有這樣的皇帝。

先說明一個最常見的誤解,很多人認為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的模範夫妻,踐行了“一夫一妻制”,實際上這並不準確。

隋文帝楊堅娶獨孤伽羅為妻的時候,尚未篡位,獨孤伽羅時年十四歲。

性格早熟,頗有主見的她,要求楊堅立下誓言:“這輩子不和別的女人生孩子”,楊堅也確實做到了。

從公元557年,兩人結婚算起,到公元602年獨孤伽羅去世,他們二人一起度過了45年的婚姻生涯,一共生育了九個孩子。

獨孤伽羅也從貌美如花,變成了昏朽老太。她成功做到了沒讓別的女人給楊堅生娃,具體是怎麼做到的,歷史上沒有詳細記錄,但可以肯定的是,絕不是靠著楊堅的忠誠。

楊堅在獨孤伽羅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偷吃,一度寵愛尉遲氏。在一次上朝的時候,獨孤伽羅仗著皇后威嚴,直接命人把尉遲氏活活打死了。

↑獨孤伽羅對楊堅的要求實在太高了↑

楊堅回宮見到此情此景,激憤之餘竟然離宮出走,被屬下大臣追上時,他在某個小山林附近痛苦徘徊,併發出“吾貴為天子,卻不得自由”的感慨。

可見,獨孤伽羅使用了何其壓制和緊逼的策略,牢牢管束著楊堅,通過尉遲氏的案例,我們可以相信,即使有的妃子意外懷孕了,獨孤伽羅也絕對會下毒手。

楊堅與獨孤皇后所謂忠誠的誓言背後,恐怕都是些見不得人的故事。

原因何在?因為楊堅是皇帝,而皇帝是最不受“一夫一妻制”制約的,對皇帝而言,對那個年代而言,多生孩子尤其是多生兒子,可不是帝王傢俬事,而是關係天下的根本大事。

古代孩童的夭亡概率是非常高的,假如皇帝只娶一個妻子,那他冒的風險實在太大了:妻子未必生得多,生的孩子未必能夠順利存活到成年。

像獨孤伽羅這樣能給楊堅生九個子女,是非常罕見的。而這九個子女都活到了成年,更是古代所罕見。

實際上,獨孤伽羅也明白,楊堅不可能只娶她一人,因此誓言說的是“保證所生子女全由獨孤伽羅所出”,而不是“不娶別的女人”。

↑宣華夫人受到楊堅的寵愛↑

公元588年,隋朝滅陳,陳朝的臨川長公主就被楊堅納為妾,封弘政夫人,兩人無子女,弘政夫人也活的好好的。

至於更出名的宣華夫人陳氏(臨川長公主的十四姐),也是楊堅晚年時候所納,還封了三品嬪位;容華夫人蔡氏入宮後被封為五品世婦,楊堅非常喜歡她,但因為獨孤皇后不喜歡蔡氏,楊堅也就不敢寵幸她,直到獨孤皇后去世後,蔡氏才得寵,直接由世婦升級為貴人,甚至參與掌管後宮。

可見,所謂楊堅一輩子只娶了獨孤伽羅,是徹頭徹尾的謊言。甚至可以說,楊堅對獨孤伽羅也不是“獨寵”,相比起另外幾位堪稱“寵妻狂魔”的帝王,大為遜色。

↑皇太極和海蘭珠的愛情才是真愛典範↑

比如皇太極之專寵海蘭珠,祟德六年九月(1641年9月),皇太極在松錦戰場聽聞海蘭珠生病,竟然拋下大戰在即的戰場,日夜趕回盛京見海蘭珠。

據朝鮮史料記載,皇太極趕回盛京途中,因天寒地凍,途中趕得較急,五匹馬接連暴斃。未到宮前,宸妃海蘭珠已逝,年三十三。皇太極悲慟之至,不能自持,哭到暈厥。六晝夜幾乎不眠不食,幾次哭暈。於第七日早晨陷入昏迷,到中午才甦醒過來。

皇太極用情之深,恐怕楊堅也要汗顏。

順治帝福臨同樣是用情至深之人,他極為寵愛董鄂妃,董鄂妃死後,對他打擊極大,“竟至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

