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防範“預付費”後捲款“跑路”意見要求強化預收資金安全保障 降低消費風險

■本報記者 許沁

近年來,培訓機構因資金問題“跑路”或“倒閉”的新聞頻頻爆出。最新發布的《發展意見》中強調,加強資金風險防範,要督促培訓機構落實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和第三方審計制度,規範收費和退費行為,強化預收資金安全保障。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市場監管、財政、稅務、地方金融監管、人民銀行、銀保監等部門健全培訓機構資金監管機制,建立資金監管和業務管理平臺,探索實施履約保證保險、第三方支付、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等方式,進一步降低預收資金風險。

資本盲目擴張高估市場

記者發現,以“儲存”課時為主要方式的培訓授課,開班人數往往難以控制,師資人員流動性大,場地、租金成本高,風險也大。培訓機構倒閉關門的原因有多種,但預付費經營模式已成了培訓行業的“定時炸彈”。一旦缺乏監管,發生教育質量問題、欺詐問題時,就會捲款“跑路”。

一些社會培訓機構在資本驅動下野蠻“生長”,不斷加盟連鎖、品牌擴張,在一個地區或全國範圍內很快集聚起十幾家乃至幾十家、數百家連鎖店。近年來,以青少年為對象的學科類、藝術類培訓以及嬰幼兒早教類培訓因關注度大,成為資本逐利的“香餑餑”。一旦經營不當,這些培訓領域的“跑路”或“倒閉”事件更為集中。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對社會培訓機構的管理越規範、透明,機構“野蠻”發展的空間就越小。近年來,國家層面相繼出臺《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上海也專門出臺了民辦培訓機構的相關標準和辦法。隨著升學考試制度改革,在培訓類型不斷創新的大環境下,傳統的實體培訓機構還受到互聯網在線教育的衝擊,再加因場地、人員等成本高企,真實的市場未必像預料得那麼好,所以對於資本來說,不可高估市場盲目擴張,現在是到了尊重市場規律,謹慎投資、規範運作的時候了。

探索建立第三方支付平臺

市教科院民辦教育所所長董聖足說,目前培訓行業仍然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培訓質量參差不齊,部分機構趨利行為明顯。或出於擴張需要,或出於套利目的,一些培訓機構“大撒網”式地圈錢,盲目開店、過度擴張,造成運營風險;有的機構還惡意抽離流動資金,將辦學經費挪作他用,致使機構不同程度陷入財務危機。

一些教育機構創辦人總想投機取巧,短平快獲利了結。一旦達不到理想狀況,入不敷出,經營不當出現危機,就“一走了之”。有時候,企業瀕臨險境時,資本重組看似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但資本的“快進快出”以及高回報要求,反而加速了企業的倒閉,甚至直接崩盤。

早在數年前,市教委等相關部門就聯合出臺硬性規定,明確開辦教育培訓機構,首先要在銀行專用賬戶中存入“學習保障資金”,保障在經營出現風險後用戶、員工的權益。然而,該財務專戶監管及風險準備金制度對於市場上一些沒有合法資質的培訓機構缺乏有效約束力。

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全國校外培訓機構達到40萬所,學生預計達2000萬人,涉及培訓費用預計超過百億元。據估計,如果加上在線教育,整個培訓市場規模更大。在董聖足看來,相關部門應加強培訓機構財務監控,建立健全風險防範、預警及干預機制。對於培訓機構的預付費問題,有必要探索建立第三方支付平臺,比如像淘寶一樣建立第三方賬戶監管模式。用戶的預付費不直接進入機構賬戶,而是由第三方支付平臺根據教學進度、服務內容,按月、按課時劃撥結款,使預收資金處於隔離狀態,避免機構挪用或捲款跑路,降低學員消費風險。對於個別機構惡意圈錢、跑路等違法犯罪行為,相關部門應強勢及時處置,絕不手軟。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