↑順治帝福臨對董鄂妃也是生死深情↑

136天之後,順治帝福臨也跟隨董鄂妃而去,年僅23歲。

另一個容易被誤解的是,明孝宗朱佑樘。清修《明史》等史料說他一輩子只娶了一個女人:孝成敬皇后張氏。

其實有爭議。根據《罪惟錄》記載,明孝宗至少還有兩位選侍:沈璚蓮、鄭金蓮。該書更是指出,明武宗朱厚照就是鄭氏所生。

總之,對皇帝而言,生下足夠多的子嗣是極其重要的,關係到國家根本,皇帝只娶一個女人,在醫療條件很差,幼童夭折率極高的古代,是不現實的。


我見青史多嫵媚


在中國傳統婚姻觀念中,古代的男子是可以三妻四妾的。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有幾個妾室再正常不過了。而古代的帝王,更是三妻四妾七十二妃,擁有的妾室的多少似乎也是權利的象徵。

而中國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不同於常的皇帝,在他的一生中,他只有過一位妻子。

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的童年生活其實並不快樂。他的母親身份並不高貴,只是在一次巧合中受到了憲宗的寵幸便有了他,但是他的母親卻受到當時皇帝最喜愛的萬貴妃的打壓,幾次差點胎死腹中,所以朱佑樘是在冷宮中被生下的,但當時的明憲宗根本就不知道朱佑樘的存在,母子兩人生活過的十分艱苦,如履薄冰。

直到朱佑樘五歲的那一年,他才被接出了冷宮,憲宗看待他,涕淚縱橫,第二年就封他成為了太子,但這並沒有給年幼的朱佑樘帶來好的運氣。突然有一天,他的母親毫無徵兆的就去世了,這給年幼的朱佑樘帶來了很大的打擊。

從五歲到十八歲的這段時間,朱佑樘更是成為了萬貴妃的眼中釘肉中刺。萬貴妃想盡辦法想要謀害他,卻始終不能如願。在朱佑樘十八歲的那年,萬貴妃終於去世了,憲宗在她死去幾個月後也接連離世。

朱佑樘作為太子順利的成為了皇帝。成為皇帝的朱佑樘並沒有大擴後宮,而是隻娶了皇后一人,別說妃嬪,他就連個宮女都沒有寵幸過。夫妻二人生活過的十分甜蜜,每天一同起床一同睡覺,過的就像尋常夫妻一般。他一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其中小兒子早死,眾大臣為了皇位繼承著想,希望皇帝能多納幾個嬪妃,卻都被他拒絕了。

他一生勵精圖治,勤勤懇懇,為大明王朝奉獻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實在一位賢明的君主。



我是懷舊


首先,筆者得說明一點。媳婦,應該是指正妻。而即使是皇帝,正妻也不能同時擁有兩位。所以,如果把問題理解成歷史上在一段時間內只有一位正妻的,大概所有皇帝都能算。但題主大概也不是這個意思。

歷史上很多皇帝因為種種原因換過自己的皇后,但有三位,一生只有過一位皇后——元欽、趙曙和朱佑樘。

朱佑樘大概是這三位中我們最熟悉的,明朝皇帝,廟號孝宗。

他算得上是明代風評最好的一位皇帝了。朱佑樘性格寬厚仁慈,為政廣開言路,宵衣旰食,親賢臣而遠小人,一手創造了“弘治中興”。萬曆年間首輔朱國楨評價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而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不是為政,而是作為一位丈夫,花式寵妻。

按規矩,帝后雖為夫妻,卻不能同居。但是朱佑樘寵妻啊,兩人不但如平常夫妻一樣住一起,朱佑樘還時不時搶照顧皇后的宮女的工作。

有次皇后身體抱恙,朱佑樘為她又是端水又是傳藥,還不敢咳嗽,怕驚擾愛妻休息。在男尊女卑的社會,就是一般人家都很難做到這樣。也就愛妻入骨的朱佑樘能不在意別的而一心照顧妻子。

朱佑樘不僅愛妻,還愛屋及烏,偏愛妻子孃家一大家子人。按禮制,后妃家人不得經常探視。但朱佑樘的岳母金夫人卻進出自如,甚至還在宮中有宮室。

他的岳父也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封爵,直至成為昌國公。皇后的姑父、堂叔、侄子、表弟、幹伯、義弟也悉數獲得賞賜。

朱佑樘對妻子的寵,已經是他身為一位賢明帝王能給的最大寵愛。

而元欽和趙曙,則是朱佑樘的寵妻前輩了。

元欽是南北朝時西魏的第二位皇帝,還是太子時,和丞相之女成婚。登基為帝以後,元欽後宮只有妻子一人,並無妃嬪。

然而元欽在位三年之後,被政敵,自己的岳父逼迫退位,並於次年毒死。生前與他朝夕相伴的妻子毅然選擇違抗父命,奔向黃泉繼續與丈夫作伴。

再說趙曙,廟號英宗,就是任命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鑑》的那位。

趙曙自幼被接進皇宮作為皇子培養,而他的妻子高滔滔作為皇后外甥女,也從小生活在宮中。因而他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趙曙十六歲時成為團練使,迎娶高滔滔,宋仁宗和皇后親自為他倆主持,史稱“天子娶婦,皇后嫁女”,傳為佳話。

後來,太后覺得趙曙貴為皇帝,身邊應有妃嬪,結果高滔滔說,自己當初嫁的是團練使,不是皇帝。意思就是,自己丈夫不需要其他人。


鄧海春


翻開歷史才發現,在中國歷史上幾百位的皇帝中,還真是那麼一兩個皇帝不像其他皇帝那樣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的眾多後宮女人,比如,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娶一個妻子——張皇后,再他之前,還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也是一生只有李皇后一個妻子。


後晉高祖石敬瑭,雖然人長得有點粗野,個性也很殘暴,而且還落下了“兒皇帝”的千古罵名,但他對自己的妻子李皇后的寵愛卻是可圈可點。據說,他的夫妻理念是:男人一輩子只取一個老婆,與老婆要善始善終。

其實,石敬瑭的皇帝之位,就是從妻子李皇后的孃家——李氏後唐手中奪過來的。當年的石敬瑭,原是唐明宗李嗣源手下的得力大將,曾任河東節度使。唐明宗很信任他,便把女兒永寧公主嫁給他為妻。

但是,唐明宗死後,新即位的唐末帝李從珂卻十分猜忌石敬瑭,因為那時唐朝已經衰落,而石敬瑭手握重兵,所以心裡就唯恐他會造反。而石敬瑭也看出了這點,便在家中稱病不上朝理政。

一天,唐末帝慶賀生日,在宮中擺下酒宴,並邀文武百官前來暢飲。這次石敬瑭仍然稱病未去,而是讓妻子代自己去祝賀。酒宴之後,唐末帝喝得大醉,看到自己的妹妹石敬瑭的夫人便問:“石郎可好?”

“敬瑭多病,每日臥床靜養。”永寧公主說。

“敬瑭身強力壯不至於如此吧?御妹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就在宮中多住幾日罷!”末帝說。

“夫君真的病的很重,我得立即回去侍奉,現在就向陛下”永寧公主著急地說,她也怕在宮中惹下是非。

“妹妹這麼著急得要回去,莫非想同石敬瑭一起造反麼?”唐末帝說道,不愧是酒後吐真言。

永寧公主一聽,嚇出了一身冷汗,便急忙離開了。

這永寧公主嫁,自從給石敬瑭之後,很得丈夫的敬重,因此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十分恩愛。所以,她一回家,便立即把哥哥唐末帝的醉話,告訴了丈夫石敬瑭。而石敬瑭本來就擔心唐末帝懷疑自己會造反,而藉機除掉自己,於是這使他更加感到危機重重。

為了確定,唐末帝是否真的要除掉自己,石敬瑭假裝上表,請求解除自己的兵權,以試探唐末帝。沒想到,兩天之後,唐末帝果然下達詔書,要解除他的兵權,並令他離開河東重鎮,去做僻遠的天平節度使。

這下更加證明了自己的猜測,石敬瑭心中下分不滿。他同部下商議,“先帝的時候委我重任,命我終生鎮守河東,而現在的皇帝無故奪我的兵權,一定是猜忌我、怕我有謀反之心。那麼,難道我們就該如此等死嗎?”

“既然如此,明公兵強馬壯,何不真的起兵反唐,我等誓死追隨,帝業豈不是垂手可得?”得力部將劉知遠說。

“這時的外邦契丹國,兵力強大,明公如果與之結盟,使其做為後援,不怕事情不成。”這時候謀士桑維翰,又對石敬瑭。

就這樣,石敬瑭便鐵了心的要造反了。但是,後來的推翻後唐的政權之路並不順利,幾次差點被唐末帝趁機殺掉。於是為了能夠活下來,石敬瑭慌不擇路,便真的派謀士桑維翰,去北方勾結少數民族契丹人,以割讓幽雲十六州、並以自稱“兒國”這條件,換取了契丹的援助,從而推翻了後唐,自己做了皇帝。但是,卻是做了千古罵名的“兒皇帝”!

不過,雖然很多人罵石敬塘為君殘暴、賣國求榮,甚至被評為千古罪人,但是他對老婆卻是溫柔如水,一生寵愛有加,自己終身都沒有納妾,所以他的一生就只有永寧公主——李皇后這一個妻子。


超能博士


說到用情最專一的皇帝,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在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會,皇帝在娶妻納妾這個問題上更是享有有著最高的特權,可以說古代的皇帝很少有不荒淫的,大都娶的是三公六院妃嬪成群。風流極致者如唐玄宗,坐擁後宮佳麗4萬人,即使混的最慘的清晚期的光緒皇帝,也有1後2妃。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卻是個例外。孝宗皇帝不僅沒有三宮六院而且一生只娶了張氏一人為後,身邊再無其他嬪妃。

孝宗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臥,朝夕與共。這在一夫多妻的封建社會,又在皇室家族是極其罕見的。

朱佑樘一生雖無大作為。不像“秦皇漢武”那樣聲名遠揚。但他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政愛民,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近賢臣遠小人,勵精圖治,是歷史上公認的“完美皇帝”。在他的治理下使明朝得到中興,史稱“弘治中興”,可嘆英年早逝,享年36歲。


笨熊說說


只有明孝宗朱佑樘一個合條件,終生唯一張皇后,無妃無妾,專情忠情,不搞出軌,放到今天也是一個標準的好丈夫,作為一個皇帝,與皇后相處得如日常百姓,同床共寢,同食,而且想要教訓下小舅子,也是請來一起吃飯,飯後避開張皇后單獨罵了一通(這不是我編的,是史書上有寫的)。為的是什麼,就是不讓張皇后難堪,給皇后以平等的尊重,會考慮皇后的心情。這跟平常夫妻有什麼區別,在今天也是個妥妥的好丈夫。最關鍵一點是,史書所記並無張皇后善妒這一點。楊堅鍾情於獨孤皇后,並在嫁娶之時立誓不會二心不會納妾,用現在的話講是不會有小三,開始確是做到了,但是做皇帝日久後,左一個妃右一個夫人,獨孤皇后開始也鬧過,還弄死過幾個小三,但史書大書特書的是獨孤皇后善妒,還立她了一個作善妒的榜樣。而張皇后一點沒有善妒的帽子,反而寫的是“帝鮮近姬侍”,這一點就說明了很多東西。而且朱估樘還是明史中的中興之主,有為的賢君。

不過也因如此,朱佑樘只有一個子和一女,然後他的兒子就是史上有名,以荒唐著稱的明武宗,自封自個做大將軍的那個,其實朱厚照很幸福,從來不用經過帝位之爭這種事情。

至於說長情,恐怕除了明孝宗,其他搞三搞四的哪些再長情恐怕都是假長情。

不過明孝宗的老子也是個奇人,也算是長情吧。迷戀大十幾的乳母,還娶了她,這個乳母就是大名青史的萬貴妃,她在宮時興風作浪,甚至殺死所有皇子皇女和懷了孩子的女人,就這麼搞來搞去,一點事都沒有,居然還得善終,六十多死的。然後皇帝還說貴妃已去,我怕也活不長久了。結果真的不久也死了。朱估樘如果不是得太監宮女藏著養,也早被萬貴妃殺了。


用戶101550121599


在封建社會中,男人三妻四妾是很平常的事,而且國家也允許,而皇帝作為九五之尊,更是三宮六院妻妾成群,但明孝宗朱佑樘卻只娶了一個妻子——張皇后,並且堅持只寵張皇后一人,死後與張皇后合葬。


朱佑樘是朱見深的兒子,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朱佑樘為人寬厚仁慈,再生活中節儉,政治上勤於政事,廣開言路,驅逐奸臣,勵精圖治,創造了“弘治中興”。朱國禎評價他:“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可惜明孝宗壯年駕崩。

歷史上長情的皇帝有漢宣帝(寵愛許皇后),漢光武帝(寵愛陰皇后),隋文帝(寵愛獨孤皇后)……


司馬長史


明孝宗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勤儉執政。

朱祐樘幼年生活坎坷,被萬貴妃打壓,無數次死裡逃生,後終於在18歲登上皇位,改年號為“弘治”,為明孝宗。

可能由於他幼年的慘痛回憶,所以他的一生只娶了皇后一人。

在封建社會,一般男人都是三妻四妾,而朱褚樘一生只娶了張皇后一個,每天與張皇后過著一夫一妻平民百姓般恩愛的生活,這在歷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駕崩於乾清宮,在位18年,享年只有36歲


WZL燕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幽幽,梳曉鬟也;謂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這一段是唐朝大詩人杜牧《阿房宮賦》裡的一段,描寫秦朝宮庭的宮女們晨起爭相梳妝打扮的情景,他們儘量把自已打扮的妖豔美麗,等待皇帝的寵幸。儘管如此,有的宮女還是整整三十六年見不到皇帝。這一段雖然寫的是秦始皇在位時驕奢淫靡的宮庭生活,卻也道出我國曆代帝王私生活的共同特點----三宮六院,佳麗三千,窮奢極欲。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他一人之只聚了一個女人。這個人就是明朝的孝宗皇帝朱祐樘,他一生仁慈寬厚,力行節儉,勤於政事,重視法度,極力扭轉腐敗局面,得到後人的一致美贊。可是,他為什麼不象別的皇帝一樣擁享萬千佳麗而獨愛一人呢?這大概與他的身世有關。

據史料記載,明朝成化三年,憲宗皇帝還沒有子嗣,也就在這年,他寵幸了一個身份低微的宮女紀氏。而就那麼一次漫不經心的寵幸,卻使紀氏一發中標,她懷孕了。紀氏懷孕的消息很快被狠毒的萬貴妃知道了,萬貴妃立馬派人加害紀氏,命令將萬氏肚中的孩子打掉,且將紀氏打入冷宮。可萬貴妃萬萬沒想到,由於紀氏的人品特好,人緣極佳,派去加害紀氏的人對萬貴妃撒謊說紀氏沒有懷孕而是肚內長了個瘤子,不但沒有加害紀氏反而將紀氏保護起來悉心照料。這樣,紀氏偷偷生下了皇子朱祐樘,在眾宮女的秘密呵護下,小皇子長到了6歲,宮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皇帝和萬貴妃不知道。

憲宗九年,憲宗皇帝已年過三十。有一天,太監張敏替憲宗梳頭髮,憲宗望著鏡中自已憔悴的面容,憂慮的對張敏說自已年紀大了,可還沒有一太子。張敏見葉機已到,立馬拜伏地上,說出紀氏生子的前前後後,在旁的司禮太監懷恩也跪地為張敏作證,憲宗大喜,急忙派人招迎一太子。憲崇見到太子,見太子口齒伶俐,聰穎過人,對太子疼愛有加。萬貴妃知道實情後暴跳如雷,恨的咬牙切齒,發誓要報復相關人員並害死太子母子。太監張敏知道自已難逃一劫,吞金自盡。紀氏也很快被萬貴妃害死。憲宗聞知,便洞悉其因,立馬派心腹將太子保護起來,並託付賢慧淑靜的周太后撫養,萬貴妃幾次加害均未成功。朱祐樘很快被立為太子,在周太后的呵護下健康成長,讀文習武,為以後成為一代明君打下堅實的基礎。

憲宗二十三年春,萬貴妃一病不起,不久便一命嗚呼。同年四月,憲宗也患病不起,七月召太子輔政,八月憲宗駕崩,明孝宗朱佑樘繼位,年號弘治。

孝宗皇帝因其自幼身世坎坷,所以在位後賢明廉潔,特別在私生活上更是一改先前帝王的淫糜奢侈,終身只愛張皇后一人,再無一個嬪妃。她與張皇后同起同睡,讀詩作畫,觀舞聽琴,朝夕相處,如平民夫妻一般恩愛一生,成為千古佳話,造就一代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